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WHEN》什么时候是好时候?

楼主: joyceemi (joyceemi)   2018-09-10 20:39:36
网志好读版 https://justininvesting.wordpress.com/2018/09/09/when/
时间控管是每一个人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一天就是24小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将自己的效
用发挥到极大?这几年下来,我觉得自己还算可以掌握自己的时间,要怎么有效利用时间
,不只是把代办事项填满行事历而已,而是要观察自己在一天中的每个时间点,体力与精
神状态最适合做什么事情,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我们观察自己每一天的生理表现,一阵子之后,便可以掌握诀窍,也就可以对自己的
时间分配做更好的配置。就我自己观察的结果,强制的时间表有时会适得其反,让自己在
不对的时间做着没有回馈的任务。举例来说,我发现我在早上的时候专注力特别好,就可
以利用这时候做一些复杂的工作、进行高效的学习,读一些需要大量头脑运转的书。我也
发现我到了晚上11点之后专注力最差,越逼自己动脑反而会产生抗拒与负面情绪,这时如
果不想那么早睡,就可以读一些轻松的书或小说、看影片或听专栏等活动。
但是,我观察出的结果,有没有可能可以再更精进呢?甚至,我能不能连我零碎的时间的
可以发挥效果,在《什么时候是好时候》这本书中,作者丹尼尔·品克可以帮助我们,用
更科学的角度,辅以大量的实验数据,让我们更可以掌握时间,也可以更进一步延伸到我
们的生活,掌握“完美的时间科学”。
掌握一天的时间-高峰、低谷、回升
作者在书中的第一部,就是在发掘一天时间中的科学秘密。
上面这张图依据我们起床和就寝时间的中点,来判断我们是哪一种“时型”的人。通常分
为云雀、猫头鹰和大多数的第三种鸟。我就是属于落在中间值的第三种鸟,而大多数的社
会运作也都是基于第三种鸟的设定建立的规律。
这可以引伸到另一个观察研究,则是针对我们的一天,分成三个阶段:高峰、低谷及回升
。大约有3/4(云雀+第三种鸟)的人都是遵循着这样的规律经历一天,在早上和晚上时工作
情绪与表现较佳,在中午时落入低潮期。而剩下的猫头鹰,则是较常以回升、低谷、高峰
的顺序过一天。
所以,你大致上可以借由这样的时型分类来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并在生活与工作上安排出
合适的时间配置。我们也借由这些统计数据,更加确定我们不可能时时处在战备状态,随
时保持正向的心情,我们应该在面临低谷时,适时的选择放松一下,找一些替代方案,让
自己可以短暂抽离紧张的情绪,才有办法再接下来的时间重新振作、保持专注,提高工作
力。
掌握时机-开始、中间点、结尾
我们现在可以掌握自己一天的时间了,那我们应该外推这个概念,来看我们的人生是否也
可以照着高峰、低谷及回升的阶段来走?在这本书中,作者将时间轴分为开始、中间点与
结尾,提出每一个阶段所赋有的能力、意义与可以带来的改变。
开始是正确起步的重要开端,常有人说,凡事起头难,但是结果往往在开始前就已经注定
了。所以在开始之前,你必须要有所准备,才有办法在开始之后顺利照着预想的方式前进
。开始的力量很大,从什么时候开始(WHEN) ?如何开始(HOW) ?都主导着我们后面可能
会经历的过程。
那中间点呢,若是以一天的时间做为整个时间轴的缩影,在人生的中点,我们最常遇到的
比较有可能是低潮。我们常说的“中年危机”有可能就是由此而来,当我们还小时,我们
面对人生拥有许多梦想与目标想要完成,我们到了老年学会了无为与淡然处世的态度,但
是当我们身处中年,我们比较有可能面对的是“期待没有实现的失落感”,让我们不知道
该继续往下走还是该放弃,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折磨。
2015年五个科学家就黑猩猩的心情来做研究,发现这一生都在囚禁中的黑猩猩也会有“中
年危机”的情绪现象产生。事实上,这有可能是一种生理的自然现象,而且无法避免。既
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去抗拒。反过来想,我们不是铁笼里的黑猩猩,我们面对自己的人生
是有所选择的,人生是一连串的事件,中间包含着无数个需要选择的拐点,每当遇到一个
拐点,有可能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开始。如果你甘于受到目前状态的约束,那你等于是自己
把自己禁锢起来。
人类之所以可以与众不同,在于我们可以自主创造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中间点也可以成为
转捩点,我们可以利用一种“哎呀效应”,在面对中年危机的急迫感中,激发我们的意志
,重新拟定战略,重新开始作战,而且根据统计,当你乐观面对这样的挑战,你的下半场
有可能表现得更为出色!
那结尾呢?结尾是不是已经注定,就不能改变了?我要告诉你,还没到最后一刻,不要认
输!棒球比赛的经典名言:九局下半才开始不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在接近某些终点时,我们反而更会付出全力。举例来说,“年龄逢9者”会认为自
己即将迈入十年的最后一年,而促使他们做出平常不会想到的行为与设定达成较高的目标
。又或者是赛跑时,我们会看见跑者在终点线前做最后的全力冲刺。根据1930年代初期由
科学家克拉克·赫尔提出的“目标等级假说”,就发现了我们在结尾时,会受到想要追上
剩下那段短短距离所鼓舞,成为结尾的激励力量。
接下来,“我有一些好消息和一些坏消息”想要告诉你,你想先听哪一个呢?
