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反脆弱》:面对随机黑天鹅世界的解方

楼主: MAXjames (麦酷斯)   2022-07-01 21:45:23
图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antifragile/
我们所处的世界似乎总是无序随机,波动难测。从金融海啸到现在虚拟币崩跌;从一二次
世界大战到现在俄乌战争,将来必然还有更多不可知等着我们。究竟面对这些黑天鹅的狙
击,我们该如何因应呢?《黑天鹅效应》的作者塔雷伯认为答案是“反脆弱”。
以下让我分4个部份聊聊《反脆弱》这本大书。第1部分先介绍什么是反脆弱;第2部分会
给出一些“脆弱”的例子;第3部分则告诉你要如何“反”脆弱;最后第4部分会举两个我
的反脆弱应用实例。
【1. 反脆弱定义】
你觉得脆弱的相反是什么呢?强壮、坚固?塔雷伯认为:都不是,答案是“反脆弱”。
什么反脆弱?让我们看下面的包裹例子:
想像一个装着脆弱东西(如玻璃杯)的包裹,为了怕运送过程中摔碎,你会贴上“请小心
搬运”的标签;但如果是个坚固的东西,你会在标签上写“请重摔”吗?大概不会多此一
举,虽然它不怕,但摔也没啥好处。
发现了吗?如果脆弱指的是易受波动(重摔)伤害,那它的相反应该指要能从波动中受益
才对。因此反脆弱的基本定义如下:
反脆弱指的是那些会从震撼中得到好处,当暴露在波动、随机、混乱和充满压力因子的环
境中时,反而会受益、成长并茁壮的事物。
https://imgur.com/VHRGMmO
一个反脆弱的包裹应该会鼓励人随便处理它(截自《反脆弱》)
一个具有反脆弱特质的事物,在遇到黑天鹅(随机巨大波动)时,非但不会受伤还会从中
得利。
根据上述概念,塔雷伯将事物分成3种类别:
1. 脆弱
害怕波动,受随机伤害。
2. 强固
不怕波动,对随机无感。
3. 反脆弱
喜欢波动,从随机受益。
这样讲可能还是有点抽象。让我举些例子。先从什么东西很“脆弱”开始吧!
【2. 什么是脆弱的】
脆弱的东西害怕波动,容易被黑天鹅狙击而受伤。以下举四个常见的脆弱名词。
〔一、理论〕
许多号称有理论的东西其实很脆弱。我们常以为知识会沿以下逻辑式演进:
学术→应用科学与技术→实务
但塔雷伯发现除某些特例(如原子弹)适用这模型,很多状况下,反过来,也就是从实务
出发转回学术的状况,似乎更常见。
比如当初莱特兄弟是先精准定义飞行原理才设计出飞机的吗?并不是,他们的飞机是经过
大量的测试、失败、再调整过后的产物。事实上即便是航空技术发达的现在,对于为什么
飞机的飞行原理答案依旧众说纷纭。
如塔雷伯说的,鸟不需要知道飞行原理也能飞。理论很多时候只是空中楼阁。
理论相当脆弱;他们来了又走、来了又走、来了又走;现象则留着。
〔二、预测〕
理论往往伴随着另一个脆弱词汇:预测。人们喜欢预测,爱用各种理论解释现象、通晓未
来。
然而塔雷伯认为理论是属于“物理学”的特权。连已被证实不那么正确牛顿重力理论。在
你我能遇到的多数情境(如一颗棒球从手中落地的时间)可预测得很准。
但在其他领域,理论预测就不那么灵验了,比如经济。人们总想用各种理论预测公司未来
股价高低、国家币值涨贬、原物料价格升降,但往往不从人愿。像是查理.蒙格就批评号
称能帮客户管理风险专业基金经理人,绩效连大盘都不如。
更糟的是大家喜欢根据预测做进一步干涉。书中大力批评葛林斯潘为了消除“荣枯循环”
,而造成2007的经济爆破。简单说,理论与预测面对天鹅都呈现脆弱性,试图干涉往往会
让情况更糟。
〔三、效率〕
另一个看似美好实则脆弱的东西是效率。很多人喜欢将“优化”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相
当危险。效率就像条绷到最紧的弦,乍看流线犀利,但只要一点压力就会崩断。
大家应该都有赶车的经验。为了要有“效率”,你精算沿途走路、通车、买票的种时间,
然后在最后一刻出门。结果要嘛电梯突然故障、路上红灯满满,或是票口不知怎么的大排
长龙……只要一点意外(波动)就能让你前功尽弃。
另一个效率脆弱的例子是大一统中央集权系统,这种上而下的制度乍看有效率,但其实很
怕波动,一出错就难以修正。贾德.戴蒙在《枪砲、病菌与钢铁》曾提到当初明朝曾拥有
领先全球的远洋技术,但因海禁政策没能继续发展。中国因而错失大航海机会,欧洲得以
弯道超车。
同样的,全球化也相当脆弱。地球村的分工生产理论乍看能提高效率,但一遇到黑天鹅,
问题就会滚雪球般扩散。这次疫情大家应该都深有感受。
〔四、新〕
“新”相当脆弱。人么总喜欢去追求最新的资讯、流行。许多人甚至会有FOMO(错失恐惧
症),害怕一错过就无法跟上。但多数新事物禁不起时间考验,像.com泡沫前那些打着网
