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真确》导读

楼主: leo7283 (时代广场)   2020-09-08 14:57:33
书名:真确
作者:汉斯.罗斯林(Hans Rosling),奥拉.罗斯林(Ola Rosling),安娜.罗朗德
(Anna Rosling Rönnlund)
译者:林力敏
出版社:先觉
Medium原文备份:https://reurl.cc/GrbREW
Matters原文备份:https://reurl.cc/KjrnVq
——————
真确13问,给读者的见面礼
有一天我和友人约在星巴克谈事,他是一名不动产经纪人;谈得差不多了,灵机一动
,拿出本书开头给读者的13题“见面礼”,让他牛刀小试一下。
结果他只答对最后1题,而且这题还是送分题(大家都知道全球暖化),几乎是吃了颗
零鸭蛋。
这13个真确问题如下,一起来答答看:
1. 现今全世界的低所得国家里,多少女孩会读完小学?
(A)20%
(B)40%
(C)60%
2. 世界上的多数人是生活在哪里?
(A)低所得国家
(B)中所得国家
(C)高所得国家
3. 在过去20年,全球赤贫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A)几乎翻倍
(B)大致不变
(C)几乎减半
4. 现今全球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A)50岁
(B)60岁
(C)70岁
5. 现今全球有20亿个儿童,年龄介于0到15岁之间。根据联合国的估算,到了2100年
全球会有多少个儿童?
(A)40亿
(B)30亿
(C)20亿
6. 根据联合国的估算,到了2100年全球会再增加40亿人,而主要原因是什么?
(A)儿童人口增加(不到15岁)
(B)成年人口增加(15岁到74岁)
(C)老年人口增加(75岁以上)
7. 过去100年间,全球死于天灾的人数是如何变化?
(A)几乎翻倍
(B)大致不变
(C)几乎减半
8. 现今全球约有70亿人,下列哪张图正确呈现人口分布的状况?(每个人像代表10
亿人)
〖插图于原文链结呈现〗
9. 现今全球多少2岁儿童有接种疫苗?
(A)20%
(B)50%
(C)80%
10. 全球30岁的男性平均接受过10年的学校教育,而同龄的女性平均接受过几年的学
校教育?
(A)9年
(B)6年
(C)3年
11. 1996年,老虎、熊猫和黑犀牛都列为濒危动物。现在这3种动物里,哪几种面临
更迫切的危机?
(A)2种
(B)1种
(C)0种
12. 全球多少人口享有电力?
(A)20%
(B)50%
(C)80%
13. 全球气象专家认为接下来一百年里平均气温会
(A)更暖
(B)一样
(C)更冷
““2017年,取样14个国家将近12,000人作答,他们在前12题平均只答对2题,没人
通通答对,仅1个人只错1题,15%的人得到0分。””
这名友人刚好是“15%仔”的一员。
比黑猩猩还糟
控制变因,作者发现测验结果无关教育程度,人人似乎对世界抱持着奇糟无比的认知
,比黑猩猩射飞镖随机乱猜还糟。究竟是为什么?
■由于过度夸大的世界观,对这些提问给出种种夸大的负面答案。
一般人在思考、猜测或学习有关世界的事时,时常直觉去参照自己的世界观,所以如
果世界观不对就会大幅猜错。
刚开始认为问题在于“翻新认知”:众多受测者其实都具备知识,却是过时的知识,
往往过时数十年的知识;但后来发现连能取得最新资讯的人都错看世界,问题不只如
此。
而“媒体泛滥”会是罪魁祸首吗?作者这么想过,但认为答案并非媒体误导、刻意宣
传、错误消息或假新闻。媒体充其量只是帮凶,不是主因。
““说到底,真实呈现世界终究不是记者的任务,也不是社运人士和政治人物的目标
。他们永远必须靠夸张说词与吸睛故事抢我们的注意力,永远会锁定异常而非平常,
也永远是关注最新的改变,关注立即的改变,而不是关注缓慢的进展。””
■夸大直觉与偏误认知
汲取数十年经验,作者最终明白错误的世界观为什么这么根深柢固,原因在于我们大
脑运作的方式。
““这不是记者的错,我们也不该期望他们改变。与其说这现象是源于新闻记者的“
媒体逻辑”,不如说是源于消费者脑中的“注意力逻辑”。””
人脑天生喜好节能,倾向迅速下结论,没有思考太多,这在过去有助我们避开猝然来
袭的危险;我们喜欢八卦闲扯,渴求夸大的故事,这些在过去是有用资讯与新知的唯
一来源。其实我在读《原子习惯》、《人类大历史》等书中,也见到同样的观察;结
果出现种种直觉偏误,形成过度夸大的世界观。
这本书在谈什么?
