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无法目击的美丽

楼主: cathysheu (爱看书的凯西)   2018-11-29 09:15:18
http://blog.sina.com.tw/cathysheu/article.php?pbgid=70814&entryid=652465
偶然遇见的一部作品。小说的文字质地,以内敛的特质
加以打磨,平实无华,却有种引人探索的奇异力量。
明明简单的故事架构,无特别令人惊艳的创意,仅足以
激起读者欲知后续发展的兴趣,但她颇具份量的篇幅,
读来却并不费力,想来除了顺畅温暖的叙事方式,穿插
在故事之中的大量对话是个关键。故事中的主角们,在
自我剖析的对话之中,都把自己放得很低,像可以理解
每一个灵魂般的温柔。作者把受挫的经历放进角色里,
塑造了谦逊、价值超然、老朋友似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所以读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个好朋友聊天,是非常疗愈
的经验。
但也不止于此,如湖水般平静澄澈的阅读过程里,偶尔
在光洁无波的表面底下,深藏着漩涡与激流。柔软而美好
的文字,时而带来思考方式的冲击。这样的冲击也许来自
于内敛的文字,像是容器般、引导人不断把内在积存的
东西掏出,接触自己伤疤需要的某种决心,不知何时竟被
启动了。这种温暖又微带痛感的阅读感受,只有亲自品读
才能了解。
整部小说的结构,以三条并进的时间轴进行,分别以数组
人马在不同次元中互动,构筑了极富诗意的虚实世界:
张馥、郭承臻与梦境世界。三条线并非各走各的,他们以
梦境世界为桥梁,彼此穿越虚实界限,在不同的空间里,
互有重叠因果地展开各自的探寻。
(以下大爆雷)
故事由一位浮沈于俗世尘埃的失意人物开展,第一部张馥
的故事以缓慢而清晰的节奏,引领读者安心地自我沈思。
倏忽间,故事急遽转折,主角被卷入一场离奇的绑架事件
。从悲惨到浪漫的画面转换,张力可谓钜大,张馥于一瞬
之间幻化为英雄人物。但很快会发现,这是假的。作者
刻意玩弄了读者。在发现张馥为此傻眼的同时,读者会
察觉到,自己也被诈骗了。
除了作为情节的爆点,诈骗也是整部故事蛮重要的隐喻。
一切皆是假,那么是不是该重新思考,什么是“真”?
陆续再登场的几个类似影子的角色,作为模糊虚构与现实
界线的串联人物,也呼应这一隐喻。
当故事来到到第二部时,看倌们将恍然明白,不只绑架是
精心设计的假游戏,整个第一部的情节,其实也是虚构的
。它们是张馥写给郭承臻的小说-其中到底有多少真实
比重?读者无从得知。聪明的也许从不断出现的梦境、
虚拟绑架等暗示,预感出不寻常。在整部如散文诗般、
缓慢行文的小说里,这样的巧思倒平添了不少阅读乐趣

层层推演,读者终会在故事的故事之外发现,作者要谈的
,其实是“书写”。
理由一,原来张馥并非书中人物,而是书写者。若假设
不致过份大胆,第一部当中,那位身上?不带一件行李、
连小袋子都不肯的Jack Reacher“剥得干干净净”的生活
方式,很可能就是作者书写的态度;而“人生似乎也就是
‘考虑该装什么进去、该拿什么出来’”,则是小说的
核心思索。
再者,在张馥以第一人称、充满真诚的书写中,剖析了
自己的脆弱与卑微,也写到了谋生的牢笼困境。张以老师
的身分,与同样也陷在困境中的“郭主任”相会于咖啡馆
中,两人交换的许多想法,成了第二部的伏笔—郭为追寻
人生意义所展开的旅程。第二部的“自我书写”更加淋漓
尽致了,不仅有郭承臻写给前妻的书信,新登场的迷人
角色,小淳,更以侃侃而谈的网络小说,带读者探入人物
的内心真实。
除大量日常细节与人物自述的舖陈,作为主线故事,郭承臻
与小淳之间美好的情感流动着,沛妍与晓言等支线亦缓缓
渗入。平淡的现实感被营造得极自然、极宁静。然僵硬可怕
的梦境,偶尔却冷不防地插进来。平宁与紧张的强烈对比,
创造出一种“不自在”的反差感,令读者不得不从安逸中
抽离,被迫去思考:作者到底想传达什么。
结局揭示了某种荒诞,那令人不安、想要尽可能逃避的梦魇
,竟有可能才是真实?美好隽永的“现实”反而是伪装?
