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草莓与灰烬》:读后感

楼主: MAXjames (麦酷斯)   2022-10-28 22:51:13
部落格图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strawberries-and-ashes/
前些日子久违北上,顺道造访小小书房。店内气氛宜人依旧,随心绕绕,猛然被这本《草
莓与灰烬》的晕红封面吸引。作者房慧真?好像在报导者上看过,她不是记者吗?刚好一
阵子没读散文,觉得有缘,遂买来读。
一读极为惊艳。房慧真的笔很安静,没有犀利煽情的控诉,却能直往人的内心挖。以下随
意聊些小感想。
【透视那角落】
房慧真的视角冷静透彻。透过她的眼,我读到许多或曾目击,却从未细查的角落社会群像
。不管是在戴花袖套的玉兰花阿姨、著顽皮豹装的预售屋举牌人、靠屯纸箱过活的戴珍珠
女人,又或那位用手推车卖著油条杏仁茶老人,她的笔都忠实记录。
空地上有两台满载纸箱杂物的推车,车很重,任谁也没办法轻易推走,但她仍
像只斗犬,圆睁著瞳铃爆凸大眼,恶狠狠地盯着路过的行人,嘴里碎念有词,生怕半路杀
出个程咬金,会抢走她纸箱。
满载一车汤汤水水,瓷碗玻璃樽的摊车,日复一日,把老人的被压得更驼了,
几乎和十岁小儿齐高。
这些人事物,多带着些角落衰凉感。一如那些因饮食习惯改变而凋谢的小食摊:
满街人都长了怕糖怕油的轻食小鸟胃,摊子冷了,成本低廉的小营生不好做,凋零一个是
一个,没有下一个。
此外,她的笔也谈到许多我未曾触及的人生剧场。犹喜欢写深夜速食店的段落:趴在角落
桌上,长发验盖目的女人;凌晨不回家,文静吃薯条的干净女高中生;自备睡枕,赶在在
上班人潮涌上前离开的母女。每个人都有着未明的故事。
还有那街友过冬的求生绝活。看他们用交叠破伞挡风,下垫纸箱,再拿报纸充当简单卫生
衣,当真是物尽其用。真受不了还有大招:到便利商店装热汤。
在关东煮里捞一颗水煮蛋,装一碗汤。一块百页豆腐,装一碗汤。一块苦瓜镶肉,装一碗
汤。重点是那三碗冒烟的汤,热汤暖肠胃,一股暖流从头到脚,通体舒畅。
这些描述是如此具体深细,看得心里也跟着暖寒一阵。
【驯规与谬常】
除了冷落的灰暗角落。书中另一个视角则扫向我们习以为惯的平庸日常。比如这段:
顶楼有健身房,结实的身体将提升工作效率,甩肉淋漓出一身汗,还有淋浴冲澡间,让你
以最短时间穿回人皮,干干净净恢复成一个白领。澡雪精神后,再度回到属于你的小方格
冲刺,一个萝卜一个坑,办公室格子趣。
差点以为在说敝司……而将办公室隔间里贴著的小孩、狗儿子照片说成人质的段落,更是
直白彻底:
这些都是人质,是你之所以存在这里的唯一理由,是你之所以愿意像一块过度洗涤,急速
消亡的肥皂,人质挂在眼前三五月或三五年,等你筹购赎金,其实总筹不够,那可能要抵
押上一辈子。
捷运手扶梯的描述同样呈现这种整齐奔忙的群生像:
毕竟人都要赶路,捷运手扶梯排排站、往左靠,右侧清空,让给赶路的人,三步并两步,
那么匆忙,也那么现代性的台北。
如此被剪裁整齐的社畜人生,想来哀伤。书中高铁清洁工的段落让我莫名有感:
我注意到清洁车厢的人,白色 POLO 衫扎进卡其裤里,腰间系条皮带,底下一双黑皮鞋。
往昔清洁工的深蓝色宽松工作服已经不合时宜,尽管白色上衣不耐脏,系上皮带蹲下去时
对腹部易有压迫感,皮鞋也不若布鞋易于活动。将劳动的身体、收束、包紧,显精神与纪
律,少了人性。
这些社会系统下的规矩、效率,在房慧真的笔下显得荒谬。而这些“正常”、“整齐”、
“效率”往极处走,或许会偏的骇人。
书名《草莓与灰烬》是取自书中的同名散文,讲述雷纳.霍斯回到儿时居住奥兹维辛,回
顾过往美好生活背后的纳粹阴影。他的祖父鲁道夫是奥兹维辛的最高指挥官,以高“效率
”著称,平均一天“处理”七千人。
不同于对犹太人的残忍,鲁道夫相当爱家。还特地将家眷带到波兰,安落在焚尸炉附近,
方便他每天处理完“公事”能马上步行回家享受天伦。家中更满是蓝白条纹衣的囚犯可供
使唤。
而草莓与灰烬的由来正来自他们居住的豪华庄院:
他想起祖母曾说,以前在院子里采草莓,一定要洗得很干净。祖母没多说,现在他知道了
,甜美的草莓上头,恒常附着一层烟灰。
那层灰是来自焚化炉烟囱。娇滴鲜红的背后其实裹着血。书中这段倒述让人窒息:
草莓上的灰烬,从天而降,从焚化炉的烟囱吐出,从毒气室的尸体到焚化炉,从脱光衣服
到毒气室,从下火车到脱光衣服,从八天七夜无法动弹滴水未进干渴至极到被赶上火车,
从犹太隔离区到上火车,从好心邻居书柜后头暗门的藏匿到隔离区……
如此整齐效率,泯灭人性。
【回眸那自身】
房慧真对他者的扫视直白赤裸,对自身经历当然也不会客气。
读此书才她知道待过《壹周刊》。新闻业的嗜血在她笔下更显腥羶。书中 L 的故事让人
心疼。原是充满干劲,对任何采访者都同心共感,在SARS 时潜入和平医院立下战功的明
星记者。却快速燃烧殆尽,一闪即逝。
