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跟贝佐斯学创业》如何用3心法在职创业

楼主: wackynoteis (Wacky)   2019-11-16 07:34:58
《跟贝佐斯学创业》看亚马逊员工如何用3个心法在职创业
在亚马逊工作年资最久的韩国人,从“学徒”朝“匠人”之路迈进的故事
部落格图文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i-saw-the-future-at-amazon/
这本书在说什么
《跟贝佐斯学创业》的作者是朴鼎浚,他在2004年加入亚马逊后一共工作了12年,也是年
资最久的韩国人。后来他离职出来创业,并且回顾在亚马逊工作的所见所闻,写成这本类
传记的商管书籍,读起来轻松有趣,从许多小故事勾勒出亚马逊的创业精神。
作者的“师傅”亚马逊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受瞩目的大企业,不只是个让他求温饱的地
方,而是充满各种试炼让他当了十二年“学徒”的地方。更幸运的是,在这里提供令人称
羡的薪水,让他不断学习、成长,朝向“匠人”(Master)之路迈进。
作者用第一人称撰写,揭露很多亚马逊不为人知的一面(有好有坏),也讨论到执行长贝
佐斯这些年来传达给员工的信念与原则。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Day1精神”,提醒员工
“我们永远活在网络时代的第一天”,持续追求创新而且虚怀若谷。
亚马逊是史上第二家市值破兆的公司(第一家是苹果),其营运模式也很值得一提。自
1997年来,每年的营收额(Revenue)等比增加,但是净利(Net Income)却是持平的。
当这两者的差距越大,就代表能被用来投入新产业的资本额越多。就像农夫收成之后 ,
只留下自己够吃的食粮,剩下的用来买更大的农地持续耕作。
跟其他公司不同的地方在于,亚马逊营业的利润并不是拿来发给股东们,而是几乎毫无保
留地用来投资未来的业务拓展。某方面来说,像极了我之前读过《订阅经济》提到订阅财
务模式,看的是未来的获利与成长,“将所有获利花在成长上,只要水桶没漏水”。这,
不就是亚马逊的做法吗?
这篇文章我想记录作者12年来工作的历程中,在亚马逊从“学徒”开始做起朝向“匠人”
之路迈进,沿途看到和学到的三个“在职创业者”值得学习的心法:节俭谦逊、以客为尊
、与众不同。
1.自己要节俭谦逊
听作者的现身说法,从三个地方看亚马逊保持节俭的做法以及谦逊的企业态度,鼓励员工
节约不必要的开销,也要培养胸襟聆听其他人的意见。我想对台湾企业说的是:“如果摆
明要做 Cost Down,理由可以编得漂亮一点吗?”
著名的门板桌故事
谈到亚马逊的节俭精神,想必很少有公司能出其右。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创业初期经济拮据
,贝佐斯为了省钱,灵机一动采用“门板”当成桌子,价格不但比桌子便宜,而且使用起
来还满舒服的(?)。一直到现在,从实习生到大老板,所有员工使用的办公桌都是门板
桌,而且连会议室的桌子也不例外。
贝佐斯总是这么说:“门板桌代表了亚马逊的谦虚内敛,我们只把钱花在对客户有帮助的
地方”对全体员工的意义在于,时时刻刻提醒要跳脱传统框架思考,用更有创意的方式去
寻找解法。有趣的是,作者离职后还想要带一张门板桌走,不过最后被公司拒绝。
为什么贩卖机总是暗蒙蒙的?
