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心得
今天要介绍的这本——《花燕》,则是实际脱北者自行书写成书,在资料取得来说相当于
第一手见闻。
在第二章的开头,作者提到,“花燕”是北韩社会内一群脱离国家控制的群体。生在自由
台湾的我们乍听之下听不出问题在哪,但北韩除了是封闭社会架构,每个人民的生产活动
也都不能脱离政府制定的规则。邻居之间,甚至还存在告发机制,当你轻易地犯下北韩所
谓的思想罪后,可以透过告发邻居是否有不良行为来折抵犯罪刑期。
在国家、社会,甚至是朋友及家人,都存在着环环相扣的紧密关系。但由于作者直接将自
己的论文研究当作本书的第二章。对于不是将北韩的社会观察当作学术论文来观察的我,
只大略翻了一下,就不在这赘述太多。但对于第一章作者本身的经历还是引起我很大的兴
趣。
《我们最幸福》内采访的人,背景相当多元,大抵上分为劳工阶级及敌对阶级。而作者的
家里刚好属于较少人谈论到的“核心阶级”。
北韩在尚未受到经济制裁前,作者金革一家是受人敬重的家族,作者父亲曾经当过间谍派
驻韩国,后来因为身分暴露,转往任教官职,之后甚至还获赠刻有金日成名字的手表,当
时的地位受人景仰的程度可想而知。
但作者小时候因为母亲过世,加上继母的差别对待,导致养成逃家的习惯。在无家可归也
无东西可吃的时候,一个未有谋生能力的少年,唯一的路途就是变成花燕。这里指的是家
还在,但因无法跟家里相处而选择逃家的花燕。也因为作者有这段经历,在大饥荒来临时
,并未从奢入俭,而是透过之前的磨练出来的生存技巧,强而有力的活者。反而之前提及
的核心阶级,因为对党的忠心,加上生怕为了求生做生意或是偷取食物,会在之后无法回
到核心阶级的地位。苦苦守着国家配给制度,等著有一天回归正常,成为了北韩第一批饿
死的人。
之后回头来看,自 1990 年代大饥荒后,不论阶级,只要能存活下来的人,都成为了新兴
阶级。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关于劳改营的描述。《我们最幸福》里面提到的劳改营,
通常是由受访者转述,或是依照故事需要可能有些改编。但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教化所及监
狱,对于惨无人道的对待有了更详实的描述。尤其是依照囚犯的伤势分程度,分送各个不
一样的院所这一部分。
作者曾经待在伤势最严重的院区。
待在这里的囚犯,下一步等待他的通常是死亡。但作者凭着惊人的求生意志,在我看来甚
至有当花燕磨练出来的韧性,才能让他熬过百分之九十死亡率的地狱。
对比整个脱北著的故乡,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从清津这座边境城市逃出来的。作为最靠近自
由的边境城市,在大饥荒时代产生最多黑市的城市,如何透过逃出的脱北者,组成革命北
韩的组织,我想可以当作改变北韩人命运的第一步。就像书中提到的,花燕偷的不只是食
物,他们真正想要偷取的,是自由!
北韩人是如何逃离北韩的podcast
https://reurl.cc/rQ2x2N
统统爱看书:书说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