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超高效率!耳听学习法》读后心得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4-05-17 11:59:00
《超高效率!耳听学习法》读后心得:科学实证的学习妙方
用耳朵读书,纾解苦读瓶颈,年阅读量倍增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y-listening/
想要提高学习成效吗?“阅读文字”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用“耳朵”读书的时代来临了
。科学实证发现,“听书”比“看书”更直觉、理解速度更快、对脑部的负担更小,吸收
学习的效率加倍!到底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听书学习有哪些好处和方法?
这本书在说什么?
《超高效率!耳听学习法》的作者是上田涉,他是日本专门制作有声读物的 Otobank 公
司的创办人,他也是日本有声读物协会的常务理事。他的高中学业成绩很不好,考大学也
落榜且重考,但是他透过耳听学习法,成功逆转学习困境,考取东京大学。他写这本书,
主要就是探讨如何透过“耳朵”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和记忆力。
作者透过个人经历和科学实证,展示了听觉学习相较于传统阅读的多种优势,例如理解速
度更快、对脑部负担更小。书中分享了有声书、Podcast 等声音读物的使用,还提供了专
属的“耳朵空闲时间日程表”电子模板,帮助读者规划和最大化学习时间。
我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对传统阅读方式感到困难的读者”。包括忙碌的职场人士
、准备升学或资格证照考试的学生,以及注重时间管理、希望善用每一分钟的人。作者的
经验和方法将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实用的学习策略。
作者的经历和方法
书中提到,作者在高中的时候,他的成绩是后段班的程度,甚至连老师都放弃他。但是他
在某个契机之下决定发愤图强要考取大学,后来历经了两次重考之后,终于考上了东京大
学。他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呢?背后的秘诀就是他的“耳听学习法”。
一开始,他因为程度太差,想要认真阅读文字,却仍然看不太懂教科书的内容。即使买了
考古题回来,他发现自己连题目都看不懂。后来,他尝试另外一种阅读方法,他不是单纯
用眼睛看文字,而是把教科书的内容和题目直接“念”出来声音,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比
以前更看得懂了。
接着,他试着不要念出声音,而是在心中“默念”。奇妙的是,当他透过这种方式阅读,
发现自己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变得更快,学习的成效也变得更好了。喜出望外的他
,这个时候第一次体会到声音的妙用,无论是有发出声音或没发出声音念,都对他的学习
有帮助。
后来,他做了更大胆的尝试,在读书的时候,他把自己唸书的声音直接“录”起来。然后
,在外面走路或搭车通勤的时候,他就用随身听播出来复习,如果第一次听不懂,就继续
循环播放听到懂为止。尝到甜头的他,所有学科包含文史科、理工科、英语,他全都用这
个方法读书和复习。
他在书中写道:“教科书上写的内容,一直重读的话很辛苦,但一直重听就很轻松。”学
习没有那么辛苦了,心情就会比较放松。这段经历激励了他,在毕业之后创立 Otobank
这家公司,致力于提供有声读物,帮助更多人透过听觉来学习。
听觉吸收资讯的原理与好处
为什么透过“听觉”学习这么有效?书中简单解释了这个原理。
其实,无论我们是用眼睛看文字,或是用耳朵听声音,大脑都必须先透过“听觉区”把外
来的资讯转换成声音,然后声音才会进入到理解口语意义的“语言区”。
在我们阅读文字的时候,脑中会有三个步骤:(1) 先在“视觉区”用眼睛读文字、(2) 在
“听觉区”在脑中将文字转换成声音、(3) 在“语言区”理解意义。
另一方面,在我们聆听声音的时候,脑中剩下两个步骤:(1) 用“听觉区”用耳朵听声音
