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明宗先生曾出版<我的电脑探索>作者为:黄志贤、全柏桦、
刘灯、叶秉哲、单中杰、戴凯序、侯俊杰、唐宗汉、赖明宗、黄景彤。
据说好像也是某官员过往创业的伙伴。
最近刚好有网友翻出其之前在批踢踢上的文章。
这是前资迅人出版社的编辑-赖明宗之前回应网友关于某位官员资历的回应;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472448192.A.481.html
反复看了这篇文章...有几个有趣的点,像是其中这一段:
==
唐宗汉在商业周刊应该上了两次封面吧?资迅人一次、傲尔网一次。
在这中间,我跟他去硅谷开公司时,本来还会有一次的,但我说什么都
还没有做出来就在台湾搞宣传,不但没有意义,也只会成为我们的压力,
于是取消了所有宣传计画。
==
唐的思维就是重视宣传大于实质。以前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媒体造神的手法上瘾了。
所以现在一堆人开始纳闷所以天才IT大臣宣传如此之多,实质上做了什么。
再看看另外一段,也是讲得有趣:
==
特别是年少时就有天才名声的,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要给你发展的机会,
甚至仅仅是从亲友延伸出去的人际网络,能够提供的能量就非常可怕了,
如果还有意愿经营社群,那更是不得了,往往实际做出来一点点的事情,
传播出去之后,就好像变成做了一千倍的事情。
这完全不是什么学历、经历的累积,凭的就是信任和一些些的迷魅。
==
赖明宗从头到尾都没有讲唐的父母就是媒体界高层的这件事情,
而赖本身也是做出版的,卖弄文字应该比卖弄程式更高明,所以懂得避重就轻。
但还是可以看出一些重点端倪,那就是:媒体宣传可以放大一切。
回过头来看,有些似乎放大到失真的地步了。当大家觉得被骗,就有可能被公干。
而赖的这篇文章当中,接近结尾的地方真的一本正经说干话:
==
那种只会关注在天才的个人身上的,特别是满肚子质疑的,反而往往是
最容易变成狂信徒的愚者。
今天才刚看到一个观念“不信不疑”:不要相信人,也不要怀疑人。
==
这一段真的有够"假中肯",讲得似是而非。
今天有人可以透过媒体虾鸡巴造神乱吹,别人难道不能质疑吗?
“不信不疑”到底是哪来的反智观念啊? 是脑袋停止运作了吗?
正确的作法应该是要“部分相信、部分存疑”,然后去查证、推理再进一步讨论。
这就是过去那些媒体、出版业者令人诟病的地方,自以为比众人聪明。
想利用语言文字来影响阅听大众,但却无法永远操弄所有人,总是会有人看清。
尤其这些文字涉及到商业、涉及到政治,牵扯到很多利害关系,更容易翻船。
过程中有可能一度名利双收,但是否能有好的收场?
能写出故事的开头,是否有想过故事的结尾? 嗯?
赖明宗在回应推文的底下有补充故事行销的重要,并举例子:
==
不管是牛顿被苹果打到头,还是身世悲惨依然要当歌手,都是类似状况。
==
说得挺好,故事行销的确无可厚非,甚至有其积极面的意义。
但有个前提,故事主角要先有好的能力和成品。
牛顿先有学术成就,才有苹果的故事;歌手本身要会唱歌,才会有人关心其身世。
如果牛顿被踢爆论文是代笔;歌手被发现原来是假唱,那么所谓故事只会被耻笑而已。
台湾自从电脑网络开始普及以来,就一直把美国重宣传的生态模式当成一种典范或标竿。
但是否曾反思,近几年来有多少的诈骗丑闻是来自这样过度宣传而无实质的扭曲作法呢?
再退一万步来讲,在自由市场的经济社会,各凭本事大鸣大放,愿者上钩。也就罢了。
但是进入了政府体制了还这样搞,到底有什么毛病?
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位故事的主角,急着想要享受镁光灯和掌声所带来的虚荣,
就像赖明宗所讲的那样,当年去了硅谷开公司,东西都还没做出来,有人就想先宣传。
即便现在掌管百亿了,还是抑制不了那小小的虚荣心,先反智后遭反噬的情形。
以上回应前资迅人出版社编辑-赖明宗先生四年前的文章。
此篇欢迎大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