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努力,但不费力》聪明做事的三种方法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2-09-30 10:49:19
《努力,但不费力》读后心得:聪明做事的三种方法
只做最重要的事,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effortless/
你觉得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这条路吗?你觉得重要的事情,一定都
很困难吗?你觉得不重要的事情,一定都很简单吗?或许我们还有另外一种选择,让原本
困难又重要的事情,变得简单好执行。用比较不费力的方式,付出较少的努力,却获得更
多的成功。
这本书在说什么?
《努力,但不费力》的作者是硅谷知名的企管顾问葛瑞格.麦基昂(Greg McKeown),他
同时也是广受欢迎的《哈佛商业评论》专栏作家,他的前一本著作是我很喜欢的书《少,
但是更好》。在这本续作当中,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切角:“想成功不必耗尽全力,而是
要懂得不费力”。这本书谈的就是如何不费力地聪明做事情。
这本书总共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是找到“不费力的状态”:去除杂念和情绪,获得充足
的心理能量,在对的时间专注做对的事。第二个是采取“不费力的行动”:简化步骤,包
容不完美,保持稳定前进的步调。第三个是取得“不费力的成果”:把时间花在高杠杆的
活动,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把重复发生的步骤全面自动化、预先防范错误,让成
果自然而然一直流向我们。
如果你感觉自己在工作上一直“过度疲劳”,好像花了很多力气却得不到预期的成效,那
么这本书的观点,将有助于你重新检视自己做事情的方式,让自己不费力地完成重要的事
情,避免过劳的状况再度重演。以下总结书中提及的三个重点和心得,以及我自己对这本
书抱持的看法。
1.不费力的状态
所谓的“不费力的状态”,就是当我们的身体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情绪没有负担,精神饱
满充沛,此时的我们反应会更灵敏,更能专注在当下最重要的事物上。正因为我们进入了
不费力的状态,最重要的事情都可以被轻松完成。
作者写这本书有一个主要的论点,那就是“重要的事情不一定很困难”。这个说法起初有
点难懂,但我后来才想到之前读过 Tim Ferris 在《 一周工作4小时》书中的洞见:“要
花很多时间去做的事情不一定很重要。”我们常常会把“重要”和“困难且花时间”联想
在一起,但是作者却提醒我们可以“反过来想”,我们可以问自己:“会不会这其实可以
很简单?”
一件重要的事情,不一定要用很困难的方式去达成,或许有更简单的方式可以做到。
这让我想起我女朋友曾经遇过的难题。她的老板会要求团队的成员每个礼拜缴交一份进度
报告。每周缴交进度报告是一件很费力事情,每次到了缴交报告的前一天,总是忙着查一
整个礼拜的 Email、捞取跟别人的对话纪录,为的就是只是呈现当周的进度,那天总是会
忙到特别晚才回家。后来她改变做法,每天下班前都用一点时间把工作进度用一到两行话
写下来,就像在写日记一样。每到了要交周报的时间,她只要把写过的项目整理起来就可
以了。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每次在接受新任务的时候,她可以很快速反应给老板,手头
上有哪些重要的事情在执行,有哪些卡住的地方她正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突破。原本掌握
进度这件苦差事,反而变成轻松又助于沟通的一项利器。
当我们发现重要的工作可能会让我们过度疲劳、感到既费神又花时间的时候,不妨反过来
想:我们有没有可能,是这份值得投入的艰难任务,变得更简单和易于执行?
