[心得] 逆思维

楼主: StarDog (泥娃娃)   2024-05-24 12:19:46
【书名】:逆思维
【作者】:亚当.格兰特
【译者】:简秀如
【出版】:平安文化
#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wco4oss07o001wg9jkc7itv/platforms
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
为什么要重新思考呢?因为我们的大脑思考有惯性,喜欢用舒服的方式思考,
很少挑战固有的信念,
长久下来,就会让我们越来越来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科学家
当我们在思考还有谈话的时候,我们常会陷入三种心态: 传教士、检察官、政治家。
当我们深信不疑的信念处于危险时,我们会进入“ 传教士”模式,
大力宣扬并保护我们的信念。
当我们在别人的论点里看到瑕疵的时候,我们会进入“检察官”模式,
列举理由来证明别人是错的。
如果我们想要寻求别人认同,就会转换到“政治家”模式,
大力宣扬自己的对的,攻击别人是错的。
当我们进入这三种模式,我们就会盲目的相信自己的观点,
忙着攻击别人或争取支持,以至于根本没有费心重新思考。
其实还有第四种心态,就是“科学家”。
科学家是怎么思考的呢?
首先他们提出疑问,接着做出可能的假设,然后做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如果实验证据不符合假设,就要修正原本的假设。
科学家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他不是去找寻“我是正确的”的理由,
而是搜寻“我哪里可能出错”的证据,借此一点一点的补足一开始假设的不足。
“科学家”心态与其他三种心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面对错误的态度。
在“传教士”模式,承认错误代表暴露弱点,
在“检察官”模式,容许自己被说服就是承认输了案子,
在“政治家”模式,错误是在提供对手攻击的武器,
但在“科学家”模式中,每一次找到错误都是智力的展现,
代表我们找到原本假设的漏洞,每一次错误也都能让我们重新思考,
让我们离真相又更近一步。
然而当我们察觉自己想法出错,想法受到挑战的时候,
我们的心理也会触发一个反应,感觉攻击那个想法是在攻击我这个人,
如果有人说这个想法很笨,就是在说会这么想的我很笨,
这是因为我们把自我依附在想法上面,
觉得这些信念,意识型态定义了我这个人是谁,
于是我们抗拒去想这些看法可能有误的可能性,
觉得否定这些看法是否定一部份的自己,
但是“我们是谁”应该是我重视什么价值,而非我相信什么看法,
看法一定会随着社会改变与知识进步而有所不同,
例如过去性别的看法是二元的,但现在我们会说性别是光谱,
对性别的看法不会定义我是谁,
我是否重视“每个性别都应该享有相同的权利”才定义了我是谁。
当我们学会把看法与自我认同分开,
我们会开始享受每次发现“我的想法错了”的时刻,
因为这代表我又学到了一些东西,我又更新进化了。
如何对谈
在社群网络的推波助澜之下,社会两极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同温层,不同的意见几乎没有办法好好对话,
只要稍有意见不同,动辄就祭出“取消”的大旗,要让对方社会性死亡,
例如JK罗琳近几年就饱受跨性别族群攻击,
全面抵制她的作品,不管是小说,电影或是游戏。
很多人讨厌社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声音,吵吵闹闹没有进展,
然而不同的意见有存在的必要,
就像飞机有两个螺旋桨,分别往不同的方向旋转,这是飞机能够平稳飞行的原理,
我们的看法也是,我们需要不同的反对意见,互相拉扯,彼此检视,
经过打磨过的想法才有机会起飞。
如果我们注定要跟不同立场的人对话,究竟要怎么进行呢?
我们很容易认为要说服对方,就是要准备越多的证据越好,
然而事实上当我们提出越多理由,对方看到的往往不是最令他们信服的说法,
反而是让对方进入“检察官”模式,努力挑错,
找到那个较脆弱的理由,而他们可能就以此为由全盘否定我们的整个论点。
而当我们在强调自己立场的时候,
也容易激起对方启动“传教士”心态,对自己的立场辩驳,
例如当我们强调自己的观点更为公平,
对方会觉得你的公平才不是公平,我的公平才是公平,
导致接下来的对谈完全没有交集。
有效的对话不是在拔河,不是你越用力,就能把对方拉到你这边,
有效的对话更像是跳舞,跳舞需要配合对方的舞步,
有时你进,有时你退,双方一起完成一场舞。
比起准备自己立场的证据,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找到双方的共通点,
与其去找对方最薄弱的论点攻击,不如先看看对方最有力的论点,
因为我们很有可能可以在这个论点上产生连结,
成为我俩的初步共识,在这基础上展开对话。
社群网络网络的算法虽然助长了两极化,但“分类”本来就是我们的天性,
我们会把复杂的事物透过分类简化,
当我们在讨论一个议题的时候,也很容易简化成两种选项,
如果我们只看到二分法版本,会激起我们想要捍卫自己想法的心态,
然而如果我们可以看到多种选项的版本时,
我们就会进入另一种分类模式:找出共通点与非共通点,
当发现原来不同选项也有共通点的时候,
我们就会重新思考,是否对方的观点并非一无是处。
对话的时候,比起强调自己的立场,不如以提问来表达对于对方想法的好奇,
“你有看到这项提议的优点吗? ”,
这会让对方开始像个科学家一样去检视其优劣点,
自己去发现可以说服他改变看法的理由,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研究如何刺激更多的球迷进场看球,
实验结果显示,产生最大效果的的 email 内容非常简单,
它只问球迷一个问题: “你打算出席吗?”,
这个问题给了球迷自由,提出说服自己出席的原因,就让出席率提高了 10% ,
因为我们是最懂得如何说服自己的人。
因此当意见分歧的时候,我们的重点是激起对方重新思考的动机,
而不是告诉对方应该怎么想,
当我们展现出赞同对方部份观点的时候,也在鼓励对方这么做。
当我们提出真诚疑问时,可以激起对方想了解更多的好奇心,
好奇心会带领他们完成剩下的一切。
感想
“重新思考”的概念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
因为当我们发现事情跟预期的不同的时候,
我们的直觉常常不是重新思考想法是不是错了,反而是会加倍付出,
相信努力会带来改变,
例如政治人物会继续把人送上战场,去打一开始就不应该开打的仗,
这是在为我们的信念自圆其说,想要证实过去做的决定是对的。
过去我们崇尚“毅力”,
然而现在我们更需要在“重新思考”与“毅力”之间找到平衡。
书里面提到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
当人们不喜欢解决方法的时候,他们就会忽略甚至否认问题的存在,
例如有人讨厌极端环保份子的主张,结果就对环保份子提出的地球暖化问题不屑一顾,
这种心态常常会让我们在面对不同立场的人时无法重新思考,
因为我们根本不把对方提出的问题当一回事,
这样对话当然不可能进行下去。
面对立场的不同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对方应该怎么想,
重要的是激起对方重新思考的动机,
才有机会开启有意义的对话。
作者: brella (府城严选臭懒趴)   2024-05-24 23:17:00
非常棒
作者: kaihon (遇心与诚)   2024-05-25 06:58:00
感谢分享
作者: HaiirotoAo   2024-05-25 20:13:00
重新思考
作者: GameTheory9 (赛局)   2024-05-26 12:17:00
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