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维梅尔的帽子:跟着画笔来场世界史之旅

楼主: kusakawa (草川)   2022-02-20 21:43:33
美术馆里的一幅画,能说出什么样的故事?
https://images.vocus.cc/cb952638-ce3c-47c8-8957-d34350350016.jpg
数世纪以前,维梅尔手中画笔捕捉的生活一景变成了永恒,有如电影《侏罗纪公园》被困
在琥珀里的蚊子,让未来的史家能藉其 DNA,重新描绘出画中人物未曾理解的庞大世界。
约翰尼斯.维梅尔生活在十七世纪的荷兰城市台夫特,和同时期的林布兰或鲁本斯比起来
,维梅尔传世的画作不算多,仅有 34 幅,包括广为人知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作者
卜正民选出五幅维梅尔的画作,以画中出现的物件与景物为媒介,它可能是盛装水果的碗
盘、壁挂的地图,或出现在城市风景边角的东印度公司建筑,带读者回到过去的台夫特,
然后将镜头缩小到欧洲与美洲,再穿过好望角、乘着季风到东亚。你会发现当时的世界并
不是仅有几处绿洲的广大行星,而是经由帆船与马车相互连结的网。
《维梅尔的帽子》每章节都紧扣著一个主题:十七世纪的贸易、探险和殖民行为大大缩短
了过去各地区因为距离而产生的隔阂,即是现代所称的全球化,无论自愿与否,越来越少
人能够独立于世界之外。
商品透过商人之手传递到世界各地:荷兰人餐桌上使用的,是中国景德镇的陶工特地为出
口制造的彩釉瓷盘,甚至为了迎合欧洲人的饮食习惯而改变设计;中国人抽著维吉尼亚殖
民地种植的菸草,不只是器物的更替,更是文化移转的现象,《抽菸学校》一章就叙述了
欧洲人和中国人如何对待菸草这种新玩意儿,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文化中。
读《梅维尔的帽子》时,我时常会打从心底发出“啊,原来如此”的赞叹。卜正民写道:
“十七世纪的世界有如蜘蛛网一般,时时刻刻都在变大。网上每个结都拉出新线,
触及新的点,线就附着在点上,往左右横向连结,每条新拉出的线都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只要有人员移动、征服或贸易的地方,这张网就会变大,而十七世纪初的人就在做这
样的事,其速度之快、次数之频繁是前所未见的。”
一个历史事件的发展,不只是国家内部的影响,或一国之君的决策,将它放到更大的框架
检视时,就能看到更多相互影响的因子,将这些因子连结起来,组成一道“脉络”,是阅
读历史时非常有趣的探索过程,读《维梅尔的帽子》即是如此。虽然书中描述的地理范围
很大,不熟悉背景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名词有点多,但作者生动的笔触弥补了这个断层,即
使不是为了研究本书副标题“十七世纪全球贸易”而来的读者,依然能够读到许多精彩的
故事。
-
方格子连结:https://vocus.cc/article/6211013efd8978000162c549
作者: cloudworld (艾利欧特)   2022-02-21 22:43:00
这本好看
作者: stan90203 (鲶鱼)   2022-02-22 16:17:00
这本非常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