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深度学习的技术》心得笔记

楼主: MAXjames (麦酷斯)   2020-10-28 20:25:05
图文心得:https://vocus.cc/maxjamesread/5f735ca1fd8978000143e2d4
是什么让一个人的成长速度比另一个人更快呢?
《深度学习的技术》的作者杨大辉的答案是:学习的深浅。杨大辉是作家也是个说书人,
本身经营4THINK网站,深度解读许多书籍。
https://4think.net/
本书的结构性相当强。利用五层次的方法论,帮助读者,建构出有深度的学习系统。
【第1层:记】
首先是最浅的学习层次:记。也就是将知识记下来的能力。作者介绍了五种效应,只要能
利用这些效应来设计学习,就能取得不错的记忆效果。
〔一、提取效应〕
一般谈到记忆,常用的方法就是反复重读。但研究指出重读其实对加深记忆帮助有限。更
为有效的方式,是透过回忆或称“提取”的方式来记忆。以背课文为例,比较好的方式应
该是读一遍就默写,“强迫”自己回忆读过的内容。
这乍看很反直觉,而且会很痛苦。但这样费力的模式反而更可以把内容真正刻入脑中。这
种现象称为测试效应或是提取练习效应。所以,考试其实就是最好的记忆学习方式之一。
〔二、间隔效应〕
还记得过去学校怎么安排课程的吗?可能一个早上就有数学、英文、物理和化学对吧。为
什么不集中起来,比方说整个早上都上数学呢?这背后其实是有理论支持的,也就是所谓
间隔效应。
这同样很反直觉,因为大量集中学习可以一次学很多,而且完整性比较高不是吗?但许多
研究都显示分散学习其实效果比比集中学习效果更好。而这模式与下面要提到的交错效应
有关。
〔三、交错效应〕
相比集中学习,分散学习等于是让学习内容交错。在当下,可能会让人很混乱,因为不同
的内容会打架。但长期来说,这样的学习效果其实更好。可能的原因,同是这样学习更烧
脑。而就学习来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成长,是至理名言。
〔四、生产效应〕
所谓生产效应就是用自己的方式,重述知识点。比方说,做填充题或是问答题就是很好的
记忆训练方式。而像我现在这样,重新用自己的话,写下书中内容,也是一种生产效应体
现。
〔五、变动效应〕
最后一种效应是变动效应。和在同样环境学习的学生相比,不时转换地点的学生会记忆得
更好。观念也是类似的。与变换环境相比,同样环境是较舒适不费力的,而学习恰恰就是
需要用点力,才能学好。
以上几种效应,只要能妥善运用,就记得更牢。但不管怎么样,人终究不是电脑,任何记
忆都逃不过遗忘曲线。
好在,作者提到,多数重要、有用的知识,会不断重复得遇到。因此,我们不该花太多时
间在记忆知识上,而这就接到学习的下一个层次:懂。
多数重要、有用的知识,会不断重复得遇到。 -杨大辉
【第2层:懂】
大家应该都遇过这种状况,教科书里写的每个字都看得懂,但合在一起就一团糊涂。在这
种状况下,就算把整本书背起来也无法获得高分,因为其实你并不理解内容。接下来,作
者讲述了能将理解力最大化的五个条件。
〔一、相邻可能〕
作者指出,阅读是存在所谓马太效应的,也就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阅读量越大的人,
阅读速度就越快,理解就越好。原因是因为,许多知识点其实是环环相扣的,理解一个知
识点可以帮助你再攻克下一个。
当你在同一领域,累积前验知识越多,理解也就会相对容易。因此,作者认为速读法其实
对理解并无太大用处。因为过快了浏览会牺牲理解度,而这些牺牲又会影响对后面知识点
的理解。这让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句话:“阅读可以加速,但理解不能。”
〔二、发散模式〕
神经学家将思维模式分成两种: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专注模式指的是专注的思维状态,
大脑会激活某区域的神经元,帮助深入学习。而发散模式则会激活较广范围的神经元,刺
激出创意思维。
发散模式往往能跳出框架,避免单一角度的思考,进而增进理解力。还记得阿基米德在浴
缸中,突然搞懂搞懂浮力的小故事吗。这很有可能就是发散模式所发挥的魔力。
自己在写作心得时,也常常在笔电前陷入卡关。反而在发呆的时候,能想出更好的描述手
法。所以当你遇到问题,理解不能时,可以试着放松自己,散散步、冲冲澡。或许,就能
与解方不期而遇喔。
〔三、自然频率〕
自然频率指的是人类大脑所擅长处理的范围。听过“死一个人是悲剧,死一百万人只是统
计数字”吗?因为我们的大脑无法处理过大数目的资讯,而对更大数字反而无感。
此外,比起统计数据和严谨的文字,故事更容易影响人类的大脑。因为故事是更符合人类
自然频率的叙述方式。
因此,只要将知识描述成符合人类自然频率的方式,就能更增进理解度。作者指出学习的
时候可以练习对自己说故事,试着将资讯转成生动的画面来增加理解。
〔四、透彻程度〕
第四个条件是要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可以透过费曼技巧来实现。费曼认为:“如果无
法把知识解释的简单、清楚、易懂那就是还没完全理解知识”。因此测试自己理解的简单
方式,就是想像自己将知识解说给不明白的人,这就是所谓的费曼技巧。
〔五、工作记忆〕
请回答以下数学问题:84X48X748X4=?