L和编辑部就新闻伦理起了很大的冲突,L认为周刊没有保护她的受访者。历劫归来,没
多久 L 便摘下明星记者头衔离职,从此就像一片浮萍飘向大海,渐渐传来L失去失去采
访写稿能力,往常那些慧黠灵动的文字失了根,碎散无踪。
房慧真在这环境待了四年多。这段过往描述可说极其无力:
至今我仍无法描述那些年体内长出的兽,刚去《壹周刊》工作的半年,我的书架上不再是
以往嗜读的文学作品,而是以前的我从来不碰的正向思考心灵鸡汤书籍,催眠我白天乐在
工作。
此外,书中描写印尼父亲的段落也是我很有感的部分。房慧真父亲是在中华民国侨教政策
下,来台念书印尼华侨。而她父亲对这偏南身分相当自卑。
父亲将他南洋的出身隐藏在航空公司的白领皮囊中,一口流利的英文能掩盖出身,“屈辱
”感没那么重。
而她父亲对“国文”这折磨过他的方块字体带着恨,还将这样的恨转到房慧真身上:
往常父亲只要一进房间,我一定把手上的国文课本换成英文课本,我如贴了作文奖状在桌
上,总会被他撕毁。
因父亲是航空公司员工,有免费机票。每年都会“领”著全家出国,飞往他心属的东南亚

我们都是人质,被绑架在这半空中,年复一年地拔根、飘荡,移动的方式,也写定了家族
的宿命。
房慧真将如此的失根无力感形容的妥贴:
赤道是父亲的乡愁,在阴湿的北方盆地,他总郁结、浮肿著。
但正是这样的父亲养成了现在的房慧真:
他是暴戾之王,将我逐出门外,放逐到遍布书店、唱片行、MTV、电影院的台北城南,宛
如抓周一般,与城南的艺文资源随机相遇,自己教养自己,于是,长成今天这模样。
或许生命总能找到意外的出路吧。
【后记】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没意外是今年的前十。喜欢杨佳娴在推荐序说的,这是本写给所有“
裸命”者的书。
那一个个“裸命”,用她的话来说,“剥夺殆尽,脆弱可折”,被系统驱逐,被人性从人
性推落。
不过书中也不全是沉重的部分,像谈及沈从文与张兆和互动的段落,读来莞尔:
若果人皆能在顽固中过日子,我爱你妳偏不爱我,也正是极好的一种事情。
此前只读过沈从文的《边城》,借由房慧真的笔似乎又看到这位大作家的更多面向。
房慧真在书中提到:
记者八年,夹缠在“大的”议题与议题,事件与事件之间,时间挤压搾干,心神无限提取
,创作是极其奢侈之事,仰赖无所事事的大量走路与观察,我很难再真正的“看见”。
正因找回余裕,才让她重新“看见”,生出如此作品吧。书末形容的美:
那是写不进报导,塞不进正文,那团无以名状的什么,我想那是“久违”的文学,如一缕
坎烟,很快就消散在空气中,形影虽灭,隐隐还能闻到薪柴气味。
去年末才在《老派少女的购物路线》中说想多寻点余裕,借此精进文字。结果 2022 依旧
炸忙,整年又在慌乱中渡过,文笔没啥长进(显示为理由多)。不过文笔差还是可以读好
作品,看完此书觉得离文学又近了点(?)
总之,诚心推荐这本《草莓与灰烬》给大家。借由文学,我们得以看见。
作者: AS2000 (Sid)   2022-10-29 01:44:00
感谢推荐好书!已加入购物书单XD
作者: st85148 (PP3)   2022-10-29 06:46:00
正在看这本中
作者: wensday (Eyes On Me)   2022-10-29 08:43:00
这种文字对我来说有点过度了 感谢分享因为之前广告蛮多的 一直有点好奇 现在知道不是我会喜欢的
作者: benothing (禹枫)   2022-10-29 15:11:00
谢谢分享
作者: chantal (pink moon)   2022-10-29 23:54:00
越是用力过度的文字,负载讯息越水。不像资深作者的手笔
作者: dancing (小星星)   2022-10-30 00:38:00
谢谢分享
作者: squen (咪花恰的妈)   2022-10-30 08:38:00
这本台北市立图书馆有电子书(hyread)可以线上阅读或借阅,我觉得有几篇写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的还不错,很生动,但不是每篇都喜欢。
作者: shortghost (小鬼)   2022-10-30 08:54:00
谢谢分享~
作者: leiketai2   2022-10-30 18:16:00
感谢分享
作者: win30029 (min)   2022-10-31 16:55:00
感谢分享~感觉是我会喜欢的 推推
作者: billydepon (Billy)   2022-11-03 11:26:00
有点刻意,不过他之前的风格一向如此
作者: mike6413925 (皮皮皮)   2022-11-05 23:39:00
感谢分享,可以来细品这本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