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人间写真家》细江英公の写真史

楼主: KevinMoleaf (陆坡)   2020-11-02 18:15:16
图文版请于连结:
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2599123383332873541335542/4712713
日本摄影家的未来,细江英公自传三部曲
书籍原名:人间写真家˙细江英公の自传三部作
摄影,从十九世纪初开始出现的崭新技术,至今有快接近200年的历史,而在日本摄影术
也透过江户的“兰学”传入,少说也有近150年借由西方研究学者在日本当地使用,留下
纪录照片。一开始照相是对于写实和事件的纪录,在战后渐渐于日本有艺术表现的分岭,
其一重要的摄影家细江英公可说是享誉日本、欧美等地国际级的摄影家,也是二战后在日
开创新现代摄影先驱者。
《人间写真家˙细江英公自传》分成三本,完整讲述关于关于细江英公对于自己人生重要
记事、摄影对谈与核心、创作理念等主题,全面性论叙关于他本身对于摄影作品与日本现
代摄影艺术批判和期许,也是一段日本摄影史过去至今的历史见证。
日本现代与当代的摄影家算是亚洲一项重要的指标,主要也以战后日本国内对于摄影有着
不一样的着实点,并且有愿意去做出改革的艺术圈子。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日本文艺在二
战后都有部小的改变并且相互影响,并且受到美国藉入带来西方文化的冲击融合,这也让
日本的传统有了革新。
不管是从文学、漫画、摄影新旧时代交替,不只有实验性的创新尝试,同时也保留旧一代
的理念,而如何取于两者间的平衡,或是对于新式理念的实践,依旧是日本文艺圈的重点

《人间写真家˙细江英公自传》算是相当全面性的战后摄影的一派理念,也是细江英公这
群与过去传统的纪实摄影派系和摄影只是新闻纪录报导划出区别,有着自我表现,用摄影
照相表达艺术性和关注的议题,而不单单是纪录与摄影一瞬间。
其中在第二本书籍中,谈论关于纪实摄影时,细江英公表达出他自己并非不喜欢纪实性的
摄影,而是对于纪实摄影地位高于其他摄影表现形式而有所怀疑,并且对摄影作品只是记
录或杂志报导附属品这点,感到不以为然。
这边会简单针对这次《人间写真家˙细江英公自传》中的:《无边界:我的写真史》、《
我思我想:我的写真观》、《球体写真二元论:我的写真哲学》一套三本的书籍分别做出
简述和个人感想:
一、《无边界:我的写真史》细江英公的回忆纪事
第一本《无边界:我的写真史》算是细江英公,从17岁到72岁透过整理资料挑出自己当年
的简历,从如何开始接触摄影到第一次举办摄影展、因为舞踏舞者宗师土方巽备受感动、
与各样摄影家共同举办和合展与指导学生摄影、关于三岛由纪夫之死的突兀等,各式各样
关于他周遭与人生的大小事,可以让读者看见这位日本国宝级和享誉国际的摄影家的过去
和未来还想继续发展的主题内容,并且继续以“摄影家”的头衔继续活耀在世界摄影上。
而作为一开始的首部曲以年代纪的方式进行,细江英公的做法是用“回忆”,借由72岁的
方式慢慢回顾到17岁,而非传统传记从年轻到老的抒写方式,章节以每个年龄找出当年对
于自己重要与主要之事,篇幅长短不一,但可以看出事件的因果,其中还有一些地方会带
出日后发生了什么样的事件或是有了什么体悟,而慢慢变成今日自己的摄影观,我觉得作
为一开始,这本《无边界:我的写真史》是做为最初从无到有了解细江英公,如同导览简
介的存在。
二、《我思我想:我的写真观》论/谈摄影哲学
这篇章主要是收录访谈,有细江英公过去到今的各种杂志与现场摄影访谈纪录,还有对于
专门主题的摄影思辨,除了回顾自己为合开始摄影、何为摄影家,或是对于二战结束初期
纪实摄影至上的日本的批判,还有自己负责的“写大艺廊”和摄影家的责任、知识分子对
于社会的回馈性和艺术的社会价值等,算是有主题式的杂谈与评论,还有日本这个国家摄
影发展的未来,其中也谈论他的友人与被摄体还有恩师与后辈(土方巽、三岛由纪夫、森
山大道等),算是很全面性的一本。
除了摄影以外,《我思我想:我的写真观》当中有叙述许多细江英公个人角度的哲学观,
还有对于社会与论述的看法,有某一段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叙述是观于评论家,细江英公认
为好的评论家所做出的评论:是让创作者从不同角度去看待自己作品的一种方式和建议,
评论家并不是要揣摩或完全与创作者所表达一致,而是从这作品里面感受到什么做出批判
与论述,让创作者的作品有更全面的观点和对于创作人的反思与回馈,对于从一个摄影家
口中提到这些,我认为这种哲理是很有探讨价值的。
三、《球体写真二元论:我的写真哲学》作品集选
