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一如既往》恒久不变的四个智慧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4-03-03 17:57:57
《一如既往》读后心得:精彩必读好书与恒久不变的四个智慧
不会随时间改变的人性法则与致富心态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same-as-ever/
这是一本光看书名和作者我就想给五颗星的书。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深深体会到“这个
世界愈快,你要愈慢。”与其追求那些千变万化的新消息、新八卦、新方法,搞得自己晕
头转向,更好的做法是回过头来,看看有哪些事情是“恒久不变”的智慧,然后深入探讨

这本书在说什么?
《一如既往》的作者是畅销财经作家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他的第一本书是全
球畅销 400 万册的《致富心态》,他也是我最欣赏的作家之一。这本《一如既往》延续
了他一贯的风格,透过精彩的案例和故事,引导我们理解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那些恒久
不变的真理。
这本书打从“书名”就抓住我的眼球,更凸显出了摩根对于人生智慧的独到见解。他强调
,比起去预测会追逐那些高度“不确定性”的事情,倒不如反过来,去探讨那些自古以来
都“不曾改变”的事情,其实会更有意思。当我们知道愈多“不会改变”的真理,反而更
能够从容地面对“千变万化”的未来挑战。
对我而言,这就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在动荡时代保持清晰思维和内心平静的指南。我相信,
任何能从这本书里面学到愈多东西的人,就能活得更从容、更自在,更懂得重视那些长久
不变的智慧。以下我就跟大家分享,我从书中学到的四个智慧。
一、高估别人的幸福
“羡慕”跟“忌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特别是在社群媒体盛行之后,这两种情感元
素被推升到了极致。书里面提到,在社群媒体上,人们与其说是在“沟通交流”,不如说
是在“为彼此表演”。像是别人开的车、别人住的房子、别人读的昂贵学校,你全都看在
眼里。
我们羡慕的那些对象,渴望得到的那些物质享受,时时刻刻都在改变。但是唯一不变的,
就是我们总是会“高估别人的幸福”。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曾经写过:
“如果你只想要幸福,很容易就能实现;可是我们总想要比别人更幸福,这件事永远很难
达成,因为我们会高估别人的幸福。”
就像是我们看到别人贴的出国旅行照片,拍得光鲜亮丽、笑得容光焕发,却不知道他钱包
被扒手偷走、在海关被百般刁难、住到会漏水的饭店。或是我们看到别人贴出的买新车照
片,却不知道他额外加了多少班,还跟朋友借了一些钱,才能买到这部好车。我们看着别
人功成名就的形象,却很少去在意他们愿意吃多少苦、忍受多少孤独、错过多少欢乐。
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他人生活的光鲜亮丽一面,而忽略了背后的不为人知的艰辛。那么,对
于高估别人的幸福这个坏习惯,我们该怎么办?
书中给出的幸福人生建议是“降低期望”。如果你的期望不切实际,一生就会注定悲惨不
已。你应该抱持合理的期望,并全盘接受人生的际遇,无论是好是坏,因为任何事情多少
都有个限度。
也就是说,不要试图比别人更幸福,而是学会让自己更知足。这是不会改变的幸福道理。
二、重视耐心与稀缺
在《一如既往》这本书推出的时候,天下文化出版社邀请到作者本人,举行了一场新书发
表的越洋连线。在读者问答的环节里,有人向他提问:“怎样写作才能像你一样有创造力
,富有趣味,并引用很多相关案例?”这个问题也是我自己想提问的,很多人都想成为像
他一样的成功作家。
他的回答是:“创造力没有公式,更重要的是过程。”
他提倡平时就要“随性”阅读,“大量”阅读,尽量多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要一开始
就非得抱有什么特定的“目的”。当他看到有意思的段落或故事时,他会记录在笔记软件
里或拍照保存。这样随性探索的过程中,他会发现令自己惊喜的内容,以后就有机会派上
