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202intinstapoetone?utm_source=facebook&u
tm_medium=mmpage
镜周刊
2019.02.12 06:24
诗的繁花盛世就在此刻!IG诗人让美读诗人口大增
文|谢树宽
加拿大诗人露琵考尔2018年的印度巡回签书会,在新德里接受媒体采访。
在社群媒体时代,诗不只可以兴观群怨;诗还可以卖。
近来西方出版业注意到,写诗读诗出现了奇特新热潮。这股热潮,和社群媒体的文化息息
相关。
谁帮汤姆买内衣裤?
汤姆白天是个银行职员,办公室在英国劳合银行地下二楼的金库,负责“殖民地与外国交
易部门”业务。上班时间朝九晚五,在整理档案和填写收支报表的空档,他写作。
汤姆是朋友同事对他的称呼,不过他较为人知的名字是T. S.艾略特。他在1917年成为银
行员之前,他的杰作“普鲁佛罗克的情歌”早享有盛名。不过即使如此,当时领着银行薪
水的二十世纪最伟大英语诗人仍然生活拮据。他在美国的母亲得寄钱给他,让他买内衣裤
和睡衣,艾略特的妻子还特此写信感谢对方给了“汤姆的内衣裤钱”(钱给汤姆的内衣)
。财务的捉襟见肘常让艾略特要崩溃。
自古至今,诗人 一直是身分,但却很少成为一份工作,连最赫赫有名的诗人也不例外
。美国文学史里的威廉。卡罗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是个医生,史蒂
文斯(Wallace Stevens)则是保险公司主管。文青偶像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
做过的工作包括洗盘子,开卡车,加油站员工和邮差。基本上,诗人过的是双重人生:他
创作,他也得工作。
诗人“职业化”
不过,露琵考尔(Rupi Kaur)的例子可能让人重新考虑“职业诗人”的可能性。这位25
岁的印度裔加拿大女诗人,2014年第一本诗集“奶与蜜”被翻成四十种文字,销量超过35
0万册,在2016年前取代荷马史诗“奥德赛”,成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中最畅销的诗集。
露琵考尔“奶与蜜”的中译版。
露琵考尔定期在Instagram的上分享她的诗作和插画.IG粉丝数如今超过340万。
露琵考尔的职业生涯开始于2012年在的tumblr发表她的诗作,后来逐步移到了更受人欢迎
的Instagram的。一开始她在Instagram的写诗,脑中并无所谓的社群媒体策略,自己也没
有想过能靠写诗付房租。不过随着她诗集的畅销,脚步似乎越站越稳。
2018年一年来,她名列富比世三十岁以下的三十大影响人物(福布斯30岁以下30岁)名单
;接受Jimmy Fallon脱口秀节目专访;在英国,美国和印度等地举办了全球签书会;如今,
她的IG帐号追踪人数超过三百万。
读诗人口创新高
有趣的是,与她“奶与蜜”出版的差不多同时,诗集也成了书市里异军突起成长最快的文
类。根据一项市场调查,2017年20位最畅销诗人当中,有12位是所谓的“IG诗人”(的In
sta-诗人),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发表成社群平台上可分享的贴文。2017年,在美国卖出
的纸本诗集,每两本就有一本是出自这些诗人之手。2018年,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与人口
普查局进行的调查,美国读诗的人口达到2800万,创下了近二十年来的最高纪录。露琵考
尔的出版商克莉丝蒂梅尔维尔亲眼见证了诗的繁盛。
她说:“以前诗集是摆在书店最后面化妆室的旁边,现在它们放在最前面”这自然雨露均
霑让所有诗人的作品都销量大增“经典作品和其他当代诗集销售量也都增加”
IG诗人红了,批评自然也随之而来。文评家Rebecca Watts嘲笑IG诗是“业余的”,“毫
无技巧”的广告文案,人人可以轻松品尝。她说:“缺乏艺术性的诗真好卖。读者已死!