最后第三部曲的书籍《球体写真二元论:我的写真哲学》,主要是回顾细江英公出版的摄
影集,除了放入代表性的作品印刷本外,也收入了过去没有公开的内容还有当代还为出版
的摄影作品。除了每一个段落导读拍摄的年代与时间点外,也叙述这本摄影的标题和要表
达的主题,其中也有帮忙杂志拍摄的人像,还有在最后谈论后续的摄影计画和出版的考量
,整本以照片和图像为主。
而关于此本主题“球体写真二元论”,是细江英公对于自己走了半世纪的摄影体验所做出
的粗浅的哲学论和哲学思想,他将客观纪实与自我表达分为南北两极,如同地球两段,彼
此形成个球体的圆。摄影哲学与方式如同一颗星球一样,从南到北之后绕过一圈又回到了
原点,同时在这轨道周遭则有着不同派系与分岭的摄影岛屿,让人想要看看这些已知和未
知的摄影作品和其背后表达的含意,甚至是艺术性与纪实故事,而这个架构并非主导细江
英公的摄影,这样的论述是建筑于细江英公本仁的摄影体验与和各方摄影家和艺术人士的
结论与提出的哲理雏形。
这次三本一体的《人间写真家˙细江英公自传》可说是对于细江英公本身相当全面的,个
人认为最大的精华在于第二本《我思我想:我的写真观》对谈集中,这本书算是三部曲中
相当精华的一本。
除了谈论传统摄影,也谈论到随时代演进后诞生出来的数位摄影与影像修图等,还有留于
电脑数位保留和实体初版的摄影保留之间的差异性,这里可以看出与一般摄影传记不同之
处。同时也谈论观于摄影教育和占据美学艺文历史的短暂性,日本的摄影路上依旧有继续
前进的空间。
谈论摄影也谈论关于艺术与商业摄影,还有贩卖摄影复制照片和馆藏与摄影月等艺术市场
这点,我也觉得在谈论摄影家和摄影师的一生中,是少数在作品以外被谈论到的,关于在
表达艺术之外的现实面和商业面,甚至在教育结构上,贩卖摄影和艺术为何会被称为市侩
表达出不一样的看法。
关于以一个业余摄影家或专业摄影师等的职业别和摄影喜好,我觉得这本《我思我想:我
的写真观》在整体《人间写真家˙细江英公自传》中是相当重要的一本,如果时间有限这
本其实是三本的精华之处。
这三部曲其实都不免提到三岛由纪夫,因为细江英公本身开始被国际摄影和世界艺文圈所
知的是他以三岛由纪夫为模特或被摄体所推出的摄影作品《蔷薇刑》,而这本作品之后在
推出新版时也经历了世界譁然的“三岛由纪夫之死”在这里除了可以看见细江英公如何对
应关于摄影作品和被摄体两者,关于自我摄影观的坚持。
另外在纪录片《肚脐与原爆》的创作原由与影响性,与后期关于《死之灰》对于核能与社
会的议题,我觉得有着相对的关系,在继续回到最初细江英公本人在1933年出生经历过世
界二次战争,故对于核能与战争的感悟感觉上应该是持续性的。
在这之中有发现许多有意思的地方,像是日本创作者对于西班牙建筑设计师高第都好似有
所迷恋,除了细江英公本人被高第的建筑带来震撼,拍摄了作品《高第的宇宙》外,过去
《灌篮高手》、《浪人剑客》的日本漫画家井上雄彦也出版过《pepita 井上雄彦meetsガ
ウディ》叙述高第对自己的启发。
日本建筑师梵寿纲建筑物的装饰艺术风格更有着日本高第之称,可以看见日本对于建筑物
有机体和生命力建筑的迷恋,对于这点也不难想像向来以人为被摄体的细江英公,为何想
拍摄高第的建筑。
整体来说《人间写真家˙细江英公自传》比起传记性质,更多是探讨摄影在日本,细江英
公的摄影哲学和作品导论,还有日本整体对摄影的教育与创作观,创作者摄影家与模特儿
被摄体之间的关系和默契,还有整体社会制度对于摄影,或摄影会给予社会上的影响与作
品的意义。
这点在日本整体上有许多享誉国际的摄影家来说,探讨的是自身的影响和摄影教育的重要
性。而摄影在台湾过去日治时期有张才、邓南光、李鸣雕三人等“台湾摄影界三剑客”之
称,并在后期有张照堂等摄影家,但多还是以纪实人文摄影为主。而有“台湾现代摄影第
一人”美称的摄影家柯锡杰则尝试将自己摄影提升到表达写意与绘画层次,也让人看见不
一样的台湾摄影观。
对比日本探讨摄影的多样性,台湾的摄影能以纪实摄影为大众,但是不管是纪实或是表达
自我艺术概念的摄影内容、甚至是商业广告摄影,摄影就是摄影,技巧的卖弄与自我主观
和事实客观等,都是摄影家表现形式的一种手段,而手段无分优劣,作品吸睛让人深刻才
是摄影迷人之处,不管是纪实的一瞬之间,或式创作所带来的冲击,或是流行的广告中模
特的一靡笑脸,摄影艺术之途还有着很多可能性和未知性,是随着当前的科技一起前进。
《人间写真家˙细江英公自传》比起说细江英公这个人,更是说一个二十世纪时代摄影家
所述关于他对于日本摄影圈的观感和期望,也是自我活得七老八十终身热爱于摄影的感触
,和曾经老友的缅怀,和对社会与世界想低语的喃喃文绵。什么是摄影?摄影对自身来说
是什么的存在?细江英公用年代、对谈、作品等手段试图诠释,因为只有讲述摄影才是真
正对于他做为摄影家走来的记忆纪录与人生示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