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Openbook好书奖》年度好书非文学类 评审报告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18-12-12 13:43:35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27868
2018Openbook好书奖》年度好书非文学类 评审报告
2018-11-30 22:35
王怡修 世新大学经济学系助理教授
https://i.imgur.com/YIpDOdt.jpg
夏末秋初,距离年终还有一段时日,各种年度总结的前哨工作已悄然开始。收到Openbook
寄来的年度好书入围书籍,未开箱前,就先被纸箱夸张的尺寸吓了一大跳。猜想今年的选
书应该都很具份量,评审工作更具挑战性了。
果不其然,页数超过500页的书籍就占了十多本,好几部更直接突破600页大关,而且量多
质佳。以往进入决选的书籍,大部头作品不算多,就算有也容易凸显出这类书籍的缺点:
太纷杂、太学术性、阅读容易失焦。在“是好书、也是好看的书”的评选标准下,厚实的
书籍若不是特别出彩,很难突围。然而今年有所不同,在非文学类入围书一本比一本页数
庞大的客观条件下,评审们也就不忌厚重,向读者推荐了几部份量惊人也绝对优秀的作品

▉中文创作量少质精
与翻译书的阵容相较,今年非文学类中文创作的入围作品数量仍旧稍嫌单薄。然而书单本
身非常精彩,首轮投票几乎每本书都有评审青睐,这也反映了过去几年来本地非文学创作
在质地上的成长。
《我们的岛》文字素朴,图像力量强大,从中可以看出柯金源导演半辈子的热情,心境的
转折也很动人;《被误解的台湾古地图》展现出曾任职地理杂志的陆传杰长年积累的功力
,书写台湾史的辨证过程带有推理解谜的趣味;阿泼的《日常的中断》探触发生在远地的
天灾议题,与台湾人自身的经验契合,很能触动读者共鸣。这些都是一时之选的好书,作
者企图心强大,对社会抱持宏大关怀,评审过程中都引起诸多讨论。
https://i.imgur.com/xRLkvAM.jpg
《一个木匠和他的台湾博览会》虽然不是陈柔缙最宏大的作品,但正因为她过去十多年的
努力与积淀,才能因缘聚和勾引出这么传奇的史料,最终呈现出如此赏心悦目的成果。刘
绍华的《麻风医生与巨变中国》为台湾学术议题的科普书写作了极佳的示范。延续前作的
人类学田野调查脉络及真诚的写作风格,将一个更硬、更陌生的议题抛到读者面前,虽然
不脱学术著作的色彩,但仍兼顾了大众阅读性,评审们一致表达深深的敬意。
《报导者》团队的《废墟少年》承袭了前作《血泪渔场》的犀利,所触及的议题在这次书
单中最为尖锐。报导深入、企画完整,除了描述这些被迫提早长大的少年所处的困境与无
奈,更直接挑明教育制度与劳动体系在这个问题上的僵化应对。
https://i.imgur.com/0Jwtj67.jpg
同样是集体书写的《终战那一天》,以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物,带出许多台湾人在二战战败
后其实需要疗伤止痛、但在扭曲的国族论述下完全被掩盖的这段历史。在群体创作的合集
作品中,呈现了难得的一致性,用心程度很具示范意义。
▉历史书写百家争鸣,翻译书类别模糊
翻译书方面,今年的入围书单真是质与量均佳,每本书都堪称好书,哪一本书入选都不会
有太大争议。但这也让评选过程更加艰辛,经过多个回合的争辩之后,才推举出最终的年
度名单。
其中,历史相关的书籍可说是百家争鸣。《武士的女儿》运用富含生命力的史料带出女性
