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快乐钱》花出附加价值的五大心法

楼主: wiggle1114 (wiggle)   2020-12-21 13:09:37
自从开始在意自己花的每分钱后,特别喜欢看这种关于消费行为心理学的书,想找到自己
花钱的盲点、想优化自己的行为、想更聪明地消费。
网志有图无营利版
https://sweet-but-psycho.com/2020/12/21/happy_money/
这本书主要在探讨“同样是花钱,要怎么买到最大的快乐”,作者提供五大心法,帮助我
们在消费时更容易评估是否能花的值得。
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常常以为买了某东西能让自己快乐,但东西带来的快乐并不持久,新鲜感过后,那东西就
变成日常,在也无法引起你心中涟漪。
那要怎么花钱才能避免这种感觉,要怎样才能用同样的钱带给自己的快乐,是买最大的电
视吗?最新的游戏?
这种好奇让我迫不及待想知道究竟是哪些心法,而书中的文字十分容易阅读,时而幽默却
不失严谨。
书中也提供具体作法,是本很好看的书,我在两天内看完,而且对各心法心有戚戚,以下
分享这本书的核心概念、以及所带给我的启发。
书中提到的五大心法分别是:花钱买体验、乐在难得、花钱买时间、先付款,后享受、乐
善好施。
花钱买体验
花钱买体验是什么意思?就是比起买有形的物体,买无形的体验更能带来快乐。
得不到的最美好,我们习惯把自己尚未得手的东西想的太美好,得手后除了一开始的新鲜
感,渐渐习以为常。
一时兴起买的电子产品、以为用的到的可爱笔记本,收到货的那刹那的确带给我们快乐,
但这快乐能维持多久呢?
看看堆在角落的那些东西,哪样不是当初兴高采烈购入,现在却被束之高阁呢?
于是作者提出这个概念,鼓励我们把钱花在“体验”上,例如旅行、参加活动、甚至投钱
玩马力欧赛车。
这些带来的快乐会成为回忆,而其中人与人的交流更能带给我们快乐。
跟物质的快乐不同,除了不容易消退外,回忆更容易越陈越香,即使不好的记忆也会被淡
化,旅途的美好长存心中。
物质的快乐最大的弊端是,会带给我们焦虑(患得患失)。
我在买 IPAD PRO 时心中就充满了焦虑,要买哪台 CP 值最高?容量要买多少才不会后悔
?在哪里买才最便宜?
比起买到不适合的产品,我们似乎更在意买后会不会输人一截,是不是买得比别人贵?是
不是应该买更大台的?
而对于产品的满意度也常常止于新一代的贩售,看到更好的产品,自然对自己原有的产品
感到不满意。
但花钱买体验(例如旅行)就不会让我们这么患得患失,因为体验很难比较, IPAD RPO
可以从容量、价格去挑选,但去美国大峡谷跟去英国大英博物馆哪个比较好?
作者也提到,即使是购买物品,也能借由转念,使之变得像在购买体验。
例如买一本书,表面上是买物品,但你用心阅读其内容,看完后这也算是一种体验,书本
体已经不重要,重点是你看的书中内容。
乐在难得
一项东西如果唾手可得,我们自然就难以从中感受到快乐。
你是否从来没去过自己住家附近的观光景点?因为觉得理所当然,以后会有时间去,我们
就比较不珍惜身边的一切。
但自己出去旅行所去的观光景点,也可能是当地人不屑一顾的厨房后院,就因为我们难得
出门,就把别人视为蔽帚的东西当作宝贝。
试着转念想想,自己家附近的观光景点也有其迷人之处,而就地缘之便,自己应该是能最
方便去逛逛的人,如果因为视之为理所当然,就失去了一个用相对低廉成本获得快乐的机
会。
同样的理念也常被商家用来操作消费,商家清楚知道“限量与限定”的吸引力,明明可以
贩售整年的汉堡套餐,硬要标上季节限定,增加其独特性,刺激消费中心的购买欲:这款
是限定耶,现在不吃就要等明年囉!
