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一流的人读书,都在哪里画线?》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0-05-17 11:41:51
《一流的人读书,都在哪里画线?》日本第一书评家的5个秘诀
从你如何画线,就知道你是否读懂一本书,同场加映选书的11个独门招式
图文好读:https://readingoutpost.com/elite-bookmark/
这本书在说什么?
这本书的作者是公认“日本第一书评家”的畅销书行销专家土井英司,他曾是日本亚马逊
的共同创办人,被业界称为“金牌采购”。他在亚马逊的两年期间一共写了1000则书评,
听听他谈如何读书、如何画线,肯定收获满囊。
他对书籍市场拥有精准且独到的眼光,曾经行销过全球畅销六百万本的《怦然心动的人生
整理魔法》(这本书是“极简主义”入门必读,结构精炼、可执行度高)。在商业书籍的
阅读方法上面,他更是掌握了一些独门秘诀。
我自己本身也是喜欢读商业书籍的人,更喜欢在书中节录佳句、撰写读书心得。因此,我
光是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知道这本我读定了!果然,它的内容远超出我的期望,见识到
原来“高手”是这么读书的!
以下是我认为对自己读书画线观念最有帮助的五个秘诀。文末同场加映土井英司谈如何选
书的11个独门招式。
1.读一本商业书的方法
每个人读书或许都有自己的“目的”。有些人为了休闲娱乐而读,就像看电影追剧一样的
心态。有些人读书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更有些人读书是为了掌握新的技能,催生具体的行
动。
对于土井英司而言,他认为读商业书不是一种“消费”,而是“投资”。如果你只是买了
一堆商业书放在书柜里展示,那就像是买金饰来装饰自己。一流的人懂得如何读懂一本商
业书,就像在挖掘金矿,对他们而言这是一种投资。
我一开始爱上阅读习惯的时候,也犯了作者说的“没有全部读完就不甘心的毛病”。不过
,我认为这也是学习阅读必经的路程,读过那些帮助不大的部分,以后才会更了解如何去
芜存菁。
因此,商业书籍的特色是,你可以跳着段落读,寻找当下对自己可能有帮助的段落。如同
作者所说:“阅读商业书就像在挖掘钻石,只要挖到钻石,其他砂石都不重要。”重点在
于寻找能改变你观点与行为的那一句话。
2.对书籍的评价就是理解
土井英司写了许多书评之后,被前辈称赞道:“我认为评价,就是‘理解’”仔细想也没
错,书评蕴含了理解。当你读完一本书之后,如果只能说出“满好看的”、“感觉不怎么
好看”这样的评语,恐怕就辜负了自己阅读所花费的时间。
我回想起另一本经典《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开宗明义地说:“《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
为了那些想把阅读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的人而写。”也因此,我自己在学习如何阅
读的同时,也开始提笔写下对每本书的心得与评语。
过去一年多来,我在部落格上陆陆续续分享了70篇的读书笔记,得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体会
:“整理资料会带来精辟见解,整理读书心得也是”。
那些整理懒人包的人,想必对于主题有很深刻跟广泛的了解才做得到。写一篇读书笔记也
是,写的当下越是千头万绪、难以下笔,最后厘清条理后写出来的成就感越大。或许,没
有无法评价的书,只有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切入的读者。
土井英司认为一篇好的书评,还会说明自己从书中吸收了什么,重点放在自己阅读之后的
变化,而非只有书本的内容。这个观念也是我砥砺自己进步的方向之一,期许透过每次的
阅读与纪录,不断改变与优化自己的想法与行动。
3.读书就像戴上一片作者滤镜
土井英司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名词:“作者滤镜”。他认为知名的企业经营者、教练、专
家学者,都累积了庞大的经验。其中愿意出书的作者,更是浓缩了先进的思想与经验,淬
炼诚一本只要几百元就能买到的书。
类似的观念我曾在自己的热门分享文〈一年读50本书改变人生轨迹〉写过:“阅读可以让
我们用很短的时间,高效率地从作者的视角中活过他的人生。”读一本书的时候,读者就
像戴上了一片作者的滤镜,透过作者的世界观去看这个世界。
这片滤镜的功能,就是“改变”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挑喜欢的
书看就像挑食,应该刻意去接触不喜欢的价值观的书,驱策自己拓展视野、了解多元的观
点。
这也就是阅读最大的价值,它能让你轻易接触不同价值观的人的思维。
4.在书本“里面”画线的技巧
读这本书让我感到“触电”的一瞬间,就在我读到这段话时候:“‘自我陶醉线’只是确
认剂有信念,毫无意义”。我本身是个很喜欢在读到“对!跟我想的一样!”的时刻画线
的人,因为这会产生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美好感受。
土井英司强调的是,真正最有价值的画线,在于当你读到“令你感到不太舒服”或者“你
无法完全同意”的一段话。在这种牴触自己思维的句子画线,日后回顾起来,可能是最能
