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精准订价》

楼主: joyceemi (joyceemi)   2018-02-19 20:38:04
网志好读版
https://justininvesting.wordpress.com/2018/02/19/confessions-of-the-pricing-man/
巴菲特曾在年报中提及:“评估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订价能力。”一家企业若拥
有订价能力,可以断定不论是在创造价值、量化价值与传递价值上,都具有护城河来捍卫
企业的竞争优势。而《精准订价》这本书在除了让读者了解,价格这个关键因素,如何影
响公司的的获利、市值以及股东权益,做为投资人评估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之外。也对一
般消费者与厂商,将价格的观念带入生活与事业之中,在面对价格时的思考逻辑与决策能
力上,做了全面性的描述。
“价格”无所不在,我们每天都会多次支付价格、收取价格。一般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支
付服务时,如何能让我们取得合理的性价比(CP值),厂商如何订价可以吸引到最多的消费
者,与创造最大的获利。唯有真正了解价格的变化机制,才能对价格的动态变化做出最合
适的反应。
以个人的角度思考价格-这样东西值不值得我花钱?
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为什么需要了解价格背后的订价逻辑?这是因为我们每天都不断消
费价值。但是,卖方现在可以依照足够多的数据,以及对于人类心理学的充分研究,制定
出符合人性、或影响消费者认知的广告或行销活动,藉以带动旺盛的购买需求。做任何一
项购买行为之前,若是没有对于订价逻辑有基本的认知,则很容易落入卖方设下的陷阱,
做出回家后可能会后悔的冲动消费行为。
不过,我认为买贵,或买下品质低劣的产品,源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我们对于厂商提供
的产品,存在资讯不对称的情况,所以没有办法做出合适的价格评估。令一项则是我们人
性中普遍存在的贪小便宜心态,常常会让我们犯下在价格上得利,却在品质上受骗的错误
。消费者只能在事前,面对想要购买的产品与服务,尽可能蒐集资讯,审慎评估,并预先
设下购买的原则,来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要知道面对一些日常生活的小钱可能无伤痛痒
,但是对于一些大笔的投资,甚至买车或买房子,可能单笔的损失,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
后果,而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复。
以企业的角度思考价格-获利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一家企业必须了解到“获利”是企业赖以维生的根本,而赚取足够高的获利,是企业生存
的一种手段。那要如何“赚取足够高的获利”?关键就在于订价。微软前CEO史帝夫.鲍
尔默曾说:“价格真的很重要,很多人没有想清楚这一点。成功与失败公司唯一的差别在
于清楚知道如何赚钱,因为他们对营收、价格和商业模式有深刻的思考。”很多企业将目
标放在次要的目标上,例如过度关注市占率、销量或产能利用率,为了这些目标而降价,
打价格战来牺牲获利,反而招致亏损与失败。
企业如何制定价格
“市场上有两种傻瓜,一种开价过高,另一种开价太低。”一句话表明了企业制定价格的
精随与难处。开价过高的产品,乏人问津;开价太低的产品,自贬身价,导致消费者对产
品缺乏信心不说,更严重的是使企业无法获利,最终招致失败。所以,企业最重要的是如
何正确评估自家的产品,在消费者当中的价值是多少?其所制定的价格,是否符合消费者
对于价值的认知与认同。并在之后持续培养忠诚度,使企业维持长期的获利能力。
不过,奥美广告创办人大卫.奥格威曾说:“人们通常假设行销人员会用科学的方法决定
产品价格,其实订价就是猜测。这是事实,几乎在每个例子里,决策的过程就是猜想的过
程。”我非常认同这段话,因为现实就是如此,即便在与顾客交手之前,蒐集多少资讯,
立下多少原则,开始进行谈判之后,也无法完全依照原订计画执行。因为,我们无法知道
顾客会做出什么反应,只能在谈判过程之中,考虑公司的目标、成本、顾客的消费习惯和
竞争对手的行为,做出取舍与最后的决定。
任何决策都应该以“获利”为优先考量。
一家企业采取高价策略或低价的商业模式,应该对企业的产品定位有清楚的认知,才能有
效的执行市场战略与市场区隔。而最后决定,也不能偏离中心思想:“用一个严格的获利
定位来领导公司,并且牢记价格是最有效的获利引擎。”
在商业经营之中,有三个获利引擎:价格、销量与成本。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经理人往
往最先采用成本控制来进行效能改善,藉以提升获利,再来是想办法提高销量。提高销量
的手段,很多时候是利用削价竞争来抢夺市占率,但价格战对于所有竞争者说,往往都是
两败俱伤,对于企业获利来说,也几乎都是负面的影响,并没有明显的实质助益。
另外,一味追求营收的上升,往往也是获利的假象。在正常情况下,能带来最多营收的价
格远低于能带来最大获利的价格,与我们原本认知中营收与获利应呈现正向关系互相违背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因为营收考量的两个因素,是价格x销量,但是,获利还需
要把成本因素考虑进去,获利=营收-成本。假设成本不变,如果价格下降所推动的销量成
