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侠隐>看不见的情仇依然深刻

楼主: otter1985   2018-07-28 20:30:56
<侠隐>
读完了张北海的<侠隐>
我真是好久~~没有读武侠小说了
好像赵晨光(个人喜好)之后就没有再看见什么比较吸引人的
总在那些记忆中的亭台楼阁,高山大水间兜兜转转都没有进去
这次算是意外走进一处不错的所在
<侠隐>故事很简单
讲述一个全门(师父、师娘、二师兄、师妹)都被背叛的大师兄灭门的少年
怎么逃出生天
怎么被一位路过的在北平执医的神父救起
把他送到美国希望他忘却江湖的恩恩怨怨
但却为了神父的女儿跟美国流氓起了争执
后被美国政府驱逐出境 再度回到北平报仇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李天然(主角)就回到北平了
作者的叙事笔触很精简
简单讲作者讲故事的方法“很会”
从一开始铺成李天然的出现就令人很“入戏”
旧北平车站的氛围
在阴郁的,煤烟缭绕中的月台
如梭的人群间
一位青年缓缓步出
跟神父紧紧拥抱
上了车神父一句
“天然,让我先看看你的脸……不错,连我…不说都看不出来”
少年微笑没有说话
只是摸了摸面前的仪表板说
“还是那部?”
两句对话就点出少年虽然容貌已变
但内心却仍是当初那个离开北平
背负著家恨的热血澎湃的人
作者用字颇精
例如一段讲北平之花唐凤仪的桥段说
“她先从白茶几上一个银盒里取出一支香菸,才在李天然对面长沙发上瘫了下去,
右手中食指之间还夹着那根菸卷儿,两眼望着天然。”
那个“瘫”字用得实在太好
一个慵懒风流女子陷入松软沙发的场景就出来了
像照片一样鲜明
故事节奏明快
主线讲述著少年与北平一班好友或是敌人(日本人、特务等)交手的生活
看似云淡风轻的日常
却实则在侧写着卢沟桥事变前夕的北平
作者轻轻几笔就让读者感受到历史巨轮将要辗压前的那种迫人的风平浪静
副线穿插着他与师叔如何蛰伏等著报仇的过程
带出当时国际的一些事件
然后在故事行走间 慢慢捋出少年这七年的生活
整部书读起来并没有那种江湖快意恩仇后的痛快
反而因为已知历史的残酷
武艺与科技碰撞必然的势弱
还有时代转换中许多令人不甘的妥协
都让整个故事有种沈重的感受
故事最后少年当然报了仇
有趣的是 用了近整本书描述调查 等待的过程
真正报仇时却只有一页
人生不就是这样
目标达成的那瞬间总是像“魔幻时刻”一样
稍纵即逝
回头再看
所有记忆都被过程填满了
整本书作者看似要写一个江湖的故事
却其实是要写一个他记忆中的北平
在后记中王德威写了一段话
“上个世纪末的北京又经历了一轮新的大建设。在一片拆迁更新的工事中,
蛰居海外的作家却怀着无比的决心,要重建京城的原貌。当年侯榕生所痛失
的城楼必须复原,唐鲁孙所怀念的生活情调必须唤回。而张北海所依赖的,
不是悼亡伤逝的情绪,而是文字再现的力量。除了怀旧,他更要创造他的
理想城市。是在这里,回忆与虚构相互借镜,印象与想像合而为一。”
我想起了Pierre Nora著作<记忆所系之处>所探讨的
记忆如何建构起一个所有人心中的“法国”
Nora讲述一种物质或非物质实体如何经由人类或时间转变
而成为一个社群的象征性遗产
“我们探究的不是那些具有决定性的事务,而是它们造成的影响;不是那些被记忆
或被纪念的行动,而是它们留下的痕迹以及相关纪念活动的安排;……不是重建,
甚至不是再现,而是一种再记忆。是记忆,而不是回忆,是现在对于过去的全盘操
作与支配管理。(p18-19)”
就像是Italo Calvino的<看不见的城市>中“城市与记忆”这一章
用再记忆,网织了空间、时间与事件
还有人(主角们)的互动
若真若假 半实半虚的建构起了他记忆中的
希望被记住的那个北平
因此我们得以看见张北海记忆中的北平
如何在李天然生命的走动间成了我们印象中北平的一部分
共筑成了记忆中那道李天然飞簷走壁的砖墙
月半蛰伏的墨黑屋瓦
街角的小贩 大街的饭馆
或是四合院中马大夫仰躺着晒著暖阳的小跨院
那是个侠义还被当作传统一部分被理解的
是个儿女情长还很纯粹的
是个很多事可以性命相托的时代
算是部挺有情怀跟画面的小说
不用寄望有什么国仇得报的轰轰烈烈情节
但却很有乱世中努力生存的各式人物的描绘
三株半竹子推
本文同步发布于Ep https://episode.cc/read/otter1985/my.180607.181620
作者: shihyenjudy (豬弟)   2018-07-30 14:08:00
身为武侠小说结果复仇时用了子弹,我不能接硕XD不过侠隐根本是另类的北平美食记叙吧,看他吃饺子、饼、烤肉、威士忌,真是越读越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