2.不费力的行动
所谓的“不费力的行动”,就是花费比较少的力气,却能完成更多的事情。我们会停止拖
延,马上踏出第一步;我们会很快把事情做完,不会左顾右盼;我们会以稳定的步调持续
前进,而不是硬撑到底。在这个状态之中,我们不必过度努力也可以取得比预期更大的成
就。
作者提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缩短行动和满足感之间的时间差”。例如培养跑步习惯
,如果要我们每天都准时踏上跑步机,可能会感觉是一件苦差事。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订
立了运动习惯之后,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直没办法坚持下去。很巧地,作者提倡
的例子跟我采取的方法一模一样,那就是把“跑步的过程”,跟“收听自己喜欢的
Podcast 节目”绑在一起,只有当我踏上跑步机的时候才能收听某一档心爱的节目。这个
方式把“付出”和“奖励”綑绑在同一个时段,让这个习惯变得更有趣,让我们自然而然
地愿意去采取行动。这个方法我认为十分有效。
另一个让我有收获的技巧就是“设定上限”。如果我们推进某件事情的进展,要设定每天
的“下限”以及“上限”,在还有力气的时候停下工作。这种方法听起来有点违反直觉,
可是这样的克制,正好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作者举畅销小说作家 Lisa Jewell
的例子,她曾说:“定好自己的步调,写得太多、太快,你会偏离轨道、迷失方向;而太
不常写,你会失去动力。每天 1000 字是刚好保持缓慢前进的字数。”我自己的经验是,
如果我在某一天大量地写作,把脑袋里的东西全部倒出来的话,会有点像是掏空了自己的
想法,之后的好几天会感到疲乏,对写作有点兴趣缺缺。我反省自己以前的写作方式的确
比较随兴,想写很多就一直写,不想写的时候就干脆什么都不写。这种做法听起来很自在
,可是却让我原本定调的写书进度一直延后。
因此,我会想要尝试看看,订立一个每天写书的下限和上限字数,试着用稳定的节奏来进
行我的写书计画。
3.不费力的成果
所谓的“不费力的成果”,指的是这时候的我们做事情的目标很明确,已经能够跨出第一
步,也能用固定的脚步持续前进。我们开始轻松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而且不必花费太多
力气,就能让成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持续流向自己。
在这个部分让我感到共鸣的是“自动化”,让重要的事情可以自动执行,不用耗费额外的
脑力。像是帐单的自动转帐缴费、自动预约会议系统、智慧居家的智能排程之类的科技应
用。我自己常用的科技自动化,还包含了排程之后的自动发文,Google Calendar 和
Notion 待办清单的自动串联…等。
不过作者除了科技的自动化应用之外,他在这个章节引入了一个“检查清单”的观念。意
思是把我们未来会重复执行的复杂任务,列出一份检查清单,每次只要照着列表逐项查核
,就可以省下大脑的运算能量,而且还能避免低级的错误。我原本认为他把这个观念放在
“自动化”底下有一点牵强,但我后来联想起另外一本书的观念,才发现他在谈的其实是
“大脑决策的自动化”。
最近我读了电脑玩物站长 Esor 的新书《防弹笔记法》,书中提到我们可以把每一次执行
过的重要任务,写成一个“核心任务笔记”。这则笔记里面,会包含这项任务的行动步骤
、相关资料和检查清单。下一次执行同样的任务时,还可以把新的元素和改善的做法新增
进去,让这则核心任务笔记不断进化。在未来我们要执行这项任务时,就有了以前好几次
执行的经验累积。我们根本不用花费脑力再去思考每个步骤,也不用烦恼要去哪里寻找资
料,而是直接打开核心任务笔记,就把之前最好的执行方式摊开在眼前,只要照着开始做
就对了。
不费力的成果就是要减少脑力的负担,少做那些重复的费力事情;反过来,我们要把重要
的事情做好一次,之后在我们不费力的状态下重复发挥其成果。
后记: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我读过作者写的两本书,我对他的第一本书《少,但是更好》有不错的评价,特别是针对
企业领导者而言,第一本著作可以带来很多帮助。第二本《努力,但不费力》则让我觉得
有点“搔不到痒处”的感觉,特别是对于我这喜欢寻找“实际应用案例”的读者而言。
这本书的章节架构很鲜明,就是每一个小节会搭配一则故事,然后作者会补充他的个人经
验。这是一个好读且流畅的架构,但我觉得每个小节的篇幅都太短了。尤其当举例的故事
离我们太远的时候,我们还不一定知道该怎么应用那个观念。因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给
我一种浅尝即止的感觉,没有找到太多想要采用的新方法和步骤。
虽然每一个章节的结尾都有整理出结论列表,可是内容比较偏向概念的总结。我私心希望
每个章节都能够再探讨地更深入一点。如果你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型的观点(如何省力、
聪明做事),这本书很适合当成一本“启发新想法”的书籍。但如果你想“学习实践步骤
”,这本书比较像是给予一些原则和基本指引,真正的练习仍需要我们自己亲自去探索和
执行。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2-09-30 13:57:00
感谢推荐导读,列入待读清单!
作者: Misscat16868   2022-09-30 18:39:00
但有时候工作要很费力是因为雷包和鸡掰人造成你怎么没观察到?我使用以前的系统备份300个档案5分钟搞定,但用了雷包的系统花了一天的时间,我为什么要包容雷包造成的不便?
作者: Alex07 (永远的PTT新手XD)   2022-09-30 23:49:00
谢谢分享!! (加入清单) ~瓦基推荐的书都很棒~~
作者: skyhawkptt (skyhawk)   2022-09-30 21:57:00
感谢推荐导读,列入待读清单!
作者: Misscat16868   2022-10-01 02:39:00
但有时候工作要很费力是因为雷包和鸡掰人造成你怎么没观察到?我使用以前的系统备份300个档案5分钟搞定,但用了雷包的系统花了一天的时间,我为什么要包容雷包造成的不便?
作者: Alex07 (永远的PTT新手XD)   2022-10-01 07:49:00
谢谢分享!! (加入清单) ~瓦基推荐的书都很棒~~
作者: l1992827 (竹笋公主)   2022-10-16 19:15:00
谢谢推荐!
作者: l1992827 (竹笋公主)   2022-10-16 11:15:00
谢谢推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