长,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损失的获利衰退,则营收上升对于获利是有害无益,甚至演变
成卖愈多赔愈多的窘境。
这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来计算,当你的价格降低1%的同时,你的产量需要增加多少,才有办
法达到以往的获利水准?这部分的内容让我想到之前看《师父-创业与投资的窍门》这本
书,书中讲的也是相同的概念,并运用许多实例解释获利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制造业的厂
商不要为了满足所有设备的产能,而降价以求产量。当厂商降价求量,在产能满载的同时
,若突然有一笔高毛利的订单进来,厂商却没有额外的设备可以生产,反而会牺牲更多的
获利,还不如预留产能空间以做准备,以免因小失大。
经理人应该把重心,摆在正确的价格决策上。但实际情况是,经理人往往低估价格对于获
利的影响,其实,若是微幅的涨价,就会对获利的显著提升。所以,即便处在危机当中,
也宁愿销量下跌而不要降低价格,反而应该透过维持或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稳健的价格措
施,避免为了追求短期绩效,而造成长期的价值成长的伤害。
“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与“保有价值”
企业能做且能够掌控的工作,首先就是“创造价值”,提供产品与服务给消费者。但是,
当企业推出新产品与服务,如何在市场上推广出去,甚至变成热门产品,则要思考如何“
传递价值”。
传递价值是提高价格的重要推手,除非成功的把价值传递出去,否则价值本身并不会带来
多少好处。我们生活周遭即可发现许多实例,以简单的生活用品来说,我们很自然会选取
知名度高的品牌所推出的产品,例如宝侨P&G推出的洗衣精、金百利克拉克推出的舒洁卫
生纸等等。这些产品不一定是最低价的产品,但是品牌经营出的形象,让消费者可以接受
产品的些微溢价而不会产生反感。
再拿奢侈品牌来说,为什么同样都是手表与皮包,类似的产品与设计,劳力士Rolex与香
奈儿Chanel的产品价格就硬是可以贵上好几倍,主要当然还是因为这些商品带给消费者的
,并不仅是功能性而已,拥有这些奢侈品另外还代表的身分与社会威望的标志,塑造出额
外的心理效用。
当价值传递出去,且为众人所认同后,最后还需要“保有价值”,维持品牌的地位与后续
的服务。我们常看到为什么可口可乐或麦当劳,这么知名的品牌还砸大钱请明星拍广告宣
传。为什么大公司花费高额的成本取得认证或奖章,来维持品牌形象与地位,就是一种保
有价值的方式。
而在汽车、工业产品等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我们为什么常会选择比较知名且昂贵的车厂或
电器产品,因为汽车与电器产品属于耐久财物,一台车可以开好几年,一台冷气或电视可
以使用很长一段时间,若在这期间有任何故障损坏,具有良好声誉与后续维修的品牌,自
然可以保有价值,并享受较高的产品溢价。
以投资人的角度思考价格-价格与市值提升的关系
最后,本书讨论到如何依企业的订价能力、价格定位与价格竞争力,去衡量企业的股东权
益与股价水准。经营阶层若是聚焦于长期获利最大化,获利的成长会带动股东价值的成长
,而股东价值的成长,也会推动股价上涨,增加企业的市值,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有分析师针对“订价”对于股价的研究提出看法:“根据现金流量折现计算,价格增加1%
,会使公平价值增加16%。”我们也可以用本益比来说明价格对于上市公司市值的影响。
本益比可以用市值除以税后净利来计算,税后净利就是指企业的“获利能力”。当本益比
保持不变时,若企业小幅涨价2%,获利会大幅上升,而因为价格的杠杆效应,也会提高公
司的整体价值,使其市值大幅上升。
不过,我们很少在研究报告中看到订价问题的讨论。主要是因为个别价格的直接资讯,没
办法在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取得标准格式,便于与其他公司比较。股东对于订价的重
要性了解不够充分,以至于忽略的这个重要的获利因子。虽然如此,投资人对于企业的价
格策略,还是会即时反映在股价表现上。企业若宣告涨价,通常会引起市场的正面回应,
而降价消息常会引起投资人信心问题,造成股价下跌。
既然我们了解企业的订价能力是企业占据领导地位的关键因子,投资人便不能只靠研究财
务报表资讯来判定企业的未来展望。报表让我们了解企业从过去到现在的经营状况,但是
要评估未来,需要掌握更多资讯,从质化分析中更进一步去了解企业的订价能力与竞争优
势。质化分析包含企业整体的商业模式,包括品牌地位与声望、价格定位与执行策略、产
品的品质与企业的创新行为。若发现企业仅是靠大打促销与价格战来维持营运,则可以断
定最后的结局必然悲惨,应尽早远离这种公司。
延伸阅读:
下面这几本都是我认为读完后受益良多的商业书籍,建议与这本《精准订价》搭配阅读,
结合所有书中提供的理论与案例,可以激发更多额外的思考。
《The Knack》师父-创业与投资的窍门
《Co-Opetition》竞合策略
《Getting More》华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
作者: hoho8 (hoho)   2018-02-19 23:20:00
作者: kahiro (栩)   2018-02-21 21:38:00
推推
作者: e20021104 (ying)   2018-02-22 12:5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