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未竟之业

楼主: bekeing7 (^^)   2019-01-08 18:49:07
好读推荐:未竟之业
推荐指数:★★★★☆
网志好读版:https://reurl.cc/XVZ0M
喜欢这本书的翻译中文名,‘未竟之业’
的确啊~人生本来就是一段长长的旅程,在旅程中尝试工作与家庭的现代女性们
如何在这未竟之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平衡点
在自己踏入婚姻后,反而更能体会到里面的不容易与挣扎
我很喜欢这本书里面的某一段推荐序,他这样写着:
怎样才是美好的早晨?参加白宫的晨会,雄心勃勃地讨论外交策略?
还是待在家里的厨房,满怀爱心地为孩子准备培根蛋早餐?
从前单身的时候,说飞就飞,说走就走,自己能掌握的时间仿佛很多很多
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拿来工作,读本书,逛逛街
但是,一旦走入家庭,有了小孩,
感觉自己已经没有办法遵循从前自己认可的信仰,
把工作成就或是个人成就摆在前面
我们同样接受了高等教育,同样接受了公司的同等职位
但是一旦怀孕生子,随之而来的生活重心的转变也使得女性不得不停下脚步
暂缓也许想了很久的升职或是进修
而且这种问题也许不单单只出现在拥有小小孩的身上,
也许在小孩长大,到青少年时期更需要陪伴理解与倾听时出现
这种事业与家庭的挣扎,对于工作妈妈来说, 一直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我很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这本书不那么女性主义,那么张扬旗鼓
作者的年纪是刚好处于家里有两个青少年的家庭,
对作者来说,这时间有价值的陪伴反而更为重要。
如果把这本书跟另外一本大卖的女性工作书 ‘挺身而进’放在一起阅读来看
我会觉得,‘挺身而进’更多的是鼓励女性勇往直前,
这本‘未竟之业’反而更像是在准备挺身而进时,
提醒读者转头看看自己身后的伴侣家庭与小孩
并且善意的提醒读者,有一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也许不那么理所当然
超越心中的魔咒
作者在书中的前一大段落,花了长长一段落,来告诉我们
也许有些观念或是想法,其实只是心中的魔咒
作者提出了一些社会上对于工作女性可能会有的谬误
只要工作够努力,你就可以兼顾工作与家庭
只要嫁对了人,你就能兼顾事业与家庭
听起来很耳熟?对吗?
我们总以为我们只要尽了力,做对选择,
就会有幸福的日子能够让我们赢者全拿
但是,作者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除了我们够努力,够聪明的去选择我们的伴侣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拥有强大的家庭支援系统与足够弹性的工作
而这些正是现在台湾女性就业环境中最缺乏的部分
并且,作者以他身为母亲伴侣与职业妇女长期观察的结果
作者发现,如果你想要成功,绝对需要另外一半担任家里的主要照护者
但是更暗黑的秘密是,绝大多数的男性领导者的妻子在事业上的表现不如丈夫
但是女性却很难接受自己的丈夫没有自己来的成功
想想电影‘高年级实习生’,当女主角安海瑟薇在旧金山的饭店床上
‘检讨’自己是不是应该花更多心力在工作上老公才不会出轨时,
我看的一直不停的掉泪
就算已经21世纪,就算女性已经挺身而进取得同样的职位与社会成就
我们(对,就是我们自己)也会忍不住一直怀疑自己
选择工作而不是陪家中的小孩去参加学校日真的是对的选择吗?
改变看待事情的角度
‘如果说大自然教了我们什么东西,
那就是只有足够弹性适应变化的物种,才能够生存下去’
作者提醒我们,有些看待事情的角度需要调整
我们不需要设定女生一定比男生更会照顾小孩,
更会操持家事,男生就一定得要养家餬口
如果我们想要取得更棒的平衡,想要保有事业,保有家庭,
想要无论在任何方面都跟我们一样平等的另一半
我们必须得放下某些东西
例如女超人,例如所有事情都依照‘我们的’方式去做
例如我们必须开口请别人帮忙
达到平等
如果你希望在人生体验到事业成功与家庭和乐的喜悦与报偿
作者提醒读者,那么,你一定要事先做好规划
应该要试想未来哪一段时间里全新投入工作,
哪一段时间想把更多时间花在照顾家庭
尽你所能的根据这样的预想来打造你的职涯规划
也许计画本身没用,但着手去规划却非常重要
事业是一系列工作与人生经历的组合,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变化来安排自己的间歇阶段
但是,在间歇的时候,不要离职场太远,计画何时抽身,也要计画何时挺进
但是绝对不要在陷入危机时作出决定,
建立支援系统,让别人帮忙我们度过这样的困难时刻
另外一半好好谈谈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包含对家庭的期待,了解家庭与工作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或是甚至是在某些时候必须考虑延后自己的事业发展等等,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起计画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轮流交换位子。
在跟另外一半长谈的过程中,可以让大家对自己的未来可能产生的改变有心理准备
并且在讨论跟实作的过程中做动态调整
看着朋友们一个一个开始在讨论育婴与留停
过去的自己也只专注在如何工作与职场上
过去曾经分享一系列商管书与自我成长的书给朋友A
拥有双宝嫩婴的朋友给我一个很大的白眼
他说‘姐现在没有空去想自我成长,姐现在只想要活下去’XDD
但这的确是我们在现今职场上女性会碰到的状况
也许作者这本书的背景是在美国
但是对于在台湾甚至在亚洲的职业母亲们也可以提供一个反思的机会
这本书,推荐给在家庭与工作中求生存的伟大职业女性。
作者: ag688796 (imsherlocked)   2019-01-08 22:28:00
作者: kimberly (kim)   2019-01-09 04:2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