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Bad Blood恶血:硅谷独角兽的医疗骗局

楼主: joyceemi (joyceemi)   2018-09-22 13:59:28
网志好读版 https://justininvesting.wordpress.com/2018/09/22/bad-blood/
前阵子新闻才报导美国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即将解散。就算你不知道Theranos是一家做
什么的公司,但你绝对看过这家公司执行长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的照片
或相关报导。在2004年,霍姆斯从史丹佛大学辍学,创立了美国生技产业最大的独角兽之
一,号称用“几滴血”就可以提供准确的血液检测结果。我之前听到这样的伟大发明诞生
,心中也是充满期待。这样的改变对于目前的医疗环境是多大的福音、减缓病患因抽血造
成身理及心理上的压力,并且而使整体医疗品质变得更好。
但是,很遗憾的是,这项革命性的创新其实是一场“超大骗局”,欺骗了一般市井小民,
更欺骗了许多高社会地位人士与高知识分子。Theranos在当时以独角兽之姿,估值一度达
到90亿美元。所有公司提供给投资人的财务估算,都是霍姆斯捏造出来的,并借由其背后
的广大人脉网络募集到巨额的营运资金,让她可以不断的进行“研发测试”。
既然有着最优秀的人才与充沛的资金,Theranos为什么还是走向灭亡之路?
《恶血:硅谷独角兽的医疗骗局!深藏血液里的祕密、谎言与金钱》(Bad Blood:
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这本书就是由一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
约翰·凯瑞鲁,在接到一位病理法律部落格格主亚当·克雷伯的爆料电话后展开的一系列
调查,揭露由霍姆斯所主导的恶血骗局。
读到后面时让我想到之前看《邮报:密战》(The Post)这部电影,虽然两个事件并没有关
联性,但是过程却有某些相似性。恶血的剧情对我来说更震撼,对我来说,医疗技术的进
步更攸关我们人类的未来,不道德的医疗体系对我们的社会造成更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
更应该去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作者借由这本书,让我们贴近真相。
顺带一提,《恶血》之后也会拍成电影,目前确定由珍妮佛·劳伦斯主演,相信借由大萤
幕的呈现会更震撼,更警惕人心。
我不想着墨太多书中的细节,在作者笔下,我相信每位读者对于Theranos或伊莉莎白·霍
姆斯的发迹过程,还是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赞同并敬佩霍姆斯创新的精神与勇气,毕竟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创新都来自于改变现状的想法与勇于执行的决心与毅力。
但是在我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于霍姆斯的反感却在我脑中不断滋生,有些章节更是令人
愤怒。就像书中所述:病人可能会受到伤害!错误的血液检测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使病
患遭受不必要的医疗,更严重的是,有病人可能会因为延误救治而死。
你不能默视这个情况发展下去!
如果你今天所推出的产品是新潮的消费品,利用愿景来争取投资人的认同,利用夸耀或超
越事实的的行销手法挑起顾客的欲望而做出购买行为,这些都不会使我们的生命存续受到
威胁。但是,一旦你选择了医疗产业,你就注定肩负起一般人无法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做
出令人尊敬的贡献。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霍姆斯如何利用不实的数据来呈现产品的功效,并实际对于病人造成
后续的影响,却因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而未负后续的责任。要说霍姆斯认为一个重大的
创新是由累积不断的小进步而来,那Theranos的毁灭也是因为她并不在乎她眼中的“小错
误”,牺牲了别人的权益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或许现在“过度的承诺文化”已经变成商业世界的运转模式,好像演久了就会变成真的!
许多公司对外吹嘘自己的技术以取得资金,另一方面却隐瞒真正的进展、期待现况有一天
会真的赶上吹嘘。这一套做法或许在科技产业受到容忍,但是当科技结合了其他产业,主
角变配角,有时候反而会让原本的产业质变,以本书来说,医疗公司才是Theranos最重要
的身分,一个透过wifi或手机网络,远距操作的可携式血液检测机器,重点还是在如何让
血液检测的准确度与效率的水平可以提升。
除此之外,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只是Theranos与霍姆斯的诈欺故事,其中交错了许多
人性特质的描写(包括主角与关系人),与现代商业的竞争生态的呈现,也引发了我很多其
他的想法:
例如,伊莉莎白·霍姆斯一直很崇拜贾伯斯,甚至媒体也用女版贾伯斯等名号来尊称她。
为了“成为贾伯斯”,不管是创业精神、产品设计、甚至到行销广告等无一不以此为发想
。这种模式是否会带来负面效应?
