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真确(FACTFULNESS)

楼主: joyceemi (joyceemi)   2018-08-05 21:02:26
网志好读版
https://justininvesting.wordpress.com/2018/08/05/factfulness/
《真确》(Factfulness)这本书是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2018年推荐的书单之一。比尔·
盖兹对这本书的赞誉是:“这是我所读过最重要的书之一,可以带领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
备指南。”
真确思考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让世界更美好
我们的文章也曾介绍过许多关于思考方式与心理偏误的书籍,那些书告诉我们,人类的天
性就反骨,我们总是过度自信,以偏概全,常常因为心理学所称的禀赋效应,认为我们所
拥有的事物就是比其他人的更有价值,让我们在做出许多判断的时候,往往认知和事实之
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真确》这本书同样的也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思考,基于事实来行动。但是,这本书
最有价值的部分,不只是告诉你一个真确的思考模式如何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判断,求真带
来的好处不仅是攸关个人,拓展我们的眼界而已,而是告诉你:
如果你拥有求真的欲望与付诸行动,你的一个小小的作为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贡献,这个
世界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有这么夸张?
真的有,因为这就是我看完这本书最深刻的体悟!
如果每个人都只靠着接受“讯息提供者”,将选择性的资讯传递出来给一般大众,那这个
社会只会有对或错、接受或不接受、支持或是反对等的二分法。
但是,当有某一小群人开始去追求真相到底是什么,有人开始为了真相发声,有人愿意提
倡多元化,改变是进步与创新的第一步,那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作者-汉斯·罗斯林(Hans Rosling)
本书的作者是由汉斯·罗斯林(Hans Rosling)与他的儿子奥拉(Ola Rosing)和媳妇安娜
(Anna Rosling Rönnlun)共同合作的心血,在2005年,他们三个人共同创办了盖普曼德
基金会,一起推广人们对于事实的认知与追求,抵抗广泛的无知,也因此促成了这本书的
诞生。
汉斯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位数据科学家,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汉斯描述了许多他自己亲
身经历的故事,有快乐的事,也有让他遗憾终身的例子。小时候,汉斯的梦想是成为一个
马戏团表演者,但是因为父母的期望而顺利的当上医生,但是,因缘际会在诊疗中遇到一
位马戏团员,让他一圆儿时梦,成为一位“擅长表演吞剑的医生”,从这个故事,可以看
见汉斯的调皮性格,也因为这些故事,让这本书的文字充满感情
汉斯也说自己是一位“可能性主义者”,可能性主义者的特色是,意思是既不抱持无端的
希望,也不抱持无端的恐惧,持续抗拒过度夸大的世界观,并相信未来会持续的进步。
不要美化过去的成就,也不要预期坏事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们在思考任何事情时,都应该将这两个想法同时摆在脑中。在汉斯认为,庆祝现有的成
功与继续目前的奋战两者并不冲突,但是成功不会从天而降,我们应该努力去达成更高远
目标,如果因为愚蠢的误解而丧失希望,或许就无法达成目标了
可惜的是,汉斯本人并没有亲眼见到这本书的出版与世界因为这本书的改变,而在2017年
因病逝世,在最后一次至医院治疗时,汉斯仍手握著这本书的书稿,为书中的内容进行最
后的讨论与修改,这本书的完成,也是汉斯为这个世界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
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扭转十大直觉偏误,发现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汉斯经过多年的研究,将我们在看这个世界的同时,有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分别用十个偏
误来讨论。这些偏误当中,包括了人类固有的主观意识与情绪因素,以及数据的滥用与解
读能力,每一种偏误皆可能独立存在,也最常见的是彼此相互作用,来提高影响力。
书中第一个介绍的偏误就是二分化直觉偏误。这个社会上,许多人因为方便、简单,很容
易就把一件事物分成两类,例如富人与穷人、你们跟我们、对或错…。
思考一下,正反两个类别之间,有没有重叠的部分?我们真的可以清楚的划分界线吗?
我们也很直觉的把这个世界画分成富国与贫国,开发中国家与已开发国家…有一些对我们
来说是“常识”的认知,比如说:富有国家生育率很低,贫穷国家很会生小孩;富有国家
的女性接受教育比例高,而贫穷国家则不然…
但是,我们的认知真的代表事实吗?
