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关系黑洞》爱情、亲情与自我修复的旅程

楼主: Chiaopapa (乔下巴)   2018-03-19 23:41:17
***********************************************
书名:关系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80111
阅读难度:★★☆☆☆
***********************************************
《关系黑洞》──修复自我的一段旅程
“过多的不安全感,就像黑洞,把关系里的爱、信任,以及我们的自信吸走,
让我们感觉到自我与生活都空荡荡的,找不到生命的意义。”
一、前言
嗨各位书友好,今天要来介绍这本《关系黑洞》
在出版《情绪勒索》之后,作者收到一些回馈与批判,有些人认为作者在推动“摆脱情绪
勒索”的互动模式,是为了让关系断裂,最终导致大家放弃关系
但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他出版《情绪勒索》是为了大家鼓励重视自我感受的需求,
意识到情绪勒索的互动是如何的伤害到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在这些批判之中,作者这才注意到,在我们的文化之中,“修复关系”是如此的迫切与必
要,而情绪勒索的最大主因源于“不安全感”,因此希望借由这本书,提供一些方法,
修复生命中与伴侣,家庭,与自我的关系
简单来说,
《情绪勒索》着重在让“被勒索者”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并重视自我的感受
而《关系黑洞》则偏重“勒索者”的心情与修复关系的方法
本书共分为三个章节,分别谈论爱情、亲情,与自我的“不安全感”是如何吞噬我们
并提供练习如何克服不安全感的Keypoint
二、爱情里的不安全感:
就算有爱,两人之间还是有很难跨越的鸿沟,相爱不容易,相处更是困难
而这些困难,其实时常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
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安全感呢?
有些人可能会怀疑,是不是 我/另一半 做得不够,所以 另一半/我 才会有不安全感
其实这种根源于内心深处的不安,与我们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有关
而不一定与“对方的行为表现有关”,可能是过往的创伤经验,可能是成长的背景
所以要先问,究竟我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不安全感的产生导致焦虑,焦虑引发冲突,为了解除焦虑,只好诉诸于其实对我们没有根
上帮助的强迫行为,最终对强迫行为上瘾,无法摆脱,恶化关系:
压力感受(产生焦虑)→强迫思考→强迫行为→暂时纾解
以夺命连环扣为例
压力感受:因为有事找另一半,却没有接电话
强迫思考:他是不是在做我不知道的事情,想欺骗我背叛我
强迫行为:夺命连环叩
暂时纾解:终于接到电话了
这种焦虑上升又缓解的行为,就跟上瘾一样,永远无法满足不安的内心
越被爱,越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我们该如何练习给自己安全感呢?
1.练习“相信自己的价值”:
当你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不会因为关系存在与否,或是因别人是否喜爱,而影响你对
自我价值的判断,你才有机会减少因“焦虑不安”而对“关系与爱”的追逐,能够好好感
受别人对你的“爱与欣赏”
2.练习“相信这段关系”:
相信这段关系并不会这么容易就断裂,相信身旁的这个人,正是因为重视你,所以留在
这段关系之中,实际上,一段关系的结束大都不会是完全出自某一个人的原因,即使因为
许多外在因素而必须结束关系,也并不完全是你的错,不是因为你不够好,对方才丢下你
我们内心看待世界的角度,会决定我们如何对待彼此的关系
相信你是值得被爱的,而你的价值与人生意义,不需要别人来决定与定义
这点不管在爱情,亲情,还是自我,都是如此
所以本书的要点在第一章就已经结束了(逃)
三、亲情里的不安全感:
“在这世界上,父母应该是最爱我的人,
但却让我觉得,是最不了解我,最难相处的人。”
当父母对于自己不够有自信,便认为自己必须要证明自己对孩子是“有用的”
以此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们不愿让孩子长大,让孩子做决定
当孩子长大有自己的想法,不再那么遵从父母时,父母可能感觉“失去对孩子的掌控”
他们会更讲究对孩子的要求、规定、甚至试图掌控孩子的生活
作者将这群父母称为“那些讨爱的父母们”
他列出这些讨爱父母的征兆:
1. 想要的一定要得到:你如果不按照我要的去做,你就是不听话,不孝顺
2. 无法接受拒绝:你拒绝我,是因为你不爱我
3. 我一定是对的:当孩子试着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这些父母也可能觉得生气,无法接受
,觉得孩子在指责他们做得不够好
4. 无法信任孩子:他们无法接受太过冒险的选项,也很难尊重、相信孩子的判断
5. 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如果我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你面前,你是不是会看不起我
6. 缺乏同理心:否认孩子的感受,口头禅类似我们那时候刚出社会比你现在辛苦多了
7. 情绪界线模糊:试图解决你的情绪,认为你的心情应该要赶快好起来,我会难过是你
心情不好的错
面对这些讨爱的父母,我们该如何自处呢?
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作者建议我们这样做
1. 相信自己够好
2. 重视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 练习“信任自己”,不要怕犯错
4. 建立情绪界线
5. 练习觉察:是否在其他关系中,复制了和父母互动的模式
而对于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是将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并建立界线:
即使我不见得认同你的决定,
但我仍然尊重,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是都在你的身边
四、面对自我的不安全感:
“当我们对自己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够好时,我们就容易觉得不安
更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看我的,更在意他人的评价。
‘他会这么对我,是不是我的问题?’我们会被困在这个想法里”
这章大部分重复上一本书《情绪勒索》的概念
也就是要意识到“对方的情绪,是他自己的责任。”
学习建立自我的情绪界线:
1. 停:停止对话,转移情绪,离开现场
2. 看: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刚刚发生了什么事
3. 应:拟定因应策略,练习并应用
练习自我肯定,并安慰挫折的自己:
1. 练习“肯定自己有做到的事情”
2. 练习“停止追求外在评价”
3. 练习“钝化”自我批评的焦虑
4. 是我还没做好,而不是我不够好:只要是人,都是会犯错的,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经
验,去弥补,让自己学习做得更好
五、总结
找到自己的安全感,其实就是找回自信
我们内心看待世界的角度,会决定我们如何对待彼此的关系
相信你是值得被爱的,而你的价值与人生意义,不需要别人来决定与定义
《关系黑洞》是一本简单易懂,由许多案例说明
教你如何在爱情、亲情、与自我的关系中,修复自己的书
推荐给:
1.在爱情里焦虑不安,缺乏安全感的你
2.和父母的关系感到压力与痛苦的你
3.怀疑自己不够好,想要找回自信的你
找回自己的安全感,永远都要信任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
关系,不该是黑洞,而应该是让爱与关心,在彼此的引力中连结流动
作者: Kenise   2018-03-20 05:54:00
读过周的两本著作 个人觉得蛮受用
作者: naminono (诺诺)   2018-03-20 13:11:00
看起来很不错!
作者: kissboy1065 ( 川)   2018-03-21 13:03: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