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我想跟你好好说话》笔记

楼主: leo7283 (时代广场)   2020-10-12 22:26:27
【书名】:我想跟你好好说话
【作者】:赖佩霞
【译者】:
【出版】:早安财经
—————————————————————
Medium好读|https://tinyurl.com/y4ep8ncz
Matters好读|https://tinyurl.com/y4ep8ncz
【非暴力沟通】
这是一本谈沟通的书籍,采用的方法,是以已故知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
(Marshall B. Rosenberg)博士所开创的“非暴力沟通”理论为基础。
你可能会觉得“非暴力”一词听起来怪怪的?
其实这是一种对比。卢森堡博士特别用了“ 豺狼”和“长颈鹿”这两种动物,
分别代表了暴力语言及非暴力语言:暴力语言像豺狼,攻击性强,习惯自我防
卫,凡事总要争个输赢;非暴力语言像长颈鹿(也是本书的封面图),有更宽广
的视野及高度,有一颗同理心,愿意聆听与包容。
|豺狼 =暴力语言 =批评
|长颈鹿 =非暴力语言 =同理
【心得】
这本书相当“接地气”。
相较于一些外文翻译的人际关系书籍,可能是文化差异,每每想把书中例子套
在目前生活情境,总觉得“卡卡的”格格不入。然《我想跟你好好说话》的作
者(赖佩霞)来自台湾,就没这一道隔阂,举例都十分亲切,很有带入感。
顺带一提,本书案例多数围绕在亲密关系——尤其是夫妻之间——的生活相处
,所以已婚族群读起来的感触应该又更深了。
为了客观地取材,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特别邀了数十位朋友,定期参与
分享会,大家谈谈自己在生活上遇到的沟通难题,彼此交流心得。
读者仿佛也是聚会里一员。
阅读时,犹如置身在某个交互式小班环境;所以,书中观点的呈现上,有点想
到什么就谈什么(信手捻来)的感觉,比较难梳理脉络。
整体来说,书本含金量挺高,推荐一读。
|Pros:亲切的举例、特别适合夫妻阅读、满满干货
|Cons:行文编排较松散
【笔记:四个步骤】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阶段。前三个步骤是观察 →感受 →需要,让对方知道我内
心正在发生什么状态。最后则是请求,让对方知道我有意朝着正向、合作的方
向迈进。
|观察 →感受 →需要 →请求
■步骤一:说出观察
书中举了一个学员的例子,大意是说丈夫去大陆出差,回到家,行李也不收,
就放在客厅,已经超过两天了
‘你为什么不把行李整理一下?’妻子说。
丈夫只说他出差回来‘很累’。结果说完,还是赖著不动,妻就更火了
这边点出一个症结,妻子是真的想知道“为什么”不整理行李?还是想表达对
他的不满?是不是意有所指?是不是在指责?
|第一步是“观察”,一种不带有任何价值判断的观察
就像监视器画面,陈述事实。把自己所看到的实情耐心地说清楚,抽离出那些
情绪性字眼。
现在换个方式阐述,例如:‘你大前天晚上回来,行李放在客厅,到今天是第
三天了。’
即便丈夫的回答还是‘很累’,妻子听了也比较不会生气。因为两个人针对的
都是事实,都可以坦然表述,不需要去处理一些情绪化的弦外之音。
■步骤二:说出感受
|“感受”,是我们对于自己内心状态的陈述,有些是负面的,有些是正面的
特别注意,不是指我们对别人言语或行为的评价。
比方说“我觉得寂寞”,这是我自己内心的状态,这是感受。
但“我觉得你(他、他们)对我冷漠”,这不是感受,而是对别人行为的认知、
猜测及评断。
|“我生气”=感受
|“我感觉你在生气”=“我认为你在生气”=评断
在练习说出感受的同时,力求明确,而非只是笼统地说“心情好 vs 心情不好”
,书中有附上一份词汇清单,协助厘清自己的感受。
|此外,说出心里的“感受”是无罪的,切勿加入诋毁自己的言语
一个能分辨自己感受的人,才知道自己需要(步骤三)什么;一个能理解内心感
受的人,才能同理别人。
■步骤三:说出需要(取代批评、指责、分析)
在非暴力沟通逻辑里,“需要”不只是基本的维生条件,还包括抽象的心理层
面,例如归属感、信任、尊重 等。
培养自己有事没事就问:‘我现在有什么需要?’
|仔细聆听:批评,隐藏着未满足的“需要”
例如我辛苦煮饭,家人却临时不回来吃饭,与其在家人回家时把他臭骂一顿,
不妨试着练习,改从“需要”的角度来开启沟通大门。
‘你说晚上六点要回家吃饭,但我看到七点你还没有到家,也没有一通电话或
短信(说出观察),我生气了(说出感受),因为我需要信任(说出需要),我很重
视你说过的话 ’
这时我们可能会想:讲这么多好麻烦啊!是因为我们对这样子的表达不在行,
透过有意识地刻意使用,熟练了就会变成修养。
|一旦清楚了自己的“需要”之后,就可以避免在谁对谁错上争论不休
卢森堡博士提醒我们,别再用批评、指责、分析来表达不满,这样只会启动对
方的自我防卫机制,招来反击;相反的,当我们厘清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需要,
并坦率告诉对方,对方也比较有可能做出正面回应。
■步骤四:提出请求(不是要求)
|“请求”,就是希望对方怎么做,坦白开口请对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首先一定要理解,请求不是要求。
在非暴力沟通看来,一旦对方不答应就表现出生气、挫折、沮丧、逼迫,任何
试图给对方压力的状况,都算是“要求”,不是“请求”。
“要求”很容易被解读成“指控”,接下来就引发争执。
真正的请求,不是单方面、一厢情愿的,也不是施压、强迫别人一定要接受的。
|对方可以选择说“不”。
让对方清楚知道,当他拒绝的时候,是可以获得谅解的。重点是与对方继续沟
通下去,保持对彼此的好奇与同理。
|请求三要件:
|1.明确
|2.正向
|3.必须非常具体,具体到当下就能引发可行的行动
以“希望太太怎么做?”为题,我们来看一下书中NG例句:
‘只要妳开心,我就开心’(不明确)
‘我希望妳生气的时候,不要冷战不说话。’(负面的请求)
‘我希望妳心里有什么话就告诉我,开诚布公的直接说。’(不是可行的)
结合四大步骤,或许可以这样请求:
‘当我听到你说我都不关心你的时候(说出观察),我觉得很挫折(说出感受),
因为我很重视我们的关系(说出需要)。所以,当你觉得我不关心你的时候,可
不可以请你马上传个贴图给我(提出请求),我看到的第一时间就回复你?’
【尾声】
有意识地使用非暴力沟通四步骤,发现到要说的句子变多了,再怎么精简也得
说上四句,于是只好慢条斯理地、耐心地好好讲。
原来书名《我想跟你好好说话》就是这样由来的呀?:)
作者: ace9999 (王牌)   2020-10-12 22:48:00
抱歉借问,对拒绝沟通(不说话)的人要怎么去沟通?有什么书
作者: koalaq (忘了)   2020-10-17 11:1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