下面的图片是利用作者所开发的气泡图,横轴是每名妇女的生子数,纵轴是五岁以下的孩
童的死亡率,我将印度及中国位置标记出来观察近60年来的走势,不过就算看整个世界的
趋势,也会发现泡泡从右上角逐渐往左下角移动了。
其实这个世界已经变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造成这样的趋势,在于我们所谓的很多低所得国家,他们的生活其实也一直在不断的进步
,不管是在健康或是教育,生活品质持续的提高。许多人并不是只存在高所得或低所得国
家,而是在中所得国家。
所以我们应该用不一样的评估方式来对这个世界做分类,汉斯提出了用“四个所得等级”
,以每人平均一天的美元收入来分类。这四个等级可以想像成在打电动游戏,每个人都想
从第一级开始晋升,最后达到第四级的位置。目前的状况是,全球人口最多是处在第二和
第三个等级之中,这两个所得等级的居民,每天生活的基本需求都能获得满足。
在每一等级的国家之中,也都还会有不同所得等级的个人。你可以到作者们设立的“
Dollar Street”网站,上面有丰富的照片集,呈现不同等级生活的照片。你会发现,影
响人们生活模式的最主要原因,不是他们的宗教、文化,或者是居住的国家,而是他们的
收入。世界上拥有相同收入的人,通常生活过的都差不多;但是同个国家不同所得的人,
却也可能过的天壤之别的生活。
用数据来求真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我们的认知其实是错的。如果真是如此,我们又要靠什么来纠出错
误并且取代误解呢?答案就是“数据”。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用客观的方式去检视事实,而不只是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如果你得到了某些数据,有一些过往的“常识”就会被扭转了!
比方说,新闻会大规模报导飞安意外的新闻,但却没有提到现在的飞行安全程度与过去相
比已经大幅的提升了。在2016年总计有4000个飞机航班安全的降落在目的地,只有10个航
班预到至死事故,出事率为0.000025%,是航空史上第二安全的年分。
恐怖攻击是人们最害怕发生的事件之一,每当有疑似恐攻的新闻发生,总能引起民众最大
的注意力。但是,你知道在2016年因恐攻而死的人数只占全球死亡人数的0.05%吗?在美
国,一个人遭到酒驾撞死的机率比因为恐怖攻击而死亡的机率高出50倍,如果我们已经采
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恐怖攻击,是不是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可以降低危险的事物上?
“恐惧”的吸引力
为什么飞安事故与恐怖攻击的新闻那么受到注意及传播恐惧?为什么我们接受比较多的负
面讯息,而且坏消息永远传的比好消息更快更远?其实还是因为人类的内心倾向于留意坏
事的发生,可能因为某些事曾经伤害了我们,导致深埋在内心深处无法忘怀。在《注意力
商人》这本书中就有提过,吸引注意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观众有紧张、失败、痛苦等高
度情绪性的感受,所以才会有愈来愈多辛辣低俗的节目产生,不断的发送刺激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政府或团体想要树立权威,或是执行某项政策,想取得人民的认同
感,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前几年一部非常知名,由美国前副总统高尔所筹画的《不愿面
对的真相》纪录片,主要传达气候变迁所造成的全球暖化现象,正在破坏我们所居住的地
球。
在高尔第一次与作者汉斯碰面,讨论要怎么描述气候变迁这个议题时,高尔说:“我们需
要创造恐惧。”因为恐惧是让民众对未来危机采取行动的唯一方法,简单来说,是一种手
段。在某些方面,采取一些“小手段”或是“善意谎言”,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
些行为被滥用,结果又会如何?
