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好读版:https://link.medium.com/KZ62Zh8ii0
香港反送中震撼世界,随后香港人面临的恶化局势,令隔着海峡的多数台湾人惊恐不已,
恍然大悟“一国两制”不过是中国发动统战与宣传机器所编织的美丽谎言。也不禁怀疑,
我们被中国的统战与宣传机器制造的假象蒙骗多深?
而经过2018年地方选举后,我们才惊觉统战对台湾已经无孔不入。但是统战到底是什么?
他们怎么做?而台湾又被中国统战部门渗透得有多严重?我们是否有例子可以认识统战的
运作?
陆恭蕙这本书,正以“统战”为主轴,透过描述1920到2010年中港关系史,让我们理解统
战如何让中国在为自身和被统战的精英集团博取最大利益下、不需要关注香港市民利益下
,巧妙地控制香港,让我们得以一窥“统战”的面貌。而鉴于中共建政后党国一体,而中
国人已经与此党国融合并产生了一套新的中国认同与中国文化,除时序需要,本文不再刻
意区分中国与中共。
什么是“统战”?
“统一战线(统战)”是随着中共建党立国,逐步发展而成的重要成功法宝,核心概念是
: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人。而又可细分为
拉拢与宣传两个部分,宣传是让人们理解各个问题上党路线的底细,拉拢则是尽可能让更
多人加入己方,或者支持政策,再者是透过分化使其保持中立,以击败敌人。
主持统战工作者为“统战部”。中国会从政治角度分类社会上的人们,而只要有助于达到
目的,统战的对象无所不包,并依此制定统战策略。中国也会建立各种社会团体,借由团
体的压力、舆论或参与来协助统战攻势。
统战工作要与大批(共产)党外人士建立个人关系,而个人关系是统战工作的关键。为了
搞好关系、巩固友谊,中国常派出最优秀的人才与那些被认为最有价值的统战对象接触,
在生日或纪念日送上礼物与祝福,邀请他们与中国重要人物会面,传递中国当局的重视与
关怀,这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更可能自我膨胀,自认可借由接近权力核心,去影
响中国领导人。借由这些互动,双方的相互关系也就建立起来,并可深化统战力道。
知识份子和艺术家一直都是统战的对象,因为透过他们的文字、艺术等方式,可以传递更
好理解的讯息去影响民众,例如学习小组(读书会)、报刊、杂志、电视、电影、歌曲等
。知识份子除了学者、教师,更包括管理、行政、技术人员和专家等专业阶层,因为其学
有专长,举止足以影响社会。毕竟在危机时刻、做出方向性改变时,抓紧思想至关重要,
鼓舞人心的意念总会使人为了美好将来做出牺牲奉献,这就是统战的价值。
政治人物、社会菁英、富豪、商人、地主、明星、中产阶级、学生、工人、民主派、反共
人士甚至藏独疆独台独港独等都是统战的对象。中国通常会针对他们的利益与活动,以制
定、执行统战策略。例如商人的政治倾向往往与其做生意者挂勾,因此与中国亲近的大商
人,生意越做越好。
而对于不受拉拢者,统战的目的即是确保他们退出敌对阵营、保持中立,以利于击败、瓦
解反对派。这主要透过拉拢和排斥两手策略并行。
“拉拢”具有影响力的利益集团代表,而共产党眼中的“代表”就是具有影响力的社会人
士,因为这些人可以透过自身言语和行动影响大众,拆卸人们对中国的心防,进而成为中
国的代言人,所以只要有用,即使中国是无神论国家,也接受宗教团体代表。“排斥”则
是将反对的声音边缘化甚至驱逐出去,集中火力攻击。
被统战的对象会根据影响力大小和忠诚度,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和“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等中央层级或省市等地方级人大安排政治位置,培养他们成为
党的支持者,也用作门面妆饰。
简而言之,“统战”就是“制造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人对人、人对团体、人对社会、团
