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是见证另一个人在人生中缓慢滴流的悲伤,以及种种漫长的无聊,加上偶尔的
成功。友谊是自己有幸在场见识另一人最悲惨的时刻而深觉荣幸,而且知道你悲惨时他也
会在你身边。”或许这段威廉的想法,正是对于《渺小一生》中四人的友情最佳的注解。
这是一本漫长的书。不单是指内容的多寡,而是因为作者对书中人物和他们经历的细
腻描写,随着故事内的年岁成长,仿佛也跟着他们一起走了一回人生。而这中间有太多的
艰难,我在阅读过程中好几次无法读下去,必须停下来让情绪被其它事物冲淡,才能再继
续。
这样说或许有些狂妄,但我认为,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是主
角们的某段对话,某个时刻,某个自我的省思,某个悲伤的情绪,你不可能不为此而有所
共鸣,感觉到自己也曾经如此。能够这么贴近角色,像是亲身参与主角们生命的感觉,我
还是第一次有过。
书中四位主角分别是裘德、威廉、杰比、麦坎。他们是大学时期的室友,即使毕业后
各自在不同领域发展,仍然是亲密的好友。有时读着他们相处的过程,读着他们对彼此的
支持和关爱,都忍不住想,世上真的有这样的友情吗?原来朋友也可能是这样的形式吗?
当然他们也吵过架,也会不喜欢彼此的缺点,更曾因言语或举止伤害对方而近乎决裂,但
这些挫折和时间更是淬炼出他们友谊的珍贵。
作者在开头第一部〈利斯本纳街〉从裘德之外的三个人的角度来描写他们目前面对的
生活难处和他们的理想,以及他们对彼此的想法,从中可以发现裘德是最为神祕而特别的
朋友,可以说,裘德是他们的中心。当然,也是这部小说的核心角色。
从第二部开始,即是以裘德视角来叙述,有时穿插其它三人,但多半以裘德为主。甚
至越到故事后半,重心几乎都在裘德和威廉,这也表示随着故事进行,我们将越来越能接
近裘德的过去和他内心的种种疼痛。
有好几次,读著裘德曾经历的恐怖童年,哭到看不下去。看着他因为那些过去而折磨
自己,无法放过自己,总是认为不配拥有他人的好意,提防著被人碰触到内心的伤口,总
是预先做好被伤害的心理准备,认为被差劲对待也是自己应得的,还有他无所不在的羞耻
感、他的恐惧和他的防备,一切都让人好心疼。
与之相对的现在,他的成年时期,看似拥有令人羡慕的一切:他的外貌、他的事业、
他的财富、他的朋友,但他真的幸福了吗?每当黑夜来临,他拿出藏在浴室的刀片和酒精
棉片,在身上划出一道道的伤痕,并且从中获得短暂救赎,又有谁知道他衣袖下方掩盖著
的痛楚?
终其一生,裘德都不曾真正从痛苦中逃脱过。而他的痛苦则是从文字中一次次地向读
者袭来,可是当你试着去想像,会发现自己光用想的,就已经不能忍受,裘德却是如此坚
强地活了下来。
我特别喜欢有一段,裘德打破哈洛德珍贵的马克杯(死去的孩子生前为他做的最后一
件东西)后,内心满是愧疚,写信给哈洛德道歉,而哈洛德在回信中所说的:“如果我是
另一种人,我可能会说,这整件事就是人生大致状况的隐喻:东西会破,有时能修补好,
而大部分状况下,你会明白,无论是什么毁掉了,人生都会自行重新安排,以弥补你的损
失,有时还弥补得很神奇。其实呢─或许我毕竟就是那种人。”
这作为裘德人生来说,或许也是十分贴切的隐喻吧。
我想,本书之所以能那么令人感同身受,正是作者柳原汉雅对人物刻画的精细和用心
。看似流水帐地记录他们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却不会觉得无趣,那些生命中的小
小事件,各式各样的节日和聚会,闲聊或是深入内心的对话,都能看出每个角色的个性和
他们随年龄增长所发生的转变。
这时他们在烦恼自己的成就和未来,烦恼在纽约如何建立自己的一席之地;那时他们
在思考伴侣关系的建立,考虑着要不要小孩。真实得就像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一般。
所以,你怎能不爱这部小说呢?怎能不爱裘德的细腻敏感、威廉的善良亲和、杰比的
风趣和才华、麦坎的单纯和体贴?
你怎能不期待翻开下一页,他们平淡的日子又会有哪些快乐发生,同时也担忧他们会
遇上的挫败和忧伤?
这不是一本情节起伏让人想不停看下去的书,却是绝对值得一读的好书。有时现实到
尽乎苛刻,有时却又宽容到不可思议。而它写的只是城市里某些小人物,就如同我们每个
人,在这巨大的时间长河中,所拥有的渺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