当我们认同了霍姆斯所打造的“故事”,并且将它根植在我们(或那些投资人)的内心时,
是否因出于信任而忽略了盲点。而霍姆斯自己呢,是否也太为了模仿与追求成为心中的那
个人,而迷失了自己?
另外,讨论到医疗领域,一定会讨论到道德标准。在《21世纪的21堂课》这本书中,作者
哈拉瑞提到了道德的章节对应过来让我超有感。他说:
‘道德的重点并不是“遵守神圣的诫命”,而是要“减少痛苦”。所以,想让自己是个有
道德的人,并不需要相信任何神明或神话故事,只要好好了解“痛苦”的深义就行。如果
你真的明白某项行动会如何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自然就不会去做。’
所以,霍姆斯有没有想过,他过去做的决策是否与“减少他人或自己的痛苦”相抵触?
但是,如果说一开始霍姆斯就是打着骗人吸金的算盘从史丹佛辍学创业,想一想逻辑也是
不太对。霍姆斯自己也说:数据会说话!医疗判断标准就是完全看数据,没有商量空间。
不像许多领域只需要拿一把无形的尺来量就好,解释空间极大!如果真的想诈财,想想现
在有多少种轻松简单的诈骗手法,根本不用选最难搞的医疗领域。只是,霍姆斯后来怎么
走歪的,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强大的权力总是会扭曲真相和事实。如果你真的想要得知真相,就需要逃出权力这个黑
洞,允许自己浪费许多时间,在它周边四处游荡。”
也许霍姆斯会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她不愿意面对事实真相与做出调整,也可能是由很多权
与利之间的拉扯之下的结果。因为在商业上,获利、成长,加上时间压力,四处游荡似乎
是不被允许的一件事。
总之,这本书真的很精彩,也让我学习到很多关于这个领域的基本常识。但就如我说,每
个人读完之后一定都有不同的看法,我最后引用本书作者的结论,只能说我部分认同作者
的看法。在医疗领域中,确实应该提高标准来检视伊莉莎白·霍姆斯的所作所为,而且她
也罪有应得。但就商业领域来看,伊莉莎白·霍姆斯也许选别的产业真的能成就一番事业
也不一定了。
作者约翰·凯瑞鲁:“持平而论,我敢说,十五年前她刚从史丹佛辍学时,并不是一开始
就打定主意诈骗投资人、置病患于险境。根据各方描述,她有一个真心相信的愿景,而且
全心投入实现,但是在她投入一切,想在“独角兽”荣景的淘金热中成为下一个贾伯斯的
过程里,她在某个时间点突然不再听取忠告、开始抄捷径。她的野心太过庞大贪婪,容不
下任何干预,如果在她通往财富和名声的路上会有人遭到池鱼之殃,那也只能这样了!”
作者: x111222333 (试验者)   2018-09-22 14:51:00
创投界中,靠诈欺、吹牛手段骗资金的好像不少,能搞这么大也是厉害
作者: darkwindwind (darkwindwind)   2018-09-22 15:39:00
跟那些医疗相关研究造假的人一样,只顾名声不顾病患……
作者: lolic (lolic)   2018-09-22 16:01:00
独角兽与牠的产地:硅谷新创公司历险记 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一边写创投公司刻意模仿google欢乐环境不过工作没半点效率一边点出因为资金炒作所以造成这种只要搞上市没获利都行的扭曲独角兽公司环境
楼主: joyceemi (joyceemi)   2018-09-22 16:10:00
当有源源不绝的资金,就会造成浪费了:(
作者: Nolan5566 (诺兰‧五六)   2018-09-22 18:17:00
文组的力量
作者: kantantantan (专发优文)   2018-09-23 01:02:00
作者: psion (psion)   2018-09-25 09:57:00
Holmes老爸是前Enron高管 你懂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