体对人、团体对团体、团体对社会的关系,可正面也可负面。面对要达成的目标,针对不
同的立场、阶级与对象,中国透过拉拢、联盟、同情、分化、中立、瓦解、孤立等种种方
式达成目的,使自己与盟友的力量最大化,敌人的力量最小化,最后消灭敌人、达到目标
。而被统战对象是否被统战成功,可以梁慕娴所言做为检测:
当一个人被中共选中成为统战对象时,他立即面对一连串心理的、感情的、原则性的思想
挣扎与及修养和品格的考验。他会有荣耀感、满足感,以为自己更被重视。他们既然与中
共做朋友,不知不觉中有一份见面情,为中共给予的好处感恩戴德,便开始为中共的罪行
开脱,不好意思拒绝中共的要求,不想得罪中共,进而为中共办事,失去普世价值的底线
。 如果被统战者开始对是非黑白,平等公义闭口不言,不再批评中共,即是说中共统战
成功了。
统战必须与“宣传(政治化妆)”密切连结。中共自建党起即深知宣传的重要性,也善于
宣传,深明更透过正确使用政治敏感词汇,足以抑制公论,抗衡社会变革。因此,宣传成
为中国维护合法性及权力的“命脉”。
中国宣传系统由四个方面组成:全国党政机关部门与国企;军队;国有教育、体育、文化
、媒体、大学等部门;官方与民间的非政府组织(后者必须在主管意识形态问题的中宣部
辖下之民政部登记注册)。
宣传工作划分为“内部(国内)”与“外部(外国人、华侨与世界各国)”,可再分为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大范畴。宣传部及兄弟单位“对外宣传办公室”均由党政高官直
接领导。
而宣传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类:控制媒体、打造言论、运用宣传技巧。
中国善用各种通讯方式宣传。1937年中共就成立新华社、1948年创立人民日报、1958年创
立中央电视台作为党的喉舌和正式机构,这些媒体由党监管内容,政府监督运作,并透过
党机器控管机构官员,记者编辑均忠于党。
宣传的言论与目标亦屡有变化。毛时代以推动世界革命为目标。现今已不再鼓吹革命,加
上六四冲击,因此改宣扬“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强大、人民富裕,因此党的领导是不可或
缺的”概念,加上配合外国想阻挡、分裂中国的“爱国主义”作为新价值观,作为巩固、
维护政权合法性为标的,并将此进行宣传与教育,使其根深蒂固于中国人的思想。
使用宣传技巧则是为了从根本上影响语言、思想和情感,成功后就能较少直接禁止的方式
。为此,中国要确保人们对话中使用的术语与定义,都符合中宣部定期发布各种正确用语
与定义。这可以借由媒体“重复”使用来达成,因为重复的力量是无法抵抗的。即使人们
意识到是政治宣传,这些影响仍然深入人心,难以抹除。宣传透过以下五种技巧来达成目
标:
一、重复说明:精心挑选出一个口号,经过多人重复,即可形成定见。
二、故意含糊其辞:空泛笼统的概念容易达成共识,因为魔鬼藏在细节,而可行性或公众
认受性在最终的细节,而细节问题可容后拟定。
三、人身攻击与标签:对对手进行人身攻击,而不是针对其方针政策,目的是突出对方的
弱点或缺点,以此削弱公众信任并形成偏见。
四、转移实质问题:标签亦使得攻击者偏离对方提出的实质问题,分散注意力。
五、丑化反对派:丑化反对派,目的在使其得不到公众支持。
六、斥为“少数人”的论点:宣称有些人或只有少数人有不同意见或制造障碍,借此抹煞
可能有大量人持反对意见的事实。
因此,宣传工作不仅是宣传,而是要影响公共用语与观点,确保党政机关部门及其附随组
织在各种问题的阐释上,与党的口径、路线一致,甚至是让人民与党一致。
综上所述,中国进行统战与宣传就是在达成目标之前,弱化、瓦解并击败他们的敌人,这
过程中,他们可以灵活、有弹性地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并善用各种宣传技巧影响人们的
思想,使人们有意或无意都成为其统战与宣传工具,借此达到统战与宣传的目的。
