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人慈》关于人性,你知道的几乎都是错的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1-09-18 23:13:30
《人慈》读后心得:关于人性,你知道的几乎都是错的
悲观很简单,乐观却很难,这本书带你跨过心头的那道槛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humankind/
想像一下,如果有两个星球,你认为自己住在哪一个?星球A:飞机坠机后,生存者礼让
最需要救援的人。星球B:事故发生后,生存者争先恐后地往出口挤,不惜将他人踩在脚
下。这个问题被用来问过许多学生,几乎所有人都选了星球B。但事实是,我们住在星球A
。这个世界真正面临的威胁在于我们对人性太过悲观。
这本书在说什么?
《人慈》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洲最著名的年轻思想家之一罗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
),他是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作家、记者。有鉴于报章媒体、政治宣传、普罗大众对
于“人性”的偏误解读,他想透过这本书传达一个核心讯息:“大部分的人在内心深处,
其实是相当正派的”。
作者在书中旁征博引,以详尽的事实和深入的查证,说明了人类无论是出于天性、身为孩
童时、在无人岛上、当战争爆发、当危机来袭,对于自己“好”的一面,有着强烈偏好。
如果你至今仍然认为,人类就是天生自私、贪得无厌、阴险狡诈,那么这本书绝对会让你
大为改观。
这本书让我感到大为惊喜的,是作者既大胆、又谨慎的考证态度,他勇于对历史上知名的
众多案例(例如《苍蝇王》、《史丹佛监狱实验》、《米伦格尔电击器实验》)提出反面
看法,而且其证据令人信服。在媒体惯用人性“恶”的一面吸引眼球的世界里,这是一本
思想激进的书,只不过是偏向人性“善”的那面光谱。这种书很罕见,却弥足珍贵。
人性本恶?三个精彩翻案
人类有考据的数万年历史以来,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冲突和斗争,我们也从故事里看到领导
人无论为了私利、国家的经济、民族的情节而发动战争。难道,人类不就是天性好斗吗?
只要有诱因存在,人们就会甘愿杀得你死我活吗?从历史的考据里面,我们会发现人性跟
我们想得很不一样:绝大部分的人不愿意伤害另一个人。让我们先从书中三个精彩的翻案
来找到线索。
1.苍蝇王小说的翻案
《苍蝇王》是一本脍炙人口的小说,在我国中的时候,老师也放过翻拍的影片当作社会科
学的教材。内容大意是在说,因为飞机坠机,六个英国男孩漂流到一座无人岛上,在没有
大人的情况得自立求生。过程发生了许多权力争执、失去理智、弱肉强食的情节,最后只
剩下两个孩童幸存的故事。这个虚构故事在感叹“人心的黑暗”,也被列为标准的社会教
材读物。
作者把持着一个怀疑的态度,他深入了解了虚构的《苍蝇王》小说作者威廉.高汀(
William Golding)的生平。作者发现高汀是一名有忧郁倾向的酗酒者,他还会打小孩,
他也曾说过:“我了解纳粹,因为本质上来说我也是那一类”,这才让作者明白,原来写
出《苍蝇王》的作家是一个多么不快乐的人。
因此,作者根据事实为主,追寻了一条实际发生过的类似案例,六名少年在太平洋落难,
漂流到阿塔岛(`Ata)的真实故事。这则故事跟小说大相迳庭,六名少年在荒岛上发挥团
结的本领,协调出遇到冲突的处理方式,还彼此在受伤时互相照顾。受困15个月后,六人
获救时仍气色饱满,而且士气高涨地不可置信。真实版的《苍蝇王》,其实是一个友情和
忠诚的故事。
|人生教了我许多事,其中包括了一个经验,就是你永远要寻找人的善良光明面。
|- 发现阿塔岛生存的船长彼得.华纳(Peter Warner)
2.史丹佛监狱实验的翻案
我读过许多谈到心理学的书籍,都喜欢引用一个知名的案例,那就是《史丹佛监狱实验》
。实验主持人飞利浦.金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把24名参加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
,12人当囚犯,12人当狱卒,观察人类当囚犯的反应,以及担任狱卒的人施加权力的表现
。整个实验因为囚犯精神状态快速崩溃、狱卒施加的处罚越来越过火,结果实验到第六天
就被迫中止。
这个实验的结论仿佛要告诉我们:“当你给予人们权力,他们就会开始为恶,发展出一些