虽然是简单乘法,但如果你没学过心算应该无法轻松处理这样的问题。因为计算这问题的
加工资讯量,已经超过你的工作记忆容量。这里可以透过资讯压缩或是资讯卸载的方式来
帮助理解。
比方说,心算就是一种资讯压缩的手法,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超量的资讯,转成大脑可接
受的工作记忆量。而对一般人来说,上述的问题只要在纸上写下算式,同样可以轻松解决
,这就是所谓的资讯卸载。将知识暂存在纸上,就有更多余裕去处理问题。
掌握以上方法,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就能得到加强。但对于要理解一个系统的运作模式,恐
怕还有所不足。这时候就要进入下一层:网。
【第3层:网】
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组合成系统呢?你需要一张网,一张连结知识、组织逻辑的知识之网

认知科学家将知识分成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外显知识指的是“透过符号系统表达的知识
”,像一般课堂知识多半是外显知识。而内显知识则是难以用符号表达的知识。比方说骑
脚踏车、打篮球。
编织外显知识之网必须透过排列知识。比方说,心智图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借由排列,
将思维可视化。这里放上此书的心智图排列(https://bit.ly/31PYqHO)供参考。此外,书
中还提到了概念图和作者自创的三力图,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到书中挖宝。
那要如何学习内隐知识呢?可以透过刻意练习。下面是简易的刻意练习步骤:
1. 找个好教练
2. 挑战适当难度
3. 专注和警觉
4. 设定总体目标和具体小目标
5. 即时的反馈
透过排列知识和刻意练习可以将外显与内隐的知识之网编织起来。但知识之网还是有品质
之分。我们需要更进一层,提升网的质量,达到拓的领域。
【第4层:拓】
前面三层是关于知识点的理解整合,但对知识品质没有深度检视,也缺乏知识广度的涉猎
,更无法利用知识举一反三。要达到这些,我们需要拓的能力。作者提出三个面向拓展知
识领域,分别是正确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一、正确性〕
在这个资讯爆发的时代,取得知识的门槛大大降低,但获取正确知识的成本反而相对提高
。在大量内容农场崛起,媒体素质堪虑的年代,如何过滤垃圾资讯,淘出知识金矿成了重
要课题。这样的过滤机制,作者称之为第二层思考。
所谓第二层思考,就是屏除对知识的第一层直觉反应,对知识加工处理,产生更深刻的理
解,保障知识正确性。可以透过下面5个方式思考:
1. 自我反省:透过承认自己的理解错误,反省思考来获得成长。
2. 激进的事实:真实世界是最好的导师,学会屏除主观信念,接受事实洗礼。
3. 演出聪明人:思考比自己更聪明的人会怎么思考,用怎样的思路来面对问题。
4. 提防不可证伪的知识:注意那些无法证明真伪的知识。
5. 想像一下事物的对立面:思考事物的对立面是否有可取之处。
〔二、多样性〕
多样性就是要跨领域学习,也就是成为所谓通才。在这个混沌不明的多元年代,通才要比
专才更为吃香。这里让我想到苍蓝鸽,在医学领域外,再发展youtube、podcast和写文章
的能力,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但要在多个领域都兼顾其实相当困难,比较务实的做法是先在一个领域成为专才,再策略
性的拓展知识疆域。这里作者提出使用80/20法则来分配学习。也就是先将时间的8
0%花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剩下的20%就拿来探索其他感兴趣的领域。
〔三、创造性〕
正确性与多元性确保地学习的品质,但真正能带来改变的,是创造性。这里作者提出了两
