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帮助别人却累到自己?《给予》真正的秘诀

楼主: j830302 (Claire Chi)   2021-11-03 16:04:00
“施比受更有福”的观点经常是老调重弹,但我喜欢《给予》这本书是因为首先把人分成
三种类型:给予者、索取者,以及互利者。第一步就先让我反思自己多半倾向哪种类型。
再来是作者虽然推崇给予,但也点出身为给予者会遇到的困境,以及如何调适的方法。阅
读过程中,我会抱持着带着问题找答案的心态,把它当成工具书来学习。
网页版好读连结:https://bit.ly/3EEWS4u
(网页版的文末有附上TED影片及测验给予商数的连结)
以下摘录几个让我特别有感,打破迷思的看法以及建议。
◆《给予:华顿商学院最启发人心的一堂课》书摘:给予者vs.索取者vs.互利者
以下是我从书中整理出我认为2个定型心态与成长型心态最关键的差异点,以及3个Q&A。
这些是基石,是精华。书里其他部分在谈论成长型心态如何运用于运动界、企业界、人际
关系、父母师长与教练,帮助不同领域的人达到成长与卓越。
*关于分辨人才*
‧互利者看到潜力股的指标后才行动,往往错失良机
‧给予者觉得“人人都是潜力股”,能够抵抗“先找出人才”的诱惑,进而专注于鼓励大家
,因此造就许多人们以为的天才,许多天才只是找到兴趣,然后刻意练习
*关于自尊心*
‧索取者会为了自尊不接受他人批评而在投资失误时加码,以为这就是对自己负责
‧给予者想着的是如何对他人及组织更好,所以他们愿意承受短期的自尊及声誉受损,只为
了做出有利长期的决策。
*关于人际沟通*
‧索取者认为请求建议无疑承认自己没有答案,他们怕这样会显出自己无能的模样
‧互利者鲜少寻求建议,因为他们怕欠下人情
‧给予者并不在意露出自己较弱的一面,给予者请求建议是因为他们真心想跟别人学习
*如何成为一个不怕倦怠的给予者*
作者将给予者又再分成两种类型:无私奉献的给予者、利人利己的给予者
【无私奉献的给予者】
‧全然无私的奉献是一种病态的利他主义。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态度,过于专注在他人身上,
损害了自己的需求。
‧经常牺牲自己的福祉来帮忙别人,因而让自己陷入倦怠的危机之中,然后失去自己。
‧在付出的同时,缺乏能够真正感受到给予对象与自己生活与热情的连结
‧无私奉献者鲜少求助,因为他们会觉得“接受别人协助不大自在”。无私奉献者总想当伸
出援手的那方,因此不愿意给别人造成负担或不便
【利人利己的给予者】
‧给予时产生倦怠,其实并不是因为付出太多,尽管看似违背直觉,然而付出越多,影响力
就越大,这反而是帮助给予者避免倦怠的一项因素
‧一百小时原则:志愿服务每年做100~800个小时的快乐程度及生活满意度是最佳的状态,
而1年100小时换算下来每周不超过2个钟头
‧块状给予>点状给予:作者透过实验证明,把助人的事情集中在一整天完成(块状给予),
所感受到的快乐,大过于每天只做一件小事的日行一善(点状给予)
‧了解保护自身福祉的重要:在濒临倦怠时会主动求助与支持,来提振自己的干劲及情绪
‧学会真诚度筛选:有一种索取者是表面讨人喜欢,暗地却处处占人便宜。给予者要练习“
宽容版以牙还牙”,弹性调整自己“互利”与“给予”的策略
*如何和给予者沟通*
‧给予者很可能在乎他人或团体胜过于自己,此时我们能做的,是引导他们从“替自己争取
权益,转变为替别人争取权益”。
‧我很喜欢作者提出的一个实验例子:女性或给予者经常不好意思谈薪水,但实验结果出来
,却发现只要改变一个做法,也就是请女主管扮演在替他们提携的员工争取权益,而非谈
薪水的本人,如此一来,她们不会因此设定更高的目标,但却会努力为别人争取到心中理
想的数字。
◆我的体悟与反思
*体悟1:乐于回应别人,却因为不断在回应,反而从产出面、心灵面等影响到自己*
