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自愿被吃的猪》读后心得上

楼主: vivina (乘着梦想去流浪 )   2022-06-22 20:18:16
《自愿被吃的猪》读后心得上:与价值判断相关的十大思想实验
部落格图文好读版:
https://philosymposium.wordpress.com/2022/06/10/the-pig-wants-to-be-eaten-1/
前言:虽然这是一本哲学普及书,但是因为对完全没接触过哲学的人来说可能会有
很多比较困难的术语,所以我补充了许多解释和网络资源在这读后心得里。建议看
网页版可以利用超连结直接看补充的资讯。
因为这本书的内容真的丰富,所以忍不住介绍了很多,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书名:自愿被吃的猪:100个让人想破头的哲学问题(新版)
原文书名: The Pig Wants to Be Eaten: And ninety-nine other thought
experiments
作者: 朱立安.巴吉尼 Julian Baggini
翻译:黄煜文
出版社:麦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6
读墨电子书连结
如果有一只猪自愿献身给人类吃,这时候主张动物权的素食主义者是否还有理由拒绝吃牠
呢?我们现在有“人造肉”的技术了,这是素食者的新选择,但价格还是非常昂贵。如果
科学家现在发明了新的基因改造技术,可以大量制造出没有脑的鸡,不会有意识、不会有
痛觉,那是否就可以视为是一种人造肉呢?
如果你觉得这些例子有帮助你思考对是否该吃肉这件事,那欢迎你来认识哲学家的思考武
器“思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思想实验是借由我们的想像力去设想某个情况,
去思考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原先的假设或原则是否还适用。其用意就是要剥去真实生活的
复杂外衣,直捣问题的本质核心。哲学家的思想实验就像科学家做实验,可以独立检视关
键变量与特定要素,藉以了解这些变量与要素是什么,进而了解这些变量与要素本身如何
影响我们理解世界和影响我们的行为。哲学家的思想实验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它除了能让我
们思考真实世界的样子,还能协助我们思考那些无法在真实生活中测试的事物。 理由是
因为就算这些假设的情境目前没有发生过,但只要我们不能排除它发生的可能性,那它就
仍然有思考的价值,而且它更重要的价值是要能帮助我们把思考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核心
问题上。事实上,很多理论物理学家他们也是借由思想实验来思考出他们的理论的。最有
名的例子就是爱因斯坦。当他在发展他的相对论时,他也曾设想如果他骑在一束光上,以
光速前进,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
思想实验可以说是人类思考和想像的结晶,也是很多科幻小说和电影会采用的题材。
这本书的作者朱立安.巴吉尼 (Julian Baggini) 是我非常喜欢的哲普作家之一。他是
英国最受欢迎的哲普作家,也是畅销书作者,有20本以上的著作。擅长以幽默直白方式,
处理重大的哲学议题。也常在《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等报刊撰稿,和在英
国广播公司(BBC)第四台发声。目前在台湾也有十几本的翻译著作,日后我还会再介绍
他的其他作品。
这次介绍的这本书很有趣的地方在于作者在里面提出了100个思想实验,很多是哲学家们
在论证某个议题时所提出来的,在哲学讨论里占有很大的份量。对于没有接触过哲学,但
想知道哲学家们都在做什么的人,是很好的入门砖。因为作者已经将一些复杂的思想实验
用简单的例子表达出来,在说明的部份也满浅显易懂的,并没有太多的术语,所以我认为
很适合一般大众阅读。借由这本书可以直接去看看如果是你自己,会怎么来回答这些问题

这些思想实验提出来的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去讨论它们的重点是要看看哲学家的
思路是怎么形成的。有些哲学家的论点,或许会颠覆很多一般人视为理所当然的前提,这
能帮助我们突破一些思考的盲点。我将从书中挑选20个重要的思想实验来介绍,分为上下
集。今天这篇上集将集中讨论在伦理学和价值哲学的发展上重要的十个思想实验。
1. 透明人 The ring of Gypes 柏拉图的魔戒
赫伯特 (Herbert) 套上了盖吉兹戒指 (the ring of Gypes) 后惊讶地发现他变成了隐形
人,没有人看得见或听得到他。只是他的身体然占有空间,会撞到人让路人跌倒,也会在
软垫上留下印子。习惯了隐形的生活后,赫伯特开始思考他可以做些什么,没想到,他想
的都是一些去偷看女生洗澡,轻松地偷窃或是恶整他看不惯的人等违反法律道德规范的事
情。面对这些卑劣的诱惑,贺伯特还能抵抗多久呢?