这是个让我读到的时候一头雾水的事情,亚马逊的自动贩卖机非常“暗”,无论是公司总
部或者仓储厂区都一样,到底为什么?这是因为贩卖机的灯,主要的功能是让广告能被看
得更清楚,必非必要的照明功能。所以就…省下这笔电费吧。
作者解释到,虽然把贩卖机照明的钱省下来对这么大的公司也许起不了作用,却能让人切
身体会到亚马逊的思考模式和经营哲学,呼应到大老板贝佐斯说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把节省下来的资源用在顾客身上,让公司持续成长,最后所有回报都会回到股东,也就
是每一位员工身上。”
保障每个人的提问权
亚马逊拥有谦逊的企业文化,也具备一个让人能轻松提问的环境。因为懂得让年轻员工表
达意见的公司,比一般公司更敏锐、更容易出现有创意的想法。在亚马逊的会议基本上都
是问答方式进行,主持人将会议内容写成文件,让与会者读完之后不停发问对答。
作者多年观察发现,“我可以问一个蠢问题吗?”是在亚马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对亚马
逊人而言,不懂装懂才是最愚蠢的行为。对不懂的事情诚心发问,反而会被大家感谢,组
织成员之间的理解度才会提高,也不容易产生矛盾与误会。
|突破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创造一条你自己的路。
|One of the only ways to get out of a tight box is to invent your way out.
2.观念要以客为尊
贝佐斯总是三句不离“顾客”,亚马逊给人的形象也总是以客为尊。透过作者的视角,可
以体认到这间公司如何在每个环节,体现了顾客至上的精神到淋漓尽致,收得的成效至今
仍不断回馈到公司的成长上。
感动一名顾客就能吸引一百名顾客
作者提到一个发生在客服部门的故事。某家报社记者乔(Joe)在亚马逊订购一台PS3当作
给儿子的圣诞礼物,但节日到来的前几天他却迟迟没收到包裹。他致电亚马逊确认包裹已
经送达,但是由邻居签名代收,而且还把包裹放在乔的门口。
在美国的送礼旺季,门口包裹被偷走是很常见的事情。他最后求助于亚马逊,把事情经过
一五一十告诉客服。亚马逊当天就免运寄出全新的PS3到乔的手上。圣诞节过后,乔写了
一篇文章分享这个小故事,还刊登在自家报社上。这次吸引到的不是一百名顾客,恐怕是
几百万名顾客。
所有新专案都是以终为始
亚马逊在开发任何新产品或服务的时候,总是采用这个手法“新闻稿”。意思是,初期规
划新产品的时候,要求负责人先写一篇新闻稿,“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点出产品或
服务的核心价值。想像出产品上市时,新闻稿会怎么写,客户会怎么看待这项产品。
我读过另一本《未来地图》里有更详细的说明,这个做法又称“倒推法”,解释要研发的
产品功能和原因,然后写一份“常见问题”清单。模拟上市情况,或用其他方式来勾勒客
户经验,甚至会写一份实际的用户手册,描述如何使用该产品。以上工作都顺利完成后,
公司才允许开发实际产品。
为了视障者的无障碍设计
作者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是美国视障者协会,曾经以网站使用不便为由,对亚马逊
提起诉讼。在员工立场来想,亚马逊如果妥协同意,就必须投入大量心血,去完成一个其
他网站根本不必要进行的改善作业,而且以后的新功能都要考量到视障人士的方便。
这场看似很不公平的诉讼,贝佐斯却把这个改善作业,视为作者当时部门的优先要务。亚
马逊大幅更改网页文字、连结网址、图档等资料,还建立视障人士实验室,最后终于实现
整个网站的无障碍作业。你猜成效如何?这些视障者们不但爱死了亚马逊,之后还到处帮
它宣传。
|公司的品牌就像一个人的名声。想换得好名声就得把困难的事情做好。
|A brand for a company is like a reputation for a person. You earn reputation
|by trying to do hard things well.
