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与成功有约》一书由 Stephen R.Covey (以下简称作者或柯维)所著,作者是国际知
名教育机构“富兰克林柯维公司”共同创办人,他也曾经被《Time》(时代杂志)评选为
“人类潜能的导师”,入选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本书于 1989 年出版,至今 30 年售出超过 3000万册,光是在台湾2019年,数量更是达
到第九版第十九次印行,本书作为成功学的集大成者,至今仍是全球管理者的必读书目。
内容
本书可拆解成两个部分,分别是个人成功以及是公众的成功。作者认为要先达到个人的成
功后才能获取公众的成功,而如何达到个人成功呢?作者认为要先认识自我。
网络上流传当年有关柯维的一段佳话:
在“知彼解己”的这一堂课中,柯维会挑选一位戴着眼镜的学员,问他:“你觉得你的眼
镜好用吗?”学员点头肯定;他借来这副眼镜,转向另外一位学员:“这边有一副非常好
用的眼镜,你要不要试试看?”对方戴上后,当然是头昏眼花,即便表达这副眼镜不适合
自己,但柯维不断地说服:“这副眼镜真的非常好啊!人家都戴了几十年了,你怎么可能
会不适合?”“这副眼镜这么漂亮,你怎么可能会不喜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典范,自己所谓的正确不一定能套用在别人身上,凡事总是一体两
面,书中用了一张老妪与少妇的图作为解释。
典范的影响力无穷,因为它是我们观看外在世界的镜片。
介绍完书中认识自我,认识典范的部分,接下来的内容将简介书中对于个人成功三个习惯
的描述,公众的成功拆成下集,以避免版面太过于拥挤拢长。
#个人成功
##主动积极
主动积极的前提是要学会不过度主动,作者邀请读者抽离自己,将“自我”分为两层。
外层接受与面对外在环境的刺激;内层则针对外层受到的刺激给出回应。
对于此段我的理解是是,要改掉一受到刺激就给出回应的习惯(不论好、坏、积极或是消
极),而是用客观的角度看待外层受到的刺激且在外层传递刺激到内层时进行理性的思考
。作者在本章还提到了“可影响范围”的概念,可影响范围在最初的阶段指的是“自己能
改变的事”,或可以理解为“选择的自由”。
人能超越刺激与回应,享受选择的自由
校队的故事
有一次,某位学生向我请假,因为他想随网球队到外地比赛。
我问他:“你是自愿,还是不得不去?”
他:“我真的没有办法不去。”
我:“不去会有什么后果。”
他:“他们会把我从校队中剔除。”
我:“你希望有这种后果吗?”
他:“不希望。”
我:“换句话说,你为了想待在校队所以要请假,可是缺了我的课,后果又如何呢?”
他:“我不知道。”
我:“仔细想想,缺课的自然后果是什么?”
他:“你不会当掉我吧?”
我:“那是社会后果,是人为的。反之,不能加入网球队,就不能打球,那是自然后果。
缺课会有什么自然后果?”
他:“我想太概是失去学习的机会。”
我:“对,所以你必须两相权衡,做个决定。我知道,换了我,我也会选网球队,但请绝
对不要说你是被迫这么做的。”
最后这个学生当然还是参加比赛,但却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理解了何谓“选择的自由”,就要学着掌握“自身可影响范围”,接着才有可能扩大影响
范围,并且成为一个能够影响他人的存在。第一个习惯最主要的内涵就是:主动积极的处
理回应,不逃避也不找借口,将一切回归己身做出回应。
##以终为始
这一章的起头,作者邀请读者做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你正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要去参加一位至亲的丧礼。抵达之后,居然发现亲朋友好
齐聚一堂,是为了向你告别。也许这是三、五年后,甚至许久之后的事,但姑且假定这时
亲族代表、友人、同事或社团伙伴,即将上台追述你的生平。
请认真地想一想,你希望听到什么评语?你这一生有任何成就、贡献或值得怀念的是吗?
你希望他们怎么描述你?失去了你,对关心你的人会有什么影响吗?请好好看着你周围的
人,你希望自己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
第一个习惯是在告诫读者成为一个创造者,而第二个习惯则开始教导创造者该如何创造:
以终为始,这个命名取自于上方的思想实验,借由这个实验,作者邀请读者思考自己希望
被如何评价,并且针对这些梦想的评价,写下自己要如何达到这些评价的生命宪法。
确立人生愿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认定自己的人生哲学或基本信念,然后写一份人生使命
宣言。宣言中应包括自我期许与基本价值观,至于内容往往因人而异。
写出生命的宪法,时时谨惕自己遵循宪法的原则生活,更借由原则“视觉化”的力量,让
一瞬间的感触能长久远的地影响着自己,最后,读者也该清楚,这个生命宪法是必须要时
时检讨以及更新的。
##要事第一
作为实现个人成功的最后一个习惯,作者在此章节介绍了 to-do list 的排序原则。
依照时间管理区分优先事务
1. 第一类事物:既紧急又重要(危机、有期限压力的计画)
2. 第二类事物:不紧急却重要(防范未然、改进产能、建立人际关系、发掘新机会、规
划与休闲)
3. 第三类事物:虽紧急却不重要(不速之客、某些电话、某些信件、某些会议、必要而
不重要的问题、受欢迎的活动)
4. 第四类事物:不紧急也不重要(繁琐的工作、浪费时间之事、有趣的活动)
作者建议读者专注在第二类事物上,也就是不紧急却重要之事,第二类事物有很个共同的
特征:能增加产值,增加个人产能与产出的平衡,也就能在生活中创造惊喜与机会,第二
类事物往往是能够对生活起到重大改变的事物,套用杜拉克的话:“高效能人士在意的不
是问题,而是机会。”。
急迫之事往往是对别人而非对自己很重要,把更多时间投注于重要但眼前尚不急迫之事。
把每周的事项分类,并且处理重要但不急迫之事吧。作为个人成功的最后一项习惯,要事
第一指的是事情应该按照优先级来分,而且优先级的排序并非是截止日期,而是重要但不
急迫的事情。重要的事既然重要,就会是符合第二个习惯列出的原则的事,不急迫代表事
先完成或累积能力以防范于未然,以完全的准备面临生活的不确定性,才是高效能的处理
方式。
#小结
以上是作者对于个人成功所列举的三个习惯,三个习惯息息相关且都有其主要性,习惯三
着重在身体力行,就仿佛习惯一是程式设计师,习惯二是设计出程式,习惯三就是执行程
式。
作者认为获得个人的成功后才能迈向公众的成功,在下一篇心得中,我将介绍作者于书中
下半部接续写的,实现公众成功的四个习惯。
颜色分的很杂呜呜阅读起来很出戏请见谅,毕竟ptt排版有点困难呜呜。
绿色是书中语录,紫色(应该是吧我色弱)是书中的举例或故事!希望有分颜色大家阅读
起来会比较轻松一点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