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被讨厌的勇气

楼主: plumate (毣)   2019-04-15 23:03:20
ISBN:9789861371955
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启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这是近期影响我最深的一本书。
去年6月中看完后,我一直尝试实践这个哲学,并把这本书的重点整理出来。
结果就到了现在,回头重新看这本书,检视自己做到多少,有哪些地方该再加油。
以此分享给各位。
 ◎最单纯的目标,也就是该做的事明明就在眼前,
  却又要拚命替自己找一堆“不去做的理由”
真的好难改善(摀脸),想做的事好多,假如不先仔细想想重要性而是考虑便捷性,就会
不自觉地一直在做简单却不重要的事。
更多是想好了之后又有其他事件出现,结果又一团乱了,或许我还是没想清楚吧……得再
加油。
 ◎意见的正确性和胜负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那么不管其他人的意见是什么,
  都应该在这里画下句点。
太讲究对错的我,光是把目光转而关注于“这是谁的课题”就花了好多时间,目前仍在努
力于不要太快把价值判断脱口而出。
 ◎无论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多么困难,都不能回避正面相对,或是拖延问题。
  即使最后的选择还是以剪刀来切割,都还是得先面对面。
  最糟的是“保持现状”,停留在目前的状态下。
这段是在描述家庭问题,到目前为止所有尝试都是失败的。家人的坏处是切不断,好处也
是切不断,其实我是想过反正最糟就是切割,所以什么都能尝试。一直以来最困难的就是
勇气,得一再换方式尝试沟通。
 ◎因为当事者在某个阶段“想要终止这段关系”,
  为了寻找可以结束关系的理由,于是有了那样的感受。
  对方其实一点也没变,只是自己的“目的”改变了。
这是在我看这本书才知道的新观念。在这之前,我认为生活中难免会有我讨厌或讨厌我的
人,刚看完这本书时,我甚至是不认为自己讨厌谁,只觉得某些人不知为何的讨厌我,于
是下意识的会刻意避开这些人。一直到实践这本书一阵子后,发觉自己在不得不与这些人
接触时总是令我烦躁,起初我归结于我讨厌这个人,当我开始拆解自己为何想要终止与他
们的关联时,我才知道那是对自己的厌恶,对自己无法负起某些责任的厌恶,而这当然包
含自己该负起的责任与和我无关的责任,我逃避去处理这些责任归属的事务,于是间接逃
避某些相关的人。
这顺势又回到必须不想被讨厌的心情,的确就像书中所述:不是善恶,也不是道德问题,
而是“勇气”的问题。
我只是想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逃避自己可能被讨厌罢了。
光是逐步体认到这部分,就已经过了一年。
 ◎把对自我的执著转变为对他人的关心。
 ◎所谓的归属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的。
 ◎在害怕关系崩坏的恐惧下过日子,其实只是为别人而活,是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这部分与上一段和上上一段呼应,不论是家人或是同事,我都怕会破坏关系因此忍耐著许
多事,而我自己甚至是不知道的状态。
因为执著于自我,单纯维持关系就已经异常困难,我没意识到关系是不可能永远不变的,
只是一直想着维持别人眼中的我的形象,是无法维持关系的。
说起来很天真,我曾以为关心别人是很容易的,尝试后才发现拿捏分寸却令我无比困窘与
笨拙,起初觉得这种刻意也是害怕关系崩坏,但厘清目的就能明白,若无法让对方舒服的
关心,不过是在自我满足。意识到这点的我……我会再努力的。
 ◎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
直到重看这本书我才正视这句话,不论是喜欢谁或讨厌谁,都会给自己一个理由,而这个
理由就是“评价”。可是与其归因于外的“这个人如何”不如“我感觉如何”。
例如我看见谁就想逃,不是因为他这个人如何,而是我害怕什么,该怎么处理这个害怕?