张馥的死传达了强烈的讯息,让我们像一头撞上了高耸的
冰山,令一直以来的深信不疑彻底解体!以整部作品用心
建构出的温柔世界、使读者暂可逃离生活的舒适角落,最后
却在一瞬之间崩?了,真是好不残酷的结局。但惆怅之余其实
也勾动了心中某些幽微之处,关于我们是否知晓自己身在
险境,一个失去自由选择的世界里。阅毕,这些思绪仍在
“梦境”与“现实”之间,低回梭巡。
后记
由浓浓的孤独书写,到自我追寻与探究的这部作品,温暖简约
的笔调,扣入微微奇幻味的架构中,特别的文字让人有种依恋
感—那种教人爱到心坎里的温度。阅读过程中特地记下了杂感
,条列于下。
*第一部中以细节营造的画面感,令人印象极为深刻。跨年
买酒、遇求助的男人、拒绝后心生愧疚、这瓶酒却被绑架
他的男人喝了,那被“剥夺”和“贫穷”的屈辱感,就在
这些平庸小事中,丝丝入扣地刻进读者心中了。
*书中对性多所着墨,场景从沙滩、海边淋浴间、电影院,
到小淳的店、203 号房等。人物则从郁婷与张馥(只写前奏
、对性不著一词的写法,美得不可思议的一段)、小淳与
正材、学弟、郭承臻等,初始还觉得这些安排,是作为人物
之间的关系串连,以及情节的黏着剂,可能是种轻巧的贯穿
方式。但通篇读完之后,又觉得另有深意,以真实与虚幻之
辩证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性应有实质幸福的隐喻。
*梦境作为现实与幻想的转换,美丽文字之间穿插突兀的梦境
,令人觉一旦进入其中,若不快出来,将永远活在里面。
作者刻划了一个严酷的世界,无路可退、死胡同般的空间,
挑起了读者内心的恐惧感。却也暗示了在梦里与潜意识发生
的事情,在现实中可能不小心露出端倪。梦境与现实不停的
交叠,也让真实与虚幻没有了既定。这一部份的概念很不错
,若再多经营,也许能创造出更好的层次感。
*郭承臻送沛妍去医院,完了走路去搭公共汽车,途经一座干涸
小溪上的桥,想起某句苏轼《西江月》的词句:“解鞍敧枕
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原来是非常切合郭身在异地的
心情,最后却成了对升学主义的省思,反讽感很高,桥段
巧思也很令人激赏。
*作者设计让郭失去听觉,作为之后与超现实世界间的转换
开关。对读者而言,能够借由书中角色的叙述,体会失聪
经验,也是阅读的高度乐趣。书中有一小段文字传达了此种
感受:“但下午下起了大雨。透过我房间的窗户,可以看见
灰色的天空下,马路对面的树稍摇晃。路面上水珠不断跃起
、破碎、落下。令人痛苦,看着这样的画面却听不到雨声。
没有任何手机和文字可以转译那样的声音给我,我原本是
一下雨就心情好的人。”读完这段,必须阖上书本平复一下
心中的激动—藉对雨声的渴望速写失聪的忧伤,其中承载的
深情与诗意,令人真难负荷。
*小淳与郭承臻的大量谈话中,有一段讲到“嫉妒可以是一种
有意识的选择”也是简短的一段文字,却极有杜子春式的
自由意志况味。这段对白形塑了小淳独立思考的女性形象,
也深深印入读者的心中。
作者: DAKOU (大口)   2018-11-29 10:02:00
作者: mangomuachee (肉棒青年)   2018-11-29 22:15:00
推推!
作者: ag688796 (imsherlocked)   2018-11-30 18:5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