这个思想实验出自柏拉图对话录《理想国》The Republic 第二卷。利用牧羊人盖吉兹捡
到的一枚隐身戒指来讨论人们是否一该过一种正义的生活。盖吉兹戒指可说是道德性格的
一项测试:在隐形的情况下,你会做出什么行为,正好显示你的真实道德本质是什么。如
果人们可以作恶而不会被发现,也不会被处罚,那么人们还会选择正义吗?会出于什么理
由选择正义?
这个隐身戒指的概念被英国奇幻文学大师托尔金 (J.R.R. Tolkien) 运用到他的小说《魔
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上。在小说里,魔戒具有统治世界的强大力量,其中一项功
能就是隐身。我们在电影里最常看的的魔戒能力也是隐形。这是最强大的力量,因为隐形
代表着拥有了可以为所欲为的能力,不会受到任何的制裁。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谁抵挡的
了作恶的冲动呢?在柏拉图的故事里,即便是正义的人也会受不了诱惑去作恶; 在《魔戒
》里,最纯朴的哈比人佛罗多 (Fordo) 想要摧毁魔戒,但最后一刻也被魔性吞噬,转而
戴上魔戒。这似乎都隐喻着人性 会趋向于恶。
无论如何,作者说盖吉兹戒指能帮我们区别出自己真正相信是错误的事,与自己只是碍于
习俗、名声或胆怯而无法去做的事。它剥去我们个人的道德外衣,使我们看出自己的道德
核心,并且移除我们佯装的价值矫饰。不论你是否相信人性本恶,想想看如果你拿到了这
枚隐身戒指你会怎么做吧?
2. 希望,快乐,做梦吧!The experience machine 幸福机器
罗伯特现在面临一个对未来的抉择:选择一,是在真实的世界里,他的前景黯淡,任何梦
想都几乎不可能实现。选择二,是进入一台体验幸福的机器 (the experience machine)>
。这机器能让你在虚拟实境中完整地经历人生,里面的设计都是为了让你过的更开心,更
满足。而且你不会知道你其实是在机器里,你就像是生活在真实世界里,只是在这世界里
你所有的经历都会非常美好。现在让罗伯特感到迟疑的是他不知道他该不该接受这虚假的
人生。
幸福机器的思想实验是由美国哲学家诺齐克 (Robert Nozick) 在1974年的书中所提出的
,主要是用来反驳享乐主义 ( Hedonism about well-being)。同样的概念也在电影《骇
客任务》(The Matrix) 里被讨论。强大的母体能提供给你完美的幸福经验,如果是你,
你会选择离开吗?诺齐克认为人们还是会选择留在现实世界里,即便现实世界并不美好。
因为我们有梦想想要成就些什么事情,不是单单只为了有相关的经验而已,而是要“真的
”达到那些成就。因此,就算机器在怎样强大,所制造出来的人生终究是虚假的,所以我
们不会想要。
不过我们真的会不想要幸福的人生吗?反对诺齐克的人主张即便是机器制造出来的经验,
那感受还是真实的,因为那是作用在你身上的感受,不论是机器外还是机器内,你仍然是
你自己。而且所谓在真实世界里人们是靠自己的实力才成就自己的梦想,也不尽然是对的
,有多少人怀才不遇,能否成功除了努力外,机运也占了很大的成分。机器可以提供你最
好的机运,怎么会有人不想要呢?最后针对进入机器就等于放弃真实世界的看法,反对者
认为即便是在真实世界里,你的人生也只是你的所有经验总合。就某个面向而言,要真正
重新思考的是只因为现实世界是原子构成的世界,而机器是用电子芯片和软件建构,就不
能算是真实了吗?更何况,一旦进入机器后,你不会离开,你也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你
唯一能有的仍然只是你的感受经验。那进不进去机器又有何差?