只能逃避吗?一旦确定这个原因的责任归属,该我处理的就着手处理,该别人处理的就让
这个人去找别人,这种主动权,是我接下来(在忙碌的职场中)努力的方向。
 ◎不以“行为”的层级,而是以“存在”的层级来看待别人。
越简单越难,知难行亦难。知道不能要求他人,而且他人做没做什么也不代表任何事,一
切只关乎于自己怎么想的。对方做了什么正巧帮助到我,于是我道谢,即便对方不是刻意
的,反之,他人做了什么害到我,也只需依照固定的模式处理就好。
我觉得与其去思考周遭的人的存在之于我的意义,必须把重点摆在“反求诸己”才行,习
惯的问“是不是应该帮助他人”,或是“他人为什么不来帮我”的人,甚至有被害妄想倾
向的人,应该尝试去接受每个人都不特别,因此在需要帮助时才能自然的开口,也能更感
受到他人存在的价值。这是我练习至今的感触。
但仅止于陌生人或同事是不够的,越密切的对象要做到无欲无求越难。
 ◎重要的是,在意识上是对等的,而且该坚持的地方就坚持,坦坦荡荡不退缩。
工作时,我已经能努力做到这点了,之前会分不清什么是“该坚持的地方”,以前不认为
这是需要思考的,因为当时我只关注对错,忘了这是谁的课题,或说这是谁的责任。毕竟
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我的责任是在执行时明确回报我发现的疑虑并提供建议,而非坚持
我的想法才是对的。
切割后也比较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上,重点在于让主管明白我的疑虑与建议是什么,几次
之后主管也清楚这是没有胜负心的对谈后,就比较能够持续做到这件事。
但有时我还是会短暂的迟疑,该怎么说与是否该切入他人的谈话等,还是需要多多练习才
能熟练。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归根究底,还是社会意识。
  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对自己的执著切换成对他人的关心,拥有社会意识。
  其中需要的是“接纳自我”“信任他人”还有“贡献他人”这三项。
 ◎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接纳原本的“这个我”,
  而且对于可以改变的事物,抱持改变的“勇气”。
光接纳自我就很难,尤其是接纳自己的弱点。庆幸的是,三者是可以并进的。实践到目前
的我大致能理解实践这个哲学为何会被讨厌,想像每个人外侧都有一层膜,那是当事人对
每件事的可接受距离,在相同文化中的人会有类似的膜,最近距离就是两人可接受距离加
总。假如此时有个人没有这层膜,他会逐渐逼近甚至贴在对方的膜上,不了解的人可能会
有种违和感,尤其这个人三不五时就突破一些很需要勇气才做得到的瓶颈时。
因此,当我在面对他人的质疑时,还是需要心理建设(摀脸)。
 ◎缺乏“人生协调”的生活方式,
  只看见事物的一小部分,就拿来当成整体的判断依据。
 ◎误把焦点放在无关紧要的一小部分,甚至打算用那种狭隘的观点来评论全世界。
读这本书之前,我已在这部分努力改变了很久,例如星座生肖血型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虽
然知道无法强迫他人接受,我还是会尝试提醒他人不要以偏概全的根据性别、地区这类资
讯来评断某个族群。
但懒惰的大脑还是会经常自顾自的产生误导,为此只好努力让自己更慢、更从容一点了。
 ◎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如果你将目标设定在遥远的未来,把现在当成酝酿准备期,
  心里想:“虽然我真正想做的是这件事,不过暂且等到时机来的时候再做吧。”
  这是虚耗、拖延自己人生的做法。只要你选择了这么做,就哪里也去不了,
  觉得每天都像黑白照片。因为“当下”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准备期,
  分分秒秒都在忍耐与等待。没有目标也没关系。
  只要认真活在“当下”,它本身就已经是一段舞。没有必要太过严肃;
  不要把认真和严肃搞混了。
第一次读完这本书时,心里充满能量试图去改变很多事,但我经常把认真与严肃搞混,我
忘了自己是想认真生活,而不是把自己活成教科书,因此中断许多次又重新开始切割目标

重新再看这本书,回头检视这一年所做的,与如今获得的,虽然仍有很多的迷惘与需要改
进的地方,却也知道自己的心态改变了许多。
再多的规划不如珍重每一步,虽然有人说第一步最重要,于我却是每一步都很重要,谨慎
、认真,也要享受。
最后:
 ◎如果你无法不在意他人的评价、无法不害怕被人讨厌,
  也不想付出可能得不到认同的代价,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
  也就是,得不到自由。
相信我和看完这篇心得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并有勇气实践它。
作者: gausong (东汉末年)   2019-04-16 09:30:00
作者: serena5410 (绝对无敌)   2019-04-16 13:12:00
推推
作者: lionadon (inside out)   2019-04-16 22:49:00
作者: mepe1018 (mepe1018)   2019-04-16 23:07:00
作者: x81236900 (刹)   2019-04-19 13:3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