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思考外包的陷阱》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1-04-12 23:17:56
《思考外包的陷阱》心得重点: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快答案”的世界,我们如何重建常识、扩充思维?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for-yourself/
资讯量越来越爆炸,我们不得不仰赖专家和科技帮我们筛选资讯、指引我们方向。但是专
家和科技聚焦的事情有其局限,也不一定符合你真正要前往的最终目标,这个时候很容易
发生“手里有铁锤,世界上什么东西看起来就像钉子”的盲点。如何跳脱思考外包的陷阱
,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
这本书在说什么?
《思考外包的陷阱》的作者是趋势观察家维克拉姆.曼莎拉玛尼(Vikram Mansharamani
),他擅长整合跨领域的思维,解析世界的局势和脉络,帮助许多企业在充满不确定性及
高度动态的政经环境下找出方向。作者同时也是一个“通才”的提倡者,致力于推广跨领
域、自主思考的观念。
生活在数位时代的我们面对太多资讯排山倒海而来,在资讯超载的情况下,我们转身寻求
“专家”和“科技”,希望他们帮忙找出最佳选项。结果,我们把许多思考外包出去,依
赖过头、以至于盲从,甚至忘了自己才是该负起思考责任的那个人。作者希望透过这本书
提醒我们:“让专家和科技随侍在侧,而非让他们主导大权。”
这本书充满许多精彩案例,会激发我们的思考模式,退一步把专业和科技当成辅助,认识
到真正掌握全局、该负起全责的主人,终究是“自己”。大雁文化做了一场作者专访,邀
请他畅谈“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带我们在不确定的局势中找到方向,如果有兴趣的朋友
可以前往这个 YouTube 连结观看整段25分钟的谈话。
为什么我想看这本书?
去年度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谈论“通才”的精采好书《跨能致胜》,里头对于跨领域的案
例分析让我拍案叫绝。后来接着读《专业之死》这本书讨论“专家”和“公民”的互信为
何崩坏、该如何重建,让我认识到专家公民的合作是民主社会之所以能持续繁荣的基石。
然而,身为“公民”的我该对于“专业”抱持什么样的态度?该如何过滤资讯、如何获取
新知,如何建立自己的思考脉络?便成了我很感兴趣的课题。后来辗转接触到讨论“自主
思考”的这本书,里面不但提到“通才”,还讨论了“专家”,更涉及许多“科技、医疗
、商业”议题,这引发了我十足的好奇心,这本书能跟前面两本书激荡出什么样的火花。
我的阅读笔记和想法
这本书是我最近读过感到非常耳目一新的书,里面的观点带给我思考上的冲击。大意是说
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把自己的思考外包给所谓的“专家、科技和系统”,结果我们越是仰
赖这些东西,视野就会越狭隘,太过聚焦反而不容易掌握全局(例如完全相信导航结果开
车掉进水里)。
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譬喻:“我们培养数个世代的人去研究树皮,他们许多人对树皮的起
伏、型态、颜色、条理有深入的理解,但很少人明白树皮仅仅是树木的最外层,又更少人
意识到树木仅仅是森林的一部分。”书中举书许多专业钻研太深的故事,反而带来“见树
不见林”的反效果。
如何让专家和科技辅助我们?方法就是“往后退一步,提出问题,综合整理”。重点在于
保持质疑心和好奇心,专家和科技给的资讯可以用来参考,但是终究要记得自己想达成的
“整体目标”,以整体脉络来看事情的责任就落到自己身上。
|别赢了战役,却输了战争。
|军事策略警世名言。
见树要见林,谈健康
书中以健康当作例子,表示许多人会因为专家的“过度聚焦”而迷失了方向。例如许多人
会认为“饮食”对健康很重要,因此很多倡导透过饮食感改善健康的专家,就会跳出来提
供各种的饮食建议,要我们“不吃”和“吃”特并食物。种种迹象显示,某些饮食建议反
而让人们变得营养更不均衡,某些标榜的产品反而造成另一种副作用。
然而饮食法的英文“Diet ”源自于希腊文“diata”,这个字指的是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方
式,而不只是狭隘的饮食。这个字意味着“透过一种涵盖生理、心理层面的完整生活方式
达到健康的状态”。作者因此反问道:“有没有可能我们都把关注的焦点在食物上,因此
忽略了真正的关键?不要那么聚焦、放宽视野是否对我们有帮助呢?”