早期中港关系与统战:长期利用、充分发展
1920年代,中共将香港作为一个谋取政治利益、演练罢工的基地、发展党员与展示自身反
帝信条的地方。然而在国共破局后,港英政府与国民党合作彻底扫荡在香港的共产党,共
产党组织几乎被消灭,香港人民对共产主义也非常反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共
与英国因战争建立起互动,加上周恩来成功统战英国大使,中共在香港得以设置新华社,
取得活动空间。
国共内战期间,中共在香港广泛发展统一战线。他们深入各界发展组织与党员,透过出版
报纸、艺术创作等方式对香港和海内外进行宣传,并发展情报组织,更在此统战了大量反
国民党的第三势力人士、知识份子与艺术家,作为反国民党、建立新国家统一战线的样板
。这透过中共的地下组织:香港新华社运作。而英国为确保香港安全,不仅与中共合作,
也加强管制政治活动,迫使国共活动均转入地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仍然需要香港作为对外联络窗口、情报收集、走私与外国贸
易转运、对抗国民党、建设资金来源等功能,因此决定不收回香港,强力约束香港左派活
动,并与英国达成共识。
不过,中国过去发展的统战团体、情报网络、宣传机器与学校仍然健在且持续运作、成长
,更成功渗透到台湾特务与港府之中。然而,随着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中国走向激进政
治路线,而澳门左派成功地让葡萄牙屈服,使本已偏左的新华社共党干部、香港左派亦走
向激进化,1967年遂爆发“六七暴动”。
六七暴动期间,屡有流血冲突、罢工、罢市和罢课,甚至活活将人烧死的惨剧,使香港人
心惶惶。港英政府借此彻底扫荡中国在香港的统战网络、情报组织,打垮香港左派团体,
并记取教训,对社会弊病发动前所未有的全面性改革,强化了香港人对其的信赖与合法性
。而多数港人因此对中国与共产党再无好感,甚至已不大认同,左派发展因此停滞,并遭
到社会孤立。
六七暴动后:操纵回归人心
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随即展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收回香港”的目标
。但是短期内中国仍然需要香港的资金与技术,因此直到1982年才确定“一国两制”与“
维持香港资本主义现况不变”两项原则。
英国虽然不想离开香港,但是随着双方谈判的交锋,中国借由破坏外交程序与威胁使用武
力的情况下,逼迫英国政府同意交回香港。在此期间,中国则重整对港统战工作,发展“
爱国爱港”的统一战线,借此制造各界希望香港回归中国的表象。
许家屯为此时期的重要人物。他遵从北京吩咐,制定了战略计画,重整并扩大新华社编制
与左派团体,改善了中国的形象,对香港各界展开统战,特别注重政界、商界、专业界等
上层团体,积极培养回归后支持中国统治的爱国要人。他不仅与各界建立起良好关系,让
许多人支持中国,许家屯更安排前往北京面圣,也给予港人在政协、统战机构安插职务,
他以种种方式成功地统战了大量香港菁英。
中国对港统战工作的成功,在签署《中英联合声明》与《基本法》起草工作上表露无遗。
签署声明时,中国安排了被统战、被培养的对象以及想要统战的对象参与盛会。而在起草
、咨询《基本法》的两个委员会里面,中国更以类似日后功能界别的方式,钦定安排了相
关人士成为两会委员,他更安排民主派人士参与,以符合统一战线中需要吸纳反对派的形
象。
英国自然不甘屈于中国的操弄,因此逐步推动民主改革,其中设计的功能界别选举制度,
延续至今。这自然非中国所愿,中国不希望香港有变化,特别是中国敌视的民主改革,被
视为分化中国对港人“爱国爱港”统一战线的企图。因此中国发动统战网络,命富豪、专
业人士乃至左派工会对英国的民主改革和民主派展开全面攻击。
而在中英谈判中,广大香港人的声音被忽视,香港人民对于未来感到焦虑与徬徨,并且希
