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打造第二大脑》现代人必学的知识管理法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3-02-28 18:02:54
《打造第二大脑》读后心得:现代人必学的知识管理法
多一个数位大脑,资讯超载时代的高效能知识管理术
图文好读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building-a-second-brain/
你花很多时间读书、上课、学了一堆东西,需要的时候却脑袋当机,想不起来?你看了很
多的网络文章和影片,做了很多的笔记,可是未来真的要用的时候,却找不到在哪里?你
正在执行的专案,有太多资料要蒐集和整理,但每次都搞得手忙脚乱?为什么会有这些问
题?因为,你没有“第二大脑”。
我为什么想读这本书?
《打造第二大脑》的作者是提亚戈.佛特(Tiago Forte),他是一位知识管理领域的专
家,我长期追踪他的文章,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关于“生产力”和“数位笔记工具”的方法
和技巧。2022 年底听到他要出书,我超级兴奋,直接预购了英文版,入手之后一口气读
完,非常好看的一本书。大家很幸运,繁体中文版现在也正式推出了。
作者在“知识管理”的领域已经深耕了十多年,他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工作者。他提出了一种称为 CODE 的知识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
己的知识,并打造出自己的“第二大脑”。这本书就是这套方法的详细使用指南。
如果说 2022 年我读过最好的笔记工具书是《卡片盒笔记》,那么在 2023 年我可以大胆
预测,最好的就是这本《打造第二大脑》。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关于第二大脑可以带来
的好处,以及如何使用 CODE 四个步骤来打造自己的第二大脑。
第一大脑遇到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老朋友“第一大脑”——就是我们人类的大脑——遇到了什
么问题。
就像我们在工作的时候,如果只依靠第一大脑来记忆,我们的脑袋就会充满了很多紧张的
想法,像是今天要开的会议、待会要见的客户、明天要准备好的报告。当我们打开电脑,
看到四面八方的讯息等着我们消化和吸收,像是 Email、各种软件的讯息通知、网络文章
、YouTube 影片和 Podcast 节目的精华,还有太多太多的资讯。这些资讯,可能都是很
有价值的内容,可是我们的第一大脑没办法接受这样持续性的资讯轰炸。这导致我们变得
更焦虑、无法集中注意力。
关键就在于,第一大脑不是用来储存和管理资讯,而是用来“思考”和“创造”。我们必
须把储存和管理资讯的动作,交给“第二大脑”来做。
第二大脑的好处是什么?
为了舒缓第一大脑处理资讯的压力,我们需要借助“数位工具”来帮助我们储存和管理资
讯。其中最核心的软件工具就是“数位笔记软件”,像是微软的 OneNote、或是苹果的
Notes,还有常见的 Notion 和 Evernote。这些数位笔记工具,能够用来跟各种资讯进行
互动,方便我们撷取资讯、处理资讯、储存资讯和寻找资讯。
第二大脑跟人类大脑的明显差异,就是第二大脑拥有数位工具带来的所有好处:是一个明
确的、可控制的、可持续的、可共享的知识管理系统,而且它很可靠,能储存大量的资讯
,确保你在未来想要使用的时候,能够即时地找到这些资讯。
像是我自己的软件组合,就是利用 Notion 笔记软件来管理所有专案的进度、安排各种工
作的行程、还有和别人共享文件和协作作业。关于我的读书心得和文章创作,我则是使
用 Heptabase 笔记软件,搭配“卡片盒笔记法”来储存、整理和创造我所有的知识型内
容。
当我们懂得利用数位软件来打造自己的第二大脑,我们就等于多了一个很可靠、随时待命
、拥有无限记忆空间的小助手。
打造第二大脑的四个步骤
这本书将打造第二大脑的方法整理成四个步骤,英文简写是 CODE,分别代表:获取(
Capture)、组织(Organize)、萃取(Distill)和表达(Express),四个英文单字结
合起来就是 CODE,简单又好记。接下来我会对这四个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步:获取
获取是第二大脑的第一步,谈的是我们如何“获取”和“收集”讯息。在这个步骤中,我
们需要去寻找、筛选和整理那些有价值的讯息,然后储存在我们的数位笔记软件里面。然
而,我们每天会看到跟听到这么多资讯,要撷取那些东西呢?
