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致富观念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4-05-22 11:48:25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心得:精选四个致富观念
富过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的传家至宝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tters-of-rockefeller/
有多少人能够从“美国史上第一位亿万富翁”的口中学到成功的法则?恐怕很少。但是今
天分享的这本书,就是一位亿万富翁写给自己儿子的私人信件。这些信件深入探讨:一个
人如何透过商业智慧、有道德的价值观、肩负社会责任来塑造一个成功的未来。
这本书在说什么?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的作者是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他
曾经是美国首富,是一位实业家和资本家,同时也是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办人。他除了拥有
亿万财富之外,他在商业上的成功和他对慈善事业的贡献相得益彰,建设了许多学校和医
疗研究机构。
这本书收录了他写给儿子的 38 封私人信件,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的爱、成功的哲学、道
德的薰陶,以及商业智慧的提点。透过这些信件,我们可以知道洛克菲勒能够成为商业巨
人的底层逻辑,更能深入理解他的致富心态和人生哲学。或许,他留给子孙最宝贵的礼物
,不是亿万财富,而是这些能够一代传一代的永恒智慧。
洛克菲勒在信中可说是真情流露,有时候耍幽默自嘲一下,有时候爆气喷那些鲁蛇,读起
来真的很过瘾。我认为,无论是企业家想要学习如何教育自己的接班人,或是像我们一样
的普通读者想要了解成功企业家的方法和价值观,这本书都能提供我们许多启发和灵感。
这些信里面,有一部分是我已经听到腻的的成功观念,像是主动积极、勇于冒险、相信自
己、不要找借口,虽然对现阶段的我帮助不大,但我可以想像在年轻的时候读到会很有帮
助。但这些老掉牙的东西我就不谈了,我分享其他四个值得一提的观念。
一、贪心是成功的关键
洛克菲勒告诉他的儿子,要学会“贪心”。
在一般人的眼里,贪心这两个字充满了负面的含义,可是作者却认为,不要害怕贪心,反
而要拥抱贪心。他鼓励儿子要从贪心开始起心动念,世界才会进步!
他在信中写道:“打开贪心这扇门,并不等于开启了装满罪恶的潘朵拉盒。”相反地,“
释放时时刻刻跳动着的贪念,就像释放了我们内在蠢蠢欲动的潜能。我从每周薪水五美元
的记帐人员奋斗到今天成为全美首富,正是因为贪心让我成就了这个契机,贪心是驱使我
追求财富的动能,就像它驱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一样。”
他继续强调:“命运要靠你自己去开创,想要什么就必须想尽办法去得到。失败和成功的
距离并不是像传说那样只在一念之间,而是取决于谁的贪念更强烈,谁具备这样的能量谁
就能发挥全力,不断自我超越。”
我认为,他所谓的“贪”,是一种追求更好、更多、更强的那种贪。不要感到不好意思,
想要变更强就努力求进步,想要打败更多对手就尽力去做,想要赚更多钱就用尽全力去赚
。求知若渴,求胜若渴,求财若渴。不够贪心的人是无法创造自己的命运的。
贪心就是成功的关键,对自己的未来一定要贪心。
二、金钱是幸福的泉源
洛克菲勒告诉他的儿子,要懂得跟“金钱”打交道。
在某些人的眼里,如果一个人讲话讲来讲去都是“钱”,好像会让人感觉充满了铜臭味。
有些更极端一点的,会把金钱污名化是肮脏的东西。过得比较淡泊一点的人,可能会认为
钱就是够用就好,不需要太汲汲营营。
然而,在洛克菲勒的信中,字里行间都离不开金钱,他鼓励儿子赚钱、谈论钱、使用钱。
他的观念是:“你如果有钱,就能造福家人和亲友,建构幸福和快乐的生活,甚至可以衍
伸到社会上,让孤苦无依的穷人得到救赎。如此一来,金钱就是幸福泉源。”
对于批评他的声音,他写道:“在某些人的眼中,我始终都是个有卑鄙动机的生意人,即
便是我大力赞助许多慈善事业,也被他们认定是另有盘算的诡计。他们怀疑我有追求利益
的自私动机,却对我无私奉献的公益之举视而不见,有人甚至还说我这么做是为了赎罪,
真是可笑至极。”
在这些信中,他除了教儿子养成商业头脑懂得赚钱之外,也不断提醒儿子:“巨大的财富
,也是巨大的责任。只有傻瓜才会因为有钱而自命不凡。”他不希望儿子成为挥霍金钱的
纨裤子弟,而是鼓励他善用金钱的力量促成一种良善的循环。
我认为,当我们采取这种心态来对待金钱,就能把金钱当成是一种用来“利己利人”的资
源。关键在于如何获取资源、运用资源、分配资源,千万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懂得
把金钱当工具,用来达成自己真心向往的目标。
金钱可以是幸福的泉源,只要你懂得跟钱打交道。
三、合作是利益关系
洛克菲勒告诉他的儿子,要懂得跟别人“合作”。
因为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有不小的鸿沟,想要跨越这道鸿沟,就要依靠别人的合作和支持。