用场。
就如同他在书中引述了另一位作家罗伯特.葛林(Robert Greene)的名言:“创造力的
最大阻碍是没耐心,以及对加速进程、追求表现、一举成名的那股近乎无法挡的渴望。
” 我们有时候看到这么成功的人,都会忍不住想要知道他们的“祕诀”,或者是想从他
们口中得到一条快速成功的“捷径”。
但是,事实的真相是他们“没有捷径”,而且所谓的秘诀往往比想像中的“辛苦”。他在
书中强调,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从爱情到职涯、再到投资,都是因为两件事而有价值:
耐心与稀缺。
“让事物成长的耐心,以及成长后让人欣羡的稀缺性。”同样的道理,他把它应用在写作
上面。
他很有“耐心”不带特定目的广泛阅读,他现在写的文章和书中所引用的故事或句子,很
多都来自“十年前”他所做过的笔记。渐渐地,他建立了自己的“稀缺性”,他累积了十
多年的个人笔记素材,在未来需要时才可能用得上。这些素材都是基于他自己的兴趣,具
有个人特色的素材。
这种写作过程听起来冗长、乏味、花时间,甚至对某些人来说还有点痛苦,需要忍受很多
不确定性,不确定这些笔记以后会不会派上用场。然而,有耐心慢慢建立稀缺性的人,才
会胜出。
也就是说,懂得在必要时忍受痛苦,而不是假设有避免痛苦的祕诀或捷径。这是不会改变
的成功道理。
三、最棒的故事总是胜出
书中还有一个段落让我陷入沉思,那就是作者谈到了“故事的力量”。
书中以书籍出版为例子,举的是我目前读过最喜欢的历史书籍系列:《人类大历史》三部
曲。这部畅销历史著作引来很多各界专家的批评,有些专家指责书中的错误,有些专家说
书中充满了老旧的研究,根本称不上什么真知灼见。
《人类大历史》的作者哈拉瑞也自己承认:“这实在是平淡无奇!……内容了无新意。我
不是考古学家,我不是灵长类动物学家。我的意思是,我什么新研究都没有做……只不过
阅读了众所周知的常识,再用新的方式呈现。”
那么,为什么这三部曲卖得这么好?引起这么多人的阅读兴趣?
摩根这样总结道:“出色的文笔,优美的文字。故事引人入胜,铺陈行云流水。哈拉瑞把
既有知识写得比前人都好,结果为他带来前人无法想像的盛名。最棒的故事胜出。”能将
观点传递到世界各地的往往不是那些最专业的人,而是最会说故事的人。
书中提醒我们:“如果这是一个完美的世界,资讯的重要性不应该取决于作者是否能言善
道。但是,我们生活所在的这个世界,人们沉闷无聊、没耐心又情绪化,复杂事物需要精
炼成容易理解的画面。”我们“如何表达”,往往比我们“表达什么”来得更重要。而且
,只要是资讯交流的地方,无论是产品、公司、职场、政治、知识、教育或文化,都是最
精采的故事胜出。
也就是说,不是每一本书都必须是原创观点,也不是每个产品都必须是全新发明。重要的
不是你“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你“怎么说的”和“怎么呈现的”。这是不会改变
的传递价值的道理。
四、内容创作者的策略
总结来说,《一如既往》这本书蕴含的智慧值得反复咀嚼,我们只要能把书中随意一个章
节拿来应用,都有机会解决很多困扰我们很久的问题。我自己身为一位内容创作者,我会
怎么使用这本书来帮助我呢?很简单,只要想想哪些事情是“恒久不变”的就好了。
我会问自己:“有哪些内容即使在 10 年之后,也有人愿意阅读?”我就写那些内容。
我也会问自己:“有哪些内容下个月就没有人在乎了?”我就尽量连一个字都不要多写。
这就像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愈快,你要愈慢。”这些愈“慢”的东西,愈经得
起时间考验。而且,不要害怕这些慢的东西已经被别人说过了。要记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给我们的提醒:“该说的都已经被说过,但是因为没人在
听,所以还得全都再说一遍。”当我们愿意用新的方法重新诠释旧的主题,创作之路就会
海阔天空、灵感源源不绝。
一如既往的,天底下没有新鲜事,充斥的大多只是旧瓶装新酒。有些容易察觉,有些隐而
不显。然而,成功就像酿酒,诀窍在于你要知道自己在酿的是什么酒,然后走在自己的时
区上面。认识自己、保持专注、持之以恒,就是酿出好酒的关键。
延伸:写书和做产品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谈到作家,我只服三个人,Morgan Housel 是其中一个。我在《一如既往》新书发表会的
当天整个心花怒放,因为我终于能向他本人亲自提问!
