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题,刚刚在本版爬文之后还是不太能理解,所以来发问
: 我知道实体书店一家家在倒,很惨,这个我自己就很有感。
: 最近最震惊的是半年前才有人写推荐文的书店,我去才发现上个月收掉了。
: 后来到附近的漫画店跟老板聊起来,老板在感叹现在书店真的很惨,网络实在太方便了。
: 现在一刷都越印越少,一刷的书才没几本,绝版速度超级快。
: 我从小到大一直买了很多书,最大宗是漫画类,绝版速度超快是真的有感觉到。
: 近年来有一次我只是没有马上买,三个月后就直接绝版了,
: 后来再等了半年才等到二刷(好加在)
: 虽然一直以来“实体书很惨”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可是仔细想想后我还是不太懂前因后
: 果。
: “实体书店”很惨可以归咎于网络买书太过方便
: 可是书越印越少是为什么呢?
第一件事情书店倒闭跟第二件事情首刷印量减少可以说是互为因果。
简单说,书籍在出版之前,经销商或者通路采购会提供一个量给出版社参考。
例如,A书店要三百本、B书店要五百本,C经销商要三百本。
所以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本书上市后,至少书店会下订单一千一百本。
也就是说,书店倒一间,书店下单的数量就会直接减少导致出版社估算
印刷数量也会趋于保守或减少。
: 网络方便造成的结果,不是原本会去书店买书的人变成网购吗?
: 几年前有个小出版社来我们学校演讲,他说电子书的状况也满惨的。
: 那就不太是原本买书的人都跑去买电子书的原因。
: 所以照这样推论,是购买管道变了而已,那为什么出版业还会把书越印越少呢?
其中一项原因如上述。
但网络书店影响的还有一个关键在于新书的能见度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打开博客来或者任何网络书店
首页能够曝光的书籍数量就是那几本
那跟实体书店全部平面摊开的数量无法相比
换句话说,如果不知道书的名字,要在网络书店偶然遇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这种机会很低(但是可以靠算法推荐客制化,那是另一个范围的问题)
简单说,实体书店可以给新书的能见曝光度比网络书店相对多。
但是,很现实的事情是,实体书店必须考量到坪数效益
没办法,信义区一小格书的地价也许就几万块。
书店为了利益最大化,热门、读者会喜爱或者话题重点书
也会给予比较好的位置。长久下来,一些专精议题的书籍可见空间被压缩
甚至读者连有这本书上市都不知道的可能性,就被退回出版社了。
实体书店的体验,我认为是网络很难取代的
可能解法是采取好市多一样的会员制度
收取年费,入场必须出示会员卡,制造差异化。
因应很多人翻了翻实体书,觉得喜欢,但实际消费行为却在网络书店。
但这是我个人想到的解法。
: 抱歉我真的不是很懂这块。
: 自己猜测是,看书的人真的越来越少?
是,少子化的数据影响了台湾各行各业。
: 又或著是,网络买书的管道比较特殊,会影响印书?
网络影响实体书店,实体书店影响印书数量。
: 还是盗版太猖獗?
淘宝很多台湾盗版书,但品质很烂。
: 抑或是,单纯的台湾经济不景气,就不太有买书的人了X__X?
这也是一个最大的原因,简单说就是可支配所得减少
自然非必须品的支出就会降低。
: 抱歉因为我真的很好奇,所以想知道解答。
: 也可能是我搜寻没打对关键字?
: 如果能告诉我搜哪些资讯可以让我自我解惑,我也非常乐意。
最后想再提一点是,台湾公共图书馆应该根据借阅次数回馈出版社与作者
一定比例的金额。
这一点也是近年来,我个人一直在倡议的一件事情。
公共图书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福利,以纳税人的税金买书,
提供给无能力负担的弱势民众。
基本上,台湾电影有公播版本,单价是零售版本的数倍。
但书籍却相反,图书馆是以极低的金额大量采购,一次了结。
也就造就热门书籍需要等一千天以上的荒谬现象。
说得难听一点,台湾的公共图书馆是在压榨所有出版从业者的血汗
做功德。
书籍的特性是种一次性体验商品,当政府部门可以免费提供这种一次性体验时
谁还要买书?
长久循环下去,也减少了读者的消费习惯。
但其实台湾有阅读习惯的读者群数量还是很多
我个人认为,公共图书馆的无偿借阅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只能期待文化部尽速推动公共借阅权的制度化。
至于电子书,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