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永久档案》充满勇气与自由价值的自传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20-03-01 21:00:59
《永久档案》对自由最残酷的践踏,美国政府不愿面对的真相
赌上人生揭露大规模监听丑闻,一本充满勇气与自由价值的自传
图文好读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permanent-record/
这本书在说什么
《永久档案》是一本充满勇气与自由价值的自传,作者是前美国国安局、中情局的情资系
统外包雇员爱德华.史诺登(Edward Snowden),他是揭露“美国国安局棱镜计画”这起
大规模网络监控事件的吹哨者,这个丑闻也令一向以自由人权为主张的美国蒙羞。
自2007年开始,美国国安局滥权利用棱镜计画,监控全世界每天超过17亿笔的网络与通信
资料,窥视全球所有人的一举一动。史诺登原本秉持着服务国家的初衷,协助设计与打造
这个庞大的系统,但在内心的良知与价值观拉扯下,最后选择全盘揭露。
这本书是史诺登的自传,他从求学阶段开始回忆,娓娓道来像他这样第一个成为网络世代
的人,心中对于隐私和自由抱持何种价值观。书中也说明了他为什么放弃自己前程似锦的
人生,选择以真实身分挺身而出,揭露这丑陋的真相给世人。
现在被美国政府通缉的他,暂时在俄国接受政治庇护,他说:“我做了一件以我的职务来
说很危险的事。我决定说出事实。”美国司法部也对这本自传提告违反揭密协议,他在
Twitter反击道:“这是一本美国政府不愿让你读到的书。”
侵犯隐私,即侵犯自由
自从911事件后,美国资安体系对于无法提前预警的行为感到愧疚,反恐意识深化到极致
的结果就是,掌控全球一切情资,避免同样悲剧再演。然而,史诺登对于这种大规模监听
的行为深感愤怒,原因之一来自于他认为隐私与自由本是唇齿相依的存在。
他说:“唯有对于人民权利的尊重,才能衡量一个国家的自由。而我相信这些权利实际上
是国家权力的界线,明确界定一个政府到何种程度不得侵犯个人领域或个人自由,在美国
革命时期所谓的‘自由’,在网络革命时期即所谓的‘隐私’。”
我也曾经误解过,认为如果自己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为何会害怕被监控?但用比较具
体的例证,就能说明隐私的重要:一个人的移民身份,失业历史,财务历史和健康记录这
类的资讯,都是可能(也已经)被有心人事(或政府)用来对付自己的工具。
史诺登对于隐私意识低落的人这么说道:“以自己没有任何需要隐藏的,做为不在乎隐私
权的理由,就像是在说自己没有任何话要表达,所以不在乎言论自由。”说起言论自由,
便让人想起另一个国家:“中国”。
龟笑鳖无尾
自从这本自传出版之后,中国便有许多声音称赞史诺登是一位“勇敢的揭密者”,以及群
起挞伐道“美帝的邪恶令人发指”。有趣的是,这本自传原定在2020年推出简体中文版,
却遭到中国删减了许多内容(中国情资体系、防火长城、香港自治)。
史诺登愤怒地在Twitter上回应:“我的书《永久档案》的简体中文版已经被修改,违反
了合同。 隐藏关于国内监视与民主的基本真理,是对一个伟大社会尊严的侮辱。”今年2
月他虽然公布了未阉割的免费简体中文版,但是下载的连结现在已失效(繁中版没被和谐
)。
如今,中国境内的天网系统反而持续发展茁壮,运用无所不在的监视器、人脸辨识、人工
智慧来辨识定位全体国民,甚至整合社会评分系统,对人民进行终极的监控行动。在美国
已经立法禁止大规模监听的同时,中国正在往这条道路加速驶去。
面对中国与美国两大强权的压迫,真是跟史诺登在书中的这句话起了很鲜明的对应:“专
制国家通常不是依法执政,政府是一群领导人。他们要求民众保持忠诚,抵制异议。”我
们该提高对隐私的意识,更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自由。
我们这辈:网络世代
史诺登在这段揭密的心路历程中,提到自己是“尚未数位化的最后一代”(他1983年出生
),意指在他年幼时期,还是使用着底片相机、手写日记、天线电视这些“类比世代”的
工具。随着科技逐渐发展,这一切开始全面被“数位世代”的世界接管。
接着,他提到由于网络革命的出现,人们在网络上能够匿名发言,或者使用多种不同的身
分,与未曾谋面的陌生人进行探索与讨论。这段特别引起我的共鸣,回想起那老旧的数据
机,拨打着嗡嗡作响的声音,萤幕缓缓地显示出雅虎奇摩首页,那种进入新世界的悸动。
与史诺登年龄相仿的我,可以体会那种接触网络的青少年“以为自己是大人了,不会认为
自己是小孩”的感觉。也发现自从接触网络而且得心应手之后,许多日常与人生的问题,
第一个不是问父母、也不是问朋友,而是问“Google”。
透过网络与数位拓展自己人生视野的同时,虽然强化了与国际世界的接轨,却不知不觉地
疏远了与亲人的距离。起初还不是情感上的距离,而是认知与理解上的,但渐渐地,也影
响了情感。这种彼此之间,似乎活在平行世界的疏离,令人有种难以言喻的感伤。
原文版有声书心得
这本书我是用Audible有声书听英文版《Permanent Record》。说书人与作者史诺登的年
纪相仿,让我对于整段故事非常有带入感。自传里面会提及许多的互联网与科技术语,
尤其是资讯的安全部分,例如Encryption、Protocol、SSL…等许多翻成中文还不一定看
得懂的专有名词。
对于一般比较没有这方面背景的读者可能会稍嫌吃力,算是稍微有门槛的一本有声书。但
整体而言,说书的语调与叙事流畅度,仍是值得一听,尤其是后半段揭密后的逃亡,扣人
心弦的过程不时让我捏一把冷汗。
后记:反思“我们可以 vs. 我们应该”
在书中史诺登感慨道,法律的制定速度总是慢了科技一个世代:“自工业革命以来,学术
界、工业界、军队和政府中的技术人员做出许多决定,都是基于‘我们可以’,而不是‘
我们应该’所做出的。”
虽然许多的创新与突破,都是基于“我们可以”开始发想:例如人类本来就“应该”行走
于地面,可是莱特兄弟却突破框架让我们“可以”飞翔。但是,当道德伦理和普世价值,
与科技创新相互干涉的时候,这块灰色地带就成了严肃的课题。
我也开始思考这一点:现在许多年轻家长喜欢将儿女的一切,打从出生就全部数位化而且
公开分享,究竟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所以“我们也可以”?但是,孩子并没有同意、也
不一定愿意公开哪些内容,“我们就应该”这么早就替他做出选择吗?
身处“类比世代”与“数位世代”重叠时期的人们,会不会在指著中美强权的鼻子,骂他
们践踏我们隐私自由的同时,却早已对自己最亲密的小家伙,做出了类似甚至更全面性的
冒犯?
作者: RLH (我们很近也很远)   2020-03-01 22:13:00
时代真的变化好快
作者: yoyo83117 (好臭的臭豆腐>_<)   2020-03-02 23:27:00
这本好看
作者: jason59420 (帅哲)   2020-03-06 22:47:00
推这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