我们知道一件事,就是未来总是无法预测与含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每当我们谈到未来
,我们应该抱持的开放态度,不应该挑最夸张的某个指标来呈现最糟的状况,讲得好像注
定发生。而是将数据纳入考量,改善数据,并依据改变与调整而行动。
不靠数据无法了解世界,但光靠数据也无法了解世界
在科技大幅进步的世界,取得数据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不过,我现在要告诉你,事情没那
么简单,当你了解故事背后的数据后,也要反过来看数据背后的故事。数据与故事是一体
两面,拿到数据的人可以也可以“看图说故事”,就像魔术师一样,让听故事的人落入偏
误之中。
统计数据与图表往往让观众可以一眼辨识出讯息提供者想要传达的概念。但是,有时候陷
阱也
隐藏在图表当中,像是最被广为使用的平均值,或是为人忽略的极端值,就常会扭曲事实
。如果没有办法描绘完整的轮廓,那统计数据就没有意义。数字都应该要表达“整体”情
况,而不是某些特定的区块。
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先帮某些事物进行分二分,或是断定某些事物永远不会改变。我
们最好是可以先提出问题,找出可疑之处,再运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来评估这些数据是否合
理。比如说,借由比对不同的数据,知道个别的数字是否失真,或是依据80/20法则,先
找出占80%的那些项目,了解这些项目的背后的故事、成因与富含的意义。
培养求真的习惯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每天都不断的在改变!微小的改变往往被人忽略,但是累
积起来的力量却很可观,当趋势形成时,我们往往会很惊讶,但是那是因为我们平常不愿
意去观察、没有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于未知之事所带来的风险意识。
当危机迫在眉睫,恐惧迫使我们要在最快的时间内采取行动,但是在仓促之下,出于直觉
的决策也往往是最烂的。现代人往往认为自己拥有“自由意志”,如果没有在平时就培养
求真的习惯,我认为也只是建立在过度自信的偏误之上,怀疑是否每个人真的都可以“独
立思考”并做出决策,还是只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已。
寻找原因而非战犯,群找体制而非英雄。
如何培养求真的习惯?先从找到根本的源头开始,所有的对错不会只由某一个人,或某一
件事物而起,就如同“爆红”或是“爆款”,在这个时代也不是偶然之下的产物了,背后
的庞大体制与科技的创新,让许多过去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世界的真实面是不是真的像电视新闻上演的那样,我们的地球岌岌可危了?人民生活愈来
愈苦?还是其实是像电影《黑豹》里面演的场景,虽然剧中的先进科技程式-瓦干达是虚
构出来的,但是你怎么知道没有一个无人之境拥有最珍贵的资源,并已经发展出全世界最
领先的科技了?
我相信这个世界比我想像的还要更美好,但不断的进步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如果能力也
有分成四级,大多数的人也是站在中间层,第四级的人引领了世界的发展,但是将这些文
化与商业发扬光大不能只靠第四级,而是慢慢将最底层级的人提升上来,让他们也可以追
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现在开始培养求真的习惯,以开放的心态持续学习,并从全面的视
角来看待这个世界。
作者: lyremoon (电脑始终非人性)   2018-08-05 21:21:00
推,这本书也给我很大的启发。谢谢分享。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18-08-05 21:23:00
谢谢分享
作者: wws2015 (荀筍筍)   2018-08-05 22:18:00
作者: Jimmy030489 (jimmychen)   2018-08-05 22:36:00
这本书刚看完了 真的很有意义
作者: mikipu (布啾猪)   2018-08-05 22:38:00
想看了,谢谢分享。近期几本书的封面设计风格都好相近,差点因为封面错过。(可见书腰重要性哈)
作者: gladopo (glad)   2018-08-05 22:51:00
这本很棒喔,大推,看完才发现世界并不糟
楼主: joyceemi (joyceemi)   2018-08-05 22:55:00
Gates没推可能会错过一本好书XD
作者: Nolan5566 (诺兰‧五六)   2018-08-06 00:40:00
这本很棒,作者笔调也幽默易读
作者: rubeinlove (れな)   2018-08-06 19:57:00
推 你的心得也很棒!
作者: hsiflow (hsiflow)   2018-08-06 19:59:00
谢谢分享
作者: tanthony (安射)   2018-08-06 22:20:00
read ing
作者: emile1224   2018-08-07 01:15:00
谢谢分享
作者: raruku (辣卤苦)   2018-08-07 13:07:00
推这本书,也推你的心得
作者: jodawa (jodaway)   2018-08-07 20:02:00
想看
作者: fanhl (岚)   2018-08-08 10:27:00
推心得,原本犹豫要不要买,看完直接下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