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当代财经大师的守财致富课》风险要分散

楼主: Capufish (Capufish)   2021-09-10 12:53:22
《当代投资大师的守财致富课》
部落格文章:https://reurl.cc/pxdmbr
作者杰森威兹格,他是华尔街日报的财经专栏作家。
他在本书为“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做了更深层的解释。
这句话是指你别将所有的筹码压在同一个地方,万一篮子破掉,你的鸡蛋就全碎了。
以大仁的家庭为例,我们家的保险有 90% 都是跟国泰人寿投保的。
包含早期的年金储蓄险,几乎占了整个家庭一半以上的资产。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家把很多的鸡蛋(保险理赔、年金储蓄)
都放在国泰这个篮子上。
万一哪天国泰人寿发生什么状况(虽然机率微乎其微),我们家就惨了。
不只失去保障,还丧失未来的年金收入。
依照风险分散原则,不该再投入更多到国泰人寿。
举例来说,我不应该到国泰银行、国泰人寿工作,甚至连(国泰金)的股票都不该买。
因为我们家的已经集中非常多风险在“国泰”身上了,不应该连工作跟投资都搭上去。
这点跟接下来要谈的“资本”有关。
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
经济学将资本拆分为两大类:
一、金融资本(现金、股票、基金、债券、房地产等)
二、人力资本(你的工作能力所能赚取的收入)
这两者合计叫做“投资组合”。
猜猜看在投资组合里头,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是房地产、基金、还是股票?
都不对。
答案是“你”。
你才是投资组合里头最重要的项目。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你的人力资本:
假设,你是台湾薪资平均年收入 65 万。
你可以从 25 岁工作到 65 岁,总共四十年的时间,换算起来是:“2600万”
这 2600 万就是你的人力资本。
你现在手边有哪个投资项目价值超过 2600 万吗?没有对吧。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大多数人的工作能力,才是他整个投资组合最重要的那一项。
你的工作能力,远比你手边的股票、房地产、储蓄险都要来得值钱。
备注:这也是许多人为什么会穷忙的原因。
因为他们忽略“工作能力”这项最有价值的资产。
不去好好专精职能,反而把生活的重心放在投资可以赚几 % 这种蝇头小利,
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大仁在《为你最珍贵的资产保险》提到:https://reurl.cc/mvnqjG
“对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的资产应该是你的赚钱能力。”
既然这项能力这么重要,你就得好好地保护它,不要让它受到风险的伤害。
人力资本的两种风险
关于人力资本,你可能会面临到两种风险:
“一般风险”跟“特定风险”。
1“一般风险”
当我们思考人力资本的风险,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死亡”
跟“因疾病或意外导致无法工作”。
首先,人终将一死,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避开死亡风险。
但你可以投保“定期寿险”,若真的不幸死亡,家人还可以领到一笔保险金渡过余生。
假如,你明天就会死亡,想想你身边的家人。
如果有任何一个人需要你的“经济支援”才能顺利活下去,
那你就需要为他们投保定期寿险。
其次“因疾病或意外导致无法工作”的风险,目前最有保障的险种是“失能险”。
可惜,在 2020 年底遇到“失能险”大停售。
现在市面上所剩的失能险近乎灭绝,能挑选的商品已经不多。
经过快一年的时间,目前看起来保险公司好像也没有意愿推出类似的商品,所以目前的失
能风险大多只能朝意外险规划。
而“疾病失能”这块就只能往“长期照顾保险”做替代(但......)。
除了上述“死亡跟失能”风险,作者还提到了另外三种可能影响人力资本的一般风险。
【居住地点】
你居住的国家如果发生动荡(例如战争或经济衰退),你的收入将会受到影响。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让你手上的货币贬值,相同的钱只能买到更少的东西。
【寸步难移】
你可能因为要照顾家人,或是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无法追求自己想要的工作选择。
2“特定风险”
既然称为特定风险,代表不是影响所有人。
而是对特定的产业,特定工作才会造成影响。
例如,台湾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餐厅店家无法内用,对生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但对原本就专注“外送”服务的店家,反而营收是增加的。
同样一场疫情,同一种餐饮行业。
有人受伤,有人受益。
这就是“特定风险”造成的结果。
对于人力资本,你除了得想办法避开一般风险(死亡、失能、其他影响工作的要素)。
你还得思考如何面对特定风险(针对你的行业影响)才行。
如何降低人力资本的风险?