、(2) 在“语言区”理解意义。
相较之下,阅读文字需要三个区域同时运作(视觉区、听觉区、语言区),但是聆听声音
只需要两个区域(听觉区、语言区)。所以两者相比起来,用听觉来吸收资讯,转换的效
率更好,也降低脑部的负担,比较不容易感到疲累。
而且,早在文字发明以前,人类的学习本能仰赖的就不是文字,而是透过声音传承的语言
。而文字资讯一旦被转换为声音资讯,就会被当成语言资讯处理。因此,人天生就会用“
听觉”学习。
视觉和听觉吸收资讯的异同
书中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比较简化,因此我额外找了更科普一点的资讯来交叉对照,把背
后的脑科学原理解给你听。以下我引用哈佛大学精神科学专家杰里德(Jared Cooney
Horvath)在另外一本书《最高学习法》的解释,会涉及一些专有术语。
我们先来认识大脑里面的三个区域。
一、负责视觉区的“视觉皮质”(visual cortex),用来处理眼睛看见的视觉特性,像
是颜色、轮廓与动作。
二、负责听觉区的“听觉皮质”(auditory cortex),用来处理声音的基本特性,像是
音调和音量。
三、负责语言区的“布洛卡/威尼克网络”(Broca/Wernicke network),用来处理并理
解口说的语言。
科学家观察到,当我们在“聆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只有“听觉皮质”和“布洛卡/威尼
克网络”会被活化,让声音进到语言区,被我们理解出意义。这很合理。
另一方面,当我们在“阅读文字”的时候,大脑的“视觉皮质”最先被活化,这也很合理
。但是,接下来就有趣了!在视觉皮质被活化之后,“听觉皮质”与“布洛卡/威尼克网
络”也会跟着同时启动。
这么什么意思?为什么无声阅读文字的时候,大脑处理声音的区域也会跟着启动?
答案是:人类从口头阅读转换成无声阅读,并不是真正的转换,而是把“文字转语言”这
个动作从声带移进大脑,在大脑里面默念。换句话说,你的大脑处理你无声阅读的声音的
方法,跟它处理真正大声说出来的口语声音几乎没有差别。
回到这本书中,作者提到当我们阅读到一段文字,心中自言自语出来的现象就叫做“默读
”或“默念”。文字一旦被转换成声音资讯,才会被当成语言资讯来处理。然而,如果只
有文字资讯,是不会成为语言的,必须转换成声音,语言才会成立。
根据这个科学现象,我想给“想要”或“正在”培养自己阅读文字能力的朋友一个提醒。
不要觉得自己现在看文字很慢,也不要觉得自己会把文字念出来、甚至默念在心里感到很
难为情。相反的,你必须知道这是培养阅读文字能力的必经之路,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就
像作者一样,大胆念出来,大胆默念,你会发现越念越顺、越念越快。
此外,你可能会感到疑惑:“有很多厉害的读者,说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会在心中默念,
就可以一目十行,这怎么解释?”这是因为他们脑中“文字转语言”的能力已经驾轻就熟
,而且他们知道怎么样“挑关键字读”和“跳过废话”,所以他们在视觉上省了很多功夫
,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语言转换。
因此在本质上,无论是新手读者或老手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听觉区”和“语言区”都一
样会被活化起来的,差异只是前面文字转语言的过程快慢而已。不要害怕念出来被自己听
到,当你越不敢念出来(无论有声或无声),你只会越难理解文字内容而已。
透过听觉学习的诸多好处
根据前面我提到的脑科学的原理,如果你改成用“耳听学习法”,就不存在阅读新手和老
手的能力差异,因为每个人在“听觉区”和“语言区”的能力是大同小异的,听懂别人说
话是我们从小到大天天在做的事。这也难怪,利用听觉学习能够降低脑部负担,还能够提
高理解力。
另一方面,作者也提到听觉有很大的“弹性”。什么意思呢?因为听觉会自动处理进入耳
朵的声音,让我们能“被动地”获取资讯,这跟视觉是很不同的。你有发现吗?当你在听
别人说话时候,无论对方说话太快或太慢,或是咬字不够清楚,不管什么类型,只要程度
不要太夸张,几乎都不会有听不懂的问题。
像是有声书或 Podcast 以两倍速播放,人可以自然理解。如果调整到三倍和四倍速度,