不人道的规则”。作者深入考察之后发现,这简直是一场天大的骗局。实验并不是任凭12
名狱卒自己决定如何处以,而是金巴多本人直接给狱卒灌输思想:“你们要创造一种挫折
感,制造恐惧,要剥夺他们的个体性…”,最后狱卒定的17条规则里,有11条根本是实验
团队给予的意见。这简直是引导式的邪恶。
你或许也会好奇,那如果是实验团队“完全不介入”的状况会怎样?两个英国心理学家
2002年在电视节目上复制了一次同样的实验,但这次没有告诉狱卒该怎么管理、该怎么惩
罚。结果呢?节目无聊到不行。第二天,狱卒把食物分给囚犯。第五天,一名囚犯提议设
立民主制度。第六天,狱卒跟囚犯一起抽菸。最后一集,大部分人一起坐在沙发上消磨时
间。这么无聊的故事,难怪我们都没听过。
3.电击器实验的翻案
还有一个更出名的《米伦格尔电击器实验》,目的是为了测试受测者,在面对权威者下达
违背良心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到底有多少。受测者身为“老师”,当隔壁
房间的“学生”答错题目时,就要按下电击器,惩罚坐在电椅上面的学生。“学生”是由
实验人员假冒的,受电击所发出的哭喊也是演出来的,但受测的“老师”并不知道,他们
会“以为”这些电击都是真的。
每一次学生答错,惩罚的电压伏特数就要提高,实验主持人史丹利.米伦格尔(Stanley
Milgram)教授会要求老师继续施罚。120伏特时学生会开始喊痛,150伏特时尖叫并喊著
退出实验,200伏特时大叫大叫血管里的血都冻住了!超过320伏特时开始撞墙并失去声音
。结果,有65%的受测者一路听从指挥,开到了450伏特,几乎是把学生电死的程度。实验
的结论几乎告诉我们,只要有权威要求,连普通人都愿意电死一个路人甲?
作者考核过后的翻案显示了另一种事实。几乎所有受测者都曾抗命,想要停手,但实验方
会加强压力逼迫就范,从录音档听起来更像是霸凌和胁迫。事后调查,只有一半的受测者
认为隔壁的学生是真的在受苦,其他人觉得只是实验效果。许多受试者也表示,因为他们
真心“信任”米伦格尔教授的实验对人类一定有帮助,所以即使当下不忍心,也愿意咬著
牙继续做下去。
综合以上三个翻案结果,大部分的人在内心深处,其实是相当正派的,但引用作者所说的
:“如果你催促地够用力,给予足够刺激、又拐又骗,许多人确实是有能力做恶。但是邪
恶通常不是在表面之下,它是需要费尽功夫才能扯出来的。”邪恶得要披上善良的外衣才
行。
人,怎么会互相伤害?
所以,人真的是天性好斗、杀得你死我活的物种吗?综观历史大小战争,这个说法似乎成
立,但是当我们把尺度放到人与人面对面的相处,就是另一种样貌。举战争为例,两军人
马大动干戈的时候,所有人一定都是拔刀互砍、举枪互射吧?在那种生死存亡的关头,不
是敌死,就是我亡了,不是吗?
真实的战争伤亡统计很有意思,例如二战英国阵亡的军人死因中,10%是子弹和反坦克地
雷;15%是诡雷、爆破和其他;75%是手榴弹、迫击砲和空投炸弹。大部分的士兵都是隔个
一定“距离”被歼灭的。真正喊著敌人是“害虫”,一旦碰面就格杀毋论的,通常是离战
场最“遥远”的政客和领导人。
根据研究,二战的生存老兵超过一半从未杀过人,只有20%的军人曾经击发过武器。美国
南北战争最激烈的盖茨堡战役中,回收的27,000把火枪,还装有弹药的比例达到90%。
12,000把装有两颗弹药,其中6000把超过三颗。但火枪设计成那样,就是一次只能射出一
颗子弹,那干嘛装那么多颗子弹?因为大部分的士兵都‘没有’在试图杀敌。人,打从心
底不喜欢伤害另一个人。
如何改善?三种范例
在这本书的下半部,作者有一则引述彻底震撼了我的思想。这句引言来自英国哲学家暨诺
贝尔文学奖得主伯兰特.罗素(Bertrand Russell),他给未来世代这个建议:“当你学
习任何东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学问题时,只该问自己事实有哪些,那些事实证明什么是真实
。永远别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为如果别人信了就对社会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
专心一意去看事实是什么。”
这个非常理性的观念,一开始相当很吸引我,但作者及时把我拉了回来。他提到除了探究
事实之外,你本身“相信”什么,才是以改善世界的动力来源。
第一种相信的力量,叫做“毕马龙效应”。科学家做过一种实验,把两群同样普通的老鼠
,分别标示聪明和愚笨。请不知情的学生照顾老鼠,然后进行迷宫游戏,看哪一组比较快
逃出迷宫。结果聪明的那组获胜,事后发现学生“相信”这些老鼠比较聪明,给予比较好
也温柔的待遇。同样的实验在一群小学生上进行,不知情的老师对聪明组的学生更关注、