想要成功,合作就是捷径。重要的是,聪明的人擅长与人合作,包括与竞争对手合作,善
用别人的力量来生存壮大。
但他也提醒,关于合作有一个常见的盲点,那就是很多人以为合作就是到处交朋友。相反
地,他很直白的写道:“合作不是在交朋友、谈恋爱或结婚,合作的目标不是要去得到感
情,而是获取好处及利益。”也就是说,合作不是如何做一个好人的问题,而是利益问题

另外,他还讲了一句话让我特别有收获:“我深信建立在生意上的友谊,远远比建立在友
谊上的生意牢靠得多。”我们会发现,特别是在出了社会之后,那些在职场和商场上能够
和我们保持合作关系的,通常都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而被背后的双赢的利益关系推动着
这段关系持续前进。
相反的,如果我们只是为了保持台面上的表面友谊,而做出一些“不得已”或者“不情愿
”的合作决定,到后来很可能都会变成一种互相情绪勒索的烂摊子而已。
这也让我想起中国商业顾问刘润在《底层逻辑》书中说过的一个道理:“你能帮到的人,
才是你的人脉。”商业上的人脉是建立在利益上面,而不是感情上面。
合作必须是利益关系,而不是感情关系。
四、创业是巨大财富的途径
洛克菲勒告诉他的儿子,要懂得自己“创业”。
在一封信里面,他直截了当地说:“‘努力工作就能致富’是骗人的话,为别人工作绝对
不是累积可观财富的好方法,反之,我十分认定为自己工作才会富有。”他之所以说这段
话,并不是否定“为别人工作”的意义,而是提醒儿子要有更宽广的视野。
他继续补充:“我所做的一切都谨遵着我的远大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而不断向目标推
进。 在我从学校毕业,到处找工作时,就给自己设下了目标——到一流的公司工作,成
为一流职员。一流的公司能让我得到最好的历练,让我培养出一流的工作能力,让我得到
一流的见识,同时也能累积可观的收入,作为我将来开创事业的资本,而这一切终将成为
我成功大道上最坚硬扎实的基石。”
我们会发现,这个观念和许多中产家庭的教育背道而驰。中产家庭大多会鼓励儿女,好好
读书、努力工作、安稳退休。如果是这样的人生路线,在洛克菲勒看来,是跟巨大的财富
沾不上边的。在他的眼中,巨大的财富会带来丰盛的幸福、对社会产生更多的贡献 ,并
且在赚取财富的过程中,体验到更都多的乐趣和成就感。当然,他鼓励儿子这么做。
尽管我们仍然有可能在刚出社会的时候要为别人工作,他这么提醒道:“那些愚蠢的工作
,可能在千辛万苦中仍然没有收获,而如果你将为老板卖力工作看成将来为自己效劳的垫
脚石,那就是创造财富的开端。做自己的老板太好了,那感觉实在难以描述。”
回到我自己身上,我的志向虽然不像洛克菲勒对儿子的期许那么远大,可是我很能够认同
,先透过努力工作累积实力和资本,然后开创一个符合自己天赋长才的事业,无论这个事
业是什么。从台积电离开投入自媒体,做自己的老板,也是我做过最棒的决定。
回顾过去三年,创业带给我很多除了金钱之外的财富,像是更充裕的时间、更多的自主性
、更高的生活意义感。创业的获利大小,是规模的问题,但是内心的幸福感,是程度的问
题。由于我很清楚自己的向往,我更在乎的是提高幸福的程度,而不是企业的规模。
创业是巨大财富的途径,也是实现个人向往的一种手段。
后记:做好求胜的准备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读起来真的很有意思,看洛克菲勒直截了当地说道理,完
全不会拐弯抹角或者还留一手,你会看到他巴不得把全部的智慧都传授给儿子的样子。读
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会回想到自己的父亲有时候碎碎念,有时候耳提面命的模样。年轻的
时候觉得老人爱说教、感觉很讨厌,现在回想起来反而变成了很珍贵的回忆。
此外,我认为这本书对中产家庭的孩子会带来最大的冲击,因为里面的观念很多跟父母讲
的可能不太一样,有更多创业家的冒险犯难和创业精神,也有更多的商业手腕和人际关系
的谋略。就算我们的父母不是台湾首富,透过这本书也能稍微窥见有钱人的思维模式。
最后,再引用书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求胜之心,而最后赢得胜利的人,都是那些有决
心且做好准备的人。”如果你想取得与众不同的胜利,无论是战胜自己或超越别人,这本
书会帮你做好心态上的准备。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4-05-22 12:55:00
这本书介绍颠覆我以往的很多观念,列入待读书单
作者: pshuang (中山先生忠实信徒-我爱萝)   2024-05-22 19:25:00
发财秘技才中肯
作者: Yukilover (我爱美少女)   2024-05-23 01:18:00
作者: rtoday (rtoday)   2024-05-25 05:33:00
推 结尾心得写得真好
作者: webster1112 (webster)   2024-05-26 23:46:00
你们如果不是我儿子 就别浪费时间读这了 !!!!!
作者: ricoricoyan (芮可)   2024-05-27 17:21:00
楼上wwww
作者: suicidalkai (疯狂阿凯)   2024-05-27 17:26:00
推,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