角度的明治维新;《火药时代》在欧阳泰笔下,将中国军事史的学术争论成功转换为大众
阅读材料;不同于多数军事史的前线故事,《盛会不歇》以后方日常的角度,描绘了巴黎
在二战时期在纳粹占领下的文化生活;气象研究史的相关书籍更是难得一见,《预见未来
的人》以轻松的笔调,将气象学上的重要人物成功做了群像描绘。
https://i.imgur.com/JNejTZE.jpg
此外,《洋风和魂》把战后日本向美国仿效取经的服饰业发展与文化转译,做了令人眼睛
一亮的诠释;《疯癫文明史》从希腊时代谈起,包山包海详细阐述精神疾病的历史与认知
,并直接挑战了傅柯的关点;《史达林》则是本格的历史传记,将这位声名如雷贯耳大家
却一点都不了解的历史人物,作了由生到死的全面性交代。历史书写的角度从传统到新奇
,从严谨到轻盈,可谓百花齐放大丰收。
在令人炫目的历史书籍大军压境之下,科普类书籍今年显得冷清而且身分暧昧。《基因:
人类最亲密的历史》、《水的导读》与《世界上最完美的物件:鸟蛋》都算是本格的科普
佳作,《路:行迹的探索》的自然书写也清新怡人。《药物猎人》与其说是科普介绍,不
如说是一本中规中矩的药物医学历史书;《当大脑开始崩坏》讲的是阿兹海默症的成因与
现有的医疗研究,科普书该有的内容都不缺,作者由自身的家族经验出发,将繁杂的科普
素材包装在易于阅读的故事中。
《昆虫志》更是奇特,乍看之下是一本描述昆虫的书,但实则是以昆虫为背景,抒发历史
、哲学与科学等不同面向的个人思考,甚至带点文学倾向,实在难以归类。若说《昆虫志
》是过去的时光总结,那么《当大脑开始崩坏》就是对未来的懵懂与探索。
https://i.imgur.com/oaVdIE9.jpg
今年入围书单上难以归类的奇书还真不少。我们除了可以将《昆虫志》归为人类学民族志
之外,也可以把《洋风和魂》从文化史移到产业经济史;《转角遇见经济学》谈的其实也
不是经济学,而是创新、制度与历史;《末日松茸》则是从人类学跨界跨到云深不知处,
选材精巧讨喜,评审过程中也引起诸多讨论。
无可否认,在各种佳作并陈的态势下,具有独特性题材的书籍较易引起关注,人类学领域
在这方面尤其得天独厚。《麻风医师与巨变中国》、《昆虫志》和《末日松茸》都扣紧独
特的议题,容易吸引读者或评审的注意力;文化史类的《洋风和魂》也有这方面的巧思。
社会学领域不遑多让,《废墟少年》、《被误解的犯罪学》、《女性面对的战争》与《人
行道》所呈现的社会反思,都值得我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怀。
相较之下,议题不容易凸显的政治领域则较为吃亏,《美国金权》与《血路盛世》都值得
一读,但是在其他领域的夹杀之下,不容易被凸显。不过,同样是不易被看见的冷硬素材
,《福岛第一核电厂废炉全纪录》采取了独树一格的剪裁与编辑,彰显其内容的专业与真
诚。这本书以议论、访谈、图解、Q&A甚至还有漫画,来彻底探讨这个令日本社会痛心疾首
的议题。厚实的成果令人佩服,更可贵的是不论拥核或反核,不同立场皆可阅读。(在这
里不免小小抱怨一下,相信出版社已经尽力了,但是,这本书的字体真的太~小~了。)
https://i.imgur.com/SEKWhdk.jpg
▉厚重、跨界、人类学
整体而言,今年的非文学类决选名单有几个关键词:“厚重、跨界、人类学”,这也反映
了近年的国际趋势。英美书市近两年纸本书的销售有所成长,这对书市而言是一剂强心针
。但是面对数位阅读的需求、网络知识来源的多元化以及其他休闲娱乐的竞争,出版业者
还是得想方设法找到独特的定位,吸引大众阅读纸本书。
除了扎实的内容与独特的题材之外,书籍的装帧与开本成了重要考量。也因此,书籍的厚