看完《给予》就让人想起过去仍是个办公室女孩的情况,职场上特别会有经常在请别人帮
忙的同事,时不时默默飘过来请你帮个忙,有时是5分钟的小事,有时是当下5分钟,事后
50分钟的麻烦事。偶尔协助倒还好,但经常不断地回应别人的需求,莫名被呼来唤去的状
况下,落得还得自己加班做事,影响产出与情绪。
因此我对于“块状给予”竟然是个能够减缓给予者倦怠的方法,以及学会“宽容版以牙还
牙”特别有感,原来当个能够持续的给予者是有原则与技巧的,甚至这些方法都是实验证
明有效的。
爱别人的同时,也要爱自己;利他的同时,也是利己,才是双赢。
*体悟2:学会和身边的给予者沟通*
我身边有位非常亲近形同家人的挚友,他是标准的给予者以及巨蟹座(?!),个性随和很重
朋友,凡事以他人为优先考量,出门会带好几颗行动电源,就怕别人临时需要。当他在转
职的过程中,对于谈薪水也始终不好意思。因此我就真的尝试了作者提供的方法,就是提
醒他说:你今天谈的薪水也不是只为了自己,别忘了你的家人还要倚靠你,你争取更好的
薪资也是在为他们谋福利,若你处处不好意思,这样等于是在伤害家人。就这样好多歹说
尝试着让他转移目标,把自己想成是中间人,家人的利益等同于他自己的利益。结果,最
终他谈到一个比预期好的薪水,然后整个人变得有自信也没有因此感到罪恶!!!
*体悟3:我有能力撕掉自己互利者的标签,练习成为一个“利人利己型的给予者”*
看完《心态致胜》谈的成长型思维,第一个想到的练习就是我虽然透过测验以及自己的经
验反思,过去的我比较偏向互利者,总是害怕吃亏或是太讲求公平性。但此刻的我是有选
择也有能力将标签撕掉,然后练习成为一个“利人利己型的给予者”。这对我而言是一个
非常大的思维转变,也许每个人先天上会偏向索取者/互利者/给予者其中一种,但我们不
必然一辈子就必须认定自己是这样的人,反而能够透过书中的方法,以及作者提出的小练
习们,让自己开始体会助人的快乐。
自从成长型思维与利人利己的给予这两个观念植入我的脑海之后,我发现自己遇到事情时
,相较以往会停下来思考:如果可以当个给予者,我会怎么做?如同现在在经营的克莱儿
的生命许愿树,许多时候都是在提醒自己给予之后,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像是教练咨询
服务的推出,原本很担心自己会不会明明想要助人,却因为收费而像个想要赚钱的商人,
但转换思维之后,我不必是个全然无私奉献的人,反而提供咨询服务也合理收费,这样利
人利己的做法更能创造源源不绝的能量,透过正向循环帮助更多人。
最后想用作者提到一个很棒的观点总结:成功的给予者总能保持弹性,因为最危险的是在
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僵化只固守一种互动模式。当我们愈来愈趋向给予者以后,又或者
你天生就乐于给予,此时更要谨记,在作者访问的百种人之中,他发现社会上成就最低落
的一群人是给予者,然而拥有最非凡与杰出成就的人,也是给予者。
因此,能成功不一定得踩在别人头上,但绝对也不能让自己的头被别人踩上!
谢谢你看到这里,我正努力练习成为给予者,希望这篇分享也对你有些启发:)
作者: qi3qi3 ( 少,但是更好)   2021-11-03 17:46:00
好奇办公室要如何实践块状给予?
作者: rtoday (rtoday)   2021-11-03 18:55:00
推,写得真好,当烂好人或是绝缘者都是不健康的互动
作者: brella (府城严选臭懒趴)   2021-11-03 22:38:00
感谢分享,值得一读
作者: Doralice   2021-11-05 15:49:00
谢谢分享
作者: emile1224   2021-11-06 08:24:00
推,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