消费者驱动的内容万岁!它所提供的“即刻快感”万岁”
不过,诗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原本就该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IG诗人并非始于露琵琶尔。2013年柬埔寨裔澳洲女诗人郎莉芙(Lang Leav)成了“网红
”。她的诗作在社群网络受粉丝追捧,随后她和出版社签约,从数位反攻纸本,第一本诗
集“爱与灾厄”(Love and Misadventure)卖出超过十五万本。
朗莉芙在个人的Instagram宣布二月份在马尼拉举行签书会活动。
如今网络上出现了各路的明星诗人.29岁的克莉奥维德(Cleo Wade),她的诗作登上了洛
杉矶和纽约时报广场的巨型看板;经常戴着面具的诗人Atticus,他的粉丝包括多位知名影
星,去年秋天在北美各大城市进行12场巡回演出。
IG诗开创的文学新路
美国文学一向有两个泾渭分明的传统:。一个是大学研究机构主导的学院路线,另一个则
是纽约为中心的出版业如今网络上快速迭代的文化似乎开创了第三个路径在网络上闯出天
地的诗人们不见得受过专业的文学训练,他们的出版者则是散布各地的独立出版社。透过
社群媒体,当代的诗人们跨过了传统诗被认为高冷,艰涩,充满奥义的门槛,吸引更多年
轻世代的读者和参与者。
“IG诗人”以社群媒体为行销工具。精神上,他们不只是“艺术家”,同时也是创业者。
出版书籍和办活动虽然还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不过在Instagram的分享作品为他们开创了
更多收入的可能性。露琵考尔说,她把写诗当成“就像经营事业”。她每天例行的工作可
能是写诗,演说,巡回签书会。但她也要做有一些过去诗人不曾做的事,在办公室里和她
的团队监看网络表现,规划和执行企划。
诗意的品牌
诗人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之后,可以开展诗的电子商务。有些人在网络贩售文青小物,
印着自己诗作的马克杯,相框。
诗人阿提卡斯的个人网站上,销售各种诗作的“收藏品”,其中包括35美元的诗作海报,
到174美元的“幸运符”。
透过与其他品牌的合作,诗人们提升了个人的品牌价值也开拓了更大的市场。克莉奥维德
的诗出现在古驰的广告,耐克的运动鞋,和高级瓷器碗盘上。2017年年的纽约时尚周,设
计师Tracy Reese邀来四名诗人朗诵诗作,配合模特儿的搔首弄姿。甚至英国保险公司Nat
ionwide也搭上这股风潮,在去年推出一系列广告由诗人以文字诉说抵押贷款的神奇。
诗:简洁,凝练,易分享的社群好物
IG诗人也许是快速消费的社群媒体文化的必然现象。人们在快速翻动的手机页面上,简短
凝练,警语式的文字往往能让人多驻留几秒。
越是凝链,在IG空间有限的方框框里有效传递想法和情绪的文字,越能够感染读者,引发
共鸣并分享。在社群媒体上,诗的作用,类同美食,旅游,时尚,和自拍美图,套句老梗
来说,形式即内容,媒介即讯息,新的媒介格式提供了文学的各种可能性。
参考资料:Atlantic,Marie Claire
=========
看到这篇很好奇欸。IG我一直只用来看明星…不晓得他让诗翻红了。还反攻到实体诗集销
售。也有版大在IG看诗的吗?
作者:
in09 2019-02-18 06:04:00IG没有(都在电脑上看),blog有(手机上),我觉得最适合在手机上读的文学应该是诗,我的手机本身就存著些古诗
作者:
c80352 (谙语)
2019-02-18 07:03:00有推荐的帐号吗? 想把IG捡起来
作者:
PuElLa ( )
2019-02-18 09:03:00我有追几个诗人,但他们脸书也会同步更新。但觉得更红的是很多很多的手写帐欸,抄写语录或短诗,然后互相拉抬,所以会看见某些句子一再出现,甚至可以接业配的粉丝数XD
作者:
yyc1217 (somo)
2019-02-18 10:41:00每天来点负能量也算是一种诗吧蛮适合推到国外去的
作者: vivianxyz (=3) 2019-02-20 23:23:00
楼上收藏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