更鼓励,事后结算成绩,聪明组的孩子其智力表现提高了最多。
第二种相信的力量,叫做“魔像效应”。曾经有科学家在美国做过一个不道德的实验,他
把二十个孤儿分成两组,跟其中一组说他们是善于表达的人,跟另外一组说他们注定要变
成口吃者。这个实验结果害得许多口吃组的受测孩童,一辈子患有语言障碍。这种效应常
导致贫穷学生更加落后、无家可归者失去希望、已经被孤立的青年人更加极端。
一如正面的期待能够引发好的结果,负面的期待也能够让恶梦成真。接下来介绍书中三个
真实世界的例子,来看看如何运用“相信”的力量,来改善我们的工作、教育和民主运作

1.论工作的内在动机
研究发现,外在诱因例如红利会减低员工的内在动机和道德标准。给予外在诱因会获得相
等的回报:按照工时给付,就会增加更多的工时(无论是否装忙)。按照发表数目给予稿
费,就会得到更多的发表文章(无论品质优劣)。按照手术量来给付,手术就会更多(无
论是否必要)。
荷兰的最大的邻里照护平台“博祖克”(Buurtzorg)采取逆向而行的策略,这个组织没
有业绩目标或分红,没有管理阶层,没有客服中心。运作的自主权下放给每一个十二人的
团队,团队自己定行程表,自行雇用同事。省去的营运费用和会议时间都回归到团队本身

执行长乔斯.德.柏洛克(Jos de Blok)是从最基层出身的人,他相信员工内心会选择
做“正确”的事。他说传统的管理阶层“喜欢凭空想像一些计画给那群工蜂做”,还说“
拿掉管理阶层,工作还是照常进行”,他认为让团队自我导向、动手执行脑中想法,是最
实际的做法。博祖克没有人资部,被评为最佳雇主;没有行销部,却获得最佳行销奖。
(延伸资源:在台湾有“台湾居护”引进了这套照护模式)
https://www.facebook.com/hclanshun/
2.论教育的玩耍本质
自古以来,愈是聪明的动物愈会玩耍,玩耍更深植于人类天性当中。创造力和学习力来自
于自由地玩耍,孩子会自然地渴望探索这个世界。当社会工业化之后,学校的体制越来越
制式化,学生的课表被排满,家长连下课的时间也不放过。最近针对十个国家的民调显示
,监狱囚犯待在户外的时间比孩子还要多。研究也发现一个趋势,孩子愈来愈觉得“自己
的生命被他人所决定”。这是一个快要忘记怎么“玩耍”的世代。
荷兰的“阿哥拉”(Agora,希腊语“市集”的意思)是一个没有年级、班级、教室的学
校,也没有功课和成绩,一组学生团队就只有配一位“辅导员”,但自主权在学生身上,
他们自己决定要学什么。整个学校就像一个主题乐园,学生透过玩耍和探索,找到自己当
下有兴趣的题目攻读,学校提供对应的资源给他们学习。相较于传统教育把孩童当植物灌
溉,这所学校将孩童当“人”看待。
在这里,与众不同是常态,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学习路径。这里几乎找不到霸凌的踪影
,因为不以年龄和能力区隔孩童,没有谁的进度会落后,没有谁的表现太过突出,每个人
都在绽放当下最好的自己。作者引述道:“玩耍的相反不是工作,玩耍的相反是抑郁。”
问题不是孩子能不能掌控自由,而是大人有没有勇气给他们自由?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教
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延伸阅读:Agora: Meet the school with no classes, no classrooms and no
curriculum,英文文章)
https://bit.ly/3CqSvbW
3.论民主政体的模样
作者提到,世界上愈来愈多的民主政体正遭受七种瘟疫侵袭:政党持续腐化、公民不再信
任彼此、少数人遭排除、选民失去兴趣、贪赃枉法的政客、有钱人逃税、人们发现当代民
主充满贫富不均(怎么跟我住的地方这么像!?)。但世界上有地方尝试了解法,简单到
令人难以置信,却很少上新闻(你应该猜得到为什么)。
委内瑞拉的托雷斯市(Torres)的民选首长胡立欧.查维兹(Julio Chávez)选择一种
崭新的信念,他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积极认真的公民”。他的竞选政见只有一个
,下放权力给所有托雷斯市民,而且他遵守了承诺。所有的政府集会邀请全体居民参加,
不只是讨论,还要决议城市所有预算的使用。
结果人们空前踊跃参与政治,在最需要的地方盖起了住宅和学校,有效地铺整马路清扫街
区。因为预算透明,大幅削减了贪污和权威的弊病。市民们还一起要求提高税收,并且说
道:“过去我们不了解市政税要用来支付那么多东西。”这个被称为“参与式民主”的方
式,深受民众喜爱,却鲜少在新闻上被提及。
(在台湾我还没听过类似的试营运模式,有人听过吗?)