所以我们可以试着限定东西的出现,试着从把每天都拿的到的习以为常,变成偶尔为之的
快乐(延迟享乐)。
要什么有什么的人,比较不珍惜生活的小确幸,其快乐指数就会降低。
而去旅行的前一天晚上,因为期待很久,其快乐指数反而大于旅行本身。
花钱买时间
什么叫做从“如何改变时间配置来思考”,就是你在买这个东西前,想想他会怎么影响你
的生活,把要买的那个东西直接放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看看时间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例如买了件高级衣服,我们常常会想到穿上它是多么开心,但有时这种滤镜会造成一些盲
点,例如这件衣服可能很难保养(需要特别烫整、单独洗涤),原本是应该为了衬托你而
买的衣服,变成劳役你的一条布。
(这个我真的很有感,可能买了某产品,极度爱护,整天担心东担心西,或者是花费大量
时间在外观干净,表面上是在使用产品,实际上就是被产品所奴役 QQ )
(我的对应方式是:保持在六十分及格的干净,着重在使用此物品,而非费心维护)
市面上常常有许多标榜“省时”的产品,例如双效合一的洗发精,缩短了洗澡时间、也缩
短了热水澡带给你的快乐。
有东西可以比较时,我们往往会花时间挑出最好的那个,但盲点是,可能会过度钻牛角尖

例如除臭剂的香味,其实只要有效,什么香味对我们来说都应该没差,但面对整排的选择
,你就不免一个一个拿起来闻,仔细比较出最喜欢的香味。
但实际上买之后,就不曾再注意那罐在角落的除臭剂是什么味道。
没有东西可以比较时,我们往往愿意接受唯一选择,而且只要商品还可以接受,我们就比
较不挑剔。
琳瑯满目的 IPAD 依型号、容量、萤幕大小可以选择时,我们会放大无关紧要的差异,但
这时去想想,买小容量、小萤幕会减少我使用 IPAD 的意愿或时间吗?如果不会,那就买
最便宜的。
先付款,后享受
信用卡太方便了,金钱变成像是一个不痛不痒的数字,同样都是花费,用现金消费更能让
人有“心痛”的感觉。
而商家不希望你对花钱有这种感觉,所以鼓励你使用电子消费,降低你心中的痛感,花钱
如流水。
先付款有几个好处,第一是它会让你在旅程中忘记花钱的痛,因为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付
过了,所以你可能会有“免费”的错觉,进而更享受在其中。
相反地,也不容易有“沉没成本”的谬误,三个月前买的演唱会预售票,因为先付钱,感
觉像是免费的,所以我们会更注重于当下的意愿,而不是感冒发烧也想忍受身体的不舒服
而去。
第二是如果先体会“花钱之痛”,付钱后的那阵子就会更有所节制。如果用现金消费,我
们在逛零食区的时候就不会大买特买,花钱之痛隐隐约约在帮我们省钱。
第三则是心中不会忐忑不安,担心事后花费多少,如果事前就确定总花费金额,就不会有
不确定金额的忐忑,进而提升享受的快乐。
乐善好施
这里指的不一定是大额捐款,请朋友喝一杯咖啡聊聊天也能提升自己的快乐感。
如果想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聚会,斤斤计较其花费反而会让人忘记聚会的初衷,忘记一起
度过时间的快乐。
我的作法是,如果是邀请在一起可以带来快乐的朋友,花费不大的话,就当作我做庄,用
小钱换一段快乐的时光。如果花费太大笔的话,就要求大家帮忙分摊。(相信如果是值得
交的朋友,应该都不会拒绝)
读后感
这本书真的很好看,点出我在消费中的盲点,常常以为自己已经算消费很理性了,但总有
自己没法发现的盲点。
其中最有感的是“花钱买体验”。
与其买下那些很容易过潮流的衣服、鞋子、电玩,不如存下来(延迟享乐),也许去旅游
或吃大餐(乐在难得)、举办亲朋好友聚会(乐在好施),都能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以前总想说出去玩花钱也留不下什么,不如买台多功能的烤面包机可以一直用,但诚如书
中所说,新鲜感很容易消逝,与伴侣的出游经验倒是可以让我快乐很久。
书中最后教我们要放大格局,相较于传统的记帐(只能编列预算、但对实际花多少钱没有
约束作用),不如用这五大心法归类支出,看其中有没有可以减少的花费。
这些心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不看作者的论述及举例,很难内化在心中。所以我约三个
月、半年会重看一次,算是复习书中概念。
推荐给所有想更聪明消费、跳脱既有思维的你~!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20-12-21 13:33:00
谢谢分享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20-12-21 16:29:00
谢谢分享
作者: kevinapo (龙羽)   2020-12-21 20:52:00
先付钱后享受不就是寄杯吗XDD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