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谁会说故事,谁就是赢家》四种故事桥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0-10-11 19:52:34
《谁会说故事,谁就是赢家》用四种故事打造直达人心的桥
如何在几分钟内感动人心,说服任何人,做成任何事?
图文好读 https://readingoutpost.com/stories-that-stick/
三十岁之前,我以为自己没有什么故事好说,埋首工作和休闲娱乐。直到三十岁之后,用
部落格写下阅读的足迹,才发现人生遍地是故事。“故事”,能够搭起一条直达人心的桥
梁,帮助企业传达讯息和价值,也帮助个人和社群产生更深刻的连结。
这本书在说什么?
《谁会说故事,谁就是赢家》的作者是美国说故事教练金卓拉.霍尔(Kindra Hall),
她创立的史黛拉顾问公司(Steller Collective)致力于将“说故事”的策略应用于当今
的沟通挑战,协助企业和公司用更亲切的方式塑造形象、传递讯息、与客户建立关系。
长期以来,身为故事教练的她观察到一个现象,为什么有些公司难以获得客户青睐,必须
打出规格战、价格战,在市场中仍然挣扎求生?有些公司却拥有大量的铁粉,而且公司的
价值、文化、形象总是深植人心?
两者之间的差别有两个:(1) 他们是否使用故事跟顾客“沟通”;(2) 他们是否掌握了说
故事的“能力”。有些公司非常善于此道(例如苹果),有些公司则否。这本书的写作对
象,就是想让顾客沟通跟忠诚度更上一层楼的公司,以及任何想做好一门生意的商业人士

作者在书中应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说明了为什么要说故事、如何说故事、该说哪些故事。
我认为,这本书除了对各种大小的公司有帮助之外,对于准备职场简报、经营个人品牌的
一般读者也会有所启发。你只要把书中的“顾客”换成你要沟通的“对象”,把“公司”
换成“你”自己就可以。
以下,我把书中重点浓缩成一张图,搭配一些重点辅助说明。
【图】用四种故事打造直达人心的桥 https://imgur.com/c8IcFEQ
为什么要学好说故事的能力?
历史学家哈拉瑞曾经在畅销书《人类大历史》里面说过:“智人的语言能力当中,最独特
的就是能说出虚构之的故事……这赋予了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人数众多的群体能弹性合
作。”这让数以百万的陌生人联手建立国家、发展科技,朝向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希望将陌生人转变成忠实顾客,而最强大的武器就是“说故事”。
作者认为做生意的方式,就是透过能获利的方式,把一项具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顾
客。这个从A点(公司)送去B点(顾客)的途中,一开始都存在着鸿沟:“顾客不认识
你,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使用你”。
因此,无论在生意上面对什么样的鸿沟,都必须搭起一座够坚固的“故事桥”,让你可以
跨越鸿沟,接触到目标客群。打造这条桥的三个关键因素就是:引起注意力、发挥影响力
、引发长期改变。
1.引起注意力:一流的桥梁必须能捕捉人们的注意力,能使听者为之着迷,最好让他们知
道这条桥的存在。
2.发挥影响力:透过某种方法影响听者的感受,让他们放下原先抗拒的心态,促使听者做
出你想看到的行为。
3.引发长期改变:创造一种长期影响,让人从内心产生变化,如此一来,他们不会考虑走
回桥的另一头,鸿沟永远消失。
作者认为一个气氛营造绝佳、说得精心巧妙的故事,能把我们拉到超越“颇感兴趣”的程
度,直接越过“专心聆听”的高度,进入“神魂颠倒”的状态,“没办法移开视线”“唉
唷害我坐过站了”的那种。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如何打造一条故事桥。
|说故事的力量,就是当其他办法都宣告失败的时候,只有故事还是能搭桥跨越鸿沟。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保罗.科尔贺
如何说出一个精采的好故事?
一个精彩的故事该使用怎样的说故事架构?作者归纳她担任故事教练这些年来,认为最生
动又有效的“三幕剧”架构。这个简单的架构,影响了她说过的每个故事。
1.常态:常态是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替故事加入细节、建立熟悉感,让听众有理由在乎
你的故事。建立常态,也就是局势在“某件事情发生前”原本是什么样子。
2.爆炸性发展:局势的架构突然“发生变化”,变好或变坏其实不重要。重点是发生了件
事,导致新常态的产生。
3.新常态:局势在“爆炸”发生后变成什么模样。这个步骤要让“故事”能有效传达某个
重点,或强化某个讯息。
如何让故事的内容深植人心,达到“故事虽然说完了,影响却挥之不去”的效果?答案是
故事要能够让人产生“共鸣”。这种感觉是因为:“故事不只让我们变得喜欢彼此,更让
我们变得像彼此。故事能让我们变得相似。”
人们对自己感到熟悉亲切的故事会有好感,而且更容易印象深刻。作者认为,一个讯息如
果拥有特定的故事环节,会比缺乏这些环节的讯息更吸引人。因此,一个精采的故事必须
包含以下四个环节:
1.鲜明角色:我们需要的不是英雄,而是鲜明的角色,我们在乎而且同情的对象。
2.真实情感:情感指的并不是聆听者本身的体验,而是故事角色的感受,或本来就存在于
故事的情境。透过这种情感,听者对故事产生同理心。
3.特定时刻:在空间、时间或情境中的特定一个点。把故事放在一个方便凑近观看的位置
,能放大原本平凡无奇的叙述,让观众将其中一幕看得更清楚。
4.具体细节:越具体越好,细节用得越多,听众就越能感受到你多么了解他们,进一步产
生共鸣的感受。
然后,当我们掌握了说故事的诀窍之后,就要开始思考:“我们该说出哪些故事?”