后记:相信善的一面
《人慈》是我今年读过最意犹未尽的一本书,作者的大胆思想,配上严谨的查证,让人读
来格外痛快。从这本书中,我也慢慢体认到,问题不是二元化的“人性本恶或本善”选择
题。反而,透过这些精采的正反论述,犹如侦探小说抽丝剥茧般的分析,我理解到的是人
性真正的“复杂”。
如同现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么发达,如果只让电脑算法来判决,那么历久不衰的《苍
蝇王》人心黑暗论肯定占据上风;《史丹佛监狱实验》和《米伦格尔电击器实验》无以计
数的论文和书籍引用,肯定让算法觉得这才是人性的真理。无数对人性带有扭曲和偏误
的描写占据了媒体的版面。然而,事实呢?
这本书中段的毕马龙和魔像效应教我们的就是,人们“相信”的事情往往会发展成“事实
”,更是一个令人惊醒的提点。无论是书中狱卒和囚犯的故事、老师和学生的故事、老板
和员工的故事、父母和子女的故事,一再说明了:“当你把一个人当人看,他就会表现得
像一个人。”反之。读完这本书后,你可以踏实地选择自己相信的那一面。
了解事实,让我们得以明辨是非。拥有信念,才能以行动改变世界。原来,关于人性,我
读过的许多论点几乎都是错的。永远别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所分心。只管去看,事实是什
么。然后在事实背后,找出值得相信的事情,让它成为新的事实。这绝对是一本必读之书

|人类不管在何时何处都大致相同,就这方面历史不会告诉我们什么新鲜奇怪的事。它
|的主要用处,就只事发觉人性中不变及普遍的原则。
|- 苏格兰的哲学家 大卫.休谟(David Hume)
作者: aff002377 (...)   2021-09-18 23:33:00
这本推吗? 超想看
作者: cowbaya (靠北啊)   2021-09-18 23:56:00
书摘写了这么多 真的没问题吗?
作者: chister ( )   2021-09-19 02:00:00
推 感谢分享
作者: wenshin216 (呃...)   2021-09-19 04:22:00
谢谢原po特别发文推荐这本书,看完心情变很好!之后找来看~
作者: taelia (taelia)   2021-09-19 07:38:00
谢谢分享
作者: cowbaya (靠北啊)   2021-09-19 09:29:00
托雷斯市的公民参与 我想到的是ivoting 但成效不彰
作者: webster1112 (webster)   2021-09-19 09:32:00
看完心情变很好 永远别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所分心。4%的人毫无良知我该怎么办? 这才是真相不要以偏概全!! 看看一些刑案的残忍 死刑还是必要
作者: jealous0953 (Atheist)   2021-09-19 09:37:00
台湾的参与式民主,时代力量的陈薇仲议员有在推
作者: webster1112 (webster)   2021-09-19 09:42:00
工商社会 时时监督/关注式(?) 比参与式容易吧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
作者: kevinapo (龙羽)   2021-09-19 10:03:00
打道德高炮而已 对那些被伤害被霸凌的受害者来说没有什么助益 只会觉得我怎么都没遇到善人对于被伤害过的人来说 看到有人来打道德高炮 真的很想撕书
作者: mintiest   2021-09-19 11:45:00
超棒的分享!谢谢你!
作者: iiii22i (微橙)   2021-09-19 11:46:00
参与式预算 记得新店有在做 心得很棒!
作者: olp123 (ok)   2021-09-19 13:29:00
出发点不错,但人性蛮复杂大部份可能都是小善小恶
作者: imagewind (秋水连天)   2021-09-19 13:40:00
打高砲的论点。人性偏恶
作者: pauljet (喷射机)   2021-09-19 13:43:00
推14楼
作者: arfuu (阿福仔)   2021-09-19 15:31:00
人要透过教育 约束 才能塑造成想要的样子
作者: handcreambox   2021-09-19 16:07:00
推 海苔熊跟林立青也有推荐这本
作者: darkMood (瞬间投射)   2021-09-19 16:18:00
可怜,还在善恶,什么三流的思想,整本书都是错的。人性就是人性, 没有对错,只有随机的选择,其余都是一知半解的强说词/幻想,为解释而解释,为屁而屁。
作者: mintiest   2021-09-19 17:51:00
“我们如何看待人性,我们就会展现出怎样的人性。”
作者: eric7385 (eric7385)   2021-09-19 20:44:00
看到这篇的介绍让我更想读了 感谢推荐另外打高砲是哪来的用词......