望普选的声音并不小。不过中英双方最终妥协,民主改革只走了半套。中方更借由基本法
的修改,安排知名小说家查良镛提出北京同意的方案,使北京对香港未来掌握了主导权。
然而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更深深触动了香港人。当4月这场运动开
始时,香港人举办各式各样的集会、活动以及募款给予支持,百万港人顶着台风,主动上
街抗议北京戒严,这里面包含了社会各界,包含了香港左派、新华社和中资企业员工。当
北京发布戒严令后,身为宣传机器的《文汇报》甚至在头版刊出“痛心疾首”,表示抗议
。
许家屯认为,除了少数人反对共产党,这些行动代表了香港人爱中国,所以他们希望看到
中国进步。他也认为,正因为“九七大限”将至,香港人怀着这个心情看待民主运动,正
因为看着“六四”,联想到自己未来也可能有类似遭遇,因此愈发空前激烈地投入运动,
“今日北京,明日香港”的口号,明确道出了他们的心情。
稳定人心,中英最后的交锋
六四之后,港人的民主愿望再被点燃,并为六四的惨况发出怒吼,对中国未来统治香港产
生了极大的挑战。中国对六四的看法完全不同,追求民主也是中国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
严厉指责香港不应该妄图改变中国的制度。
天安门事件后,中国领导层根深蒂固地认为,外国永远都想颠覆中国,因为中国政府向来
敌视、坚定且永远反对民主,所以英国想借由香港政改来颠覆中国,让香港变成独立实体
,香港问题已经成为西方反华势力的一个施力点。而一国两制因为是做给台湾看的,所以
中国不能在此退让。
同时,中国不想让香港未来再成为外国势力颠覆中国的基地,希望其永远在北京的控制之
下。这就需要透过制度让“爱国人士”牢牢掌握九七后的政治权力,并对抗英国推动的民
主改革。
因此,中国政府重整在港队伍,引进大批新血取代旧有成员,许家屯也被迫逃往美国。中
国政府也邀请国际宾客与商人、香港工商界人士前往北京,以修补名誉。并透过制定《基
本法》草案的立法局制度,确保直选议员未来发挥将不了太大作用,化解民主的冲击。
同时,《基本法》草案添加了禁止叛国、煽动叛乱、颠覆中央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行为的
草案条文,加强北京控制香港的权力。这是针对六四时成立的“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
动联合会(支联会)”、民主派和开明派,因为中国认为这些人与外国勾结反华。2003年
香港特区政府推动以此草案为基础的第23条立法,引发回归后首次大规模示威游行。
中英双方在各式问题上继续产生摩擦,最后在1991年建设香港机场问题上,中国取得了主
导权,让英国低头。英国首相马卓安旋即任命英国保守党党魁彭定康为港督,利用《基本
法》的灰色地带推动有限度的民主改革。
中国为此大为光火,不仅强硬表示英国不应如此,更发动统一战线,企图在香港立法局全
力否决改革方案,更对彭定康进行抨击和公开羞辱,瓦解港人对其的信心。然而,这套粗
暴的方式完全没用,彭定康在香港民间一直享有巨大声望。
为此,中国需要夺取香港的控制权,而这要仰赖其统战的成果。北京培植了大量的个人和
团体为回归后的香港建制服务,同时也扩大了共产党在香港的覆蓋面,这包含了各界人士
:首先,工商界成果卓著,因为香港商人只关心自己的商业利益;再者,透过任命荣誉顾
问职,拉拢大量的商界领袖、政界人士、专业人士、学者和工会领袖。中国宣称“这些人
既能促进沟通,也代表港人的利益”;另外,中共港澳工委也一直深耕社会草根阶层,培
养与街坊人民和各地区头人的关系,扩大在香港民间的势力;与此同时,传统支持阵营如
左派公会、妇女团体、青年团体等也不断在增加影响力;而民建联等亲中政党也相继组成
。
北京明白,既然选举无法避免,那就让亲近他们的、他们属意的候选人在各个政府机构、
各个议员席次上最大化。上述这些统战对象与传统支持者,成为他们动员支持中国属意人