本书透过“数据、图表”(尤其是那精美的“泡泡图”)穿针引线,陆续剖析13个真确
问题,谈世界真正的样子。
““我是数据的超级粉丝,但不爱数据。数据有其局限。唯有当数据能超越数字本身
,协助我了解现实(例如人的生活),这才值得爱。””
““有意思的不是数字,而是数字背后人们的生活。””
本书也是在谈你,谈你为什么没看见世界真正的样子,怎么辨认“十个直觉偏误”。
““想像我们有一个防护罩,或是注意力的过滤器,在世界与大脑之间。注意力过滤
器能保护我们:少了它,我们会不断受极多资讯疲劳轰炸,陷入过载与麻痺。再来,
想像这个注意力过滤器有十个直觉小洞:鸿沟型、负面型和直线型等等。多数资讯无
法通过,但迎合夸大直觉的资讯能通过,所以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这类资讯,忽略其他
资讯。””
本书也谈如何了解世界,你可以怎么做,克制夸大直觉,摆脱错误认知;养成“求真
习惯”,可以建立基于事实的世界观。
附上读完本书后,所勾勒的心智图架构。
〖插图于原文链结呈现〗
扭转十大直觉偏误发现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刻意隐藏本书的副标题,直到现在才呈现,避免读者在作答“真确13问”前,受到副
标题文字的影响。
我自己是对“概括型”和“怪罪型”直觉偏误深深有感。
前者简单说就是一种“刻板印象”, 例如媒体时常取材“工程师被诈骗”“事后愈
想愈不对劲”“三宝交通事故”做为报导,而且标题总是很吸睛。久而久之,就会对
特定族群有了成见;有了求真习惯,我会再三警惕自己:当心别把特例当通则。
““我们的媒体也许自由,也许专业,也许追求真相,但独立报导不代表能呈现真相
:即使每则报导本身完全真实,我们仍可能因记者对报导的选择而产生错误认知。媒
体不是中立,无法中立,我们也不该期望媒体中立。””
后者则是“找战犯”。字面上很好理解,例如逮到了一个机会,可能是一个社会事件
,就要针对不喜的政治人物(政党)骂上几句,有时在所难免,这是一种情绪抒发的管
道,而事后冷静想想,多半能自我省察:问题往往出在体制与系统,而非个人。
找战犯的另一面是“找英雄”,俗称“造神”,这个现象我觉得是比较严重的,因为
还融入了崇拜及信仰等要素,当局者迷;总之,谨守求真习惯,不要夸大特定个人或
群体的重要性。
补充
●为了取代“开发中/已开发”国家的二分法过时标签,书中提出了一个更切合现实
的四级所得分类方式。有闲暇享受阅读之乐的我们,都身处在第四级。
““在建构基于事实的世界观之际,你所遇到最大的难关在于要知道一点:你的多数
亲身经验来自第四级,间接资讯则经过大众媒体的筛选,而媒体喜欢夸张耸动的大事
,不爱平凡日常的小事。””
●因此,又设立“美元街”网站,让我们得以窥见世界各地不同级别的生活样貌:
www.dollarstreet.org。
●2015年的9月,汉斯.罗斯林(Hans Rosling)和他的儿、媳三人决定合写此书,但
2016年2月,汉斯被诊断出胰脏癌,最好的情况是还能活一年......。
““我穷尽毕生之力抵抗全球的无知,而这本书是我的最后一役,是我设法影响世界
的最后努力。””
●汉斯于2017年2月7日辞世,这本书是他留给世人最好的礼物。
作者: Itolemma (Itolemma)   2020-09-08 17:52:00
这本赞
作者: risktaker (流浪吧~男人)   2020-09-08 22:14:00
这本比尔盖兹也推荐,还说要去微软及他的基金会应征的一定要看过本书https://lihi1.com/wcSoU/pttbook
作者: luboj (内内)   2020-09-08 23:30:00
这本好看
作者: gladopo (glad)   2020-09-09 12:32:00
必看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0-09-09 20:53:00
这个心得有意思,改变我先前想法。
作者: loveshe4125 (dian)   2020-09-13 08:20:00
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