作者提到两点:
一、分散风险,不要把工作和投资放在同一个篮子
二、对冲风险,投资那些可能会伤害你工作的行业
一、不要把工作和投资放在同一个篮子
简单来说,你不要把资金放在自己公司,或是做相同行业类型的投资。
这点很好理解,几乎每本谈到理财的书都会跟你讲四个字:“分散风险。”
你不能把风险集中在一块,万一出事你就死定了,你必须把风险分散开来。
以安隆公司(Enron)为例,当时这间公司有许多员工把所有身家买进自己公司的股票。
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公司可以持续壮大发展,却没想到原来公司的财务状况都是造假的。
最后丑闻曝光,安隆公司清算破产。
如果当时这些员工是买别间公司的股票,至少还能够保有金融资本。
但他们因为相信公司,不只失去工作,连投资的股票也血本无归。
真的是人财两失(工作失败 + 投资失败)。
当你在某间公司工作,代表你已经将人力资本放在公司的篮子上。
如果你再将投资放在公司的股票,那你不就是做着“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傻事吗?
再重复一次,投资理财的第一个重点原则:“分散风险。”
大多数人无法同时在两间公司工作,你的人力资本无法分散。
但你千万不要再把金融资本放在自己的公司了。
以大仁为例,我任职于公胜保险经纪人公司。
这是一间好公司,每年的营收保费也不断成长,业务量逐年上升,这也反应在股价上。
(公胜保经)在 2019 年上柜的时候,开盘股价是“33.6”。
在今天(2021.09.09)股价为“48.5”,若算上现金股利,这两年多的报酬约为 65%,
相当不错的回报,在未来也可望有机会继续攀登向上。
(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请谨慎判断,盈亏自负)
BUT!最重要的 BUT 来了!
大仁自己已经在公胜保经了,如果还把大部分的资金都拿去买自己公司的股票,
就等于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跟国泰人寿的情况相似)。
虽然公胜保经看起来是可以考虑投资的好公司,但不是我的选项。
因为从风险分散的考度来看,绝对不是合适的做法。
那么,既然不能投资自己公司,那可以投资什么呢?
这就要延伸到第二点,风险对冲。
二、投资那些可能会伤害你工作的行业
什么是可能会伤害你工作的行业?举个例子你就明白:
假设,你是出租车的司机,你的生意因为 UBER 的出现一落千丈,
客人渐渐减少,你可以怎么做?
没错,就是投资 UBER 买入他们的股票,成为股东。
只要 UBER 继续壮大赚钱,虽然你的工作收入会受影响,但你的投资收入却反而上升。
这种风险管理叫做“对冲”。
你选择一个当你受伤害时,可以获利的产业,两者互相冲击。
不管哪个赢,你都不会输,这就是对冲。
最近看到一个医师的对冲案例:
他是外科手术医师,近年来机器人手术治疗开始风行,
如果未来机器人发展突飞猛进,可能就会影响到他的工作。
这该怎么办呢?没错,跟上面出租车司机的思维相同。
既然我打不过你,我就加入你。
他买入机器人医疗类的股票,如果未来真的工作受到影响,他的投资表现也不会太糟。
这真是一个精彩的对冲案例。
你呢,你能不能依照自己的行业,去想出可以对冲的方法?
以大仁来说,我可以去思考当保险业不利的时候,什么会有利?
这让我联想到香港电影《夺命金》,银行主管在开会的时候讲出一句经典名言:
“市好买基金,市坏买保险。”
对银行员工来说,景气好的时候基金表现会特别优秀,这个时候可以推销客户投资基金。
景气差的时候,大家都开始趋向保险,就会开始偏向销售储蓄类的保险商品。
这就是“市好买基金,市坏买保险”的由来。
如果“市好”大家都去买基金,那保险业该怎么对冲呢?