作者认为或许是因为我们坚定认为自己的未来应该是意志和努力的产物,所以才会选择不
进入机器。假使坚持不进入机器,至少有一件事是真实的:当我们思考什么最能符合我们
的利益时,在意的绝对不只是幸福。如果是你,会怎么选择呢?
3. 生死一念间的电车难题 Trolley Problem
葛雷格 (Greg) 只有一分钟的时间能做出决定:面对一辆无法停下的火车,如果他不扳动
转辙器,那么这辆车将会撞上在隧道里工作的40位工人。如果他扳动了转辙器让火车驶向
另一条轨道,虽然可以避免40位工人的死亡,但也会伤及这条隧道上的五位工人。如果你
是葛雷格,你会怎么做?
伦理学讨论中最著名的电车难题 (Trolley problem),相信也是大多数台湾人最为熟知的
伦理学思想实验,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 (Philippa Foot) 于1967年首次提
出。这个难题在测试结果主义 (Consequentialism) 和义务论 (Deontology) 之间的冲突
。对主张结果主义的人来说,葛雷格很明显应该扳动转辙器,这么做几乎可以确定减少死
亡人数。假设我们可以轻易阻止某事发生却不阻止,我们的责任是否等同于故意促成某事
发生? 对另一些主张义务论的人来说,如果葛雷格扳动转辙器,就等于以上帝的地位自
居决定他人的生死。虽然我们应该试着拯救生命,但是不能以杀人来救人。若是以救人为
杀人的理由,就会落入“滑坡谬误”(Slippery slope) 中:原本是想救人,却为了救人
得杀人,反而造成与原本目的完全相反的结果。这里对义务论者的挑战是不管葛雷格是否
扳动转彻器,他都决定了某个人的生死。
作者说葛雷格并非选择扮演上帝,而是他不得不扮演上帝。因为重点不在于葛雷格是否行
动,而在于他拥有是否行动的权力:不管他最后的选择是什么,他都必须负起责任。因为
我们说葛雷格扳动转辙器造成工人死亡,所以他应该负责。但是如果他不扳动转辙器就一
点责任都没有,这种说法会不会造成误导:以后大家遇到事情只要不作为就没有责任了?
但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假使不在杀人与任其死亡之间做出道德区别,会不会因此促成更
多令人不舒服的结果发生?因为若是主张在杀人与任其死亡之间做出区别是不合理的,甚
至认为其中并无差别可言,这种说法将会造成另外一连串道德两难(细节请看下面第10个
思想实验的讨论)。
近年来在哲学与伦理学的领域外,心理学、认知科学与神经伦理学的部分研究也涉及此问
题。尤其随着汽车自动驾驶的科技发展,在讨论自动驾驶的道德规范时,也无法回避这类
问题:在不可避免的碰撞下,自动驾驶的程式该如何判断驶往哪个方向,是要先保护车内
的乘客,还是车外的路人呢?
4. 己所不欲,视情况施于人?
康斯坦丝 (Constance) 总是奉行道德黄金律 (the golden rule) : 要别人怎么待你,就
要怎么待人 (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或是像康德的说法:“你只根据准则而行
,那是一项你同时希望它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Act only on that maxim through
which you can at the same time will that it should become a universal law.)