路名号招摇撞骗的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
许多资讯也是如此。一则“新”闻往往会伴随大量噪声,难辨真假,盲目吸收反而会受害
。甚至连相对严谨的学术研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几年很夯的胰岛素假说,近来便受到
许多挑战。
塔雷伯直言,许多东西存在林迪效应,指的是存在较久的东西,在将来会比新东西存活更
久。像我们现在用的如叉子、原子笔,其实与过去相差无几,且很有可能还会继续被用下
去。
小结以上,要是有人说他有个“新”颖的“理论”,可以准确“预测”,非常有“效率”
地帮你XX(赚钱、减肥…,请自行填入),那八成是骗人的脆弱玩意。
好的,谈完脆弱,接着让我们谈谈反脆弱的方法。
【3. 如何反脆弱】
该怎么做才能“反”脆弱呢?可用下面五个方法:
〔一、试误修补〕
第一个方式是多使用试误法。很多事其实是用下面的循环形式呈现:
随机修补→试探启发法→实践与学习→随机修补→试探启发法→实践与学习……
与其迷信精美的理论数式,较好的做法是不断进行各种小尝试,快速失败、快速修正。失
败并不可怕,如尼采所言:“凡杀不死的会让你更强大。”像举哑铃给身体压力反而会长
肌肉般,适度“受伤”甚至能帮你茁壮成长。
从面对挫败的过度反应而释出的过度精力就是创新!
〔二、拥抱随机〕
想预知黑天鹅是不可能的(能就不叫黑天鹅)。与其妄想预测与控制,不如享受随机所带
来的各种可能。上面提的试误法就是一种玩乐于随机性中的过程。
如果我能十分精准地预测自己将来的样子像什么样,我会觉得和一只脚进棺材没两样。
除避免没意义的预测,更要注意不要过度修补、干涉。比如情绪就是很好的例子。塔雷伯
提到,斯多葛学派在面对情绪的时候是“调适”,而不是“消除”。每种情绪都有其必要
(连忧郁也是)。这与我之前在《情绪解锁》读到的观念不谋而合。
〔三、保有备余〕
上面提过效率很脆弱。想要反脆弱,我们要没效率一点,更精确地说我们要建立“备余”

正所谓有备无患。聪明如大自然总喜欢给自己过度的保险(如人类有两个肾脏)。这种多
余与无效率乍看浪费,却是让你能渡过黑天鹅的关键。如我在连假时的存稿能让我在突发
的加班地狱周,还是能更新文章。
多元分散同样是个好的备余模式。贾德.戴蒙在《昨日世界》中提到在祕鲁安地斯山地区
的农夫,平均会在十七块土地上耕种,彼此距离甚远,往返耕种总浪费大把时间。这让许
多专家疑惑:为什么不将田地集中,提高效率呢?
事实上,在分散耕种的状况下,即便某些田地收成欠佳,还是可依靠其他地方活下去;反
之如果单压一处,即便丰收时可以吃到撑,只要某年收成欠佳,就有饿死之余。祕鲁农夫
在乎的不是高效生产,而是在波动时能够保命。这是他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同样的,民主政治相对大一统专制,乍看因为意见多元,在政策执行上缺乏效率。但这样
下而上的机制反而更有机,具备反脆弱性。书中提到像瑞士这样以小单位自治市所组成的
国家,反而更能应对波动,成了最稳定的政体。
〔四、交给时间〕
既然新的东西很脆弱,那要反脆弱很简单,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如西元前六世纪诗
人凯奥斯说的:
时间有摧毁一切的锐利牙齿。
面对新资讯或是新科技,不用担心没有投入、错过流行。像〈科技巨头解码〉的Miula就
曾多次提到加密货币和NFT虽然都是很好的应用,但现在大多数的项目在未来都会一文不
值。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少量持有,慢慢观察学习。交给时间掏洗,反而能看得更清楚。
塔雷伯在选书上便是用时间当筛选器。许多新书乍看惊天动地,实则经不起时间考验。而
许多存在千年的书人们却还不断拜读。如他说的:
只上市一年的书籍,通常不值得一读。
这点我也满有感的。如果想买新书,我会多方探查心得评价,并亲自翻过才会下手;但如
果是有年岁的书,我通常就会直接买入。像最近在三余看到逗点新出的《世界就是这样结
束的》文库本,一查发现是1957年的作品遂直接带回。读完果然精彩,有机会再跟大家介
绍。
〔五、使用杠铃〕
最后聊聊面对不确定性的良方: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指得是拥有两个极端值,不要待在中间,像杠铃两端那般。一个简单的方式便是
持有高风险与低风险的组合。
低风险部位对黑天鹅事件呈现强固的特质,不受益也不受害;高风险部位则是直面随机,
享受各种可能(好坏都是)。塔雷伯建议将高低风险比例设成1:9,这样即便高风险部位
