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返天安门 在失忆的人民共和国,追寻六四的历史真相
作者:林慕莲
出版:八旗文化
ISBN: 9789578654648
---
作者访谈了天安门事件中不同立场的人们,包括:
士兵、学生领袖(分为逃亡的与留下来的)、受害者家属、官员,以及现代中国民众
对于事件的记忆与看法。
前七章讲述北京的情况,第八章则是位于成都的游行与镇压。
除了访谈事件记忆之外,也讲述了当事人在事件之后,过著什么样的生活
(遭到了什么样的对待)
以及邓小平的决策,如何影响了中共的政治方向,
包括他们该面对人民,以及面对六四天安门事件的态度。
每一个立场,各自看到了事件不同的面貌,
杀戮与死伤,伤痛与绝望,在参与者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记。
访谈内提及,在后续中国那经济起飞、言论自由紧缩的日子里,
大众被迫遗忘了六四事件,
而参与者,一方面尽自己所能,以艺术、书藉、组成团体等方式,发挥影响力,
与中共抗衡,另一方面又困于当年的创伤中,重复思考着,
“在事件发生前,是不是有些时候,做了不同的选择,就能扭转这样的未来?”
这本书,着重于从不同面相对于六四事件的理解,笔法相当流畅好读。
叙述跳跃于访谈时的“现代”,与事件发生时的“过去”,两相对比。
(比如二零一四年的天安门,挤满了观看升旗典礼的民众,
对比一九八九年的抗议群众)
除了访谈外,其中也略提及,中共如何消除关于六四事件的集体记忆,以及其代价。
至于事件过程,则可参考书中的天安门事件大事时间表。
其中令人意外(?)的一点,
原来天安门事件,就是中共爱国(党)教育兼仇恨教育的源头。
六四之后,邓小平为此事作结,对戒严部队提及:
“……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
这席话使中共展开一连串的思想改造计划,改变了观看过去与现在的方式。
原本以社会主义、阶级斗争为核心,现在则是以“制造国耻”方式:
将中国塑造成百年受外国欺凌的受害者形象,而共产党是拯救中国的英雄,
借此稳固中共政权,将党国形象合一,人民也不再仇视资本家了,而是仇视外国。
总结来说,是一本内容丰富,也很好入门的书藉。
连结了过去与现在,带有感情,却不煽动情绪。
很明白指出,虽然至今天安门事件已经三十周年了,
但余波尚未止息。
附带一提,同样以不同立场阐述天安门事件的,
还有前阵子红极一时的漫画:《天国之门》
(作者:梁绍先 a.k.a. 毛球作者)
现在也有电子书版本了,
呈现上使用了相似的手法,有图像,页数较少,也是相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