从这个逻辑来说,也许可以考虑买入“证券投信类”的股票投资。
像今年台股大翻身,从万二开始升到万八。
这个时候证券投信类的股票(例如元大金)就吃到甜头,股价一路攀升。
这又是一次“对冲”。
(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请谨慎判断,盈亏自负)
如果你在科技产业,你可以买一点保守类型的传统股票,或是购入房地产。
如果你在传统产业,也许可以考虑成长性较高的科技股、电子股。
对冲,同样是运用“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的原则。
当你的人力资本已经处在行业的风险之中,千万不要再将你的金融资本也丢进去。
不要人在 7-11 便利商店工作,还跑去买(统一超)的股票。
最后整理本文重点:
一、“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是基于风险分散
二、资本分成“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
三、你最重要的一笔资产,就是你“工作赚钱”的人力资本
四、你得想办法降低人力资本的风险(不要将投资跟自己工作绑在一块)
五、更进阶的风险管理方式,做好对冲(不管未来如何发展都对你有利)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了解工作与投资之间,应该如何取得平衡。
记住,永远要对资本做好分散,做好对冲。
面对风险,你永远得多准备几个篮子。
后纪:
如果你能够把金融资本(投资)跟人力资本(工作)分开存放,你就不会遭受到致命性的
打击。
看到这边,也许有些人会觉得
“我就是最熟悉我们公司的运作,这样也不要投资自己公司吗?”
没错,就算你再熟悉你也不该这么做。
以前面的安隆公司为例,许多受骗上当的都是高层主管,他们难道不清楚自己公司的业务
吗?
但他们还是被骗了。
会受骗上当的,往往就是最相信的那一个,也只能是那一个。
很多溺水的人都是会游泳的人,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掌握风险,没想到风险却远超过他们的预期。
从投资领域来说,难道没有比你们公司更值得投资的选项吗?
这世界上有无数的好公司可以选择,为什么偏偏要把自己的工作跟投资绑在一块呢?
万一哪天你的公司出事了,你不只失去工作,连退休养老都别想了。
会认为自己的公司最好最棒,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卡在“认知不足”。
当你的认知大到能够看到其他的机会成本,你就不会单恋一支花了。
打个比方,你投资 A 公司赚 10%,投资 B 公司赚 20%,你要投资哪个?
想都不用想,当然是 B 公司。
为什么你会觉得投资 B 公司最赚钱?因为看起来获利最高,想都不用想。
但如果有 30% 的选项呢?你会马上换过去对吧。
答案出来了,并不是因为你很熟悉自己的公司。
而是你的认知范围只侷限于此,所以才会做这样的选择。
如果你的认知能看到 30%,甚至 40% 的投资选择,你完全不会考虑,直接变心。
最终,还是“认知”这两个字决定了一切。
https://reurl.cc/emx9Km
作者: warrenchen (来,玩棋吧! :])   2021-09-10 14:10:00
感谢分享,人力成本跟风险对冲的概念很有意思。另外,中间有一段“生活的重新”看了很久,应该是“生活的重心”吗?
作者: kevinapo (龙羽)   2021-09-10 20:32:00
真的是一句话:我听你在黑白讲难道台积电的员工 都不应该投资2330吗?难道你或是作者不知道有种东西叫做员工认股选择权?不知道用认股权利当成是一种奖励?我同意“不要所有身家买进自己的公司”但哪有什么“不能投资自己的公司”这种事情你可以跟郭台铭说不要投资鸿海或是跟巴菲特说出清波克夏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不过我也不是只来反对的这本书有其他的好想法 可以参考讨论吗你也看到了作者说“最高不要超过百分之十”这哪里会致命= =
楼主: Capufish (Capufish)   2021-09-10 22:02:00
还是那句话,你觉得OK就好,我觉得不行就像我们家也可以买10%的国泰金股票,但有必要再让更多鸡蛋放在这个篮子吗? 难道真的没有其他选项可选了?作者是建议最好不要,真的非买不可,那就10%为上限我比他更保守,认为连10%都不该买,应该分散到别处
作者: Ischolar (happy new year)   2021-09-11 08:28:00
推Jason Zweig有人连风险分散,这个最基本的投资概念的不懂,别计较
作者: darkMood (瞬间投射)   2021-09-11 13:14:00
“你”最重要,货真价实的废话。
作者: kevinapo (龙羽)   2021-09-11 13:22:00
原来不做10%就是懂风险分散啊 好棒棒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