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如何学会聪明地消费?金钱心理学-读后感

楼主: Rex1992 (大沈)   2020-09-13 19:56:18
网志图文好读版: https://reurl.cc/avG6Ql
缘起
《金钱心理学》为Azazon商业理财类百大畅销书,在国内书店排行也是榜上有名。有幸一
读,觉得内容甚是精采,推荐给对于金钱、理财与行为财务学相关知识有兴趣的朋友。
本书作者为Dan Ariely与Jeff Kreisler,Dan是杜克大学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教授,而
Jeff则是律师转行的财经专栏作家。也因为这样的背景,导致本书内容扎实而丰富,运用
多项心理学理论,去解释我们种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然而整本书的易读性很高,我想是因为Jeff身为专栏作家,幽默风趣的口吻,加上许多生
动的故事、实例,所润饰的效果。
整体而言本书与《习惯致富》一书有些许重叠的概念(ex: 延迟享乐),不过论述的面向有
差别,我认为两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
心理帐户Mental accounting
这是我们花钱时的一种思考方式,这种思维和实际价值没有什么关联性。
作者举了一个实例这样说明心理帐户:
状况1:你刚花了100元美元买票,打算看一出百老汇新剧。开演当天到了剧院,打开皮夹
才发现票券不见了。这时你会不会再买一张呢?大多数人不会。如果问问愿意再花100元买
另一张票的人,大多数人会回答那晚观赏音乐剧花了200元。
状况2:你没有事先买票,决定到现场再买票。抵达戏院后,发现原本在皮夹里的2张百元
大钞遗失了一张。不过还好,还有1张100元。这时大多数人会选择买票进去看戏。如果问
这些进场看戏的人,当晚音乐剧花了多少钱,大多数人会回答100元。
你可能会认为,这种心理帐户的逻辑相当合理,到底哪里错了?
从完全理性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支出决定,不该受到想像中的预算帐户影响,但我们的支
出决定,却总是受到想像中的预算帐户影响。
我个人认为比较生活化的举例会是:某日你玩刮刮乐,飞来横财中了一笔奖金,你很可能
会拿这笔奖金来做为“购买奢侈品、享乐的钱”;然而今天金钱来源是你的固定性薪资收
入时,你可能就会拿这笔钱来支付帐单。
这就是我们心理上一种想像出来的预算帐户,它很多时候会说服我们花钱。
定锚效应Anchoring effect
我们让无关的资讯,影响了决策流程。定锚效应危险的地方在于,那些不适当的起点,可
能就此演变成未来决策的基础。
这个效应其实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想要买房子,在物色、寻找中意的物件时,
房屋的卖方透过房仲所开的售价(譬如说2000万),很可能直接产生定锚效应,影响了后续
的议价的决策过程,而我们时常也很难真正准确地评估一间房产的真实价值。
另外常常看到定锚效应的地方,是出入股市的新手、菜鸡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现在股
价这么高,我可以进场投资吗?”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大哉问。对于一个无法正确评估一间公司基本面的价值的股市
新手,往往就会利用股市过去的绩效,去预测未来的走势。
例如2017年时很多人会说:“台湾50(0050)的股价80元很贵,是在相对高点,要等到跌下
来再买。”然而到了2020年,这群人还是会说:“0050的股价103元很贵,是在相对高点
,要等到跌下来再买。”
这就是因为定锚效应,让我们只是单纯地拿现在的股价和过去相比,而产生的认知与看法
。要做价值评估或是投资策略的拟定,还是要避开这样的盲点,广泛收集各项数据,才是
正解。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
我们用确认自身成见和期望的方式,来诠释新资讯,或是用确认以往决策正确的方式来做
出新决策。
过去,我们曾经做出一项财务决策,往往会认为那是最佳决策,然后寻找资料证明,进而
肯定并赞赏那项决策。于是该决策遭到强化,不论现在或未来,我们很容易仿效那项决策