我很喜欢作者提出的四个标准,帮助我们筛选资讯。
第一,这个资讯是否对我有“启发”?这种资讯会带给我们新的观点、给我们激励、刺激
我们的思考。
第二,这个资讯在未来是否“派得上用场”?像是你是一个软件工程师,你就会想蒐集很
多关于软件开发和科技新闻的资讯,但是艺人的八卦可能就不是你未来用得到的东西。
第三,这个资讯是否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像是跟朋友互传短信里面的精彩故事,跟
某位前辈对谈的经验笔记,跟家人健康和生活相关的资讯,都可以记录下来。
第四、这个资讯是否令我们“意想不到”?意思就是说,不要储存那些你“早就知道”的
事情,而是储存那些你“还不知道”,但是想要弄懂的事情。
重要的是,在获取讯息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楚的筛选标准,就像滤网一样把不重要
的沙子过滤掉,只留下我们想要保存的重要讯息 。
第二步:组织
组织是第二大脑的第二步,谈的是我们如何将获取的资讯进行“组织”和“分类”。在这
个步骤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分类的原则,帮我们将讯息整合到第二大脑当中。作者把组
织资讯的类别区分成四种,分别是:专案、领域、资源、档案库。
“专案”就是我们正在努力的短期任务,像是我的其中一项专案就是写出第二本书。“领
域”就是我们长期负责的领域,像是我在经营部落格、拍摄说书影片就是一种要长期负责
的领域。“资源”指的是未来可能有用的题材,像我就对时间管理很有兴趣,只要跟时间
管理有关的资讯都可以先归类到这个资源里。“档案库”就是除了前面三个类别之外的事
情,你可储存起来备而不用。
该如何运用这种组织的分类方式呢?每当我们获取一则资讯或撰写一则笔记的时候,我们
就可以照这个顺序储存笔记。首先,这一则笔记对哪一个“专案”最能派上用场?如果这
则笔记对每个专案都没用,那么它对哪个“领域”最有用处?如果对各个领域都没有用处
,那么它属于哪种“资源”?如果不属于任何资源,那么就把它放进“档案库”。
作者提醒我们:“组构资讯的方法是以可操作性为基础,而不是资讯本身的类型,并以专
案作为数位档案的主要组织单位。”这个观念很类似我之前分享过的另外一本书《防弹笔
记法》的任务笔记,我们要一直把笔记存放到它能“发挥功用”的地方,还要使它能够“
尽快”在那里产生效用。
第三步:萃取
萃取是第二大脑的第三步,谈的是如何整理我们蒐集到的资讯,进一步简化和浓缩这些资
讯,让它们变得更有价值,而且容易理解。作者把这种萃取资讯的过程称之为“累进式摘
要”(Progressive Summarization),指的就是一步一步进行的过程。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想像一下今天读了一篇 1000 字的网络文章,讲的是“不要在早上一
起床就喝咖啡”。我们先做第一次的摘要,我们看到了文章里面引用了一个科学实验说明
了这件事情,我们把这段 300 字的实验结果整段复制下来,贴到数位笔记里面。到了隔
天,我们在复习笔记的时候,重新看到这则笔记,我们就做第二次的摘要,我们把里面提
到咖啡因会影响“压力荷尔蒙”分泌的详细说明,标记成粗体字。如果我们要让这个笔记
在未来派得上用场,我们要继续精简它,做第三次的摘要。这时候,我们把粗体字的科学
结果改写成自己看得懂的白话文,“起床立刻喝咖啡会降低抗压性”。这句话,就是经过
“累进式摘要”之后,浓缩出来的结果。
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作者建议我们这么想:“请把未来的你想像成一位要求非常严格
、极度忙碌又很不耐烦的顾客,不会有时间去钻研所有细节找出沧海遗珠。”所以我们要
想着把笔记“推销”给未来的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浓缩成一句自己以后看到、马上就看
得懂、容易勾起回忆的白话文。
第四步:表达
表达是第二大脑的最后一步,谈的是如何将我们的知识和想法表达出来,产生具体的成果
,并且跟别人分享和彼此交流。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知识和想法

首先,是从第二大脑提取“记忆”。像是当我想要跟别人分享“阅读技巧”的时候,我就
可以在我的数位笔记里面,搜寻关键字,例如: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速度之类的关
键字。把找到的素材全部排列出来。
接着,我们可以“连结”这些笔记。像是我的阅读习惯,就会有早上起床阅读、睡前阅读
、通勤时间听有声书阅读,我就可以把相关连的笔记连结起来,变成有顺序、有条列式、
有上下层级的资讯。
最后,是开始“创造”成果并表达出来。我可以把这些笔记、故事、研究和图表全部串连
起来,用通顺的语句写成一篇文章,或者写成一篇 Podcast 说书讲稿。拥有第二大脑的
好处,就是我们可以运用蒐集过的所有素材,把他们连结起来,创造出一个新的产出结果

作者认为:“我们在专业上的成功和生活的品质,直接仰赖着我们是否能有效地管理资讯
。”懂得运用 CODE 四个步骤来管理资讯的人,有更高的机率获得专业和生活品质上的成
功。
后记:现代人必读的知识管理法
《打造第二大脑》这本书提供我们一个全面性的知识管理系统,这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
有效地收集、整理和管理知识与想法,进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无论你有没
有用过数位笔记工具,我都大力推荐这本书给你,书中的方法跟观念会改变我们对知识管
理系统的认识。
最后,我觉得书中的这句话值得我们谨记在心:“我们要打造的不是完美无瑕的知识百科
全书,而是建构有效的系统,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密不可分的一部份。”我们不要囤
积资讯,而是要懂得使用资讯。我们不需要把笔记软件弄得票漂亮亮,而是要懂得让笔记
的内容发挥它的真实效用。
推荐这套现代人必读的知识管理方法给你。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3-03-01 04:32:00
谢谢导读推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