全部损失也不痛不痒,但只要遇到正面黑天鹅,就能一飞冲天。
反脆弱因此有个更技术性的定义:
任何事物只要能从随机事件(或者若干震撼)得到的上档利益多于下档损失,就是反脆弱
;反之则为脆弱。
来个例子吧。比如你可以花大部分的时间从事稳定工作,闲暇时再作风险较高的尝试。像
书中就说闲差事配上写作是很好的杠铃。如卡夫卡曾受雇于保险公司、斯宾诺莎则以磨制
镜片为业。这样看,我现在的半导体业与部落格写作似乎不是太好的组合(笑)。
【4. 我的应用】
最后我想在这个段落举两个自己的应用。
〔一、时间管理〕
许多人想到时间管理,就想到排时间表。过去求学时代,我也喜欢规划满档的读书行程(
如9~10点读数学、10~11点读物理……)。这样乍看整齐高效,其实极为脆弱。比如只要
突然被揪打球,表订计画就整个崩坏,再也追不上,搞得很有罪恶感。
而这方法在工作后更行不通。半导体业每天都像在抽奖,下班时间随机无律,事前规划往
往无法执行。发觉不足的我开始读了很多时间管理书籍,学了如GTD、待办事项列法等各
种方法论。
但即便这些理论看起来很赞,实际套用时却总不那么合身。经过好一段时间摸索测试,才
逐渐找到顺手的模式。现在我采用较为弹性的方式,每天先设定好几项想完成的事,并简
单排序。如果早下班,能全部完成那很好;如果不幸加班,就挑能做的做,不强求。
而这就应用到反脆弱的概念。僵化的时间表或过于系统的方法论都不是时间管理的解方。
厘清真正在乎的事,并保有弹性的执行才是有效的方法。
〔二、写作〕
刚开始写时我发现每篇文都要至少5小时才能生出来。觉得很没效率的我开始璇找有没有
更有“优化”的方式,学了很多文章架构或是写作SOP之类的东西。
但后来〈阅读前哨战〉的瓦基告诉我,他惯用的是自由书写法,多产的秘诀只是尽可能多
利用时间写罢了。我这才了解写东西其实不存在公式化捷径。很多时候没动笔根本不知道
这篇文会长成什么样子。如塔雷伯说的:
写作只有在能给我们冒险的悸动感觉时,才有其价值。
我现在写作是采用一种比较有机的过程,边写边调整,混合自由书写、段落拼贴、文序重
整。即便最后看来有条理的文,写作的当下其实都很混乱。放个这篇文的草稿段落给大家
看看:
https://imgur.com/G1dt5y4
《反脆弱》心得草稿
从上面的例子可发现,僵死、机械化、不善改动的东西往往脆弱;多变、有机、有自我修
复力的型态则有较强的反脆弱性。大家也可以用这样的原则来实践反脆弱。
【总结】
来到总结时间。首先我们了解到所谓反脆弱指的是喜欢波动,能够从压力中受益的特性;
要小心标榜理论、预测、效率、新的事物,因为它们往往很脆弱,易受黑天鹅伤害;要反
脆弱可多用试误法探索、拥抱随机的各种可能、尽可能保有备余、善用时间当筛选器、用
杠铃组合承担风险。
【后记:推书发动机】
这是我今年重读计画的第二本书。多年后的二刷依然过瘾。多了些时日的累积,很多东西
读来更有感受。
我很喜欢塔雷伯在结语中对中心论点的看法。他认为所为中心论点,并不是摘要,而比较
像发动机。像他的朋友夏伊对这本书的论点整理如下:
每一件事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承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性而发生的损
失。
这本书就是用这简单概念,扩散、触及到各个领域,成了本600页的大书。有些人可能觉
得塔雷伯的书写风格过于闲散,系统性不足,但我想这正体现他不想理论化的反脆弱特质
吧。
我觉得与其单纯统整书的内容,不如把这本书的概念当成一种“脆弱试剂”,判断你所遇
到的状况是否害怕波动,面对黑天鹅不堪一击。
像我这次重读,突然意识到近来流行的那种,号称让你X分钟,就吸收一本书的精华说书
,本质上就是为了效率而过度简化的产物,相当脆弱。阅读不应过分依赖他人的裁剪诠释
、喂养选书,而是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品味。如塔雷伯说的:
在选择读些什么时候,跟着自己的方向走,是很重要的:在学校中,别人要我
念的,我已经忘记;我自己决定去读的,却还记得。
祝每个人都能在阅读的探索漫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反脆弱。
作者: nelsonhsiao (nelson)   2022-07-01 22:48:00
作者: kochiyainori (东风谷 祈)   2022-07-02 03:22:00
作者: empirica   2022-07-02 16:22:00
读塔雷伯者有其一定水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