突破定锚
其实我们并不知道那些东西对我们而言是值得的,或是价值多少。我们太容易不自觉地受
到建议价格(定锚点)的影响,了解这点后,应该让我们更深切了解到评估价值有多么难。
就因为评估价值太难了,所以我们会寻求协助,但往往求助于自身经验,不论自己以往的
价值评估决策有多么明智或多不明智。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尽管那些巨人是我们本身犯下的大错。
所以,作者给了一个忠实的建议:“别相信你所有的思考。”
敝帚自珍效应Endowment effect
我们会高估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在大多数的真实交易中,物件拥有人对物件的评价,
总是高于买方的评价。
对一物件的所有权,不论这所有权是如何产生的,导致了我们高估价值。
所以厉害的广告文案就像魔术师一样,会让人感觉好像拥有了广告商品—好像已经开着那
部车、正在和家人度假。这样的连结创造了虚拟的所有权感,让我们提高付费购买商品的
意愿。
损失趋避Loss aversion
我们对于得与失的评价有所不同,失去的痛带给我们的感受,强过获得的快乐,而且两者
差距可不小,约莫两倍。
由于损失趋避,当我们以短期观点来看股市投资,就会感到不安、嫌恶;相反地,若我们
能以长期观点来看,感觉就会比较良好,更愿意冒险。
两位作者提出一个更好的方法:“干脆别去看我们的投资。”若我们对不时的小波动很敏
感,一个不错的方法是做出长期的投资决策,然后坚持这项决策,别让损失趋避倾向影响
我们,进而做出鲁莽的行动。
我们尽量一年只检视一次投资组合,因为我们认知到自己的不理性,我们知道,如果要和
不理直接对战的话,输的会是我们,所以就干脆避免对战。
用脑袋花钱
1、说到财务决策,重要的考量应该是机会成本、这笔购买的实际益处,以及从这笔消费
获得的实际享乐,相较于可以花用这笔钱的其他方式。
2、我们可以把钱转化为时间:这笔钱相当于多少小时的工资,或多少个月的薪资?意即
,得做多少工作,才能赚得购买此事物所需花飞的钱?
3、我们应试着别用百分率来思考,当呈现给我们的资料是百分率形式时(如投资基金管
理费1.5%),就应该多花点功夫,算出这百分率实际上代表多少钱。
4、所有的钱都是属于“我们的钱”这个总帐户。当我们发现自己正在挥霍特定“类别”
的钱时(只因为心理上把钱归为"奖金"或"赢得的钱",而感觉可以挥霍时),必须暂停下
来,提醒自己,钱就是钱,无分类别。
5、我们应当谨慎且怀疑看待最新金融科技与机制,尤其是那些旨在让我们付款时更轻松
、容易,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与注意力的机制。
6、我们应该不时停下脚步,思考及质疑本身的长期习惯(ex:记帐);那些未能从自身的消
费史中学习的人,必然会重蹈覆辙。
和未来的自己建立情感连结
比起告诉你自己将在二十年后退休,不如告诉你自己,“你的退休日期是2037年10月18日
”,更可能使你开始为退休生活储蓄,因为明确的日期使未来变得更鲜明、具体、真实,
具有关联性。
把钱存到其他帐户,欺骗自己一下
大多数人的生活型态:有固定所得(薪水、股利等),有一些固定支出(房子、交通、保
险等),其余则是所谓的裁量性经费。通常,我们会视活期存款帐户的余额来决定裁量性
经费与支出,当余额较少,我们就会限制自己的消费行为;余额较多时,就会消费的更多

我们可以从帐户多转一点钱到储蓄帐户,或是刻意把余额降到很低,使用我们"认为"自己
变穷了,因而限缩消费。
我们可以利用人类的认知惰性(cognitive lazines),把部分的钱“藏”起来,就能减少
支出。
以上,大略对本书内容做个心得记录,分享给大家。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别事事质疑,应该享受生命,但应该质疑那些最可能导致长期伤害的金钱决策。
作者: whu328 (whu328)   2020-09-13 20:39:00
认真文,推
作者: cielQ (ciel)   2020-09-13 21:36:00
谢谢分享
作者: kitedolphin (相信吧。)   2020-09-14 06:30:00
不错的整理
作者: MrG (Mr.G)   2020-09-14 12:15:00
作者: salbbo (咕叽咕叽)   2020-09-15 07:57:00
赞,谢谢整理分享!
作者: em1234 (em)   2020-09-15 08:25:00
谢谢
作者: ahoohoo (Lui)   2020-09-15 10:31:00
推 这本看完收获很多
作者: applewarm   2020-09-24 13:21:00
推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