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道德部落 该如何建立对话、凝聚共识?

楼主: SouthernSun (撒灯尚)   2019-01-08 22:31:17
道德部落 道德争议无处不在,该如何建立对话、凝聚共识?
商周出版
很喜欢这本书的引言:
"这个世纪的哲学,是下个世纪的普通常识"
这本书以个人的道德为出发点,当遇见与我们道德观差距甚大的议题或是阵营产生冲突时
该如何沟通?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调查 (p107)
如果有人告你,而你赢了这场官司,告你的人应不应该支付你法律费用?
根据调查,有85%的人说是
那么再回答另外一题
如果你告了某人,而且输掉官司,你应不应该负担他的支出?
这次回答是的民众下降到44%
一个人对公正的感受很容易受到自我利益影响,这就是"偏私的公正"。
书中一个有趣的实验(大量有趣的人类行为实验也是本书特色)
一群受试者随机被分为原告与被告,根据一场真实的车祸判决给与真实的资料(证词,地
图,警察报告等..) 读完之后双方开始谈判,并且猜测真实事件中法官判原告获得多少理
赔,猜对者能获得奖赏。
结果是
平均来说原告猜测的比被告猜测的高出一万五千美元,而被告也猜低了判赔金额。
这项实验显示人们是偏私的,而且是"不自觉"的,
"如果预先知道你在一场争论中的立
场,这会让你不自觉地改变你对怎么做才公平的想法,他改变了你处理资讯的方式。"
当我们各自坚持己见带着自己的天平,以自己的道德观来看世界,和立场不同的人又该如
何沟通呢?
看看最近的台湾社会,酸度变得异常的高,
遇到一些争议(拥核vs反核 同婚vs反同 废死vs反废死 ....)
似乎只有不停的辱骂,各自抓住自己有利的证据抨击对方,嘲讽挑衅,
享受一种上瘾的优越感,但实际上并不是健康的沟通,对整个议题也毫无帮助。
再来看两个经典的电车问题
Q1
你站在铁轨旁,一辆电车正快速前进即将撞到轨道上施工的五名工人,扳动眼前的转辙器
能让电车转换铁道而避免撞死原本铁道上的工人,但这么做会让电车撞上另一边轨道上的
一名工人,你会怎么做?
Q2
你站在天桥上,底下有条铁轨,而不远处的电车正要快速通过,前方有五名工人在施工,
在你身旁是一位有点胖背着大背包的路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五名工人很快就会被电车
撞死,但你可以快速的把旁边的路人推下天桥,让电车撞到这名路人与他的大背包后停止
而救五条人命,你会怎么做?
从结果论来看两个题目应该是一样的(牺牲一条命救五条命,或者让五名工人被撞死),
第一题中有87%的人同意以1换5但是在第二题中只有31%的人同意
为什么会有如此差距?
(书中对此有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分析论证,有兴趣的读者请务必去翻翻。)
透过书中一系列的实验分析和头部的电脑断层扫瞄发现
原来,大脑有两种道德模式,一种是快速的如同直觉,一种比较慢思熟虑,就像照像机的
自动与手动模式,自动模式快速而且效率极高,就像印在脑海的道德观或者像是一种情绪
,对于大部分的问题都能有效解决(乱丢垃圾、偷窃、该不该插队等..),但面对争议时就
不能太信任这样的模式了,我们应该先放下"感觉"而使用手动模式来思考。
重点1
当我们面对道德争议时,书中给的建议是"请教你的道德直觉,但不要完全信赖它"
假设从书中举的堕胎合法化的例子来看,产生争议时可能会有这样的情绪和想法直觉自动
的出现(不伦阿!谋杀!残忍!),这时就该放下情绪冷静思考。
重点2
"运用共通货币-快乐"并且相信科学
放下彼此争议,适当妥协,以获取双方最大共识。
我们都渴望快乐避免苦痛,也不希望别人受苦,这个决策是不是会让多数人稍微快乐但是
少数人大量痛苦?科学的数据呈现的是?
重点3
当我们听到一个政策时,还没弄清楚如何运作以及效果就急着开始判断优劣,尤其又带入
政党先入为主的喜恶。
"将焦点放在事实上,并且使别人也这么作"
当人们被迫解释赞成的政策时,恐怕会发现自己了解的程度并不高,
在意见上就会变得比较折衷(p353)
基本上这次的所有公投题目都可以拿出来试试
“公投第x案你投同意?恩恩…所以这提案是怎么运作的?”
语文能力不高难以解释本书的趣味XD
觉得很适合现在到处冲突的台湾社会,推荐给大家!
作者: ag688796 (imsherlocked)   2019-01-10 22:27: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