够改变人生的一句话。
这让我想起《知识的假象》这本书的笔记:如果一个人只接触相同观点的资讯,反而会强
化同温层现象。因此,我要提醒自己在读书的时候,注意那些我反对的观念、或者不赞同
的立场。阅读就是创造“差异”的行为,不仅要加深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还要接触乍看
之下与自己专长无关的知识。
5.在书本“外面”画线的技巧
这里会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书本不是只有“里面”可以画线,书本“外面”或许也有
些东西值得画线。土井英司说很多人会鄙视畅销书,认为这些书只是吸引目光,内容说不
定还很浅薄,不值一读。
但其实,畅销书有很大的意义,光是思考“它为何畅销”就非常有价值。作者举例你可以
从“这本书如何打广告?如何做简介?如何取书名?”这些外在的因素去分析。如此一来
,你会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商业模式,以及最符合时下趋势与需求的商机。
这个观念有点颠覆我的看法,我原本也认为畅销书比较不值一读,只要读经典砖头书就好
了。看完作者的说法之后,我也渐渐理解到如何拆解一本畅销书,也开始对畅销书产生了
兴趣。
这个技巧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件事情:“读经典是跟作者的思想接轨,读畅销书是跟读者的
思想接轨。”
后记:当一只穿针引线的蜘蛛
总结来说,我大力推荐《一流的人读书,都在哪里画线?》这本书给所有读者,无论你是
刚接触阅读的入门读者、或者已经有阅读习惯,这本书都会带给你截然不同的思维。日本
人写的书都有个特色,条列、精简、不废话,这本书就是这么直截了当。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罗列了作者在44本商业书籍里面画的一条线,还详细说名了画线的原
因。对于商业书籍有兴趣的读者,这本书也可以当作是一份商业书籍推荐书单,里头有许
多经典与畅销书,光是这个书单就已经值回票价。
最后,我很喜欢土井英司的这段话:“书本是接触知识的绝佳工具,即使我们没有钱和成
绩去读好学校,依然有读不完的书。”对于所有年龄层与各行各业的读者来说,从书里学
到的知识与智慧,就是别人无法夺走的无价瑰宝。
如果说,浩瀚无垠的书海就像一面蜘蛛网,那么读懂这本书的你,就像一只熟稔织网的蜘
蛛,能够在这面网上穿针引线、来去自如。期许每个人都能编织出一张属于自己的蜘蛛网
,捕捉这片书海中价值非凡的猎物。
如何选书的11个独门招式
文末附上土井英司谈如何选书,以下是他读过数万本书之后,归纳出来的选书诀窍,让你
快速掌握哪些是“该读的书”,哪些又是“不该读的书”:
1. 经理人类的书,作者要挑“创办人”或“中兴功臣”:从创办人身上学企业文化,从
中兴功臣学重振公司经营的新法。
2. 从“作者简介”分辨有没有本事:仔细看作者的经历与证照,分辨是“靠书卖东西的
假货”,或是真能够“治病的专家”。
3. 作者要选“一流的变态”:他有没有依照自己的“喜好”与“价值观”去做事情,挑
选言行合一且变态狂热的作者。
4. 向“顾问”取经准没错:当你想要“有系统地”掌握特定领域的知识,挑选顾问写的
书准没错。但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5. 别挑“门外汉”写的书:注意名嘴与评论家的书,尤其是那种一年出版好几本,跨出
作者自己领域的书。要懂得分辨嘴砲或真金白银。
6. 不要被“书名”欺骗:引人注目的书名通常是出版社行销的主意,好书名有烂书,烂
书名有好书。到书店翻阅内容是个不错的主意。
7. 选“专有名词”较多的书:引用很多专有名词的书,有助于阅读后的搜寻效率。尤其
是专门刊物或特定产业的记者写的书,很多都值得一读。
8. 如果前几页就值得画线,买了:好的商业书,开头就写得好。当作者真正理解事物本
质,有能力传达给读者时,会让人开头就想画线。
9. 书本要有大量的“资料”佐证:这种书坚持立场,努力查询资料,以分析资料并提出
假设为主。
10. “翻译书”的好书机率较高:全球化的市场上,不缺乏崭露头角的赢家,热门的翻译
书肯定有独到之处,读起来不会吃亏。
11. 注意“条列内容”:找那些有条列出策略、战术与妙招的书。作者有办法条列内容,
代表他能够整理好分类、具体表达自己的想法。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20-05-17 12:17:00
整理读书心得会引出精辟见解,这个我很期待。如何选商业书籍那边也很值得参考
作者: a031405 (a031405)   2020-05-17 13:43:00
我都不画线QQ 从小养成的习惯 很多老师教授会写一堆红笔眉批 然后不看了就把书送给同学 已羡慕
作者: babypanda (熊猫宝贝)   2020-05-17 15:29:00
谢谢分享,很精辟的分析!
作者: forcewalker (多想守護那悲傷的眼神)   2020-05-17 16:03:00
第11点要看译者啊,译者毁掉一本好书的机率不低啊!
作者: mayjan   2020-05-17 16:40:00
漫画家 找灵感 就是随便翻书 翻到中意的一页 那本就买
作者: silver5566 (吟五六)   2020-05-18 05:47:00
好多想法都不谋而合,例如书是作者将数十年人生浓缩的菁华、翻译书是好书比例较高...等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