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30工作地图》读后心得

楼主: ab12 (ab)   2019-02-22 06:32:35
图文版:https://jane0306.pixnet.net/blog/post/48815994
原书名是“10年后の仕事図鉴”,作者提到虽以“十年后”为标题,但说不定发生什么事
,让世界在数年后就超越本书内容。
本书是两人合著,堀江贵文&落合阳一,堀江贵文查了一下他的经历很神奇,1995年与两
名东京大学同学集资600万日元成立只有七坪大的网页制作工作室“Livin' on the Edge
”之后就辍学。他的公司迅速发展,在2000年时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也就是现在的Live
Door。2011年入监服刑,2013年假释,在日本算是争议性的企业家。
另一个作家落合阳一就像学界的超级精英,各方都表现的很优秀,被日本媒体称为“东大
出身的超精英魔法师。”著有《超AI时代的生存战略》
书中堀江贵文提到你的公司能让你愿意自掏腰包来上班吗?进入公司通常是领薪水并从事
被指派的工作,却因为被指派了没兴趣的工作而抱持不满,工作的动力也因此下滑,而作
者创立的HIU必须付会费来替他工作,没想过还有这种创业方法,果然是日本媒体说的“
最狂企业家”。
“务必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事物,以崭新的思惟发展自己的新领域”这就是本书的核心思惟

在社群网站上发表内容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每天传达自己的想法,思索运用自己的方
式,创造各式各样的价值并使其循环互利。不要认为“现在有份工作就好了”,要开始意
识到如何运用自己的重要性,尽早舍弃大企业信仰,那已经是高度成长期的过时老调,价
值的有无是由使用者来决定。
言归正传,书中提到十年后即将消失的工作或需求减少的工作如下:
1.管理职(经营者无可取代、管理组织交给AI)
2.秘书(可以透过办公软件AI来代替,秘书职位即使不会消失,业务内容也越来越有限。)
3.业务(征兆已表现在youtube结合贩卖商品等商务行为上)
4.工地监工
5.工程师(不要将程式设计视为一个专业能力的职业,工程师与开发人员不同)
6.律师
7.会计师、记帐士、社会保险劳务士等
8.各类运动的总教练
9.看护人员
10.警卫
11.教师
12.研究员
13.电视产业(运用AI制作可互动的节目)
14.行政人员
15.仓储业务
16.公务员(任何手续都只要透过智慧形手机就能申请,不需要到窗口办理)
17.服务台人员
18.医师
19.创意工作者(最近的电影很多部分是根据大数据来决定)
20.艺术产业
21.银行员
22.运输业(无人机和自动驾驶)
22.翻译
23.驾驶人员
24.农业
25.客服人员
26.便利商店收银员
27.书店(只要活用现实场域这个强项,例如举办签书会、透过社群媒体聚集人气仍有生存
之道)
28.餐饮业
29.物流业
30.编辑/校对(书的编辑作业交给人类,校正和听写交给机械)
不是所有工作将会完全消失,而是只需留下少许人员,其他由AI取代。
另因应趋势而生的工作、有发展性的工作如下:
1.个人经营的风格小店(创造一定数量的追随者)
2.职人(很多东西都不是单一规格)
3.无人机(沈迷于无人机、每天玩无人机的人)
4.表演商机
5.远端临场机器人
6.一亿总创作者时代(只要有一百万个追随者,就能从这里开始发展事业)
7.预防医疗
8.宇宙开发事业
9.情感分享
10.观光业(重视的是不前往当地就无法感受的体验)
11.AI操作
12.语音辨识技术
金钱即信用(不要存钱,改为存信用)。有钱就存起来是70年前的思考方式,因为负利率的
关系,现在的日本是个“金钱过剩”的国家。开始慢慢将自己的想法发表出来,你可能获
得与你有同感的人出资赞助,尤其在群众募资或沙龙这些可以协助双方配对的机制已完备
,多出来的钱应该流往必要之处,把时间花在创造自己固有的价值及信用上吧。
如果你不想“借钱来运用”的话,反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对“借钱”抱持抵抗心态的人
