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高度狂热》 来过的意义

楼主: funny1990 (小婷)   2022-07-02 21:52:58
《高度狂热》 来过的意义
作者: 横山秀夫
译者: 叶廷昭
有读: https://readfromtheotherside.blogspot.com/2022/06/climbers high.html
  这是我第二本横山秀夫的书,只是,和《纸花女子》一样,以“悬疑”见长的作家
,我看的作品,里头的“悬疑”成分都和我的既定印象不太一样:在《高度狂热》中,与
其说是悬疑,倒不如说是“紧张感”比较贴切。
--------
  本书分为两线叙述,一线是登山,一线是身为报社记者的悠木,在面对史上最严重的
空难“JAL123”时的种种经历。本书的紧张感建立在接二连三的事件,为读者揭开报社运
作状况的面纱,也揭露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但除此之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主角悠木和
雅的成长,登山线就是为了映衬主角的改变所写的,这本书可视为主角的角色传记,读起
来流畅,但叙述的笔法直白,角色的内心赤裸裸的呈现,和我过去介绍的小说相比,在角
色的情绪上没有太多修饰,非常的“记者”,两线穿插的映照关系也在开头清楚写给读者
知道。
  为什么说“记者”呢?因为,横山秀夫在创作之前,便有12年的记者资历。
  在此稍稍分享一下我的感想:无论日本还是美国,记者出身的作家,写书起来的味道
和本身是文学科系起家的作者不太一样。他们的笔尖相对锐利,叙事逻辑清楚,读者不需
要太花脑力就可以理解角色间的关系和对话。尤其在描写权力争夺或多角色的对话场景时
,他们在处理这类场景时大多得心应手,读起来很愉快,因此和社会案件或是推理类的小
说很匹配。但以文字牵动情绪的处理上,或许是职业使然,写起来有种不太放得开的感觉
,在词汇的运用上不若其他作家来的有创意。这本《高度狂热》,在我看来就是非常典型
的记者作家文笔。
  《高度狂热》是本页数很多,读起来可能会有些“硬”的书籍,但其阅读的亮点在于
职场书写——作者善于书写职场伦理与信念冲突的细节,尤其这部作品主题是作者熟悉的
报社,其中的办公室场景、截稿压力,乃至于内部斗争与苟且的心态都写得钜细靡遗,这
些细节让读者很容易就沉浸在接连的事件里头,跟着主角悠木紧张、愤怒、捏冷汗,不过
,虽然剧情起起伏伏如山脉连绵,但促使读者继续翻阅的动机比较不足,你只是等著还有
什么事情会爆发,会冲突,那些角色会吵架,什么时候主角会被要求卷舖盖走人,你只是
等待,被动的等待事件发生,而不会有种我每翻一页,就往真相更前一步的主动感。所以
,要是跟《64》比的话,我会比较推荐阅读《64》——毕竟有个“想找出真相”的动机在
催促读者翻阅,阅读的动力会比较高。
这本书适合推荐给作者书迷,或者对职场剧有兴趣的读者。
--------
当主管这件事
  尽管作者以攀登冲立岩来比喻报社历经JAL123新闻大事——两者同样艰难,同样吞噬
数百人的性命,但我在阅读完本书之后,与其说JAL123事件是主角悠木的冲立岩,不如说
,成为“主管”这件事,才是悠木心中难以攀登的大山。
  身为主角,悠木和雅的个性并不讨喜。他情绪化、易怒,处事不够圆融,作者很直白
的在一开头就写下“他只愿意爱那些对自己有好感的人“,他不懂如何当一个好父亲,当
儿子不合自己意时就打人,在工作上,悠木头一次成为主管就出事,下属望月不像儿子长
成了死气沈沈的少年,而是意气用事的出车祸,让悠木用一生去背负这条人命。
“悠木认为望月的死与自杀无异。望月不是情绪低落,也不是粗心闯红灯。望月和悠木都
是过于感性的人,他们会对日常生活的琐事,产生过度的化学反应,最后放手让一切毁灭
殆尽。“(Ch2)
  这样的人,却在JAL123事件之后,因为某些政治理由,被上头指定担任“日航空难主
编”——悠木没赶赴当时与安西攀岩的约定,空难事件却已经逼得他爬上这座对他来说,
职涯里最艰困的山峰。
  有点职场经验的人也许会知道,最基层的主管其实颇难为,你必须夹在下属与上层之
间,没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底下的可能不服气;没有一定的处事沟通能力,上层对你难以
信任。在我看来,身为记者,悠木有独立作业的能力,但以主管来说,就书中的表现,很
难说他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经历过望月事件之后,读者可以看见悠木对下属的态度已经
放软,却也因此失去对底下记者的掌控能力,让等等力有机会以“来不及送印”这点倒打
他一把。
  失去前线记者的动向,失去对下属的掌握,是悠木在这场战役中第一个失职之处,但
这并不是最后一个。
  随着JAL123的事件越演越烈,现场状况、救援情形、家属报导以及事发原因,需要厘
清的事实越来越多,每一天,在报社里的工作都像是在打仗,报纸版面该如何安排,也成
了令悠木头痛的部分——他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这想法,和他果断的安排,没办法让所有
人满意。他同时得罪了底下的记者(艰辛写成的现场报导却无法刊出),也得罪了广告部
门的暮阪(求来的置入广告没被通知就被撤下),还因为不想让政治因素介入版面让高层
不满……尽管途中有亮点让众人佩服,但整体而言,小说情节的“紧张感”,有部分是出
自于悠木对此职位的不适任。
  在小说的最后,秉持着身为记者的“信念”,悠木还是离开关东日报的本部了,但也
因为身为记者的信念,他获得同事的认同,最终选择在偏乡执笔,贯彻他记者的生涯。
  来过,走过,然后离开。这段惊心动魄的旅程让读者看见悠木的成长,看见他终于放
下望月亮太,确认自己对记者这行业的认同,看见悠木尝试着修复父子关系,缀补破洞的
家庭生活。攀上冲立岩,对悠木来说,不只是身体的极限突破,也象征了他突破内心的迷
雾,对往日人生无悔的选择。
  “爬山是为了下山”这句登山爱好者安西留给主角的话,同时也是他这段人生经历的
最佳注解。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2-07-02 21:56:00
嗯 写得让我感兴趣的心得。说作者背景不同的风格哪里细节不同也很有意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