但是现在康斯坦丝现在面临痛苦的抉择:因为她现在有机会和她好朋友的老公一起私奔,
但这就违反了道德黄金律:她不想要被背叛,但是她如果跟好友的老公一起私奔,那就是
把背叛加诸在她的好友身上。同时,她想到我们监禁罪犯并不是说自己也应该被监禁,而
是说“当我们处于与罪犯相同的情况时”应该被监禁。“视情况而定”这条但书很重要。
因此康斯坦丝认为虽然她不认为通奸和带走财产是对的,但是就她身处的特殊情况看来的
确是对的。因此,她可以安心的一走了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在论语中的教诲。在西方被称为道德黄金律。孔子的黄
金律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类设计的所有主要伦理体系中,它以简单的形式提供人人都能遵
行的道德经验法则。但在作者的思想实验里,要检验这条规范的问题。作者说康司坦丝的
问题指出了黄金律的问题核心:这规定要不是荒谬的,就是被架空的。这规范是荒谬的,
因为如果这句话是说所有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事情都不可以加诸在他人身上,那么既然我们
都不喜欢惩罚或约束,所以我们也不能惩罚和监禁罪犯。但这说法太荒谬了。另一方面,
如果我们同意要不要遵守黄金律得视情况而定,像罪犯的情况就不适用。那么,我们又该
如何决定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呢?如果我们要说“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才能
适用,但因为现实上每个情况都略有不同,所以根本达不到“完全相同”。那么,黄金律
要作为一个道德的普遍规范根本是空谈。
那么退而求其次,我们只能诉求“在相关类似”道德处境下被如何对待,就应该怎么待人
。但即便是要判断什么是“相关类似”的道德处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康斯坦丝的两难
反映出任何试图遵守道德原则的人必须面对的挑战:如何在遵守一般原则与感受每个情况
的特殊性之下做出平衡的选择。
5. 预防重于治疗 Pre-emptive justice 关键报告
巡逻官安德露丝 (Androws) 引进了“预先定罪计画”(pre-emptive programme):运算技
术与人工智能的进步,使人类得以预测未来谁将犯罪以及犯什么罪。人们将因各种原因而
接受检测:可能是随机挑选,也可能是基于特定怀疑。如果当中发现有未来罪犯,这些人
将被逮捕并预先惩罚。 因为这新制度,这个城市的犯罪率明显地大幅下降了。但是有些
自由主义者认为不能因为某人尚未做的事情就把他关起来。就是电影《关键报告》
Minority Report里所发生的事情。改编自美国科幻小说家菲利普.狄克 (Philip Dick)
的同名小说。
因为自己未犯的罪而坐牢,听起来像是不正义的缩影 ; 但事实上,我们确实已经针对可
能——但是尚未——造成伤害的行为而惩罚行为人。例如我们会惩罚预谋杀人的嫌疑犯。
我们可以思考用来合理化惩罚的主要理由:改造、保护公众、报复与威吓。如果有人即将
犯罪,那他们的性格就跟实际的犯罪者一样,他们对大众造成的危险也是一样的,因此如
果我们可以合理的惩罚犯罪者,那我们也可以基于相同的理由合理化预先定罪计画。再者
,如果惩罚的目的是威吓,让人们知道自己在犯罪前就会被惩罚,就可以吓阻人们想犯罪
的念头。但基于这三个理由是否就表示预先定罪计画是可行的呢?