,试着用“簿记”的逻辑思考。举例来说,普通公司在“资产”的部分如果有存款,对银
行来说是负债。
信用会成为价值,思考价值时,“交换的可能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把自己化为充
满价值资本的人。
最后两位作者以各种论点来讨论日本未来(学校、高龄化社会、科技的未来)
落合阳一蛮推崇目前中国推行的“计划经济混合资本主义”,决策面维持上对下,内容完
全是普通的资本主义。认为亚洲最安定的制度,难道不正是这种类型吗?(这观点蛮令我
感到惊讶)
只知道跟同世代的人相处,等到年纪大了以后,会变得不知道如何跟年轻人打好关系。“
朋友过世的话,我就没有可以聊天的对象了”,这种事我可是敬谢不敏。(崛江贵文观点)
超高龄社会也能透过科技来增加劳动力,被认为“即将抢走人类工作”的AI在创造工作时
间这方面起到相当重要的工作。在AI时代,你需要重新定义人生幸福,做真正想做的工作
来充实人生。
不管研究者、作家还是创作者,如果不先试着创作的话,就无法得知自己的输出价值。只
有能靠自己掀起潮流、创造商品的人才有价值。
慢慢将能够交给机械去做的部分,从自己身上分割出去。你必须拥有像这样的领导能力以
及分配能力。有时你也需要活用自己的追随力去支援其他披荆斩棘的人。
工作和玩乐的界限开始模糊,不要为了保住饭碗死抓着廉价的工作,把经验转变成价值,
把自己差异化,让自己养成思考的习惯,创造出有价值的工作,切换心态,成为一个“完
全掌握AI的人”。
崛江贵文给读到最后的读者的一句话用英文佳句表达就是“Seize the day.Put no
trust in tomorrow.”(活在当下)
本书主要是两人的观点,内容整理时,我把论点整合,没有特别分是某人的观点,有些观
念真的对我而言是没有想过的新观点,例如,真正必要的不是钱,而是信用,崛江贵文发
现跟熟人聊到谁的存款最少时,发现身边的人即使是有钱人,存款也意外的少。这观点对
亚洲这个很喜欢存款的社会觉得特别。
还有用簿记去思考借钱运用;可利用被认为“即将抢走人类工作的AI”节省时间,尽量腾
出时间去做想做的事,例如自动驾驶或许可以成为可移动的场所。甚至可以让人付费来一
起工作,“无给职”这种全新的员工形态都是令人觉得耳目一新的观点。
结论:有人愿意付费跟我一起工作吗?XDDDD依书中的论点,参与者除了能分配到利润,
也有一些人在参与专案之后产生新的想法并自行创业,达到让大家积极参与工作的效果。
等我提出企划案,有兴趣的人可以依自己的意愿参与,真心想实做看看。
You can’t try to do things ;you simply must do them.
Even if you’re on the right track, you'll get run over if you just sit there.
用这两句话当结语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19-02-22 08:08:00
感谢分享
作者: uncouth (oo)   2019-02-22 11:13:00
赞!
作者: awu168 (单身女子)   2019-02-22 13:23:00
感谢分享
作者: kevinapo (龙羽)   2019-02-22 21:59:00
像是什么“无可取代”“需求会消失”之类的看看就好为什么律师 医师 银行员 老师等工作需求会减少?文化大革命吗XDDDD
作者: jyekid (会呼吸的痛)   2019-02-22 22:29:00
https://reurl.cc/qLkyD 内文有翻译布鲁金斯学会发表的调查报告 针对美国3600万工作调查 预估有1/4工作被AI取代集中在办公室行政管理、产品生产、运输业与食材准备等领域风险几年内会出现 有的工作可再拖上20年上述的产业可信度高多了
作者: franklin1997 (富兰克林)   2019-02-23 10:25:00
推这方面的书
作者: vendor (这是我用生命画的魂)   2019-02-25 01:10:00
完全无法认同书中的观点,慎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