一般人应该都会先想听坏消息,再听好消息。因为在过去数十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大约有
4/5的人,他们“情愿以失去或负面结果开头,最后再以正面结果收尾”,会让他们的感
觉更为良好。
不过,我的好消息刚刚在上半部分的文章说得差不多了。简单来说,只要你可以掌握你的
生理时钟,你就可以把一天当中的时间,做更好的安排。以及,人生的时间轴其实可以有
许多重新再来的机会,你可以运用不同的时间地标,例如每个月的第一天、每年的第一天
、你的生日等重新立下新的志向来努力,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好、甚至有不一样的美好结局

那坏消息呢?
坏消息是,有的时候时机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我们有时是处于被动选择的状态。
我为什么要在最后告诉你坏消息,是因为在乐观的激情后,我们还是得面对现实的人生,
必须加点理性的元素。并非只要是正确的开始,就会有完美的结局。也不是只要做了正确
的选择,过程就会像你想像中顺利。
塞万提斯,《唐吉诃德》:“有个幸运的开始比什么都重要。”
我出社会的时间大概就和2008~09金融海啸发生的时间差不多,那时失业率上升,许多人
都找不到工作,即便找到工作的同侪,薪资待遇也不像之前那么好了。在这个时候跨入职
场,总不能说是这些人不懂得择时吧!只能说处在艰困的环境当下,运气似乎不站在我们
这边。
经济学家丽莎·卡恩在1980年对1979~1989年之间大学毕业的白人男性研究中就发现,这
些男性开始工作的时间,强烈影响他们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在经济疲弱时的就业者在刚开
始工作赚的钱,比在经济强见时的人少,而且这种输在起跑点的状况,会持续影响二十年
之久。
如果以这个例子为出发点,我相信你一定还是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的案例与经验,包括我们
在学校里的系所选择,关乎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些过去热门的系所,在世界不断改变
的情况下也变的黯然失色,有些过去乏人问津的系所,却因为某项发明而突然呈现爆炸式
增长。
若以投资来说呢?
巴菲特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自己是一颗“幸运的精子”。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他的财
富是因为他比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还要幸运,他可以出生在美国,享受经济成长与股市上涨
所带来的直接好处。
时机也会影响你看待投资的心态,并且产生长久的影响。
当你在开始踏入股市时是牛市的开端,几年下来让你赚了不少钱,那你对于投资可能就会
保持着更为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是,如果你在一开始踏入股市时不久后就面临熊市,让你
尝到惨赔的滋味,从此后你多半会觉得下一场危机总是近在眼前。你在面对投资时,就会
更有危机意识,随时保持警惕。
如果今天一个人是在金融危机、股市崩盘前踏入股市,那他等于是一脚踩进了泥沼,开端
的亏损让他很难翻身。但是如果一个人是在这几年进入股市,便随着史上最长牛市累积自
己的资产。举例来说,两个人同样拥有100万元,先亏损50%的投资人,必须将剩下的50万
投入到报酬率200%的标的上才赚得回本金,但是先赚到50%的投资人,只要资金与风险控
管得宜,等于是赢在起跑点了。
虽然投资与技巧有关,但是不能说与环境毫无相关,年轻人还有本钱可以重新振作继续拼
,但是要想想,若是一个即将退休的人,他的退休金都摆在投资帐户当中,在金融危机前
退休跟在金融危机发生后退休有没有差别?
结论
我们都知道时机就是一切,但是有的时候掌握时机却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事情之一。我们常
常听到“掌握先机”、“把握机会”,重点是机会来临之时,你是否可以发现?
真正重要的,是对“时间”的了解与掌握,用“时态”去思考每一件事。当我们感觉到未
来和当下的我们有着紧密的连结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更贴近未来的自己,规画出更有效的
策略去达成目标,而且因为这样而许下承诺,对于我们的所做的行为会更为负责。
一切又回到生命当中事物,都是在人生的时间轴上陆续发生。而每一个时间点,都会给予
我们不一样的意义。到最后,就如同作者在结尾中所提:
以前我相信,“时机”就是一切。现在我相信,每件事物都有它的“时机”。
延伸阅读:《The Undoing Project》橡皮擦计画
这本书中提到了许多科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有一段落是在描述我们对于结局的经验编码,
称为“峰终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记忆事件时总是最记得结束的方式带给我们的感
受,却低估整个事件历经的长度。《快思慢想》的作者丹尼尔·康纳曼称此为“时长忽视
”,表示我们常常将结果放大检视。这让我连结到另外一本书《橡皮擦计画》,在这本书
中作者麦可·路易斯在写康纳曼研究“后悔理论”时的故事,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与思考,
非常值得一看!
作者: alleninwar (新星)   2018-09-11 00:13:00
作者: emile1224   2018-09-11 00:27:00
感谢分享
作者: cityskyline (Calcifer)   2018-09-11 17:33:00
推,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