选的群众与桩脚。
在选举中,这些政党由中共港澳工委幕后指挥、协调,并动员统战外围组织予以支持。这
形成一个由上而下的金字塔组织,统战联盟及其外围机构为民建联或中国支持的特定候选
人大力宣传、传递讯息和资金到各处,为候选人提供资金与人力协助竞选。为了确保这些
联盟为同一个目标工作,统战机构与政党的成员会互相兼职、协调冲突与竞争,并吸收地
方领袖加入。
中国更成立各种委员会,主导筹建未来特区政府的各项工作,特别是选举特区长官和临时
立法会的“推选委员会”。这不仅选出中国属意、惟北京马首是瞻的董建华为未来的行政
长官,设于深圳的临时立法会也全是亲北京人士,中国更逼迫香港公务员支持临时立法会
,才能继续担任公务员。
而透过安插大量香港菁英进入人大与政协等统战机构,制造统合表象、分化反对派,进一
步达成统一战线,并让香港人最终接受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些人包含了放弃终结一党专政
政纲的民主派。中国更安排他们参与地方事务,协助统一战线深入基层发展。但公众对于
这些人毫无好感,认为只是北京的喉舌与应声虫。
不过,中国事实上仍视香港为外国领土。为求保险,中国仍保留最后手段:潜伏于香港社
会的第五纵队,这批人自1983年起就透过单程签证,潜入香港社会各阶层,1997年前后人
数已超过83000人。
因为中国虽成功统战上层菁英,但对香港市民仍缺乏影响,而立法会选举正以市民为选举
主力。为了确保亲中派永恒执政,第五纵队渗透民间社会、稀释民主派和强化亲中派力量
。中国借此巩固、扩大对香港社会的影响力,确保回归前后的社会稳定。
回归之后:香港的利用与控制
回归后,香港人所面对的,不再是奠基于西方自由主义、法治与司法独立基础的港英政府
。中国的政治体制奠基于列宁主义,简言之“党凌驾一切”。这套党国体制对政府、社会
的一切进行全面控制,宪法上与实际上中国共产党主导一切,而“人民民主专政”与“民
主集中制”成为中共永久统治、抗拒西方民主的基础。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
其认定历史终结于共产主义社会,其分析世界的思考模式“辩证唯物主义”,则允许共产
党在达成共产主义制度之前,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加速前进,这就意味着共产党为了稳固政
权,可以不惜一切,包含千万条人命。
这套党国体制与意识形态,使得中国、中共融为一体,党领导一切、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
教育形成一套中国人民接受的新中国文化与社会价值观。这就是香港于九七后面临的新宗
主国。而这个宗主国,给香港加上了新的政治秩序:
接受中国对香港特区行使主权;香港特区隶属于北京中央政府,高度自治不等于完全自主
;落实《基本法》,包括尊重香港特区以行政为主导而非立法主导的政治制度;顾全北京
的利益、观点和忧虑,特别是要维护国家安全,防止“外国势力”利用香港作为反华基地
;香港特区政府要由接受新政治价值观的爱国者领导。
以此为基础,香港特区政府管理两个互相依存的根本问题:资本主义与选举。中国认为,
管理好资本家中的菁英就意味着管理好资本主义,而资本家的政治倾向往往随着自己的商
业利益而改变,只要采取适当的奖励或惩罚,就可以控制他们及其子女,维护统治集团利
益。因此,维持现有秩序与繁荣,透过由功能界别、分区制度组成的选举机制就是为将利
益集团纳入、予以利益平衡,即可达到效果。
而对于选举,因《基本法》明订最终会普选,中国必然插手选举蓝图,避免“支持民主的
反华分子”左右制度,目的是确保亲政府联盟持续当选,用以维护行政主导的特区制度、
资本家的利益与国家安全,让特区制度对中国的利益继续极大化。
此时中国驻港机构增加,并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掌香港事务。港澳工作委员会主持
