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图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on-the-beach/
Podcast有声版:https://apple.co/3ZF8PRv
这本《世界就是这样结束的》是在三余偶然碰上的,它小巧庄重的蓝金封面吸引了我的目
光。一查发现是本 1957 出版的末日小说。根据经验,这样的“老”书总不会让人失望,
加上又是逗点出版,遂速速买下。
故事内容设定六零年代,讲述第三次世界大战后,核能武器迅速毁灭世界,北半球的人们
全数罹难,而残存的核子辐射尘正缓缓飘往南方。故事的舞台位于尚未遭殃的澳洲。生活
在这块暂时净土的人们只剩 6 个月可以活,等着他们的是致命辐射……
先说结论:好看,我很喜欢。老书能不断流传再版果然都是有道理的!以下小聊些感想。
【缓慢、窒息的末日风景】
想到末日,浮现在大家眼前的大概是陨石、烽火等“大”场面。但这个故事中却全然没有
这些“劲爆”元素……
一开头,惨烈的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北半球死透,美丽蓝球有一半进入死寂。像是那已经
是死城的凯恩斯,不论前往北方派往北方探查的潜舰蝎子号的如何广播呐喊,回应的只有
静默。
整座凯恩斯都睡了。
而故事的发生地,尚未被辐射波及的澳洲,则呈现一种缓慢迈向毁灭的抑郁风景。
没有惨亮的声光刺激,只有无色无味却又致命的辐射。人们也没有奔逃乱窜,寻找生机,
只能绝望地等待死期。因为一旦辐射尘无情南下,任何人都无法幸存。有趣的是,因为石
油供应断炼,大家只能将汽车晾著。过去的好工具,像是马车或是牛车则紧急上阵。再不
然,人肉硬采脚踏车也是个选择。
末日将近,人的生活反而慢了下来。物理和心理上皆然。
等待很煎熬,发病更是痛苦。辐射病的病程极为折人:
会恶心,然后是呕吐、腹泻。血便。所有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最后会筋疲力竭而死。
为了让人们走得轻松点,政府准备好能让人立即死去的自杀药剂。还贴心的为每人准备两
颗:
瓶子里的药锭一颗就能致命,而且几乎立即见效。另外一颗是多备的。
于是乎,这末日氛围莫名有些慵懒,却又让人窒息。一切都是如此无望,没有改变契机。
如杜威特形容的:
现在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死期,也晓得一切回天乏术。
难怪书的开头会引用的T·S·艾略特诗句:
世界就是这样结束的
非以一声轰天巨响,而是黯然抽泣。
【末日下的小人物们】
在这故事里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也没有拯救大家逃脱末日大英雄;只有那些
努力把握最后时光的小人物们。书中对这些无力小民的细腻描写,让我很是触动。
比如彼得与玛莉的那条线就让我很纠结。他们家的小宝贝珍妮佛才刚出生,原本正是要开
始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但末日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就算妳只是刚出生的婴孩也是一样
。看到彼得向玛莉说明如何使用自杀药的段落,心真的疼。
你现在是打算告诉我怎么杀珍妮佛吗?
科学家欧斯朋这条线也很有意思。作为科学家的他,负责在蝎子号上纪录空气和海中的辐
射值,确保这艘北上侦测的舰艇一切安全。但这样的探查其实没有太大意义,毕竟外头如
何大家都心里有数。欧斯朋在故事中的亮点反而是他的末日娱乐:赛车。这部分下一段再
来谈。
而莫伊拉和杜威特的这条线,则让我是牵挂又神伤。因彼得与玛莉的牵线而越走越近的两
人,是这末日故事中少有的希望与浪漫。遗憾的是,杜威特心中一直住着远在北半球的妻
孩,即便他们早已不在。做为读者只能默默帮莫伊拉加油,看得很不舍。正如莫伊拉自己
说的:
谁叫他不是那种三两天就出轨的男人呢。
【无奈的末日疯狂】
这故事另一个有趣的点在于末日还剩 6 个月。说长不长,说短倒也不短。因此书中,人
们面对这段最后时光的方式可说相当奇特。
比如彼得和玛莉两夫妇整理庭院的段落就相当有意思。这两人竟对后院做起了十年规划:
想着要搭菜园,明年就有蔬菜可以吃;想着要种尤加利树,五年后就能衬著海色欣赏尤加
利树盛开。全然不像只剩几个月可活的人。无怪莫伊拉的会觉得他们疯了:
六个月后,他们都不在这里了阿。我不在了,你也不在了。他们明年根本不会需要什么蔬
菜。
但就连这样的莫伊拉,也因杜威特的一句无心之话,跑去学打字和簿记。没“意外”的话
,明年就会是个称职的秘书。而且像她这样的人还不少……
“大学的状况也一样。”她说。“现在来注册的人是前几个月的好几倍。”
这样的疯狂,要我形容的话,大概可以说是“失去时间感”。当然,大家应该不是真疯到
失去理智。只是比起等待死亡,找点事做总是好的。
而书中最有末日感的疯狂行为,大概就数欧斯朋的赛车梦了吧。在这最后时日,欧斯朋开
始醉心于他的法拉利,展开了搏命的赛车之途。用私藏的油努力练习。很爱书中澳洲大奖
赛的段落,货真价实的“玩命”关头,当真把命飙掉也不可惜,毕竟本来就没剩多少日子
可活。莫伊拉的评论再次经典:
才第一场预赛就死了两个人,还大概有七个人受伤。他们不能再比下去。那些人就像古罗
马竞技场上互相厮杀的斗士嘛。
欧斯朋的疯狂让人爽度直升。但杜威特的就让人无奈又心疼。看着他帮老婆雪伦买手镯、
帮儿子买钓竿,又到处探问,想帮女儿买跳跳棒,心真的酸。但这次莫伊拉没有反对这疯
狂,还承诺要帮忙找到跳跳棒。真的是爱能克服一切。杜威特对莫伊拉的吻,大概是这悲
伤故事的唯一安慰。
这一吻,谢谢妳所做的承诺。也谢谢妳所做的一切。雪伦不会介意我这么做的。这是我们
合送的吻。
【后记:人造末日】
这个故事初看步调有些缓,但随着剧情慢慢累进,情绪越叠越浓,最后整个很入戏。
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是在冷战之下,对当时随时可能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提出最深的反
动,而在此本书出版超过半个世纪的现在,人类却依然没能摆脱战争的阴霾。俄乌战争至
今已将近一年仍不见停止迹象,整个世界都因这个黑天鹅陷入紧张与混乱。莫伊拉说的那
句:
明明是那些国家想要发动战争,凭什么要远在九千或万里之外的我们白白送命。
让我明明读的是“老”故事,既视感却莫名地强。毕竟在这全球化时代,没有人能独善其
身。一但爆炸,整个世界都会一起震动。杜威特的这段话,让我深深陷入思考:
也许我们一直都太乱来,所以不配拥有这么一个世界。
人类或许真的总是学不到教训吧。小说是好看,但读完却很沉重。虚构作品的后座力总是
如此深厚。这是本表面平淡,却会在你内心爆开来的作品。很推荐大家读读。
最后,但愿各种战争能尽快止息,独裁者的剧本不要有实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