什么是每个人都要说的故事?
对任何的企业、公司和个人而言,如何在几分钟内感动人心,说服任何人,做成任何事?
答案就是用以下这四种故事打造直达人心的故事桥。
1.价值故事
价值故事的目的是提升销售和行销成果。起初,顾客的“问题”和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
的价值”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价值故事就是要让顾客意识到:“没错,这就是我需要的
解决方案”,让顾客说出“我愿意”,进一步认识或使用你的解决方案。
一个标准的价值故事看起来就像这样:现有顾客或潜在顾客面临着麻烦与问题,他们正在
挣扎,正在想办法应付,正在判断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然后你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了,顾客
使用了你的产品或服务。然后他们的人生变得更美好,问题获得解决,生活比以前更好。
|行销的重点不再是你做了什么东西,而是你说了什么故事。
|行销专家,赛斯.高汀
2.创办人故事
创办人故事的目的是提高顾客、员工、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作者做过许多次实验,问台
下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当中有谁拿“追求卓越、客户服务、热忱”这些标语来宣传自己
公司?几乎每个人都举手。当你和别人都宣传着同样的话,你的与众不同,就只是跟别人
一样。
在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创办人自己的故事,才能带来真正的差异化。比起冰冷冷的宣传
标语,用创办人故事让顾客知道企业背后有一个活生生的“人”。讲述创办人真实的情感
、灵光乍现的一刻、历经血汗的创业过程,让顾客和创办人的经验之间产生共鸣。
|如果你投资的某人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故事,你又怎么会相信人家?
|社会心理学家,艾美.柯蒂
3.使命故事
使命故事的目的是凝聚团队和组织成员,并且激励人心。我很认同作者说的“是人,就会
想要使命”,当个人和团队为了一件有“使命”和“意义”的事情奋斗,向心力和执行力
就会更上一层楼。使命故事就是企业或者个人,给自己向前迈进的最佳燃料。
如同励志演说家赛门.西奈克在畅销书〈先问,为什么?〉提到的“黄金圈理论”,到头
来,你的组织成员虽然对你卖的东西感兴趣,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黄金圈最内层的“为什
么”。甚至,这个说明“为什么”的使命故事,也是让潜在对象转变为顾客的关键。
|如果不率先说出你的故事,别人可能会帮你说出来,而你到时候未必喜欢人家的版本。
4.顾客故事
顾客故事的目的是改善销售与行销的成果。顾客故事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可信度”。我
们一般会认为如果故事是“卖家”说的,可能就不可信对吧?相较之下,如果说出故事的
是一个顾客、跟你一样的“普通人”,就能很大程度地消除对故事的怀疑。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知道顾客故事的好处,但是作者提到两个关键,我觉得非常受用。第一
,你必须开口请求:主动鼓励与邀请顾客说出使用产品与服务的感受。第二,请求要够详
细,才能获得所求:在寻求顾客故事的时候,你希望顾客做出什么样的回应,就该对顾客
提出什么样的疑问。
|所谓的品牌,是人们在你不在场的时候如何评价你。
|亚马逊执行长,杰夫.贝佐斯
后记:每个人都有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跟《谁会说故事,谁就是赢家》这本书比起来,我也很推荐故事教练许荣
哲的作品《故事课1》和《故事课2》。这两本书谈的不仅限于商业应用,以更宏观的角度
列举多样化的故事类型(努力人公式、意外人公式、靶心人公式)。如果想让自己说故事
能力再上层楼,这是很好的延伸阅读。
最后,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脑中一直冒出一个问题:“你自己的故事呢?”直到我读
到作者的这段自我告白:“自己只是个二十几岁的女孩,来自圆满的中产家庭,哪有资格
分享什么人生故事?”她当初不敢说出自己的故事,就像三十岁之前的我一样。
但是现在的我,想持续做出改变,试着透过每本读过的书,勾起那些几乎快被淡忘的回忆
,并且与自己的经验产生连结。如同作者说的,我相信:“只要故事是真的,无论多大多
小、是悲是喜,听众一定会产生共鸣。”你呢?你读过的书里最有共鸣的故事是什么?
|阻止你说故事的最大障碍,不是拖延、害怕分享,也不是怯场,而是你从一开始就认定
|自己没故事可说。
作者: kissody (喔~瞎贼力贼~)   2020-10-11 21:04:00
谢谢分享 这本书蛮好的
作者: habodaha (零食)   2020-10-12 10:36:00
谢谢分享
作者: pase139 ( )   2020-10-14 23:12:00
推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