、负责香港与台湾统战工作的新华社2000年改名中联办。外交部、解放军等也进驻香港。
特区政府虽是行政主体,但由于行政长官董建华凡事惟中国马首是瞻,而政协、人大的香
港代表多为既得利益者和门面装饰,因此中国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无人在中央替香港说话
,而社会贫富差距、官商勾结持续加重,人民无处表达苦痛。这就可能动摇新政治秩序。
为了稳固新秩序、不让民主派赢得选举并巩固特首权威和行政力量,中联办运用包罗万象
、持续扩展的统战大军扩散基层,在选举时大举动员,稳固建制派席次。中国也逐步强加
香港“爱国主义”枷锁,意图让人们与公务员不敢再有二心,不过爱国主义同样检验统战
对象的忠诚,有无积极回应中国与香港特区政府的政策,成为检验的一项标准。
只是中联办虽发动香港的统一战线与宣传机器力挺董建华,中国政府也透过国家力量予以
协助,各种方式仍无法挽回董建华失去的人心。
而中国看待香港事务总有“外敌颠覆”的盲点,因此他们认为,这是港英时代的行政部门
以不积极或者其他方式,刻意阻挠董建华行政,借此破坏中国的权威。于是他们迫使“他
们认为有问题的”高级公务员下台,更借此削弱公务员权力。
为了确保特区政府得到支持,中联办操持宣传机器、也约束媒体言论、拒绝不友善记者的
采访。召开会议阐明官方路线、通过电话表达对专访或报导的不满与关切是他们常用的手
段,而非直白下令。有关台湾的报导也受到中联办台湾部的密切关注。
媒体界在九七后也急遽转向亲北京,以谋取利益。因为媒体所有权大量向成为统一战线盟
友的富商钜子转移,这些人渴望借此得到北京更多优惠。只剩黎智英的壹传媒反抗中联办
。
但是中联办、北京与特区政府错估局势,完全与民意脱节。人民早已不支持董建华,加上
记者席扬和爱国记者程翔均因以不明所以的“窃取国家机密”被抓、“被认罪”,使香港
人看清中港之间的巨大鸿沟。
2003年,董建华强推国安第23条立法,中联办大幅动员统一战线盟友和宣传机器加以宣传
,更以爱国主义标准扣上反对者“不配当中国人”的帽子。对国安立法的疑虑和对董建华
的不满,酿成五十万香港人上街反对立法的七一大游行,法案最终延后。
中国高层因此震怒。为了改善民心,不仅强化统战,表达支持港府,更以短期经济利益安
抚民心,深化广东与香港经济连结,将香港吸纳进中国经济体系。然而这招并未见效,
2003年立法会选举中,左派政党民建联大败,泛民大胜,显见香港人民渴望普选的心情。
这使得董建华进京面见胡锦涛时,胡锦涛直接表示中国政府随时准备好接管香港,强调香
港事务必须紧跟原则:香港隶属于中国,也只有中国有权主导香港政制的变化,香港人无
权置喙。因为这场游行与抗议,形同逼使董建华下台,这对专政的中国政府是不能容忍的
事件。
董建华回港后即建立作为北京传声筒的“政制发展专责小组”,中国借此宣扬“爱国主义
”,不仅将“爱国主义”变成审查香港政治人物的标准,强调惟有爱国者才是“港人治港
”的主体,对反对23条立法者、民主派等人更大肆挞伐。人大更第一次在香港法院未请求
的情况下,主动对基本法释法,扼杀了2007、2008年的立法会与特首普选。
这表明中国为了消除潜在威胁,愿意采取具争议性的手段。对于中国而言,法律服务于政
治,绝非三权分立且制衡,而香港的法治必须屈从于此。而中国的“民主集中制”制度,
代表党作出决定之后,绝不能推翻,因此当党操控人大,闭门作出释法,以后的讨论就不
能逾越这一基础。中国借此击败香港民意。但他们认为,对香港人民给予一些安抚宽容是
应该的,2005年董建华辞去行政长官,由殖民地行政官僚曾荫权继任。
2007年特首选举,泛民首次派出挑战者,与曾荫权竞选。为保连任,北京全力动员帮忙曾
荫权助选,更同意曾荫权提出的政改方案:2017年普选特首,而特首之后可以普选立法会
议员。
2008年立法会选举因为空前激烈,更是认识中国统战机器操纵选举的好例子。首先,中联
办被视为选举中协调与求救的决策角色;其次,在建制派中,中联办有自己喜好的顺序,
投入的资源、培养、仲裁冲突乃至于当选顺序必须依此排行;第三,中联办会栽培新面孔