3.想法要与众不同
作者在书的尾声说到,如果形容一个人很“亚马逊”,意思就是说他是个:在瞬息万变的
环境中,寻找“非我不可的事”,并不断挑战与实现创新的人。他从亚马逊身上学到的精
华一课,就是如何发掘自己“与众不同”,思考出自己独特的创业模式。
只学别人成功的影子终将失败
亚马逊并非所有事业都是成功的,也有许多惨不忍睹的失败,例如模仿谷歌的搜寻引擎A9
、追随热潮的智慧型手机Fire Phone、服饰网购Endless、在地服务Amazon Local。依照
作者多年观察下来,他归纳亚马逊的所有失败案例,都是因为“学别人”。
反而是亚马逊三大核心业务(尊荣会员制、卖家平台、云端服务),都是走在业界前端,
而且起初完全不被人看好,坚持初衷收得美好果实。作者感悟到:“我们不用活得像谁,
只需要活出我们自己,不要一味地去跟他人比较,要懂得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后悔最小化框架
作者提到贝佐斯2010在母校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面临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该如何进行抉
择?〉,说明了抉择需要勇气,多年后回顾要以不后悔为最终依归。哲学家尚-保罗·沙
特(Jean Paul Sartre)曾说:“人生就是介于B与D中间的C。”(Life is Choice
between Birth and Death.)
该如何做出重大抉择?贝佐斯说只要想像六十岁的自己,在一个安静的小房间里,静静地
回顾自己的一生,而完全不会感到后悔。但如果现在不去尝试,将来一定活在后悔的深渊
。他在演讲的尾声说了这句名言:“我们的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企业成长的飞轮效应
在亚马逊工作这么多年,作者对于于贝佐斯著名的“飞轮效应”(Flywheel Effect)策
略很有感触,在公司所有的事业项目都必须为这个策略的良性循环带来一定贡献。这个特
别的策略亚马逊的企业成长模式,贝佐斯在某次主管聚餐时,在餐巾纸上随意画出来的。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图中有两个成长循环,第一个循环是:产品种类→顾客体验→访客人数
→卖家人数。第二个循环是:成长→低成本结构→低售价→顾客体验。为了使这个静止的
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必须花很大的力气推动每一圈,但是当飞轮转动得越来越快,就很
难再停下来,且能够更不费力地使它不停转动。
|我们的选择塑造了我们的人生。
|In the end, we are our choices.
豆知识小补
当代的软件公司的开发流程,很流行“敏捷式软件开发”这套做法,亚马逊则是采用其中
的“Scrum”方式。以前不求甚解不太知道Scrum代表的是什么,恰好读到作者用很生动的
描述解释了这套方法。原来,Scrum是英式橄榄球的用语,指的是选手围绕着橄榄球的“
列阵争球”动作。接着会以短而流畅的节奏,分阶段向对方的球门线进攻,直到球触地为
止。
这个分阶段的短距离冲刺又被称为“冲刺”(Sprint)。在每个“冲刺”之间,比赛会暂
停,让选手们讨论比赛状况和战略,决定下一个“列阵争球”要采用的队形并分派各自的
角色。敏捷式软件开发流程就是这么回事,透过短而有效率的叠代冲刺,过程中持续反省
与微调做法,不断朝最终目标迈进。
后记
之前读过另一本《贝佐斯传》,主要是从贝佐斯的视角出发,写他的故事和观点。《跟贝
佐斯学创业》这本书,则是透过真正在内部工作12年的作者,以员工的视野看亚马逊这个
商业帝国,以及执行长贝佐斯如何永保创业精神,带领公司持续迈向更大的成长。
书中提到一个让人深思的概念:“过去,我们用土地、资本、和工厂等生产条件,将人类
分为资本家与劳动者,未来这个标准将完全被颠覆。未来我们能够更天马行空地想像,去
判断其他人真正需求的是什么。能不能连接起有效的资源,并不断地实现创新以满足这些
需求,才是未来的新标准。”
作者运用这种思维,把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整合之后,后来创业卖起“游戏垫”这项产品
。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累积起来的
经验,都是属于自己的优点,也是我们能为其他人贡献的美好价值。
对他来说,亚马逊只是他的人生过程,而不是他的终极目标。这段故事值得每个上班族思
考,自己在公司的种种历练,是否储备着未来发展的能量?抑或只是图个温饱过一天算一
天的日子?
最后,很喜欢作者卖游戏垫想出来的宣传文案:“每一场冒险都始于安全地带。”你用什
么心态待在安全地带?准备好扬帆出航开始属于自己的冒险吗?
|每一场冒险都始于安全地带。
|Every adventure starts from the safe groun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