若是知道某人将要犯罪但还没犯罪就施以惩罚,这会造成什么问题呢?这种制度可能造成
一些负面效果。例如,创造出每个人的思想都被监控的社会可能会破坏我们的自由感,以
及对权威的信任。这样的代价似乎太高,且威吓的效果也可能造成反效果。因为如果人们
害怕自己因为不由自主产生的念头而受惩罚,反而可能会因此认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犯
罪性。既然无法确定自己能守法,可能就会毫不在意地违法,只要不要被抓到就好了。
不过根据电影里的情节,因为人有自由意志,所以到了最后一刻还是有可能改变预测的结
果。如果我们相信自由意志,那就有理由相信人的行为是不可能被百分之百地预测的,那
么预先定罪计画的合理性就失效了。
6. 到底要怎样才公平? The veil of ignorance 无知之幕
现在有20个人被选中要派去火星进行一项不寻常的任务。目前火星上有着各种物品,包含
住宿、食物、和奢侈品等。他们必须在出发前先决定好要怎么分配这些东西。但问题是没
人知道要进行怎样的任务,所以该如何分配这些东西才好呢?第一个建议是平均分配所有
的东西。不过马上就有人提出异议:现在每个人分得相同的报酬,但如果到时候有人因为
工作繁重而不愿完成自己分配到的工作,那不就不公平了?为了鼓励生产,难道不该提供
一些诱因吗?如果接受这个异议,那又该怎么分配才算公平?如果公平并不等同给予每个
人相同的东西。那么,公平的意义究竟为何?
分配正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LkfbieuB1w&list=PLfy2dsPrWejQzb4ocmFDoO9QRA7mntb4M&index=8
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 (John Rawls) 认为我们若是想知道在地球上如何达到公平,就应
该想像自己也处于类似境况。有个关键是我们应该还要想像自己身处在“无知之幕”
(the veil of ignorance) 的背后,不知道现实中自己是聪明还是愚笨、灵巧还是笨拙、
强健还是体弱,也不知道自己所处的阶级、长相、宗教和族群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
才能决定如何在公平又不歧视任何人的情况下分配物品。我们只能依靠理性,为了确保自
己不会吃亏,就要尽量创造出贫富差距不要太大的体系。因为你不知道你是否身处社会的
劣势中,所以你会审慎地考虑到万一我不幸沦为社会底层,是否还有翻身机会。
然而,无知之幕这种做法是否真的公平或理性呢?如果有人认为让最无能的人沉沦并没有
什么不公平,我们该如何回应?如果有人主张真正的理性就是下注在赢家身上,而非让社
会尽可能照顾输家,这样的说法又如何?若是以“自己”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待遇为指等
原则,而非单纯考虑公平与正义,我们是否将自失立场,沦为自私自利?因此支持无知之
幕的人相信这是最能决定公平社会外观的设计。反对的人则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当我们走
到无知之幕的后面时,就同时也挟带了既有的政治观与偏见,并且根据这些观点做出决定
。所以无知之幕是不可能的。
7. 自愿被吃的猪 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
已经吃素40年的柏格 (Berger) 现在正准备享用一顿由鸡肉和猪肉组成的肉食大餐。这次
他可以不违反良心地满足口腹之欲,因为这猪肉是来自一只经过基因改造的猪——普莉希
拉 (Priscilla),牠会说话,且表明了牠自愿被吃——牠希望能在人类的餐桌上画下生命
的句点。普莉希拉冲进舒适又人道的屠宰场之前,将自己的期望全告诉了柏格。柏格知道
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之后,心想如果不吃了普莉希拉,就太对不起牠了。鸡肉则是来自经过
基因改造的“无脑”鸡。换句话说,这种鸡就像植物一样,无法知受到自我丶环境丶疼痛
或舒服。杀这种鸡就跟拔红萝卜一样,一点也不残忍。然而,菜肴端到柏格面前时,他禁
不住作呕。这是长年茹素造成的反射作用,还是内心痛苦反映出的生理现象?
有些人认为饲养并杀掉动物是错误的行为,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二。首先是饲养动物的环境
问题。这里人们关心的是动物活着时遭遇的悲惨状况,而非死亡。其次则是屠宰行为。它
终结了生物的生命,剥夺其安享晚年的机会。对于关心动物福利的人来说,第一个问题很
好解决,就是改善环境,让动物过的舒适即可。但是第二个问题,也是很多素食主义者的
理由,反对杀生,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
因此,假设我们能创造出没有生存利益的动物,也就是说,这些动物就跟红萝卜一样没有
知觉,那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剥夺牠们从未知觉或拥有过的存在感是否有错?或者,如
果动物实际上自愿被吃,就像道格拉斯·亚当斯 (Douglas Adams) 在其小说《宇宙尽头
的餐厅》The Restaurant at the End of the Univese 中想像的牛 (这则思想实验的出
处)?