只要专注聆听一阵子也能够理解。听觉在语言理解上具有高度的弹性。锻炼眼睛速读文字
很辛苦,但是锻炼耳朵听加速的声音却很轻松。
除此之外,用听觉学习还能提升语言能力,特别是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不要傻傻只盯着文
字猛背,那像是很难背起来的;相反地,试着模仿正确的唸法把文字念出来,才更容易记
得。别忘了前面我提到的,大脑是透过声音去理解语言的。任何没有声音的文字,在大脑
看来只是没有意义的轮廓而已。
当然,很多人都知道的,听觉学习可以有效利用空闲的时间、空出双手也能听。听觉还能
促进我们与书本的对话,因为听觉吸收资讯对大脑的负担比较小,所以更有余力边听边思
考,就很像是跟书本在直接对话。
最后,透过听觉吸收资讯的时候,由于缺少了视觉的刺激和影响,此时大脑为了补充不足
,就会自然而然的激发我们的想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透过听觉吸收资讯,是更容易激
发我们的想像力的。
瓦基的个人做法
书中有提到,我们可以善用零碎时间收听有声内容,也教你怎样盘点这些零碎时间。我个
人的建议是,善用零碎时间很好,可是你也不要忘了休息。曾经有些读者跟我说,他把每
天的每分每秒都拿来听东西,最后却觉得很累,好像往大脑塞太多东西了。
说真的,不要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而是融合到自己的生活节奏里面。我分享一下我个
人的做法是这样。
我每周一到两次的慢跑时段,每一次 30 分钟的时间我会用来听英文有声书。但我有时候
早上出门散步的时候,虽然也是 20 分钟,可是我就不会听任何东西,让自己脑袋完全放
空。开车外出的时候,如果是短程 10 ~ 20 分钟的,我只听流行音乐和乡村音乐放松心
情。如果是开长途一小时以上的,我才会听 Podcast 或有声说书。
原则就是让自己偶尔学习,偶尔放松,保持适度的弹性,才不会过度导致疲乏。
作者认为,他最有成效的收听时段是“运动”的时候,他写说:“运动时与没有运动时,
两者比起来,运动的时候形成长期记忆的机率比较高,也比较能深入思考。可能是因为运
动时脑部的血液流动量增加的影响。”虽然他没有提供什么科学证据,但我个人的体验是
跟他一样的。
另外,我有些读过的书籍,都是先听了 Audible 英文版有声书,然后等中文版推出之后
,我又重新阅读一次中文的纸本或电子书。对我来说,等于我先透过了听觉去体验和理解
过一次,再透过熟悉的中文字阅读第二次,所以自然而然会更容易抓到重点,然后再分享
给大家。像是之前我推荐过的书籍《我,刀枪不入》、《绿灯》、《以母之名》…等等,
都是先听英文、再读中文。
后记:善用资源提高学习成效
总结来说,《超高效率!耳听学习法》透过简单的说明,告诉我们听觉学习的好处,并且
提供了很多种不同的工具和方法的指引。看完之后,你会知道听觉和视觉学习并没有高低
之分,而是更知道哪些场景更适合听觉吸收,哪些场景适合视觉阅读。如此一来,你就更
能够利用各种手边的资源,发挥更好的学习成效。
如果你也想听有声书,中文的话可以到 Kobo 和读墨寻找。但我必须老实讲,中文和英文
的有声书资源实在是相差太悬殊了。我用 Audible 英文有声书可以听到大部分的畅销书
籍,但是中文的有声资源就非常稀少。这也是我建议大家要学好英文的原因,就像是耳听
学习法这么好的方法,如果你听不懂英文,就等于少了一大半的资源可以使用,真的会非
常可惜。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4-05-17 12:17:00
谢谢分享
作者: dogbydog (神秘兮兮神经病)   2024-05-18 08:36:00
日本人出的书,内容最好要查查看相关研究跟论文
作者: lesbw (Elmo)   2024-05-18 15:43:00
自己心中默念这个有感,从小就是用这个方式看书,觉得这样读出来比光用看的更记得住
作者: GameTheory9 (赛局)   2024-05-19 23:19:00
谢谢分享。现在可以把任何语言的文字贴到AI网站,自己选各种声音唸给你听,小孩子版本的唸起来非常可爱,还可以选英国腔、美国腔、台湾腔、北京腔,练习外语口说也非常好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