度走向轻巧与厚重两极化,并不令人意外。台湾出版社愿意花大钱出版厚重的经典钜著,
以高昂的订价挑战阅读大众的品味,实是勇气可嘉。至于轻薄短小的书籍,在一般销售上
更具优势,但要在内容评比中胜出则有其先天上的弱势,在此也期许未来能有令人眼睛一
亮的轻巧书籍入选。
https://i.imgur.com/Tgu2ZEG.jpg
顺带一提的是,有些翻译书籍引进台湾的时机稍微晚了些,就评选的角度来说有些可惜。
譬如同样是原文已出版多年的作品,《昆虫志》尚无时效性问题,但《人行道》在这个时
间点出版就显得有些尴尬。
这本1999年问世的经典民族志著作,描绘了人们对纽约黑人街头摊商的刻板印象,记录作
者的实际观察,整体调性温馨。但20年过去了,不要说美国黑白之间的种族问题在几番交
锋中益发剧烈,连街头都已被拉丁裔小贩攻陷了。另外,争议性颇高的《全员在逃》也在
今年出版,更显得《人行道》的不合时宜。然而话说回来,这么一本经典作品有了中文版
总是好事,建议读者可以将两本书搭配阅读,对美国的底层黑人生活会有更全面的认知。
最后是评审们的一点小期许。中文创作在题材的多元性与成品的完整性等面向上都表现亮
眼,集体写作也有不错的成果,但做为读者,我们总贪心希望能看到更多优秀作品。譬如
翻译作品中,将学术成果普及化的书写占据极高比例,且都有一定佳绩。国内外书市与学
界的诱因机制或许不同,但仍希望未来中文创作在这方面也能有更多耕耘成果。
其次,引进国内的翻译书内容本身愈来愈精彩,但翻译的品质却参差不齐,令人遗憾。中
文读者常有自动重组汉字的反射能力,翻译上的小问题基本上不易被察觉,所以,一旦出
现必需停下来思考文意的时候,就表示翻译问题甚大,已有阻碍阅读之嫌。由简转繁的过
程中未将用词本地化,也是阅读时的一大障碍。无法在重要关键将书本的美好如实传达给
读者,实是一大缺憾。
国外书市正在回温,精装书的销售甚至胜过平装本。纸本书的逆袭或许已然到来,让我们
睁大眼睛,继续期待2019的盛况吧。●
▉2018Openbook 年度好书.中文创作 得奖作品如下:
一个木匠和他的台湾博览会
匡超人
回望
百年降生:1900-2000台湾文学故事
终战那一天:台湾战争世代的故事
野猪渡河
麻风医生与巨变中国
游戏自黑暗
废墟少年:被遗忘的高风险家庭孩子们
织巢:《候鸟》姊妹篇
https://i.imgur.com/63eSlw5.jpg
▉2018Openbook 年度好书.翻译书 得奖作品如下:
少年来了
史达林:从革命者到独裁者
昆虫志:人类学家观看虫虫的26种方式
洋风和魂:日本如何在战后历史与文化交流中保存了美国时尚风格
第11本小说,第18本书
奥古斯都
当大脑开始崩坏:科学×人性×历史,人类对阿兹海默症的奋战
疯癫文明史:从疯人院到精神医学,一部2000年人类精神生活全史
福岛第一核电厂废炉全纪录:深入事故现场,从核能知识、拆除作业到灾区复兴,重新思
索人、能源与土地如何共好
欢乐之家:一场家庭悲喜剧/我和母亲之间:一出漫画剧
https://i.imgur.com/29RXjOP.jpg
▉2018Openbook好书奖 非文学类 决选委员
王怡修(世新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李令仪(中研院社会所博士后研究员、清大社会所兼任助理教授)
翁稷安(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张嘉泓(台师大物理系副教授)
黄桂莹(阳明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