项增加创造性的方针。
1. 第一原理思维: 第一原理思维指的是“回归事物的本质,再重新推导”。作者举钢铁人
原形马斯克为例。当初他就是借由第一原理分析出了电池所需的基本材料,进而推演出,
组装超便宜电池的可能。最后将这样电池应用在特斯拉身上。
2. 缓慢的灵感: 不同于灵光乍现,缓慢的灵感指的是创意会在流逝的时间中逐渐成型。作
者以达尔文为例。在产生演化论这样的惊天动见前,达尔文其实经历了大量的思考过程。
也就是说,创意不是忽然产生的,而是需要厚实的累积。
而这三个面向是相辅相成的,正确性是多样性学习的基础,而多样性可以增加切入观点,
进而提升正确性,甚至并发出创造性。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发现,深度的学习来自深度的思考。而这里有一个最强而有力的工具,
可以将上述的三个面向像撒尿牛丸般,融成一体。作者称之为:思想孵化器。或者是较通
俗的名字:写作。
如作者所言,写作一次,就等于有深度的思考来完成一次有深度地学习。老实说,当时阅
读时,并没意会到写作的功效。但在今年开始写文章后,才深深体会到作者所言不假。
写作一次,就等于有深度的思考来完成一次有深度地学习。 -杨大辉
【第5层:活】
不论再厉害的学习方法,如果无法落实到自己身上,终是徒然。最后一个层次:活,便是
要将这些理论应用在生活上。
1. 顺藤摸瓜,只读好书 在资讯不虞匮乏的现在,稀缺的是时间,而不是资讯。因此读好
书,吸收有质量的资讯便格外重要。作者建议可以透过喜好阅读的人的推荐,顺藤摸瓜得
找到优质书籍。另外,自己也推荐阅读较信得过的媒体像是报导者、端传媒。
2. 检视阅读,大致理解 检视阅读的方法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当中有提及,有兴趣的
人不妨参考一下。
3. 果断弃读,沉没成本 简单的说,书是拿来读的,但不是拿来读完的。如果发现自己不
需要这本书,可以果断的弃读。不要陷入沉没成本陷阱。
4. 沉浸慢读,思绪自由 慢读指的是用舒服的速度,品尝作者的文字,沉浸到内容中。速
读只能是快速检视的工具,唯有慢读才能真正让思考自由。
5. 加工知识,三阶笔记 第一阶是“纪录”,记下知识点、想法、洞见。第二阶是“排列
”,像上面提过的心智图。第三阶则是“加工”,也就是透过写作,深化学习思考。
6. 多重切入,深度贯通 作者建议可以找几本同样主题的书,用不同的作者视角理解。这
里,我觉得可以利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主题阅读的方法来实践。
7. 个人项目,发泄知识 作者建议,可以执行一个主动的个人项目,来实践学习。不管是
拍短片、写程式都好。对我来说,姆斯的阅读空间就是一种个人项目的实践。
【总结】
此书以学习五层次为钢骨,步步建构学习架构。从基础记忆,到搞懂知识,进而编织系统
之网,拓展能力疆域,最后实践在生活中。是一本结构坚实,理论清晰的著作。
虽说内容不算平易近人,但也不特别难读。作者旁征博引,并用许多自身经历来解说。对
于我的学习提供了许多操作的实用依据。相当推荐对学习有兴趣的人阅读。
作者: aaaian (阿咕)   2020-10-29 10:35:00
谢谢分享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0-10-29 14:52:00
推心得
作者: nicholas0605   2020-10-29 23:50:00
谢谢分享,想买来看!
作者: licklabium (76600ferio)   2020-10-31 08:07:00
写得很好呀
作者: Tribute (Tribute)   2020-10-31 20:14:00
作者: peculiarkay (加加油)   2020-11-05 12:39:00
谢谢分享
作者: shinri0702 (chjl)   2020-11-07 03:13:00
推用心的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