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心得:https://maxjamesread.com/the-cat-and-the-city/
遇上《猫与城市》这本短篇小说集可说缘分凑巧。前些日子到新竹或者书店探访,看到有
一区的主题是猫。作为猫派,理所当然停驻观看,而这绿红相间的日式书封就这样抓到我
眼球。斟酌一阵,便将它带回家。
作者尼克.布莱德利生长于英国,曾待在日本长达十年,此书是他的小说处女作。从未听
闻此书就直接买入,事后回想实在冲动。好在它非常好看,甚至可说大大刺激了我的感官
,体验生猛。
以下就用3点跟大家聊聊这本小说有意思的地方。
【1. 松散贯穿】
此书由15篇短篇小说组成。有趣的是,这些故事彼此都略有关联,往往一个故事的主角,
会在其他篇章不经意地出现,制造意外惊喜。篇篇藕断丝连,看似松散却又环扣地串成整
本书。
而猫则是贯穿全书的元素。像《刺青》中那只游走于直美背上刺青的猫:
猫在那儿,正从地铁站出口走出来,尾巴高高举起,仿佛在嘲弄他。
书封的花斑猫则是贯穿全书的灵魂。在《快打旋风二》里,牠自信潇洒:
门打开,而就像那样,猫仿佛清楚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去哪,牠跳下椅子离开电
车。
在《樱花》中,又任性得害得太郎车祸:
一个小东西冲上马路,停在我正前方。牠的眼睛被我的远光灯照亮,悬浮空中
,彷若来自阴间的鬼魅脸孔。
这只花斑猫在这些故事中,常常是用种疏离旁观的角度,凝望这个城市的人们。书名《猫
与城市》可说简单直白。某种程度来说,算是完美符合猫的设定(?)
猫轻轻从牠造成的骚乱中溜走,柔软的脚步在身后雪地留下美丽的印子。
-《复制猫》
【2. 生猛多元体裁】
虽说篇篇故事略有关联,但风格却是迥异鲜活,甚至读来有不同作者的感觉。原以为是本
以猫贯穿的温暖小品集,但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有些篇章可说极其辛辣。
比如《秋叶》一开头,睡前读到猛然清醒乍舌:
“我要你赏我一巴掌,人后逼我吸你的屌。”真理用英语低声说。“整个塞进
来。”
再比如《祭典》结尾,更是让我惊得睡不着:
那只小花斑猫好奇地悄悄走过来。 她在发抖,猫舔舔她的手。 幸子用力挥开
那只猫,打断了牠的下颚。
除了文字内容上的多变,作者还在书中加入不一样的呈现载体,增加故事活泼度。
像《交哺》这篇,除了用极右分子第一人称的独白呢喃,将边缘小人物愤恨宣泄无遗外,
还使用搭配上SNS发文,让恨意更加具体。
https://imgur.com/HxbFWHk
写实的SNS贴文
又或我自己很喜欢的《茧居族、不登校与猫》。这个描述男孩小健将受伤小猫寄托给茧居
族,两人因此逐渐一起改变的暖心故事,则巧妙插入数页漫画内容,让人惊喜。
https://imgur.com/xutzHJ5
《茧居族、不登校与猫》插入相当多篇幅的漫画
《复制猫》也是很酷的一篇。采用翻译稿的方式书写,假借芙珞翻系西谷二小说之笔,呈
现出一个怪诞的科幻故事。一旁还煞有其事地附上译者笔记。
https://imgur.com/l3KZ5ZV
《复制猫》煞有其事的放入译者笔记
【3. 东京的两张脸】
虽说看似各篇差异极大,腥羶无忌。但我觉得包裹在故事后的,是追求认同的拉扯矛盾。
作者借由东京,这个乍看充满“人”气,却又隐隐疏离的城市切入,拉开在这里生活人们
的众生相。
东京可以是石川侦探形容的生动活泼:
新宿是个城市里最肮脏、最性感的部分,也是所有活动发生的地方。
也可以是诚君说的封闭冷漠:
我有时候觉得整座城市就像一个庞大的有机体,像一个人,而我们都是其中的
一部份。但我们受限于道路、水路、隧道、电车。感觉就像我们的道路都已摊在我们眼前
。既活泼开放又封闭拒变,两面都是东京。而这样的状态也使书中人物,不论来自东西,
皆产生无比疏离感。
比如《汉字》中的芙珞,就因为翻译被捷足先登,又不幸被痴汉骚扰,产生不属于这里的
巨大孤独感。
日复一日都是一样的东西,没有色彩、没有光、没有希望。这座城市从我体内
把我吞蚀殆尽,大得要命又好冷酷,好无情。
此中隐隐带出日本的闭锁。连京子都必须隐瞒自己的那一半的韩国血统,为得是想更“融
入”这里。喜欢京子安慰芙珞的那句:
这是个难缠的城市,但你并不孤单,芙珞。
然不只是“外”国人对这里感到不适,就连某些“本”地人在这边找不到归属。《失落之
语》,就借岛田的口,描述流浪汉因为日本要办奥运而失去居所。
他们宣布举办奥运之后,就一直有事情发生。拆掉旧建筑、盖新运动场。他们
清理街道。收拾干净,你知道的,赶走讨人厌的家伙。
在《秋叶》中,真理对白男展现出的媚态,则展现出对西界的渴望,想逃离这东方氛围。
真理讨厌日本男人。他们太有礼、太安静、太严谨、太正经八百、太挑剔外貌
、太自大、大容易在她刚满二十岁时跟她约会,最后却跟其他女人结婚。
《开幕式》中的凉子又逃更远了,直接远嫁美国,与艾瑞克生下混血宝宝。
她对日本的态度僵硬得相当具体。比如明明在飞机上看着日文电影,却没关掉英文字幕;
空服员用日文问话时用英语回应;看到刺青师命案时想向艾瑞克说:日本也没那么“安全
”。而这样的情绪,在看到伯父一郎居然回到家中后,彻底爆发。
这样矛盾的两种旋律,在书中不断交织,两边的人们都在东京这迷乱的城市中,找寻一种
得以安稳的认同,但却似乎总拾不著。
【后记:像只猫?】
其实初读此书有点进不去,但随这篇篇故事逐渐推进,掌握其纠结交缠,韵味上来,可说
越读越过瘾。作者用其外国人视角,精准的透视日本文化的纠结矛盾。虽说疏离与无力感
不断出现在书中,但仍不时给予丝丝温暖。相当内省又深刻的作品。
很喜欢书中最后,艾瑞克与凉子对谈的段落:
这不是你的家庭,不是你的文化,也与你无关。你不了解日本。
我对日本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但我了解人,也知道除非我们谈话、除非我
们倾听彼此,我们才能了解事物。
说到底,每个人图的,都还个认同与归属感。或许,所谓东西矛盾只是表象,人与人愿意
交流互处,才是社会能互融向前的关键吧。
是说像只猫好像也不错,想蹭人就蹭,想疏人就一走了之,总是如此优雅自如。人终究还
是不如猫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