人们可能会提起动物尊严或尊重自然秩序,但严肃而论,创造无脑鸡是不是也减损了鸡的
尊严?普莉希亚是不是死得很有尊严?甚至于有机农夫选择与培育各种农作物并大量生产
的行为,是否等于紊乱了自然秩序?简言之,如果柏格的菜单成真,素食主义者还有理由
拒绝与柏格一同开荤吗?
8. 一失足成千古恨 Life dependency 是否可以堕胎?
狄克 (Dick) 明知贪杯误事,却还是喝个大醉,因而犯下一各大错:他因为躺在救生区的
病床上被误认为是自愿救助病人的志愿者。在这区里的都是必须器官移植的病人,他们目
前需要有志愿者的帮助,利用志愿者的器官暂时存活下来,直到有捐赠的器官为止,通常
要等上9个月的时间。狄克发现后马上找护士来澄清他并不是志愿者,但是医护人员跟他
解释说现在无法解除他身上的管线了,因为他已经和病人的器官连接上了。如果现在撤除
,这个病人,还是个知名的小提琴家,就会死亡,那么你就成了杀人犯。狄克抗议说医生
没有权利强迫他放弃9个月的自由来救这个小提琴家。但医生反而质问他说你怎么可以选
择结束这个小提琴家的生命。
这个思想实验改编自美国哲学家朱迪丝.汤姆森 (Judith Jarvis Thomson) 讨论堕胎议
题的文章。这个实验室用来挑战反对堕胎的论证。狄克的困境相当程度反映出非预期怀孕
的状况。 因为一个意外结果造成另一个人必须依赖狄克的身体才能存活,为期九个月,
之后狄克才能重获自由。就像一位女性因意外怀了孕,得让胎儿在身体里待上九个月后才
能解除。两者最大的相似点在于,为了让自己脱离人类维生机器这个意外角色,怀孕妇女
与狄克必须做出决定:让依赖他们身体才能存活的人死亡。你认为狄克该怎么做,同样也
应该认为怀孕妇女该怎么做。
如果狄克有权主张脱离小提琴家,为什么怀孕妇女无权堕胎呢?事实上,怀孕妇女拥有比
狄克更多的权利能这么做。因为不是小孩生出来就没事了,还有照顾他的责任。而且胎儿
是个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体,是否算是法律意义上的“人”都还有争
议。因为这个思想实验指出怀孕妇女和狄克这两者的相似性,使得支持堕胎的人士能够面
对堕胎杀人的指控,并且主张怀孕妇女有终止胎儿生命的权利:就算承认胎儿是人,怀孕
的妇女还是有权利可以终止怀孕的过程。这思想实验在当时为美国能立法赋予妇女合法的
堕胎权利提供了强力的支持。
9. 殊途同归 Double trouble 安乐死是杀人吗?
在医院里,一位快死了的病人痛苦地向医生哀求,请医生让他解脱,最好能用快速无痛的
方式。医生回答说:“让我确定一下,你是要我为你注射高剂量的止痛药——也许是20毫
克的吗啡——让你快速失去意识并加速死亡吗?
病人说:‘是的!请您大发慈悲。”
医生回答:“有些事情我是不能做的,不过我了解你的痛苦,所以还是能做点什么。为了
解除你的痛苦,我会为你注射高剂量的止痛药,大约20毫克吗啡,但这样的剂量会让你很
快失去意识并很快地死亡,你觉得如何?”
病人困惑地说:“这不是跟你刚刚说的一样吗?”