作者: scimonster (紫色的初夏)   2021-09-19 22:00:00
不是心理学家写的 看完你的介绍我反而不想看了 一点都不科学 米尔格兰跟辛巴多的实验证明环境会严重人的行为 作者没有做实验只有空想也写一堆……我无法接受这种不科学的书却大剌剌地发表科学论点
作者: SSSONIC (...)   2021-09-20 00:56:00
感觉很美好 只是 跟生活印象不符 可能不适用华人吧
作者: uptotheair (米其木木)   2021-09-20 01:26:00
看完文章蛮困惑的,前半段在说人性本善,中半段在讲相信的力量,但结论人性是复杂的?
作者: atyin (only the strong survive)   2021-09-20 08:57:00
其实也只是拿个案去推翻个案而已,有人心情会变好那也不错,但无法改变这世界烂到流汤的事实。
作者: Dayton (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2021-09-20 11:26:00
看简介感觉就是炒话题乱写的…
作者: dogbydog (神秘兮兮神经病)   2021-09-20 11:29:00
要看世界没那么糟糕的书 不如看 真确
作者: Rune (一切皆如梦似幻。)   2021-09-20 11:41:00
看到推文 反而更想看了 不知道跟人性中的良善天使比起来如何一边悠悠闲闲使用电脑 一边说世界烂到流汤 真有趣
作者: kevinapo (龙羽)   2021-09-20 13:14:00
悠闲使用电脑 跟 世界烂到流汤 不冲突啊
作者: Dayton (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2021-09-20 16:01:00
世界烂到流汤不是现实吗 只好在家用电脑逃避
作者: Rune (一切皆如梦似幻。)   2021-09-20 18:06:00
烂到流汤会有余裕在家打电脑?烂到流汤的世界是担心下一餐在哪里 然后不知道在觅食的时候能不能安全的回到栖身处当然 现在安全是如此理所当然 所以可以一边开开心心的用电脑一边中二的想 啊 这个世界真是糟透了 烂到流汤因为是书版 可以花点时间看点如前面有人提到的真确 平克的人性中的良善天使 再启蒙 看看历史的数据显示现在过的是多么舒适 甚至看台湾数据百阅也能看到台湾暴力犯罪和窃盗案件大幅下降 (当然也归功监视器的发达和不如去诈骗)
作者: hsueh312 (hsueh)   2021-09-20 21:28:00
推楼上
作者: modjo (Sammy Sammy Oi Oi )   2021-09-20 22:41:00
推Rune动不动就在网络喊世界烂根本笑死人 真的烂你连上网的机会都没有 只会想下一餐在哪里
作者: kevinapo (龙羽)   2021-09-20 22:50:00
你的烂不见得是别人的烂 不要帮别人决定他感受到的苦痛Djoko决赛输掉崩溃 但我们看起来他已经拿了今年三连冠他只是第四冠美网没有赢冠军 变三冠一亚同样的道理你讲的"烂到流汤"可能也不是别人的"烂到流汤"
作者: dogbydog (神秘兮兮神经病)   2021-09-21 10:32:00
烂是比较级,不丹没网络之前是最幸福国家所以越依赖网络跟社群的人可能内心过的很烂
作者: big7777 (7777)   2021-09-21 11:35:00
看你前面介绍很有兴趣 后面越看越一厢情愿
作者: kevinapo (龙羽)   2021-09-21 12:07:00
还满同意越仰赖网络跟社群的人 可能内心越不快乐。
作者: kaiyo25 (kaiyo)   2021-09-21 18:53:00
对这本有兴趣 感谢分享心得
作者: kevinapo (龙羽)   2021-09-22 08:38:00
真的可以去跟洪仲丘讲人慈去跟白晓燕讲大部分的人是好人 是善良的作者自己出门锁不锁车?睡觉锁不锁门?
作者: Vlncenca (民仔)   2021-09-22 16:03:00
绝大多数人 =/= 全人类都是。在我看来这书也只是提醒人性尚存光芒、没到只剩丑恶不堪的一面。也没到说有着防范他人为恶亦是种恶的地步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把所有人都看做犯罪者也是过了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