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
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是巴尔扎克,
但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毛姆
因着这段话,
花了约40个小时,
总算将这本收藏已久的大部头巨作(对岸的线上版)从头到尾看完。
小时候看过儿童版,
大概记得主要的剧情走向——
比方,英伟的安德烈公爵最后会阵亡,
而安德烈曾经的未婚妻最终嫁给一名以小时候的“标准”肯定无法认可,
但现在却觉得十分“宜家”的皮埃尔爵......
至于实际上最精彩的法国皇帝拿破仑率60万大军由西而东大战以亚历山大一世为首的俄国
军团,那是几乎完全没有印象的。:D
诚如托尔斯泰在书中也提及的:
书写历史的文字很难不受到书写着本身的影响。
比方,在以法国为出发视角的作品中,
横扫了意大利、奥地利、埃及、普鲁士等地,
使得欧洲多国君主寝食难安的拿破仑经常被认为是“军事天才”;
但,在出身俄国的托尔斯泰笔下,
这个自我感觉良好的疯子、屠夫、侵略者的成功与后来的兵败如山倒,
不过是众多的“偶然”(或者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加总在一起的结果罢了!
针对这部分,毛姆也说,
“托尔斯泰的历史哲学有正有误,
这很像他在《什么是艺术》一书中阐述的艺术哲学,
既有真知灼见,也有偏见谬误。
虽然我的学识还不足以详细探讨他的历史哲学,
但我从不怀疑,
他之所以花费大量篇幅描述莫斯科大撤退,
目的在于阐明他自己的历史哲学观点。
这也许能算是优秀的历史文献,
却不能说是出色的小说。”
而如果回归到书中主角们本身——
看到整本书中迷倒一众贵族豪杰的娜塔莎最终成为不在乎自身外表,
凡事以夫为天的家庭主妇等,
主角们回归日常的情节时
在瞠目之余,感觉也就像毛姆最终所评价的——
“七年后的尼古拉娶了一个有钱的妻子,
并有了孩子;
此时,
皮埃尔和娜塔莎也住在尼古拉斯家里,
同样结婚,生子,
但却再也没有了过去的激情和理想,
曾经对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一去不返。
尽管他们依然相爱,但他们变成了庸人。
经历过生活的艰难困苦,
他们开始变得平静,
也陷入一种中年人的自足。
过去漂亮、活泼、招人喜爱的娜塔莎,
变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的家庭主妇。
过去英俊潇洒、神采飞扬的尼古拉溼侨策咫珓h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地主。
皮埃尔变得更胖,
还是那副好脾气,一点都没更聪明。
这个结局虽稀松平常,
却有着深刻的悲剧意味。
我想,托尔斯泰没有故意设置一个更加激烈昂扬的结尾,
只是因为他明白,
人生的结局不过如此。
他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是的,人生的结局不过如此。
※ 引述《kniteness (持续前进每一天)》之铭言:
: 网志好读版:http://manueletienne.blogspot.tw/2017/05/blog-post_25.html#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