现场提问与回答的影片 https://youtu.be/4w7iofPe_Qc?si=0Cm1sH4KI39uic8t
过去我已经在 YouTube 和 Podast 听过他了无数的受访影片,而有一个问题我已经按奈
在心底很久、很久,而这次终于有机会向他本人讨教!
我先讲出提问脉络:“你曾说,自己写作文章或书籍完全是为了自己,你就是唯一的读者
。但这一点让我很好奇,因为当我们制作一项商业产品时,通常会更注重顾客导向,了解
顾客的需求和欲望。这似乎与‘只为自己创作’有所矛盾。因为,如果书籍是商业产品的
话,你会想要创造人们所需的东西才对。”
接着我提问道:“我的问题是,对你来说,‘书籍’与‘产品’之间有何不同?它们之间
又有什么共通之处?”
Morgan 的回答是:“感谢你的提问,这是个好问题,也是个难题,许多人对此有不同意
见。”
“我认为没有所谓的‘平均用户’,那只是统计数据,并非真实的个体。如果你真的找到
了平均用户,这意味着其他 99% 的顾客都是不同的。许多公司试图为顾客创造产品时,
实际上顾客的需求、欲望和个性都大不相同。如果你必须为某个个体制作产品,那么最了
解的应该是你自己。”
接着他举了一个在硅谷广为流传的例子:“就像 Airbnb 的创始人 Brian Chesky 所说:
‘不要创造一千个人喜欢的产品,而是创造一百个人爱的产品。’这是一种伟大的产品理
念。也许我只是将这种想法推向了极端:‘不要写一百个人爱的书,而是写一本反映自己
灵魂的书。’我相信,如果我喜欢这些故事和想法,其他人也会喜欢。”
这个回答我真是“爱死了”!现学现卖,照样照句:“不要写一百个人爱的文章,而是写
一篇反映自己灵魂的文章。”
他继续答道:“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有很多人不喜欢心理学或某些观点,这是
在所难免的,也没关系。试图创造一个每个人都喜欢的产品,实际上会变成没有人真正爱
的产品。创造一些让人热爱的产品,远比试图让每个人都喜欢的产品来得更成功。”
他也坦承:“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无论是好是坏,每当有人建议我写某个话题或故事时,
我总是保持距离,因为我坚持自己的想法。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很糟,但我总是将写作视
为一种艺术。就像画家一样,以达文西为例,他从不问自己画画时观众想看什么,而是画
出他认为伟大的作品。我认为这对所有艺术家都是真理,无论是音乐家还是作家,最好的
作品总是源于自己的灵魂,因为你认为它是最好的,而不是试图取悦他人。”
是啊……写作,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产品。
最后,他总结道:“在写作中,‘了解你的读者’这个建议很快就会变成‘讨好’你的读
者,这是一个问题。所以当我在写作时,我宁愿问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我正在写的东西,如
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足够了,即使知道有些读者可能不喜欢,那也没关系。”
听完他的回答之后,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这么爱他。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4-03-03 18:30:00
精彩的导读推荐,列入待读清单
作者: emile1224   2024-03-05 22:52:00
感谢分享
作者: cutelin23 (就我最可爱)   2024-03-07 20:54:00
感谢瓦基推荐,podcast很赞!
作者: cric335 (cric)   2024-03-08 22:21:00
感谢瓦基分享
作者: Adamashoudo (啊搭妈秀抖)   2024-03-13 01:49:00
感谢!希望瓦基能一直分享下去:)
作者: qien (:[)   2024-03-13 19:06:00
“写出一本反应出自己灵魂的书”这讲的真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