书中引述学者们研究世界上“长寿村落”之所以活得健康,得到的结论是:“健康不取决
于特定食物、特定活动,甚至不取决于环境,而是取决于所有这些因素。”饮食只是拼出
全貌的一片拼图,而过度聚焦会使我们忽略其他许多片拼图。事实证明,健康没有单一良
药。
见树要见林,谈投资
书中有个段落让我特别有感触,是关于投资的事情。不同于传统“选股”和“择时”的投
资策略,用“被动型指数型 ETF”一次买一篮子股票和不择时进出的好处,越来越为投资
人所知(我是用这个方式投资)。许多财经专家和金融机构开始搭上热潮,开始争相推崇
各式各样的指数型 ETF。
接着市场上开始大量推出各领域的 ETF,只要你想得到的产业,金融业者都会有对应的
ETF 卖给你。例如最近火红的虚拟货币,更出现了好几十档虚拟货币 ETF 等著核准上架
,每家金融业者都来想分一杯羹。让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数据引述,出自于被动型指数基
金之父约翰.伯格:
|直到2015年,市值百大的 ETF 周转率达 864%,市值百大个股的周转率则是 117%。
|如果说现今的 ETF 投资是股票市场的投机方式,完全不为过。
周转率越高(买进卖出)等于越多的手续费,越多的手续费等于越低的报酬。吊诡的现象
发生了,整体而言,频繁买卖“ETF”的投资人,最后竟然得到低于买卖“个股”投资人
的报酬。
许多投资人只“见树”:用 ETF 买一箩筐股票,看似分散风险又有许多选择可以挑,专
家也乐得介绍你更多不同标的,取得话题热度和抓住你的注意力。反过来,投资人忘了“
见林”:似乎忘了投资最重要的目的是取得合理的市场报酬、尽可能降低成本和手续费、
并且长期持有。
把注意力摆回自己身上
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世界就像是一片漆黑的场地,专家
和科技就像是拿着手电筒的人,用聚焦的光束照亮他们有兴趣的地方、想引导你过去的地
方。但是你要在这个世界上前往何处?这个答案终究只有你自己知道。该注意的是自己想
达成的“目标”,而非任凭专家左一言右一语,或者任由科技算法主导了你的资讯来源

作者引用了诗人爱默生的一句名言:“一个人更应该学会发掘、观看内心闪烁的微光,而
不只是注意诗人和圣贤辉耀的苍穹光彩。”句中的诗人和圣贤,可以换成专家和科技,而
且适用于现下的脉络。重点在于重新掌握自己的思考方式,不让默认的假定和本人的自我
中心主掌大权,而忘了思考其他诠释方式或发挥同理心。
因此,要试着退一步观看事情的全貌,厘清真正的目标。有意识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主动去定义自己追求目标的整体脉络是什么,然后有效运用专家的意见,还有科技的辅
助。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让专家随侍在侧,并非让他们主导大权。要赢的是整场战争,而非
一场场战役。
|注意力就像时间和金钱一样,需要我们主动管理。
|绅士神偷”阿波罗.罗宾斯
后记:自主即自由
总结起来,拿回自主思考的能力,就好比你的真正目标是想要拼凑一面马赛克磁砖墙,关
键在于应用这些专家和科技帮自己挑选理想中的磁砖,但是最终负责把它们拼凑起来的人
还是你自己。书中提到的许多建议非常实用,包含:有意识地管理注意力、以任务为导向
、自主思考、连结多元观点、专家为辅不为主。生活无论再忙碌,都必须保留时间和空间
给自己自主思考。
我很喜欢柴契尔夫人最为人称道的名言之一:“注意你的想法,因为想法会变成言辞;注
意你的言辞,因为言辞会成为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为会成为习惯;注意你的习惯
,你的习惯会成为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会决定你的命运。我们的想法,决定我
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我们总是把思考外包,就等于任由别人定义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时候培养自主
思考的能力,掌握思想上的自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最重要的一种自由必须仰赖专注
、意识、纪律;相反地情况是意识的缺乏、默认的模式、汲汲营营的生活。要成为自由的
人,就必须学会自主思考。
作者: mepe1018 (mepe1018)   2021-04-12 23:27:00
谢谢分享
作者: Misscat16868   2021-04-13 05:29:00
我有时候觉得世界各国的政府真的需要人民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这意味着执政当局会更容易受到监督与挑战执政难度也会提高,他们真的希望吗?我不觉得他们有雅量到可以接受异音,通常都会被视为反政府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当你立场与他们一致时才会被肯定
作者: forcewalker (多想守護那悲傷的眼神)   2021-04-13 10:12:00
@Misscat16868 其实除了一些专制国家以外,各国政府或多或少还是必须要接受异音的存在,毕竟就现实层面来说总不能把选票推到对手阵营去吧,也能博得倾听民意的虚名,当然意见听了之后做或不做就是执政者的事了;另外被当成反政府这件事的话,除非你的行为过激,例如杀害政要或是炸掉公署这类事情,才会被抓捕,不然大多只是说说而已,要是真的有能力的话,就出来当候选人,用选票来检证你的意见是否能被大众接受。
作者: Sunmingtang   2021-04-13 13:28:00
感谢推荐
作者: imetalien (..)   2021-04-13 17:09:00
为什么一本关于独立思考的陈腔滥调会变成反政府
作者: s256988452 (Steven)   2021-04-14 22:23:00
感谢分享 推后记
作者: descent (“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2021-04-14 22:47:00
你说的手续费是交易手续废吗?美股券商现在很多不用手续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