医生回答:“第一个建议是杀了你,第二个建议是解除你的痛苦。我不是杀人犯,而且,
安乐死在我国是非法的。”
病人反对说:“但是不管用哪一种方式,都可以让我解脱,不是吗?”
“是啊”医生说:“不过,对我来说可就有差别了。”
对于安乐死 (Euthanasia) 到底是杀人还是助人,目前还是存有很多的争议。现今只有少
数国家,如瑞士、荷兰、比利时,可以合法进行“主动安乐死”(Active euthanaisa)—
—使用致命的物质或力量(例如进行致命性注射)。2018年台湾的知名体育主播傅达仁就
选择了去瑞士进行安乐死。记得当时在社会上也带起了一阵讨论的风潮。
这一则思想实验在讨论的是医生的角色,同样是给病人注射高剂量的止痛药让病人快速地
失去意识并加速死亡,为什么医生说对他来讲是不一样的?哪里不一样?
作者举例在英国,故意缩短病人生命是违法的,即使病人处于极大的痛苦中并且要求死亡
。然而,采取行动减少痛苦却是允许的,即使可以预见此举将加速病人死亡。判断个中差
异的关键在于意图。意图解除病人的痛苦是合法的,但是意图杀害病人是违法的。
这个意图的区别来自基督教神学里古老的道德原则——“双重效果原则 ”: 为了行善而
做某事,即使预见这么做会带来某种恶,但只要意图是善的,而且没有产生恶的结果,在
道德上就能接受。另一种说法是:虽然某个行为或间接地导致伤害(这伤害是为了成就善
的副作用),但只要能造就更大的善,那么这行为便是道德的。在这则思想实验里,要讨
论的关键是区分“预见恶的结果”(foreseen consequences)(副作用)和“善的意图”
(good intention)(目的),预见不等于意图,真正有影响的是意图(目的)。虽然最终
的结果是一样的——病人快速地死亡——但因为预见与意图的不同,对于海德博士如何面
对自己的良心有着很大的影响。
关于双重效果原则其实就是我们先前提到的电车难题中当初要讨论的重点(我们在谈电车
难题时,通常只着重在结果论和义务论的争辩,反而忽视了原作者之所以要提出这例子其
实要谈的是双重效果原则,也忽视了作者的论点)。在菲利帕.福特 (Philippa Foot)
1967年的论文 The Problem of Abortion and the Doctrine of the double Effect 里
其实要讨论的是当时已有的堕胎技术——子宫切除术和穿颅术,两项手术结果都是相同的
,会造成胎儿死亡,但是有不少人可以同意子宫切除术,但反对穿颅术,因为差别在于前
者的目的是为了救母亲,而后者的目的是要杀死胎儿。 而可以用来支持堕胎的背后的理
由就是双重效果原则。在电车难题的例子里也是,因为双重效果原则,所以我们可以接受
司机虽然预见了当他切换转辙器后会有人死亡,但是他的意图是为了救更多的人,所以这
行为是可以道德上接受的。
这个双重效果原则有争议的地方在于有些反对者主张:我们对于自己预见的事所负的责任
,与我们对于自己意图的事所负的责任,两者应该是相同的。例如,我拿着来福枪对着森
林射击,明知此举可能杀死过往的行人; 若是真的意外杀死某人,我将没有理由说自己没
有道德责任,只因我没有杀人意图。这条原则有可能被利用来做自我开脱的狡辩。
10. 借刀杀人,借花献佛 Life support
葛雷(Grey)医生很沮丧,因为他的末期病人仍继续依靠维生设备在延续生命。病人最后一
次清醒时曾不断地要求关掉机器,但是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判定任何故意缩短病人的行为都
是错误的。虽然葛雷反对这决定,也认为机器的延缓死亡只是徒增病人和家属的痛苦。
有天就在葛雷探视病人的时候,旁边的清洁人员不小心让维生设备的插头脱落了,机器发
出警告声,清洁员不知所措地看着葛雷。葛雷毫不犹豫的说:“不用担心,继续做你的事
。”对葛雷来说,确实没问题,因为没有人"故意" 缩短病人的生命,他只是不理会意外