,迎合中产阶级的品味,让他们与民主派竞争,借此强化建制派;第四,扶植独立候选人
,因为同一个政党名单即使新面孔多,也难以吸引人们全部投给该政党,借由独立候选人
,可以扩大建制派。
这场选举最终以中联办大获全胜画下句点,民建联的曾钰成担任立法会主席,中联办砸下
重金培养人才终于得到回报。而透过这场选举,也能看到利益狭隘的功能界别严重削弱了
选民的力量。但值得注意的是,泛民不论分裂还是支持度减低,也仍然永远不小的支持度
,这显示选民相信有必要存在反对声音,才能监督由中联办控制的建制派所组成的立法会
。
2010年的成绩单
2008年选后,中国可能认为自己缴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中国取得香港主权;“一国两
制”下的行政长官向中国中央政府而非人民负责,并且权力越来越大,有能力执行中央的
政策;影响社会的传媒日益亲政府;立法会因制度设计而无法发挥作用;反对派仍处于弱
势,更遭到渗透且内斗严重,最终导致泛民在2010年分裂;面对选举,中国拥有强大的选
举机器,统一战线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确保选举朝中国所想的结果前进。
进一步而言,“一国两制”使香港绝对遵从北京利益而运作,更必须避免成为外国颠覆中
国的基地,因此势必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与价值观。随后一篇联名宣言指出,认同自己是
个中国人、在文化上爱中国已经不足,更因该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也就意味着必须爱
中国共产党。而这篇宣言的署名者,包括了下一任的特首梁振英。
然而,中国政府及其在港组织乃至特区政府在看待事情上的盲点始终未解,许多冲突与利
益也因为抹黑与标签化而难以讨论。因此,香港民情的走向与变化,最终仍然引爆各种问
题。
香港的启示与台湾的命运
2018年反送中运动象征著香港与中国间矛盾的爆发,令人心碎难过却又赞叹勇敢的场景不
断上演。当年当年针对台湾的“一国两制”,香港人们以肉身证明了这是巨大的谎言,对
海另一边的台湾也引起巨大共鸣与警惕。
回顾香港被统战的历史与当下,发现理解统战,不代表能够抗拒统战,因为作者最终也去
了梁振英政府当官。而进一步反思台湾去年选举的结果,不禁惊觉台湾各界被中国统战之
广。中国统合了统派与地方派系,利用一些次要矛盾去扩大社会分裂、弱化中国最大的敌
人,让这些与敌人矛盾的团体与中国代理人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敌人,而中国的形象
在台湾被塑造得积极正面,而对抗中国入侵的阵营被裂解、抹黑的多么严重。我在〈统战
:一个正在台湾进行的状态,还是被污名化的名词?〉一文中,即以去年选举为例, 分析
了统战对台湾的巨大伤害,而且仍是进行式。
(文章连结:https://link.medium.com/bhCsoEJf5Z)
当然,统战不是无敌的。面对反送中运动,中国肯定也发动了统一战线进行分化、反制、
打击、抹黑,意图瓦解反送中运动。然而在“不笃灰、不谴责、不割席”的香港共同体面
前,统战伎俩已经失效。这证明了若人们明白彼此均是生死与共的共同体手足,那么中国
的统战就毫无用武之地。
现在,从民众、专业人士到政治人物,台湾人开始试图破解统战,反制中国的入侵。然而
,从喊出“超越蓝绿”到“不卖芒果干”的政客,或者是与中国代理人共同打“学位与论
文说谎”的各种团体,透过由中国操控的各种传媒与通讯方式,致力于替中国化解人们的
心防、抹黑我们真正愿意抵抗中国的盟友与政治人物。
面对中国的步步进逼、统战机器铺天盖地的进攻与宣传,惟有从了解统战开始,并坚定自
己的心志,记取香港的教训时也向香港学习,才能够守住接下来每一场选举,落实“自己
的台湾自己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