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推荐: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推荐指数:★★★★★
全文连结:https://bit.ly/3cl9x3Q
https://i.imgur.com/63pw2Qj.jpg
这本书一直在我的脸书上不断出现,一直以为我写过这本书了,想不到还没有。还没读之
前,我一直以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之前熟悉的作家,直到翻了序,才发现这本书的作者是一
位平面设计师!
这本书从推荐序开始就特别好看,尤其是舒国治的序,还是很有舒国治的风格,幽默莞尔
又不失深度。有几位专门写美食的评论的作家我一直很喜欢,不管是舒国治或是叶怡兰,
读这些作者的文字时,我都不知道到底是那个描述的美食特别令人嘴馋,还是作家的文字
令人向往。
而这本书的作者洪爱珠也是这个路线的。
身为同样的七年级生,台北长大的老派少女,对于这本书提到的某一些吃食,某一些街道
特别有共鸣。例如切仔面的黑白切,例如城中市场附近的日本料理高丽菜卷、例如城隍市
场附近的米粉汤。总是在晚上读著读著,觉得天啊!我现在一定要吃到!例如那些鲜甜的
粉肠,伴着新鲜的姜丝,沾点蒜蓉酱油跟辣椒油,真的是人间美味!!!
天未亮即熬汤,汤面是规模经济。深锅入清水,水沸起,其他舖子多放大骨,大庙口更煨
浸以巨量猪肉。三层肉为主,兼有嘴边肉和肝连。大块肉在清水里堞,肉成之时,汤已深
浓。入口鲜滋滋油汪汪,清香腴美。愈近打烊时分,汤头愈呈乳白色。
作者提到的一点,也是觉得超级有同感。就是切仔面本来就不是什么体面馆子,如果能够
一起约在庙里拜拜吃面,已是交浅言深。都是那种不体面、不高级、但是好吃的东西,需
要越亲近相熟的朋友一起,不会对环境苛求挑剔,反而在一面笑闹之中,可以好好品尝道
地的美味。那些不高级但好吃的卤味,躲在菜市场里面的阳春面摊子,或是坐在走廊吃一
碗东区粉圆。
凭借吃面,看清彼此的参差,有我趋吉避凶的直觉,和频繁进出本地寺庙,可能的庇荫。
总之不少感情成灾的事,是从生活里的碎石细沙开始崩塌的。事先有照,不必自欺欺人。
另外一个读来有感的是,作者花了好大的篇幅描述大稻埕的老店。大稻埕以前对我来说,
就等于迪化街的全部。那些南北杂货,巨大的鱿鱼干跟鲍鱼塔。还小的时候,到除夕前的
年货大街都是重头戏之一,通宵达旦的是吃不完的零食。那时候的大稻埕还不像现在的大
稻埕,没有那么多从师大商圈移过来的咖啡小店,一副很台北寻常街头的样子。
但是从作者描述的大稻埕中,看出更多以前没注意过的况味,总是一边读一边贴标签,心
里想着这间店铺好酷,下次要带妈妈一起去。那间咖啡店好酷,可以跟谁谁谁下次喝茶一
起去。这些文字貌似带我回去大稻埕的街道,绕过那里一间又一间的店舖,找到不同的欣
赏滋味。
在阅读的同时,有时候会看到自己熟悉的店铺出现在作者的书里面,作者那些评论有时候
把心里想说的,但是不知道怎么说出口的评论写的到位,一边读一边拍拍自己的大腿,觉
得真是太有道理了!例如在高丽菜卷那章节里的添财日本料理店。
添财的高丽菜卷,是从创业至今都有的菜,每日鲜制,馅子是绞肉加上少许鱼浆,仅整个
菜卷的三分之一量。馅料是点题用的,高丽菜才是那个题。菜卷切段,可见高丽菜卷成厚
厚数层,如一个瘦牙签的人,穿蓬松的羽绒外套。菜卷炖的非常柔软,咬著菜汁涌出来,
吃它的菜甜而非料丰,也很可口。
作者不仅写那些吃食的购物滋味,更多的是以妈妈外婆奶奶那些日常生活留下的絮絮叨叨
,那些手把手留下的技术经验,以食材吃食为经,亲情为纬,编织出一张厚厚眠实的网,
把作者牢牢地裹住,接住母丧的她。
而那些站在门外读了笑中带泪的我们,也同样被那些氲氲热食、甜蜜滋养的吃食,带我们
回去那些很深很深的,会笑中带泪的时光。
推荐给大家。
作者: Simplebest (云淡风轻) 2022-08-26 16:14:00
看完很想去芦洲吃切仔面
作者:
ksongr (Lenski)
2022-08-26 16:33:00这本我也很喜欢,作者写的店我都有加入地图清单,下次绝对要去尝试看看。每每看到作者写到母亲相关的段落我都跟着心酸了一把,提醒我要更珍惜家人相处的时间
作者:
AS2000 (Sid)
2022-08-26 16:53:00这本书我超想读又不敢看,怕自己看了口水直流又吃不到难过
作者: chuck1776 2022-08-26 17:41:00
书中透过做菜与食物的味道回忆起母亲 这部分总是令我鼻酸 真的要好好珍惜家人都平安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