脱落的插头而已。
我们直觉上都认为杀人与任其死亡之间存在着清楚的差异,但是这项差异具有道德意义吗
?葛雷确实想关掉维生机器,让病人死亡。事实上,他只是没有重新插上机器的插头,但
是意图与结果都跟杀人一样。在这两种情况中,如果死亡都是故意且经过审慎决定造成的
,做出决定的人是不是都应该受到责难? 因为采取行动让病人死亡若是错的,不采取任何
行动防止病人死亡当然也是错的。但反过来换个角度说,如果让病人死亡在道德上若是说
得过去,关掉机器当然也没有道德上的问题。
可是在安乐死的问题上,法律对安乐死的规定确实明确区分了杀人与任其死亡两种,这就
造成了古怪的结果。一方面,医生可以停止喂食处于永久植物状态的病人,让病人逐惭饿
死。另一方面,医生却不可注射致命药物助其加速死亡。结果就变成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
饿死会比快速无痛的死亡更具伦理上的优越地位。
有人认为,虽然杀人与任其死亡之间并不总是存在道德意义的差异,但是基于法律与社会
理由,仍不允许故意杀人的行为。因为这中间存在着道德的灰色地带,所以保守起见,为
了怕有人滥用这种例子来故意杀人,所以不能允许医生进行安乐死的行为。虽然在杀人与
任其死亡之间划定界线是区别伦理与非伦理治疗的最好方法,但是这种做法仍有问题,因
为它完全忽视了病人的意愿。
读后心得:
以上这10则思想实验都是伦理学上的经典讨论,背后都有很深刻的含义,也不是作者在这
一本小书里可以一次道尽的。可以确认的是这些伦理议题其实没有离我们很远,它们是我
们建构法治社会的一部分,甚至是很核心的部分,牵涉到我们要怎么制定法律,如何定罪
和制裁。身为社会的公民一份子,每个人都有义务要去了解这些议题,去思考这些议题,
这样才能在投票和选举时做出正确的决定。
继续阅读:《自愿被吃的猪》读后心得下:与知识和心灵相关的十大思想实验
https://philosymposium.wordpress.com/2022/06/10/the-pig-wants-to-be-eaten-2/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2-06-22 21:50:00
很有趣的道德两难思考题库...自愿被吃的猪让我想起藤子不二雄异色短篇里面的故事牛头人的大餐 该星球的风俗是吃人 可是人认为被称为好吃是最高的人生价值....当然地球人觉得很怪我很喜欢 "宇宙尽头的餐厅"(即 银河便车指南2 )我喜欢那间餐厅提供的末日剧场,不过我不记得里面有自愿被吃的牛??
作者: DingLey (丁力)   2022-06-22 22:22:00
这种不天然的东西还是别吃为妙! 吃天然的植物不好吗?人工合成肉或基因改造动物肯定一堆致癌化学物质!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2-06-22 22:28:00
虽然在我的想法中 吃熟肉熟食早就不"天然"了耶那都经过什么梅纳反应的,"烹"书跟影集都说这种不天然的调理帮助人类存活~为了动物福祉和降低人畜共通传染病扩散,我是赞成人类培养神话中视肉还是吗那之类的神奇食物啦。还有我们现在吃的植物都不是"天然"的,早就经过刻意驯化育种,都是些好吃的能被市场接受的品种,要吃天然的原始品种可能吃不饱,口感也不是很好。
作者: fantasychese (林阿宅)   2022-06-23 09:03:00
写得不错。这本也是我的哲学启蒙书之一,经典必推。宇宙尽头的餐厅我到现在唯一记得的就是那头牛XD
作者: fnm525 (xxxxx)   2022-06-24 13:23:00
这本书蛮不错的让我认识到很多哲学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