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道德骚扰心理学:逃脱“都是为你好”的陷阱--加藤谛三(二)

楼主: lueichun (no anonymous)   2018-09-12 22:47:29
承上篇,对于道德骚扰受害者而言,该如何应对加害者?
首先要了解,加害者的样貌(绿字即为要注意的点):
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痛苦,通通归咎到别人害的。
例如孩子做错事,父母照理讲应该是就事论事,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并设法引导孩子改善
。然而对于加害者父母而言,孩子做错事就是他们归咎痛苦最好的机会。
要是孩子没有认错没有改善,那样的父母当然会抓紧机会痛骂飙骂一顿;
但即使孩子真心道歉,也拿出要改善的诚意,他们还是会发狂似的大骂痛骂,
而且骂的内容还跟孩子犯错的内容不相干,而是一大堆根本就跟错误本身无关的东西。
又例如在外面,加害者也非常容易跟人起冲突。
他们对别人漠不关心
即使有好心人跟他们说明、解释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
加害者也不可能听的,他们也是相信上面那些等式:
关心=强迫、威胁、恐吓
沟通=命令、发泄、泄恨
尊重=轻视、无视、贬低、污辱
相信上面那几个等式,其实也就等于漠视别人,对别人漠不关心。
因为别人很可能根本就没那么负面的意思,但那些加害者却仍深信不疑。
观察一个人是否会称赞自己子女或其他亲近的人。
要是都不会,这人很可能也是道德骚扰加害者。
怎么说呢?因为一个不会称赞别人的人,表示他看不到别人的好,
更进一步就是他漠视别人、完全不在乎别人。这样的人会对别人自私自利、为所欲为。
观察对方遇到别人快乐时,反应是什么。
如果是负面的反应就要小心。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看到别人快乐,反应如果是负面的,
表示那个人可能根本就不希望别人快乐,甚至可能希望别人痛苦。
例如加害者父母看到子女因为取得好成绩而开心,加害者父母可能回
“这样就开心?你也只不过这次考的还可以而已!”
“你少骄傲了你其实根本就不怎么样!”
“要是我把你在家的模样跟老师讲,我看你还敢不敢这么嚣张!”
检视对方是否有过于强烈的牺牲奉献的想法。
呃……牺牲奉献听起来不是很好吗?还会“过于强烈”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过一种人,
这种人明明就没人要求帮助,他却自顾自的硬要帮助别人,
别人拒绝他们还会扯“我是在帮你耶!你怎么可以不领情!你太不懂人情世故了!”
又或者是有一种人,明明别人对他很糟很坏,他却继续对那个人好
(这比较常见于男女关系)。
这两种牺牲奉献都不是出于别人需求,而是不请自来的,
这样的牺牲奉献,就是过于强烈的。
这种牺牲奉献过于强烈,但这只是表面上看到是这样。
实际上,这种牺牲奉献是为了自己,也就是说是为了满足自己而产生的。
当然,牺牲奉献也有出于关心别人的。这种牺牲奉献才是正常的。
察觉到别人牺牲奉献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很重要,
必须察觉出这两者的差异,才能找到正确的人并与其互动。
作者: lilith2000 (云淡风轻)   2018-09-12 22:54:00
看完两篇的心得是...受害者必须得先了解加害者的手法才能够找出对应的方法
作者: copycat14 (copycat)   2018-09-13 04:06:00
第一段绿色的字 实际上是在骂加害者但字面上的意义 会让习惯内疚和自责的受害者看了心里一颤:“我受够那些加害者骚扰了”“啊!我这个想法不正是把自己的痛苦归咎给别人吗?”“我才是不道德的加害者啊......那个加害我的才是受害者”因为长期处在不正常关系 一直被盗德骚扰 最后受害者自己极为难受 但连关心自己都没有能力 更别说关心别人了所以“漠不关心”受害者很大概率也会中枪黄字等式 在健全的关系中是歪曲的但是在道德骚扰的关系中 加害人这么想 也这么做那这些等式对被害人就是现实 忽视等式反成为逃避面对恶劣的事实后面那些段落也是...那些加害人症状受害人都有但这些症状不是受害人有能力自己主动选择的被这种不正常的关系扭曲人格 受害者有可能变成加害者或成为无能的人而那些对加害人的形容词 我认为只是加害-受害人关系下必然的“结果”但绝对不是拿来评判 加害受害人的根据因为很可能连受害者都一起躺着中枪文中后半段的现象就不可能是被动的受害者会有的但是挺过加害人的折磨后 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你会照你做的去想...”因为受害者无时无刻都处在这个假道德逻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